作為孩子,我們從小被父母告誡要好好讀書;作為父母,我們又從小告誡孩子要好好讀書。好好讀書似乎早已經成了人們的共識,人們都知道自己要好好讀書,但是又有誰反思過問過自己為什麼要讀書呢?
或許有的人反思過,那麼你的結論又是什麼呢?讀書是為了滿足父母的期待嗎?讀書是為了要考第一名嗎?還是說讀書是為了找到一份好的工作。
對於人們為什麼要讀書,不同人的回答可能存在不同。由於立場不同,結論也大不相同。但是如果要站在國家和個人的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
我個人認為,還是美國總統歐巴馬的回答更能讓人信服,更能直戳問題的根本。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歐巴馬對於這一問題做出了什麼樣的回答,看看你能從中受到何種啟發。
一、關於人為什麼要讀書的問題,和讀書重要性的問題,歐巴馬曾這樣回答:
人生來就有差距。有在外表上的差距、有在物質條件上的差距。但是,在讀書這件事情上,我們沒有差距。
我們每個人都有讀書的權利,不論你是貧窮也好、富貴也罷,我們都有平等讀書的權利。並且讀書也是我們改變現狀的最好辦法。
人與人的差距不在乎我們出生的差距,而在於我們奮鬥過後的差距。我們命運的好壞,由我們自己做主。
我們讀書的意義不僅僅是為了改變自己,我們讀書的最大意義在於我們的國家需要我們讀書。只有通過讀書,我們才能讓自己的頭腦富裕起來。
只有每一個人的頭腦都富裕了,國家才能富裕。國家的發展離不開每一個人的努力,國家的建設需要我們、需要我們的頭腦。
眾所周知,猶太人被譽為是這個世界上最聰明的人種。他們生來聰明嗎?他們的基因更優越嗎?並不是,是因為他們愛讀書。
據調查,猶太人平均每人一生都會讀上千本書,他們的智慧來源於他們對讀書的追求,對書本的思考。讀書雖然不能立即給我們帶來財富,但是想要發財致富,就不能不讀書。就連古人也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二、父母該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
1、三歲以前家長給孩子讀書
三歲以下的孩子,她們的大腦的語言系統和認知功能發育不夠成熟,讓孩子們獨立讀書也是非常不現實的。
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來發揮作用,把書讀給孩子聽。雖然他們不識字,但是他們能理解父母言語所表達的意思。
父母利用自己空閒時間就可以給孩子閱讀,就這很短的空閒時間的閱讀,就能滿足孩子大腦發育所需要的知識量。這種父母代替閱讀的方式,貴在堅持。要堅持每天讀,才能讓孩子養成習慣。
2、五歲以後家長讓孩子自己讀書
五歲以後的孩子和三歲以前相比,他們的大腦發育更進了一步。他們可以自己認識一部分詞彙,就不再需要父母代替閱讀。
讓孩子自己閱讀,在閱讀中積攢新詞彙、記住新詞彙,對於他們更進一步的閱讀有重要意義。
另外讓孩子自己讀書,還能使父母從代替孩子閱讀的結構中脫離出來。這樣更能發揮孩子自己在閱讀中的主動性,讓孩子養成獨立讀書、自覺讀書的好習慣。
3、挑選圖與文相結合的書
幼兒時期的孩子,他們的專注力不夠成熟,理解能力也不夠強。如果給他們讀那些長篇大論的、冗雜的書籍,對他們來說意義不大。
不僅讀不懂,孩子也不會感興趣。建議家長給孩子買一些圖與文相結合的書,最好是圖多字少的書籍。這樣能夠很好地幫助孩子理解,並且豐富的圖畫也能激發孩子的興趣。
4、要挑選適合孩子成長階段的書
什麼階段給孩子看什麼書。幼兒階段看動畫之類的書、小學階段看一些稍微文字為主的書,內容也要以孩子的情感世界為主。
儘量不要給孩子看一些關於愛情、戰爭、兇殺之類的書籍,這樣的書籍不符合孩子的心理發展階段,並且不利於孩子的正常成長,更多的只會給孩子帶來負面作用。
孩子只要對讀書產生了興趣,學習的主動積極性才能大幅度提高。剛步入小學階段的孩子,有時候難以在短時間內適應各種課程和作業。如果家長沒有及時予以指導,孩子很容易產生厭學情緒,從而導致成績下降。小學階段是打基礎的時期,影響孩子今後的學習方法和興趣。
但有些家長表示:自己不是老師,無法給出專業的指導。給家長推薦這本《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這是一本幫助父母指導孩子學習的「教科書」。
作者于敏,是一名有著20年教學經驗的小學特級教師。書中包含了小學1-6年級的學習側重點和規律,以及各種教學案例供父母參考。父母閱讀後,輕鬆擺脫小學階段的教育難題,明確小學六年的教育方式,幫孩子在小學六年把各方面的基礎打紮實。
小學六年的學習很重要,家長務必重視起來,用一本好書指導自己,幫助你更清楚小學教育的方式和規律。一本書可以用6年,家長也可以隨時掌握小學各年級的教學技巧。
這本書原價49.9元,現在活動價,只需要35元!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讓孩子掌握學習方式,愛上學習,提高成績。
總結:關於為什麼要讀書的問題,歐巴馬的回答是我認為最具有思考意義的回答。對於個人,讀書是我們改變現狀的最好辦法;對於國家,國家的興旺需要每一個公民多讀書,國家需要他們的知識輸出。
作為孩子的父母,我們能做的是要幫助孩子,幫助他們養成好習慣,讓他們愛上讀書。雖然不能給他們一個好的物質條件,但可以給他們提供一條追求美好生活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