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9月4日消息(記者杜希萌)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9月3日,銀保監會發布《關於實施車險綜合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將在9月19日開始實施。這次改革明確提出了,短期內要「降價、增保、提質」。
其實,早在今年7月,銀保監會就已經起草了《關於實施車險綜合改革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我國有2.6億車主,車主們終於盼到新規正式發布,一直都說這次能有不少福利,到底車險保費能降多少?車主能得到什麼實惠?
《指導意見》以「保護消費者權益」為主要目標,短期內將「降價、增保、提質」作為階段性目標。中國社科院保險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郭金龍說:「這次改革的主要目標是保護消費者的權益,比如在價格方面,費用率的下降、浮動係數的調整,以及保障水平的提升、保障範圍的擴大,都體現了對廣大消費者或者投保人的重大關切。」
按照《指導意見》明確,改革後交強險責任限額提升,有責總責任限額從12.2萬元提高到20萬元。其中,死亡傷殘賠償限額從11萬元提高到18萬元,醫療費用賠償限額從1萬元提高到1.8萬元,財產損失賠償限額維持0.2萬元不變。與此同時,商車險保險責任覆蓋面擴大,新的機動車示範產品的車損險主險保險責任增加了機動車全車盜搶、地震及其次生災害、玻璃單獨破碎、自燃、發動機涉水等保險責任。
平安產險北京分公司車險部產品經理王澤眾說,從此前的實踐來看,部分險種對消費者來說,單獨購買不合算,不買又承擔風險,改革後這些情況明顯改變。「2019年,我公司的涉水險投保率不足10%,自燃險投保率在10%,盜搶和玻璃單獨碎裂險種基本在20%左右。車險費改後,以上的險種都會加入車險主險的保障範圍內,我們的保障範圍將進一步擴大。」
《指導意見》還刪除了一些實踐中容易引發理賠爭議的免責條款。郭金龍說,這對被保險人合法權益保護方面將有積極影響。「比如這幾年地震、洪水、颱風這些災害發生之後,對機動車造成了一些重大的損失,這一次明確提出把刪除了地震責任的除外責任,另外比如發動機涉水的這種損失,原來的除外責任裡這一次也把它刪除了。這樣就使得大家最關心的一些災害(給我們造成的損失),在這一次新的改革方案裡面都體現出來了。」
同時,在交強險道路交通事故費率調整係數中,《指導意見》明確,未來擬引入區域浮動因子,提高對未發生賠付消費者的費率優惠幅度,同時還將逐步放開自主定價係數浮動範圍。商車險無賠款優待係數將考慮賠付記錄的範圍由前1年擴大到至少前3年,並降低對偶然賠付消費者的費率上調幅度。
總體來說,就是賠得多了、保費少了,還有就是發生自然災害,比如遇到地震、洪水、颱風這些之後,也能賠付。具體情況,還是建議大家好好上網查查。新的改革方案對消費者來說絕對是好消息,不過問題來了,「降價、增保、提質」,保險公司壓力也大了。
公開數據顯示,車險長期以來是保險公司財險領域第一大業務。去年,我國車險承保機動車達2.6億輛,保費收入8189億元,佔財險保費總額的六成以上。那麼,新規出臺會不會影響保險企業經營?對行業未來發展有什麼影響?
此次改革,商車險產品設定附加費用率的上限下調為25%,手續費將明顯下降,根據銀保監會的測算,未來消費者的實際籤單保費也將明顯降低。業內人士預計,改革實施後,短期內可能對險企全年業務增速及盈利帶來一定影響,財險市場也將出現分化,競爭力不強的企業將面臨一定經營壓力。對此,郭金龍表示:「這次改革之後對保險公司的自主定價能力、經營管理水平要求比較高,而對於中小公司來說,它們在渠道、創新能力、服務水平等很多方面和大公司還是存在很大差距的。但對於有一些競爭實力比較強的機構,會有一些積極的影響,比如通過渠道的創新,使得中介渠道的費用大幅度下降,有助於價格的下降。另外有一些延伸的服務,實際上都可以通過新技術、管理水平提升來降低它的成本。」
銀保監會指出,各銀保監局要加強車險市場研究分析,結合本轄區實際情況,提出當地車險監管指標意見;要加強車險市場監測,嚴肅查處違法違規行為,確保改革前後市場平穩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