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媽媽,會讀書真的很重要嗎?」疑問給我成長教育的答案

2020-12-16 耿爽老師

您好,我是有拓-耿老師,專注成長教育與播音藝考的教育工作者!

在十多年成長教育工作裡,總會聽到一些孩子問:」媽媽,會讀書真的很重要嗎?「

當然,經歷社會洗禮後的父母是知道讀書很重要,但作為父母的您會如何回答孩子?

這裡,每個父母有著各種不同回答,也許是」讀書能讓你長大賺大錢「,也許是」長大後才能找到更好的工作「等等與金錢利益連接的「正確」回答。

不可否認,成年人在社會打拼,深切體會社會競爭的殘酷,以及金錢與能力的正比關係,而能力往往來自知識的源泉」讀書「。

正因如此,為人父母不想讓孩子成為另一個自己,承受一樣的經歷,往往把成人的思想帶入教育當中。

其實,這種」成人的回答「並不能讓孩子理解讀書意義,況且處於年幼的孩子怎能看到那麼長遠。

成人的煩惱

對於答案,或許在有拓成長教育中的觀點能給予父母一些啟發

創造生活場景,讓孩子感受讀書帶來的學識與成就感

今天,孩子們很少有機會培養成就感,是因為孩子們被愛所包圍,父母的成人角色對保護孩子成為理所當然的責任。

甚至,些許生活挫折也不容許孩子接受。

其實,需要的是給予孩子們更多的嘗試,讓孩子明白學識與生活應用關係,而不是金錢關係。從中培養孩子對學識的實際應用並獲取成就感,促使孩子內動力對讀書的興趣。

在我日常教學當中,教育孩子播音同時配搭路人訪問實踐,將課堂中學習到的知識用於實際,孩子訪問常會受到各種挫折。此時給予適當鼓勵並對失敗之處給予知識應用改進,在下次孩子實踐都會得到啟發,即時同樣受到些許挫折。但孩子明白到學識與應用的關係,每次改進更會從他人或內心感受到認同,讓孩子們獲得成就,更易促發孩子對學習帶來好處的內動力。

生活中,學校課堂中的知識總會有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應用,不妨父母可以嘗試建立對應生活的場景,給予孩子些許壓力,更會讓你們與孩子的親子關係相融。

親子關係

科普小知識

孩子內動力

孩子內動力指的是做事的動力來自於內在,是為了享受樂趣,提高能力出發點與自己有關,與體驗有關,能自得其樂。

科普小知識

對於這個號,在我的想法裡,是打造一個播音與編導藝考和成長教育的交流平臺,與一群懂教育、懂孩子、懂藝術的寶爸寶媽相識相知。為了能達到這個目想法,每天我都會盡心盡力去呈現更多精彩的內容,盡我每天一小步,成就我們大家庭,因此,關於本文,如果覺得對你有啟發或幫助,歡迎在評論區告訴我或私信我,給我更多反饋。

相關焦點

  • 「媽媽,為什麼要讀書?」董卿和白巖松的回答,給我們最好的答案
    孩子們喜愛玩耍是他們的天性,在生活中常常看到一些孩子比較活潑愛動,很少能安靜地做一件事。就拿學習這件事來說吧,學習很枯燥,很考驗耐性,所以一般小孩都不喜歡學習,他們覺得學習很枯燥。許多小孩子會問:「媽媽,為什麼要讀書?
  • 詹青雲逆襲式的成長,源自那些年讀過的書,你的孩子會讀書嗎?
    她在香港中文大學打辯論賽的隊友曾說:詹青雲好像看過世界上所有的書,什麼都知道,而且也很聰明,是我見過的最強的文科生。閱讀是打開世界的一扇窗。我們不難推導出,詹青雲逆襲式的成長,源自那些年讀過的書。2、閱讀真的對學習有幫助嗎?真的。
  • 「媽媽,我為什麼要努力讀書」3大好處很明顯,讓孩子讀書沒壞處
    讀書可以增長見識,豐富閱歷,拓寬眼界,即使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也能夠做到「知曉天下事」。我國更是大力提倡發展教育事業,九年義務教育讓每一位孩子都有了接受知識,努力學習的權利。一心想要成為偶像的小美,把心思都花在了追星和跳舞上,耽誤了學習不說,還變得不願意去上課讀書了。小美的媽媽了解到小美的變化,特地找到小美談心,想知道小美改變的原因。面對媽媽的詢問,小美說道:「媽媽,我為什麼要努力讀書呢?
  • 「爸爸媽媽,我為什麼要讀書?」董卿的回答,是最有力的答案!
    孩子們平時在學習中,有不喜歡數學題目,也有不喜歡默寫背誦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喜歡和討厭的東西。所以,有孩子討厭讀書是很正常的事情。很多父母應該也被自己的孩子,問過這個問題吧,比如說:「媽媽,讀書有什麼好的?」還有「爸爸,我為什麼要讀書?」之類的話語。不知道,你們遇到這種問題,都會怎麼回答呢?
  • 「媽媽,我為什麼要讀書?」這樣回答,孩子會受益一生
    就比如「讀書」,很多人都會認為看那麼多書能有什麼用呢,即使是上過大學,還有可能是辦公室職員,還不如上學時候掙的錢多。雖然現實真的很諷刺,但是我還是要感謝我的媽媽,在她的鼓勵下我才能愛上讀書,知道知識是多麼重要。對於我的孩子,我還是會繼續讓他多讀書,不為別的,只為以後的生活會越來越好,如果他問我:「媽媽,我為什麼要讀書?」
  • 有人說孩子的智商遺傳母親,如果媽媽很笨,會影響到孩子嗎?
    我個人覺得影響孩子最大的,不是媽媽的智商,而是媽媽從小對孩子的教育方式。雖然可能有些不排除有些媽媽很聰明,孩子也很聰明,但媽媽苯,孩子並不見得孩子也很笨。我認識的一位父母生了兩個兒子,老大很精明、能幹,在國內就混了個大專,但是卻考出國了,據說在美國讀了博士,還找了份不錯的工作,把他母親接過去了。
  • 「孩子,我為什麼要你好好讀書?」媽媽從疫情中發現了最好的答案
    孩子,為什麼要讀書?為了以後更好的生活?那其實只是極小的一面。媽媽更希望你通過讀書,學會善良待人,知禮明義,將來坦蕩行走世間,無愧於心。說實話,聽到你的話,媽媽的內心是有隱隱的擔憂的。可能是你年齡還小的原因,你還不明白好好讀書的重要性。曾經,因為看到你不用心讀書,媽媽批評過你。你眼含淚水一臉不服氣地問我:「媽媽,我為什麼要好好讀書?讀不好書就不能生活嗎?」
  • 「媽媽,我為什麼要讀書?」歐巴馬的回答,是我聽到最精彩的答案
    "媽媽,我為什麼要讀書?"相信很多孩子都問過父母這樣的問題,因為我曾經有這樣問過我的媽媽,結果媽媽不知道怎麼回答。現在可以確定了,如果父母沒有幫孩子回答這個問題,那麼到時候孩子讀書時沒用心、困惑的、很敷衍,照著這樣情況下,孩子是很難有很好的成績。
  • 陪讀媽媽的勇敢自述:陪孩子讀書三年畢業了,而我的心也變了……
    我是平凡的執筆人——醬哥 可憐天下父母心,為了孩子的未來,當媽媽的只能犧牲自己,這樣的做法對嗎? 80後90後的小夥伴或許回想起自己上學的時候都不會這麼嬌氣,那個年代什麼事都要靠自己比較多,上初中高中,生活上基本上也達到獨立的情況了,自己會洗衣服做飯了,貌似現在年紀的孩子似乎金貴了許多,嬌氣了許多……
  • 「我為什麼要讀書?」歐巴馬的回答,堪稱這個問題的經典答案
    大部分孩子總會對「為什麼要讀書」這個問題產生疑問。而歐巴馬2009年在維克菲爾德高中的一次開學日演講中,給了這個問題很好的答案,堪稱是這個問題的經典答案。可以說解決很多父母在面對孩子這個問題時的煩惱,也會讓孩子對讀書這件事產生新的觀點。
  • 什麼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而是說,父母對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孩子的教育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育,身教比言傳更重要。所以,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過好自己的人生。孩子是父母的鏡子,父母什麼樣孩子就是什麼樣在超市門口,遇到了老闆正在教育一個女孩。女孩從超市裡出來,偷偷在自己包裡裝了很多零食。被老闆發現之後,打了電話給她媽媽。沒想到這位媽媽來了之後就開始嘟囔:「不就是一點零食嗎,真是小氣!
  • 「媽媽,我考砸了,你會打我嗎?」這位媽媽的回答,值得鼓掌!
    晚上回到家,女兒低著頭戰戰兢兢的走了過來,跟媽媽說:「媽媽,我考砸了,你會打我嗎?」朋友說:「媽媽上學時也考砸過,我只考了50分呢。」「媽媽,你真的只考了50分嗎,我考了60分哎,同學知道我考得這麼差都跟我說,媽媽回家一定會打我。」
  • 「媽媽,我有錢了,可以買你一天的時間嗎?」別讓你的陪伴變成孩子的...
    但,陪伴孩子這麼久,你真的懂陪伴嗎? 家長們起早貪黑、辛辛苦苦地賺錢,有多少孩子又會懂得父母的幸苦? 但,一則男孩哭「買」媽媽一天陪伴的視頻火了。
  • 中產階級的教育焦慮:拼命供孩子讀書,母親卻被女兒勒死!
    一門不夠的話,那就多報幾門,自己辛苦加點班賺個外快也不能耽擱了孩子的教育。甚至有些家長為了能夠更好的照顧孩子,還辭職專心在家盯著孩子的教育。從頭到腳家長傳遞給孩子的一個信息就是我為了你已經犧牲付出了一切,你千萬不能辜負我們對你的期待。然而家長這樣的犧牲和付出,真的是孩子想要的嗎?
  • 為了孩子我當了全職媽媽,還在上海租房陪孩子讀國際學校……
    作為孩子,如何自己勾勒未來的輪廓?是在茫茫題海中尋找答案,還是在不斷地質疑、實踐中真正明白想要的是什麼。體制內外兩種教育方式並不對立,在成長的路上沒有最合適,只有更適合。就讓他們用真實經歷告訴你,國際教育給孩子、給家長帶來了怎樣的改變——講述人:Jeffrey媽媽孩子從浙江到上海讀國際高中,媽媽一路陪伴講述育兒歷程Jeffrey從小學開始就在寧波當地的雙語學校讀書,在他初二的時候,為了升學問題當時我們列了三個方案吧
  • 「我為什麼要讀書?」,歐巴馬的這番話,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作為普通家長的我們在面對孩子這個問題時會有多麼手足無措。記得我女兒快上小學的時候,她突然問我:「媽媽,我為什麼要讀書?」歐巴馬演講中的內容,可以說是道出了每位父母的心聲,是我認為目前聽過最好的答案。在面對孩子問「我為什麼要讀書?」,不知道該如何回答的家長,都應該看一看。01:生活狀況並不是不讀書的藉口現在有很多孩子認為,自己一出生在生活條件上就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
  • 你想要好孩子,孩子想要好媽媽,你清楚孩子對好媽媽的定義嗎?
    或者是在霍思燕的腳被鞋子磨傷之後,嗯哼會幫媽媽把襪子脫掉檢查一下,問問疼不疼。很多媽媽們看到嗯哼實力寵媽,非常羨慕,也想要一個這樣的貼心的孩子。想教出這樣的一個孩子,也不是不可能,但前提是,你做好一個好媽媽的角色了嗎?
  • 李一諾:做母親的十年是我個人成長最重要的十年
    「孩子會覺得我很忙,陪他們的時間少。我希望能儘可能平衡好。」清華學霸、前麥肯錫全球合伙人、一土教育聯合創始人,多個標籤傍身,在李一諾看來,她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身份:三個孩子的母親。「做母親的十年是我個人成長最重要的十年。」 2016年,李一諾以個人的身份,開始了探索一土教育。跨界做教育,與她的母親身份密不可分。
  • 「媽媽,你到底要我死多少次」:最好的成長,是讓孩子大膽試錯
    我懸著的心才不由的感嘆,這熊媽媽真是太有智慧了。也許很多媽媽會不解:就算是熊,也應該去幫忙呀,眼睜睜看著孩子折騰那麼久,不心疼嗎?是呀,只要熊媽媽下去幫它一下,就不會有這麼多來來回回了,這種又耗時間又耗精力的交易,換哪個母親會樂意呢?然而,人生何止這一座雪山,孩子的路,最終還是他一個人走。
  • 「爸爸媽媽,你們為何沒有時間陪我」,孩子一句話,讓父母淚目
    這篇文章是《兒女問媽媽,你為什麼沒有時間陪我》,在文章裡媽媽說,媽媽沒有時間陪你,是想賺更多的錢,送你上更好的學校,接受更好教育。女兒卻說,媽媽我長大了也要賺更多的錢,送你去更好的養老院。你沒時間陪孩子長大,孩子便沒時間陪你終老。一、孩子成長的遺憾是缺少父母的陪伴在《媽媽是超人》節目中,安迪被問到爸爸媽媽工作忙的時候自己孤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