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麵條,要「一丈二」的

2020-12-23 齊魯壹點

文|張文廣

那是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未期的事,我——張思遠,有幸和同事王崇山去寧夏出差。從北京坐上火車,經包頭和茫茫內蒙古大草原來到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府銀川市。火車到達銀川已經是下午三點十分,兩人下車一看傻眼了:火車站看來是新建的,一座孤零零的候車室建在荒無人煙的黃土地上,四周是一眼望不到邊地的黃沙土。時值冬季,寒風颳起黃沙,讓人睜不開眼睛。候車室外除去零零星星的有幾個等車的旅客,什麼也沒有。我們的目的地是賀蘭山下的某農場。向人打聽某農場的位置,人家告訴說,這個農場在賀蘭山下,離此還有一百多裡,不通火車也不通汽車。

「那往銀川市呢?」

人家告訴:「銀川市離火車站也有二十多華裡。這個點早就沒有公共汽車了。」

兩個人一看這怎麼辦。在車站蹲一夜,還不凍壞了。兩個人正愁得沒有辦法,看見有一輛軍車開進火車站,是輛戛斯五一,看樣子是來送人上火車的。

兩人就跑過去問:「同志,你是哪個部隊的車?我倆是瀋陽軍區來的,要去賀蘭山農場搞外調的,剛下火車,請問能不能搭你的車去市區?」

兩人說完,把介紹信、通行證,全拿出來給人家看。

司機看了張思遠和王崇山的證件說:「我們就是那個農場的車。上車吧!」哎呀媽呀!真是天無絕人之路啊,要不然兩個人可就遭罪了。

真是「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岸邊自然直」。嘎斯五一帶起一溜濃濃的黃沙塵土,向前面的一座烏黑的山開去。烏黑的大山像是在天和地之間砌起一座石牆,分不清哪是天哪是地,沒有邊界,一眼望去像是就在面前。司機同志告訴張思遠和王崇山說:「前面的山就是有名的賀蘭山,山下就是我們的單位。」

張思遠和王崇山說:「媽呀!這麼遠?」

汽車把茫茫黃沙拋向後邊,顛簸著前行,眼看著快到山下了,一個轉彎山還是在前面。司機說:「還有一百多裡路呢,每天只有兩班車到銀川去,若錯過這兩班車就再也沒有車了。」

司機很健談,聽口音像是東北人。他聽說我們是從瀋陽軍區來的,顯得格外親切。他告訴張思遠和王崇山說:「農場在這裡開荒種地、種菜、養豬、養羊。差不多每天都有搞外調的人員來這裡找人外調。這裡有專門接待外調人員的辦公室。」

兩個人在司機引導下,在農場的外調任務順利完成後,兩人才深深地喘了口氣,

走!到寧夏首府銀川市去看看,然後兩人當晚就駐在農場招待所裡。

第二天在幹校招待所吃過早飯,二人坐幹校去銀川的班車去了銀川。車在一個十字路口停下,人們都下了車。張思遠和王崇山站在那裡往四外看看,然後問一名一起下車的軍人:「同志,請問銀川市區往哪裡走?」

那位軍人吃驚地看著他倆說:「這裡就是銀川市區啊!」

張思遠和王崇山不解地看著那位軍人說:「我們是說,最繁華的地段。」

那位軍人說:「噢!二位是第一次來銀川吧?」

張思遠點點頭說:「是。」

「嗨!怪不得,銀川有個順口溜,是這麼描繪銀川的。」

「一條街」——他指了指一條不足兩華裡長的東西街。

「兩座樓」——他又指了指路北邊的百貨大樓和路南邊的人民郵電大樓,寫的是大樓,實際上是座二層樓。

「一個警察管兩頭」——他跺跺腳說:「就是那個崗亭,一個公園兩隻猴;聽說因管理不當,前幾天還死了一隻。就在這往北走不遠,二位可以去逛逛,不要門票。」說完那位軍人說了聲再見,就轉身走了。

「一個堂堂的首府,就這麼大點兒呀!還不如瀋陽市的一條普通小街道大呢。」王崇山失望地看看張思遠。

張思遠說:「既然來了咱就轉轉。吃了午飯,咱就上火車站買票回北京。」

兩個人先進入百貨樓,裡邊櫃檯倒是有一些,大部分都是要票的。聽說寧夏的枸杞好,一問憑票供應。得啦,一人花四角錢買了一盒上海大前門煙抽著,看看表說:「咱找個飯店吃飯去,吃飽咱就走。」

兩個人從西街慢慢往東街走,都快走出城了,才在路南邊看見一個寫著國營飯店的門頭。門頭不大,是個坐南朝北的平房。二人抬腿進到裡邊,可能是離飯時還早,裡邊一個吃飯的客人也沒有。只擺著四張方桌和條櫈。靠南牆有一個半米寬的小窗口,裡邊坐了位中年婦女,正低頭用勾針打著什麼。

二人就朝那小窗口走過去問:「同志,這裡有什麼飯吃?」中年女人見有客人要吃飯,放下手中的勾針和毛線。

見是兩位解放軍,只說了兩字:「麵條。」

張思遠又問:「沒有米飯和炒菜嗎?」

「沒有,只有麵條。」說完又想去摸勾針和毛線。

張思遠又問:「麵條多少錢一兩?」

中年女人指了指西牆上掛的價格牌說:「自已看,多少錢的都有。」二人只好去看價格表。這一看傻眼了,價格表上只寫著三寸一角伍,四寸貳角,五寸貳角伍……哎呀媽呀!這裡的麵條怎麼這麼貴呀!不吃吧,一路走來又沒有別的飯店,只好咬咬牙貴也得吃。來一回銀川連碗麵條吃不上,說起來讓人笑話。張思遠問王祟山:「夥計你吃幾寸?」王崇山用手比量著說:「一寸這麼長,一尺才這麼長,那就來一丈二吧,丈二和尚摸不著頭嘛!」

張思遠說:「好,一丈二就一丈二。」

二人走到小窗口向中年婦女說:「同志,來兩碗一丈二。」

中年婦女一聽,眼瞪得像琉璃球似地問:「一丈二,你吃得了嗎?」

「吃得了!」張思遠肯定地回答說。

「同志,我們這裡沒有一丈二的,最大的只有八寸。」

服務員看出兩名解放軍是鬧誤會了,說:「二位每人有四寸就足夠吃。上邊寫的寸,是指盤子的尺寸,不是麵條的尺寸。」兩個人聽後哈哈大笑,真是他媽的太老土了。再看兩個服務員,已經是笑得捧腹蹲在了地上。

正是:

中華地大人物博,

風俗不同故事多。

麵條原本論斤兩,

丈二和尚頭未摸。

張文廣,男,1945年農曆六月十六日生於天津市謙德莊。1948年隨父母回原籍——山東省德平縣(1956年撤消)前張家屯村。1963年秋應徵入伍。歷任戰士、通訊員、連部文書,瀋陽軍區後勤部第二分部政治部幹部科幹事,正營職機關政治協理員。196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機關支部書記、團級黨委委員。1986年轉業德州市農業銀行,任辦公室主任、機關黨支部書記。中專學歷,中級政工師職稱。曾是《德州日報》、德州電視臺、《山東經濟日報》《中國農村金融報》《中國農村金融》《山東農村金融》特約記者。德州農村金融學會秘書長。多年被德州市委宣傳部評為優秀通訊員。業餘愛好木雕、書法、寫作。退休後致力於文學創作,先後著有《命運與道路》《歲月的痕跡》《圍子牆》《春妮》《老照片》《他是誰》《老虎與狗熊打仗》《家屬院裡的笑聲》《有三個名字的老人》《媽媽》《武官命》等長、中、短篇小說。古體詩詞200餘首發表在《今日頭條》。

壹點號玉河微瀾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相關焦點

  • 減肥要少吃麵條?其實這樣吃就能瘦
    100g煮的麵條熱量是109大卡,相比常見的主食米飯(115大卡/100g),饅頭(221大卡/100g),綜合這些數據來看,麵條的熱量是不算高的,而從營養構成來看,煮100g麵條的碳水是24.3、蛋白質是2.7g、脂肪是0.2g。可以看出,麵條的營養主要是以碳水為主,佔比超過了20%,而蛋白質、脂肪和膳食纖維的含量較低,雖然能填飽肚子但是營養卻稍微差了些。
  • 大年初七要吃麵,麵條做法大全送給你!
    漢族民間在此日還要吃七寶羹,是用七種菜做成的羹,在人日的時候食用,以此來取吉兆。各地物產不同,所用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別。廣東潮汕用芥菜、芥蘭、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菜;客家人用芹菜、蒜、蔥、韭菜加魚、肉等;臺灣、福建用菠菜、芹菜、蔥蒜、韭菜、芥菜、薺菜、白菜等。
  • 玩轉吃麵條創意繪畫,麵條還能這樣玩?!
    有一種食物非常的長,吃起來滑溜滑溜的小朋友們,一起猜一猜,這是什麼呢?噹噹當,是我們常吃的麵條哦小女孩和小男孩嘴裡的麵條是可以動的哦,就像他們真的在吃麵條一樣。先在素描紙上畫出一個正在吃麵條的小女孩,碗中麵條的方向要畫成四面八方的哦。用水彩筆和蠟筆給麵條和小女孩塗色。再用粘土做一個荷包蛋、蔥花、辣椒,小朋友們也可以加入自己喜歡吃的配料哦。小女孩的嘴巴正中間,劃一道口子。咦,這是要幹嘛呢?哈哈,等會你就知道啦!
  • 「一丈青」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扈三娘被稱為「一丈青」?
    給女將起「一丈青」綽號並非《水滸傳》的獨創。因為,歷史上真的有女將的綽號就叫「一丈青」,而且是在《水滸傳》成書之前。則《水滸傳》給女將扈三娘起「一丈青」綽號,其實是因襲而來。馬皋死,「一丈青」改嫁另一好漢張用。同書卷一百四十一還記載有「一丈青」到曹成軍中招中軍人隸己麾下的壯舉。而嶽珂《金侘稡編》卷五鄂王行實編年在記錄嶽飛招撫張用和「一丈青」時,更著力描述了「一丈青」夫婦的英姿雄貌,云:「相州人張用,勇力絕倫,號張莽蕩。其妻勇在用右,帶甲上馬敵千人,自號一丈青,以兵五萬寇江西。」
  • 麵條這麼做太好吃了,款款經典又家常,喜歡吃麵條的一定要收藏
    麵條主要用麥子麵粉製作,起源於中國,已有四千多年的製作食用歷史,早已為世界人民所接受與喜愛。於面出現之前,飯、粥為普遍中國人的主食,但當面出現後,麵條地位即跟米食平起平坐,北方人主以麵食為主糧;南方人雖倚重吃米飯,但麵食亦成為重要小吃。
  • 經常吃麵條對身體好不好?
    麵條和大米是我國最常見的主食。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下廚時會以簡便為主。平日裡不少上班族習慣下一碗麵條吃完就出門,比起泡一碗泡麵吃,配著菜葉雞蛋的麵條還是要營養一些。
  • 炒麵前為什麼要把麵條蒸一下?
    炒麵味道鮮美、筋道爽滑、入味好吃,再加入自己喜歡吃的配菜來做炒麵,營養豐富又好吃,炒麵也是我們北方人最喜歡吃的,我們這裡本來就是以麵食為主,麵條幾乎每天都要吃,湯麵、撈麵、炒麵、燜面等都非常的好吃,特別是炒麵,製作簡單又好吃,昨天中午還是吃的炒麵,下面就來分享一下炒麵前為什麼要把麵條蒸一下。
  • 蚌埠最好吃的麵條在哪裡?這幾家呼聲最高:「一定要去吃!」
    去麵館之前,資深吃貨網友「胖胖恐龍」再三提醒,「他家麵條的靈魂,是面,是手擀出來的面。是不是老石擀出來的,一吃就知道。」還給記者打了一劑預防針,「店不大,環境一般,但是好吃的地方大多這樣。」老石,從20多歲開始接觸麵條,一碗手擀麵他已經擀了30多年。擀杖飛轉,菜刀起落,麵條飛揚,一團平淡無奇的面在老石的手裡神奇地變成細長的麵條。這麼多年了,麵館也挪過地方。沒有他們,麵館也不會一直生存到現在。
  • 減肥的時候吃麵條,應該知道哪幾種麵條熱量最高,吃錯了影響減肥
    現代社會是一個全民減肥時代,很多人都希望自己瘦一點再瘦一點,對可以幫助減肥的食物也是很青睞有加,雖然麵食可以讓人長胖,但是只要你有方法的吃麵也可以讓你減下來肥,麵條相對其他炸雞漢堡之類的快餐食物來講,熱量就低得多,營養也不會很低,能滿足人體減肥時的所需營養,但是麵條最好在中午吃,因為晚上吃麵條不易消化,減肥效果不會很好。
  • 【節日民俗】正月初七「吃麵條」
    漢族民間在此日還要吃七寶羹,是用七種菜做成的羹,在人日的時候食用,以此來取吉兆,並說此物可以除去邪氣、醫治百病。各地物產不同,所用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別。廣東潮汕用芥菜、芥蘭、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菜;客家人用芹菜、蒜、蔥、芫茜、韭菜加魚、肉等;臺灣、福建用菠菜、芹菜、蔥蒜、韭菜、芥菜、薺菜、白菜等。
  • 米飯、麵條、饅頭大PK,哪種主食吃了更容易胖?
    飲食中佔比重最大的就是主食,一般主食有三種,米飯、麵條和饅頭。這時候,有人問了:這三類主食,米飯、麵條和饅頭,吃哪種更容易變胖呢?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個問題。那麼,米飯、麵條、饅頭,哪個熱量高?哪個吃了不容易發胖?
  • 吃撈麵炒什麼菜好吃?撈麵條怎麼做才好吃?
    一、吃撈麵炒什麼菜好吃素炒土豆絲,豆角絲炒肉,青椒絲炒肉,蒜苔炒肉。如果做炸醬麵,還要配以素炒黃豆芽(短豆芽),黃瓜絲,蒜末或青蒜末,還可以配香椿末。如果吃打滷面,可以做西紅柿雞蛋滷,苜蓿打滷(木耳黃花菜雞蛋肉丁),豆角打滷,茄子打滷,皮皮蝦打滷,等等。
  • 經常吃麵條真的好嗎?關於麵條的4個秘密,為你說個明白
    麵條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主食,對於愛吃麵條的人來說幾乎每一餐都想要進食麵條。麵條中也含有人體需要的多種營養物質,因此平時可以根據個人需求適當進食麵條,煮麵條的過程中還可以搭配其他的食物。這樣營養全面提供,自然可以維持身體健康狀態。每天都吃麵條,具體有哪些好處呢?
  • 誰說減肥不能吃麵條?
    最近波姐收到了很多私信:減肥期間能吃麵條嗎?雖然波姐倡導減肥期間要低碳飲食,但也不是不吃,所以當然是能吃麵條的啦!畢竟麵條的魅力實在是無法抵擋,蘭州牛肉麵、北京炸醬麵、陝西油潑麵…幾乎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傳統麵食。
  • 減肥時吃米飯好還是麵條好?原來差別是這樣的,搞懂後別亂吃了
    減肥時吃米飯好還是麵條好?原來差別是這樣的,搞懂後別亂吃了導語: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大家不愁吃不愁喝,讓人發愁的是怎麼樣才能保持健康苗條的身材,所以減肥是一個永遠都不會過時的話題。我們平時吃的主食有很多種,在這些主食中,有麵條也有米飯,曾經有很多朋友糾結減肥時到底是吃米飯好還是麵食好?原來差別是這樣的,搞懂後別亂吃了。
  • 米飯、麵條、饅頭,哪種主食吃了更容易胖?
    南北方在飲食上存在著巨大差異,甜鹹豆花、甜鹹粽子等,差異排名第一的非「主食吃什麼」莫屬。南方人鍾愛白米飯,北方人喜愛麵食,將麵條、饅頭視為心頭愛。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養生健康,關心起這幾種主食哪些熱量高,哪些吃了不容易胖了,而不再單純依據習慣來決定喜好。哪個熱量更高?生的大米和麵粉的澱粉含量幾乎相同,含水量差別也在10%以內。它們的熱量基本都是345千卡/100克生重。
  • 麵條和它是絕配,天熱就應該這樣吃,吃著涼爽開胃,比大魚大肉香
    熱氣騰騰的沒胃口,那就來碗這過水打滷面,夏天就喜歡吃這過水麵,過水麵就是要把煮熟的麵條放入涼水裡煮一遍,讓面涼透,變得爽滑,再配上自己做的滷汁,滷汁也是多種多樣,如番茄雞蛋滷,豆角肉丁滷,榨菜肉絲滷,茄子滷等。
  • 孩子住院需要30萬,寶媽吃一次麵條要28,寶爸質問:好意思吃嗎?
    孩子治病需要30萬,寶媽吃28元麵條鄭宇和王希是大學中的模範情侶,在畢業後也是如願走入了婚姻的殿堂,兩人共同奮鬥,現在已經有了一個可愛的小寶寶。兩個人互相體諒,覺得所有困難都是可以解決的,直到有一天,王希看見鄭宇在保證孩子吃麵條,他有些生氣了。
  • 米飯和麵條,吃哪一種更容易發胖?減肥應該怎麼吃?
    我國的主食主要分兩種,米飯和麵條,米飯主要出現在南方,而麵條主要在北方,吃哪一種更容易讓人發胖呢?相當於南北主食之爭。有人說:通常情況下,愛吃麵食的北方人要比愛吃米飯的南方人從體型上更加高大強壯。所以很多人認為麵食的熱量要高於米飯的,那麼事實是不是這樣的呢?
  • 簡談南北方的吃餃子和麵條的風俗含義
    在北方,餃子和麵條是兩種美味的麵食,做起來也容易。有的地方吃餃子和麵條還會有不同的講究。在皖北和蘇北的一些地方,有家人要出行,出遠門辦事,講究的家庭,會為出行的人在臨走時做頓餃子吃,預示出行順利,因為餃子是連皮帶餡一口吃下去,意味著事情辦的順利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