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斷它?就是大腦的這個部位,讓你感受到了生活的壓力

2020-12-23 姿勢分子knowledge

如今這個年代,是個壓力山大的年代。很多年輕人都面臨著學業、工作、父母、家人、社會等多方面的壓力,十分煩惱。尤其最近的疫情,讓本來就倍感壓力的人們更是雪上加霜。

儘管我們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地感受到壓力,儘管我們都曾經體驗過壓力帶來的困擾,卻沒有人知道自己究竟為何會感受到壓力。或者說,你僅僅知道它是一種心理上的感受,卻不知道它的生理機制。

我們知道,你之所以會感覺到疼痛,是因為有痛覺感受器;你能看見世界,是因為有視覺系統;你之所以有記憶,是因為海馬體等結構在「記錄」下你經歷過或者見過的事物。同樣的,雖然聽起來有點怪怪的,但壓力不也是外界給你帶來的一種感受麼?顯然,你的大腦中也應該有一個或幾個部位專門負責感受壓力的。那麼,到底是你大腦中的哪一個部分,給了你這種不愉快的體驗呢?

許多研究表明,包括人類在內的動物,都會感受到壓力,這和我們剛剛提到的海馬體有著密切的關係。

(圖片說明:海馬體示意圖)

海馬體(Hippocampus),因形似海馬而得名,位於大腦丘腦和內側顳葉之間。目前的研究表明,海馬體和動物的長時記憶是密不可分的,而且還有方向定位的作用,你每天下班回家知道怎麼走、路上堵車的話知道怎麼繞行,都是它在指導你。

雖然很多人懷疑海馬體也是讓人類感受到壓力的根源,但沒有人能解釋這其中的機制究竟是怎樣的。就在最近,來自耶魯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通過更加深入的研究,窺探到了海馬體導致我們感受到壓力的深層機制。

在研究過程中,他們招募了60名健康的成年人,給他們看了許多令人非常噁心或者感到恐懼的圖片,以迫使他們產生憤怒、厭惡、恐懼和悲傷等負面情緒。在這些圖片之間,研究人員也會穿插一些中性的圖片,幫助他們在高壓的心理狀態下能有所緩解。

在此期間,研究人員通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縮寫:fMRI)技術監測受試者們的大腦活動狀況,同時對他們在觀看每組負面的圖片時感受到的壓力或者緊張情緒進行了排序。

(圖片說明:研究人員對受試者看不同類型圖片時大腦的監測)

在完成測試之後,研究人員對結果進行了分析。他們發現:當受試者在觀看那些他們反饋最引起反感的圖片時,海馬體與下丘腦海馬旁回(PHC)以及顳下回(ITG)的連接也更加活躍。

研究人員解釋說:這是實驗中發現的一個正向網絡,也就是一種正反饋機制,當這些網絡活躍度更高的時候,意味著這個人感受到了更大的壓力。

除了正向的網絡之外,研究人員也發現了負向網絡,那就是海馬體與背外側前額皮質(dlPFC)、中央後回(postcentral gyrus)以及小腦之間的連接,當它們之間的連接活躍度增強的時候,意味著這個人感受到的壓力較小。

(圖片說明:耶魯大學科學家們本次研究時繪製的海馬體神經網絡。紅線表示的是海馬體與下丘腦在壓力較大時的連接,藍色為海馬體與背外側前額皮質在壓力較小時的連接)

從這個實驗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人所感受到的壓力,總體上是由這兩個網絡之間的連接活躍相互作用所導致的。它們結合在一起,既能夠挑起一個人的悲觀情緒,又能夠在某些時候緩解一個人的壓力。

"儘管這些網絡的作用各不相同,但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一個人在緩解自己所感受的壓力時,會適應正向和負向兩種網絡。"研究人員在研究中解釋說,「也就是說,受試者的負向網絡在增強活動(也意味著感受到的壓力在減少),但與此同時,他的正向網絡也在降低相互之間連接的活躍度。」

雖然我們已經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但是研究人員對於海馬體在調節壓力過程中發生的機制仍然只有非常有限的一點了解,這些成果也遠遠不足以讓我們在臨床上有什麼突出的貢獻。但是,這次研究還是起到了拋磚引玉的重要作用。既然我們知道了壓力產生時大腦發生的變化,就找到了研究的方向,知道未來該研究什麼、如何研究。

科研人員希望在未來,這個發現能夠幫助我們在臨床上緩解一些人的心理壓力。畢竟,雖然壓力是人類進步的動力之一,但過多的壓力對一個人的傷害和負面影響也是非常巨大的。

高級研究員、神經科學家Rajita Sinha指出:「這些發現可以幫助我們對多個目標進行幹預治療,比如增加海馬體與前額皮質的聯繫,或者減少它與生理應激區域的信號傳遞。」也就是說,通過對海馬體傳遞壓力信號的負面網絡的增強和正面網絡的削弱,就可以從生理上有效地降低一個人的心理壓力。

在當今社會,很多年輕人承擔著巨大的心理壓力。有些人可以很好地適應這種壓力,或者化解壓力,但是也有很多人因此而影響到了正常的工作與生活,降低了效率,甚至導致更加嚴重的後果。因此,如果能夠從生理上解決這個問題,至少可以讓他們能夠以平穩的心態面對困難,保持冷靜的頭腦和心態。

可以說,很多心理學的問題,其實都源自於生理變化。隨著生理學的不斷發展,我們可以找到很多情緒的來源、傳遞渠道,然後進行幹預和調節。也許在未來的社會,人們都會通過這樣的方式來獲得對生活的滿足感。

不過話說回來,人之所以為人,就是在於能夠清醒地認識、理解和把控自己的情緒,這也是生活之所以迷人的原因。簡單地通過生理手段緩解一些嚴重的心理問題無可厚非,如果所有情緒都交由生理學的手段來幹預,那人生還有什麼意義呢?

在手機剛剛興起幾十年的時間裡,就有無數人被手機所「綁架」。很難想像科技再發展幾十、幾百年,它還會從多少方面剝奪我們的人格。很慶幸我們活在科技剛剛發展的初期,既可以享受科技的便利、又不用擔心這麼多倫理問題。

相關焦點

  • 壽命不取決於大腦和心臟,而取決於這個部位,它才是健康的關鍵
    大部分人對腸胃健康都不夠重視,尤其是對它在人體健康中的地位都缺乏正確的認知。大多數時候,當我們遇到問題時,就會歸咎於基因或年齡,而沒有意識到我們的生活方式在腸道健康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與大多數人的認識相反,你的腸道實際上擁有自己的「神經系統」。它是由自身的神經元和產生神經遞質的能力組成。這被稱為腸道神經系統,它獨立於中樞神經系統(大腦和脊髓)發揮作用,是你的第二個大腦!
  • 大腦是如何感受到時間流逝的?
    我們除了在生活中需要優秀的時間管理,我們的身體和大腦所做的幾乎所有事情都需要精確的時鐘,甚至精確到毫秒。時間感是我們行為和感知世界的基礎。如果沒有敏銳的時間感,我們的生活將會變成一團亂麻,無法移動和交談,更沒有辦法記憶或學習。
  • 這個部位被科學家稱為「第2大腦」,孩子從小鍛鍊,娃兒智商高
    加拿大神經外科醫師Wilder Penfield把大腦中的各區域對應的身體部位繪製成被稱為「Wilder Map」的大腦地圖,他認為該身體部位在大腦的尺寸越大,表明感覺越敏感,對大腦的刺激越多。由大腦地圖可以看出,我們常用的十根手指以及手掌在佔比是最大的,其中運動皮層約佔三分之一,感覺皮層約佔四分之一。這也是部分科學家將手指這個部位被為「第2個大腦」的原因。
  • 大腦真是個吃貨!人體最貪吃的器官就是它!
    如此大的熱量消耗是否與大腦有關?這是否意味著,努力思考可以幫我們輕鬆減肥呢?為弄清這一問題,我們首先要了解大腦在正常狀態下的能量消耗。當身體處於靜止狀態時(即除了基本的呼吸、消化和保持體溫之外,未參與任何活動),大腦消耗的能量高達整個身體的20%至25%,主要是以葡萄糖的形式消耗掉的。
  • 壓力過大會影響大腦,給你的「心累」找一個科學依據
    ,常常睡一覺、看會劇,不知不覺就過去了 說到這,也許很多人都會把上述表現,歸咎為生活、工作壓力大。 但是,「壓力大」只是一個現象,並不是根本原因。 我們要思考的是:這種「疲憊感」是如何造成的?以及,如果沒辦法徹底改變生活方式,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來改善這種情況?
  • 腸道:你的第二個大腦
    你上班遲到了,錯過了一個關鍵的會議,現在你的老闆對你十分生氣。所以你在午餐時直接走過沙拉區,直奔那些特別油膩的食物。你控制不住自己——在我們倍感壓力時,大腦會鼓勵我們尋找「慰藉食物」。這一點已經眾所周知。 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真正的罪魁禍首或許並不是那個藏在你顱骨裡的大腦,而是你的「另一個大腦」。
  • 夫妻生活時,這個部位一定不能親吻,大家要謹記!
    當然,這是可以理解的,畢竟這是愛情的表達方式,但是在平常的生活中,有些表達愛意的方法卻是不太可行的。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一聊,夫妻生活時,這個部位一定不能親吻。一、請問是夫妻之間愛意的表達,但是這個部位儘可能的不要親吻,有可能會造成不良後果,有弊無利在進行夫妻生活或者是情侶之間為了表達自己的佔有欲,更加為了表示自己的擁有權,往往會去親吻對方的脖子,而且會比較用力,但是人體中脖子這個部位是非常嬌嫩的,因此非常容易出現紅色、紫色的印子,像這種用力嘬的吻痕,
  • 運動改造大腦:變聰明就是這麼簡單
    這種蛋白質又被稱為「大腦的優質營養肥料」。BDNF可以促進和鞏固神經細胞的成長,抵禦其細胞死亡的自然進程。同時,它還是建立神經網絡的重要材料。也就是說運動能為大腦製造替換零件,誘發神經新生,生長出更複雜的神經網絡。運動還能夠增加血液中的血清素,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含量。
  • 運動改造大腦:變聰明就是這麼簡單
    科學家已經證實,有關夢想,計劃和創造的能力恰好源自於大腦中負責支配運動的那部分區域。現代生活帶來的諸多生理和心理上的問題,例如肥胖,心血管疾病,焦慮,壓力以及抑鬱等,都和缺乏運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這種蛋白質又被稱為「大腦的優質營養肥料」。BDNF可以促進和鞏固神經細胞的成長,抵禦其細胞死亡的自然進程。同時,它還是建立神經網絡的重要材料。也就是說運動能為大腦製造替換零件,誘發神經新生,生長出更複雜的神經網絡。運動還能夠增加血液中的血清素,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含量。
  • 跑步對大腦的影響,20年後差別巨大
    跑步,是一場自我的挑戰和突破,關於跑步本身帶來的價值,特別是對大腦的影響,你了解多少?假如你從2015年開始跑步,到現在已經跑了5年多,那麼你一定能感受到跑步對大腦全方位的改造。這個發現證實,跑步激活大腦增加內啡肽的分泌,這是一種自然的興奮狀態。人心情的好壞與大腦內分泌出來的內啡肽多少相關。當跑步運動達到一定量時,內啡肽的分泌增多,在內腓肽的激發下,人的身心處於輕鬆愉悅的狀態中。內啡肽因此也被稱為「快樂激素」,它能讓人感到歡愉和滿足,可以幫助人排遣壓力和不快。
  • 跑步對大腦的影響,20年後差別巨大
    假如你從2015年開始跑步,到現在已經跑了5年多,那麼你一定能感受到跑步對大腦全方位的改造。三年之後,通過掃描腦部,發現每周都跑步的那位腦部灰質區域更發達,而這個區域關係到大腦處理信息的速度。 很顯然,跑步能夠提高腦部活力,包括灰質區域,這可以讓大腦更好的應對壓力和老齡化。 因此,如果你停止跑步,你大腦的灰質區域會萎縮,將降低大腦處理信息和思考的能力。
  • 這就是鍛鍊!可以使你更有彈性地承受壓力
    說到運動對身體健康的好處,不要只認為它可以強身健體。鍛鍊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同樣深遠,它使我們更快樂,壓力更少,更有韌性。在這裡,一隻肌向大家解釋什麼是強大的肌肉與心靈的內在聯繫。我們的肌肉在多大程度上影響著我們的心理和大腦健康。科學表明,當你移動身體時,肌肉會釋放出被稱為肌動蛋白的化學物質進入你的血液中,從而改善你的情緒,減輕焦慮和沮喪,並使你的大腦更能承受壓力。我稱他們為「希望分子」。
  • 這10種技巧,幫你快速緩解壓力
    壓力的產生大致上分兩個階段,第一,發現一個棘手的情況,這個情況可能會威脅你的目標;第二,發現你可能不具備解決這個威脅的能力或資源。那麼當你遇到壓力時這10種方法可以幫助你快速緩解壓力,每個減壓技巧都可以在不到 15 分鐘的時間完成。
  • 生活在總是吵架家庭的小孩,容易變得情緒化,大腦功能發育不足
    前額皮質就是人區別於其他動物的最重要的部分,這是人類發展出語言,發展出邏輯,發展出推理能力的這麼一個部分,這個地方叫作領航員。就是如果你是用前額皮質在進行決策,用前額皮質在引領著你的生活的話,那麼你是冷靜的,你是理智的,你是可以控制和約束自己的。這個地方有一個特點,就是壓力過大的時候它就掉線了。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就是你跟別人吵架或者是生氣的時候,你會說不出話來,為什麼說不出話來呢?
  • 超強大腦:了解大腦6大功能區,幫你獲得成就、人脈、自我潛能
    如果你取出如沙粒大小的一塊腦組織,它含有10萬個神經元和10億個連接,這些神經元和神經連接之間都可以互相溝通。如果你思慮不是很多,大腦平均一天會流失8.5萬個腦細胞,一秒鐘會流失一個。信息在大腦中的傳輸速度是每小時431公裡。對這個複雜的器官,我們還遠遠沒有掌握它的全部奧秘。
  • 運動改造大腦?
    1.壓力,壓力沒有好壞之分,合適的壓力可以讓你更專注。眾所周知,塑造肌肉的方法就是讓肌肉疲勞後再休息,給予一定的訓練壓力。同樣的模式也適用於神經細胞:輕微的壓力可以激活神經元內在的修復和恢復機制。而鍛鍊的重要之處在於它能促進我們肌肉和神經元的恢復過程。
  • 深度剖析解讀 瑜伽對大腦和心理健康的積極影響 練習瑜伽必讀好文
    瑜伽就是這樣一種平衡生活各個方面的練習。研究表明,瑜伽對大腦的影響很大。挺臥放鬆式(Shavasana),幫助我們集中精力在身體的每一個部位儲存的壓力,從而幫助你釋放壓力的過程例如,瑜珈像挺臥放鬆式(Shavasana),幫助我們集中精力在身體的每一個部位儲存的壓力,從而幫助你釋放壓力的過程。另外,倒立姿勢有助於血液流入大腦,從而增加大腦的功能。在冥想狀態中,一個人能夠在更深的層次上與他內在自我聯繫,這能促進平靜的頭腦。
  • 大腦結構「男女有別」 男女大腦還有什麼不同
    代謝角度 女性大腦更年輕  「該項研究是通過測試男、女志願者大腦的代謝水平來評估大腦的『年齡』。」李軍告訴記者,人類大腦的新陳代謝會隨著生理年齡增長而逐漸放緩,這個過程進行的快慢程度也可能存在性別差異。
  • 《微習慣》|大腦這個小夥伴好逸惡勞,我用微習慣悄悄收服了它
    讓大腦的其他部分也就是基底神經節,喜歡上前額皮層想要的東西,是建立新習慣的唯一方式。所以現在你明白了嗎?為什麼大腦好逸惡勞而不喜歡改變呢?是因為做決定實在是需要消耗太多的精力,為了節約精力,於是大腦選擇守舊。03 怎樣開啟微習慣,從而改變我們的生活?
  • 很多媽媽不知道:多摸寶寶這3部位,能刺激大腦發育未來更聰明
    而平時寶寶接觸的環境中,最親密的就是家人,所以家人的互動撫摸對寶寶生長發育非常重要。平時家長應該多對寶寶身體進行撫摸,讓他感知到溫暖與愛。 通過撫摸,他能夠感受到世界對他的愛意與溫暖,能夠感受到來自父母和親人濃濃的情感。這會讓寶寶減輕對陌生世界的恐懼感,多一些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