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若是犯錯,強逼孩子認錯要不得,家長要採取正確的解決方式

2020-12-23 育雅萌媽

文|小雅

編輯|小雅

琳琳的父母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外出打工了,只有每年過年才會回爺爺奶奶家看她,所以她跟父母的關係顯得很疏遠。等到琳琳上小學時,終於被父母接到了身邊,但父母發現琳琳身上有很多的壞毛病。每次琳琳犯錯,他們就會輪流批評他,總是質問她是否認錯。但琳琳總是頂嘴,不肯認錯,這讓父母非常頭疼。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時都會這樣,一直逼問孩子知不知道錯,錯在哪兒。雖然是為了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但結果卻往往適得其反。為什麼一旦孩子犯錯,家長都喜歡一直逼問孩子?

家長總愛質問孩子的原因:

1、樹立威嚴

很多家長潛意識裡還比較傳統,覺得父母是孩子的長輩,孩子就該無條件服從父母,所以總是逼問孩子錯沒錯,想樹立起自己在孩子心中的權威。本以為這樣會讓孩子更聽話,但往往只會讓孩子更想要疏遠父母。

2、希望孩子能認識到錯誤

很多孩子都非常固執,即使錯了也嘴硬不承認,這樣的態度只會讓父母更加惱火,不停逼迫孩子認錯。但有些孩子反而會更加倔強,哪怕心裡知錯了,嘴上也不饒人。

雖然父母的本意是好的,也是不想讓自己的孩子誤入歧途,但這樣不停逼問孩子的方式只會讓孩子越來越叛逆,更別指望孩子能好好反思自己的過錯。

孩子犯錯時,逼問孩子的行為真的好嗎?

1、這種行為會導致孩子變得自卑。其實大多數孩子在做錯事後都能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本身會產生膽怯的心理。如果這時候父母再用很強硬的態度來斥責他,那他會變得非常害怕。這種童年陰影幾乎會一輩子都如影隨形,即使自己有理,也會因為自卑不敢與人爭論,這在社會生存中是很容易吃虧的。

2、容易讓孩子失去自尊。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時從來不顧及場合,經常在公共場合當著其他人的面打罵孩子,這樣的行為嚴重踐踏了孩子的自尊。很多經常被父母打罵的孩子長大後都比同齡人自卑,生怕自己做錯什麼說錯什麼,做什麼事都會變得畏畏縮縮。

3、孩子容易沒有安全感。父母本應該是孩子最親密的人,但如果總是對孩子非打即罵,孩子會漸漸失去安全感,也會跟父母越來越疏遠。尤其是一些本來就比較膽小的孩子,面對父母的逼問時更加不安,甚至不是自己的錯也會承認。

當孩子犯錯時,想讓孩子自己認識到錯誤其實並不難,最主要的還是此時家長的正確引導。千萬不要一味責罵他,強迫孩子認錯一定要不得,這只會讓孩子一生都活在童年的陰影中。這時候家長需要冷靜下來,耐心引導孩子自行認識到錯誤。

家長要如何讓孩子自行認識到錯誤?

首先,犯錯之後家長要給孩子一個緩衝時間。很多家長一發現孩子做錯事後,就立馬失去了理智,只剩下憤怒。這時候家長一定要冷靜下來,先不要急著去逼問孩子,而是給孩子一段自我反思的時間。等到孩子平靜下來,自然就會自己主動認錯。

其次,家長在詢問孩子時要具體一點。大多數父母在面對孩子犯錯時,只會不停重複問"錯沒錯","錯哪兒了",這時即使孩子認錯了,大多也是因為懼怕父母,並沒有真正意識到問題所在。這時候父母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仔細問問孩子知道自己哪兒做得不對嗎,下次該怎麼做?

最後,家長教育完之後要讓孩子做一個自我總結。很多父母都抱怨自己的孩子總是不長記性,明明這次知道錯了,下次卻依然我行我素,絲毫不記得當時的教訓。其實這不光是孩子不聽話,也跟父母的教育離不開。在每次孩子犯錯時,父母教育完一定要讓孩子自己總結一下,比如下次遇到這件事該怎麼做,這次是哪裡做得不對。這樣不光能緩和親子關係,還能加深孩子的印象,不會每次都重蹈覆轍。

父母和親子其實是可以成為最好的朋友的,而父母的態度和做法則是至關重要的。人非聖賢,更何況是心智還不夠成熟的小孩子,犯錯是在所難免的。這時候父母如果能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理解一下問題,幾乎所有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並不是嚴父嚴母就一定能教育出懂事的孩子,但一對有耐心的父母一定能教育出一對好兒女。父母教育孩子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樹立威嚴,而是讓孩子能有正確的是非觀,將來不會因為一時衝動而走上歧途。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結果和過程同樣重要。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孩子犯錯不承認,家長別逼著認錯,常說這三句話孩子主動認錯
    孩子還小,犯錯也是很正常的,而家長的態度卻對孩子的一生產生深遠的影響。不由分說,強迫孩子認錯,這是很多家長最常用的做法,看似圓滿解決了問題,實則留下了很大的隱患。家長總是逼迫孩子認錯,會對孩子產生哪些影響?
  • 孩子犯錯卻拒不認錯?父母做好這3點引導,讓孩子勇於認錯並擔責
    孩子長大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在犯錯糾錯中學習經驗,才能不斷成長,但是有些孩子犯了錯,卻總是屢教不改,這就需要家長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了,別讓錯誤成為影響孩子未來的絆腳石。但是很多父母也發現,很多時候孩子犯了錯,卻不願意承認,哪怕是你拿出了鐵一般的證據,孩子就是拒不承認,有的孩子還會找各種理由來推卸責任,說是爸爸弄的,家裡狗狗弄的,甚至是外星人來家裡弄亂了屋子。總之一句話,就是不承認是自己的錯。即使最後逼不得已承認了,卻一點也不覺得自己犯錯了,更不會為自己的行為道歉。作為家長,我們要如何去做呢?
  • 孩子不肯認錯,家長應該怎麼做?|微言夜讀 · 親子
    (委屈巴巴)孩子剛聽到這段對話時,以為就是家長教育孩子承認錯誤,孩子不願意。可是聽到後面,卻被孩子那句「你總向著別人,不向著我」扎了心。孩子為什麼不肯認錯?遇到孩子不肯認錯的情況,家長究竟應該怎麼做?案例中的孩子所強硬堅持的,或許只是為了爸爸媽媽的一句理解與安慰吧——「他的確做錯了,我們知道這對你不公平,讓你很委屈。」有了這樣的情感撫慰,再告訴孩子他也有做得不對的地方,解決問題除了打架,其實還有很多更有效的方式。這樣說,孩子就會更容易接受了。
  • 孩子犯錯了,家長不要急於著急,需要正確教育
    當孩子犯了錯誤之後,在表面上看著若無其事,實際上可以通過他的面部表情知道他的心裡已經開始慌了,此時父母不應該急於去訓斥孩子。應該要優先照顧孩子的自尊心,把整件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問清楚,再來分析是不是孩子的錯。要是是孩子的錯誤,就讓他主動承認錯誤並且為他所犯的錯誤進行彌補。
  • 孩子犯錯家長只會大聲訓斥?要學會用正確的方式引導他們
    失敗是成功之母」,其實這句話最適合用在孩子的身上。要知道,對於小朋友而言,他們的成長就是在一次次的犯錯中不斷進步,而家長的態度,則是決定他們是否成功的關鍵。但父母對小朋友要求太高而孩子達不到的時候,家長便會用嚴厲的方式對待孩子,希望他們能夠達到自己的期盼。相比較用溫和的方式一遍一遍地訓斥孩子,嚴厲的方式更有效果,所以家長更傾向於使用這種方式。
  • 孩子犯錯後家長千萬不要打
    沒有一本書是教怎麼養育孩子,養育孩子只有親身經歷過的才會知道,那孩子犯錯要不要教育,如何教育,這成為了現在很多父母的煩惱。那今天就來說說孩子犯錯後到底要不要教育,孩子犯錯肯定是要教育的,但教育的方法有很多,而有好多父母會用指責或者打人的方式,來讓孩子長記性,好讓他下次不犯錯誤。教育孩子,千萬不要打孩子,打孩子只會讓孩子安靜一段時間,但遇到同樣的問題後還會犯錯,而且會隨著年齡的變大,變的更加叛逆。
  • 「打罵」教育孩子,是家長最無能的教育方式,孩子犯錯後應這樣做
    孩子在長大的過程中總會有不聽話的時候,每當孩子調皮搗蛋時,家長就會非常生氣,有些家長甚至會對孩子動手,而這些家長還十分贊成打罵教育,因為打罵教育對於他們來說是最省時且最有效的方式,哪個孩子被揍後不立馬變乖?
  • 孩子犯錯不管教,當心「破窗效應」讓孩子養成壞習慣,家長別不信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小孩子犯錯是生活中常有的事情,有的家長會耐心糾正,幫助孩子吸取經驗教訓,爭取下一次不再犯同樣的錯誤;然而,有的家長卻以孩子還小為由,任由孩子繼續犯錯。
  • 孩子犯錯就大吼大叫?李玫瑾教授:不對,孩子犯錯要裝作沒看見
    父母在孩子出生之後最希望的就是孩子能夠幸福,一個孩子的出生會給一個家庭帶來喜悅和幸福,但是慢慢隨著孩子一點一點的成長,讓父母頭疼的事情也會隨之增多,父母們不僅要關心孩子的一衣食,也要關心孩子健康,對於孩子的家庭教育問題,也是不能忽視的拿孩子犯錯的時候來說,家長要怎樣做?
  • 孩子犯錯家長的訓斥並不管用,建立有效地溝通,效果事半功倍
    要知道他家小孩以前並不是這樣的,小孩之前非常聽話,老李讓孩子往東,孩子絕對不敢往西。甚至在每次犯錯後,都會乖乖地被老李訓斥,從來都不會還嘴,因此讓大家非常羨慕老李。 所以老李在看到他家孩子面對訓斥,變得非常叛逆、頂嘴後,就感到非常奇怪,孩子怎麼好好地會變成這樣?
  • 因被老師請家長,親媽當街就訓娃:孩子犯錯,無能媽媽才以暴制暴
    家長對孩子犯錯,採取第一種處理方式是非常理智的,孩子是正在成長中的人,他們對事情並沒有一個正確的認知,並且孩子的成長就是在不停的試錯中獲得答案的,如果寶爸寶媽問面對孩子犯錯,就是採用的打一頓的辦法,會讓孩子的心靈受到非常大的傷害。
  • 懲罰犯錯的孩子,家長不用打也不用罵,用2個方法對孩子更有效
    不如這樣,你們兩個穿好鞋子戴好手套,把這些玻璃碎片清理乾淨,你們就不用賠了,但是要是再有下一次,不僅要賠杯子的錢,自己痛了更加不能夠喊。」兩個孩子一聽,趕緊點頭答應,並答應不會再犯這樣的錯誤。生活中,若是遇到小溪這樣的事情,很多父母往往無法冷靜,畢竟那麼多杯子,全都摔碎了得多少錢啊!
  • 孩子犯錯,家長先別急著「吼罵」,這些懲罰方式別再用了
    首先,懲罰的目的是讓孩子因其不適當的行為遭受責罰,家長懲罰孩子是希望孩子們能夠從他們錯誤的行為中吸取教訓。如果懲罰得當,孩子還能學會自己承擔責任以及解決問題,但並不是所有的家長能很好使用懲罰,那麼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懲罰孩子的措施。
  • 孩子犯錯時,家長這種反應是無能的表現,教出的孩子也很差勁
    在遇到孩子犯錯誤時,許多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吼罵,以此來震懾孩子。但吼罵教育第一次效果明顯,使用的越多效果就越差,最後變成了家長白白浪費口舌,孩子也會被教育的越來越差勁。家長總是吼罵孩子,孩子也會養成脾氣暴躁、愛罵人的習慣。因為家長沒有教給孩子遇到事情如何冷靜溝通,孩子只會魯莽的吼罵他人,顯得情商低,人際交往能力差。所以在孩子犯錯時,吼罵是最無效,也是家長無能表現的教育方式。那當孩子犯錯時,家長應如何正確教育孩子呢?
  • 「Time out」就是把孩子關起來?並不是,要懂得三種正確運動方法
    但在美國父母要是對孩子動手,這是犯法的,所以他們在孩子犯了錯誤,卻不肯認錯的情況下,會讓孩子單獨在一個空間裡慢慢冷靜下來,自我反省,這種教育方式對於孩子來說更容易被接受。"Time out"的本質:暫停父母和孩子間的爭吵,讓孩子的情緒慢慢平靜下來。在日常生活中,除了面壁思過以外,父母還會採取讓孩子呆在房間裡或者懲罰他,讓他自我反省。
  • 孩子被批評後是尋死覓活,還是愈髮長進?取決於家長的溝通方式
    文 | 幸孕姐(高級母嬰護理師,原創不易,請勿抄襲)有人說現在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很差,完全禁不起批評,父母若是說話聲音太大、語調尖銳、措辭犀利的話都要注意,生怕孩子承受不了,而多數家庭教育也從權威型教育變成民主型,孩子難道真的承受不住批評麼?
  • 孩子被訓斥後若有這三種反應,家長們別大意,別等以後才後悔!
    前言在孩子犯錯的問題上,家長的教育方法真的是各有千秋。有人喜歡走溫情路線,覺得只要讓孩子認識到錯誤就行,因此選擇了說教;但有家長覺得必須要嚴厲,這樣孩子才能記得住,於是選擇了呵斥甚至是打罵。孩子挨罵後的三種反應,家長們別大意1、沉默按理說孩子的心性都是不服管教的,若是父母在批評時,他全程都是一言不發的沉默,那麼這樣的表現是需要重視的。因為在小孩心中,被批評時,不管自己錯對,都是要跟父母據理力爭的,畢竟他總覺得自己沒有錯。
  • 孩子犯錯家長應該怎麼辦?打一頓就好?正確引導才才重要
    在育兒圈,有關孩子教育,一直存在著兩種意見,一種是棍棒之下出孝子,一種是平和的講道理,那麼這兩種教育方式下長大的孩子,多年後有什麼差距呢?第二,孩子性格都說原生家庭對孩子人生的影響非常大,如果家長在孩子犯錯後,習慣性採用暴力手段,那麼孩子容易養成孤僻、膽小、叛逆等問題,甚至將來遇到問題,也會模仿父母採用暴力解決,後果不堪設想。
  • 孩子一哭鬧就心軟?家長做好這3步,對孩子採取正確「冷處理」
    但其實只是「紙老虎」,平時讓孩子順從慣了,但凡遇到孩子哭鬧,不願聽家長話的時候,這類家長嘴上說著不答應,但最後還是禁不住孩子的撒潑打滾,只能心軟妥協。作為家長多少都有 「嘴硬心軟」的時候,但是對待孩子要把握好一個度,在原則性問題上,也需要對孩子心狠一點,孩子才不會變成「熊孩子」。
  • 心理學教你:面對孩子屢教不改,還死不認錯,家長怎麼辦?
    面對犯錯的孩子,很多時候家長會經歷下面的情景媽媽:你錯沒錯?孩子:沒錯媽媽:再說一遍,錯沒錯?孩子:錯了!媽媽:錯哪了?孩子:不知道……媽媽:啪!3)11歲以上的孩子他們更相信自己的評判標準,有一部分孩子,會服從一定的社會標準,出於他自己的喜好而服從家庭標準。當他們認為自己沒錯的時候,你說他錯了,他是無法接受的,即便是認錯了,也是口服心不服。這時候的孩子,很多家長覺得管不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