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扶不起的阿鬥」劉禪,是如何穩坐皇位四十一年的

2020-12-14 香茗史館

從章武三年(223年)即位,到炎興元年(263年)降魏,劉禪前後在位四十一年,乃是三國時期所有君主之中在位時間最長的,在亂世之中已經實屬不易。那麼,劉禪是如何坐穩四十年皇位的呢?其實要分內外兩方面因素。

內部因素:前期諸葛亮執掌大權,後期劉禪有一定貢獻

劉禪在位長達四十年,雖說前期有諸葛亮的支撐,但在諸葛亮後還能支撐三十年,也足以說明劉禪並非完全就是「扶不起的阿鬥」,在內政方面劉禪其實也是有一定貢獻的,雖算不上是個英明之主,但勉強也算是個守成之君。

1、前期有諸葛亮支撐。劉備去世之時雖然已經年過六旬,但劉禪即位時年僅十六歲,由於夷陵戰敗,彼時的蜀漢可謂危機重重,幸有諸葛亮勉力支撐,才不致徹底崩盤。諸葛亮在內政方面的能力自不必多說,而軍事方面也是多有建樹,休養生息兩年之後,於建興三年(225年)率軍南徵,平定南中叛亂,確保了內部的穩固。此後,諸葛亮的北伐雖然為人所詬病,但那也是為了避免蜀漢的慢性死亡,雖未取得明顯的成效,但實際上對國力的消耗其實也並不大。可以說,劉禪在位前十年,諸葛亮絕對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2、諸葛亮後朝政平穩。諸葛亮去世之後,魏延隨即被殺,而楊儀之流仍然窮追猛打,劉禪則表示「既已名正其罪,仍念前功,賜棺槨葬之」,後楊儀也被廢為庶人。此後,劉禪不再設置丞相之職,改以費褘為尚書令和大將軍,以蔣琬為大司馬,從而使得朝中勢力區域平衡,未再出現一家獨大的情況,而在蔣琬等人去世之後,劉禪則開始大權獨攬。從以上這些經歷來看,劉禪顯然不是個政治白痴,在其治理之下,蜀漢政局基本維持了穩定,相較於同時期的曹魏和東吳來說,劉禪的表現已經極為出色。

3、劉禪善待官員百姓。在對待臣子方面,劉禪表現出了相對平和的一面,即使對於臣子的勸諫不能接受,卻也可以容忍,即使姜維北伐毫無斬獲,劉禪也沒有輕易廢其兵權,與東吳的幾位君主,尤其是孫皓之流比起來,劉禪已經算是極有容人之量了。對待百姓方面,劉禪也懂得休養生息,使百姓能夠在亂世中安居樂業,同樣也是極為難得。到了南北朝時期,蜀中百姓甚至還為劉禪修建了專祠,與武侯祠一東一西位列昭烈廟兩側,由此可見劉禪的統治是深得百姓擁戴的。

如上,雖說劉禪在朝政穩定的情況,最終因寵信黃皓之流而導致朝政混亂,但橫向對比曹魏和東吳的君主,劉禪的表現也算說得過去。

外部因素:魏吳前期互毆不止,後期內部生亂無暇他顧

劉禪即位早期,由於蜀漢剛剛經歷了夷陵慘敗,曹魏和東吳先是大打出手,之後孫劉聯盟恢復,魏蜀吳三方又交戰頻繁,直到諸葛亮去世之後,才短暫告一段落。而在諸葛亮去世之後,曹魏和東吳又內部生亂,根本無暇他顧。

1、早期魏蜀吳交戰頻繁。「夷陵之戰」剛剛結束,曹丕便發兵南徵,與東吳大打出手,雙方互有勝負。此後,雙方交戰時斷時續,從黃初元年(222年)一直持續到了黃武七年(228年),最終因曹魏在「石亭之戰」中戰敗,這才結束了敵對態勢。但此時孫劉聯盟已經恢復,且孫權稱帝之後為穩定內部而多次與山越爆發戰爭,短期內也無力對外擴張。同時,曹魏方面由於接連與蜀漢、東吳、鮮卑交戰,根本無法對外擴張。

2、曹魏內部動蕩不止。當蜀漢失去諸葛亮後,曹魏方面也進入曹叡統治後期,但其統治後期卻大興土木、濫用民力,臨終又託孤失當,導致此後朝政動蕩不安。曹芳即位後,受命輔政的司馬懿和曹爽兩人明爭暗鬥不止,「高平陵事變」之後,曹爽集團被擊垮,司馬家族開始權傾朝野,但與曹氏矛盾也開始極為突出,又爆發了「衣帶詔」和「「司馬昭弒君」事件。同時期的曹魏雖然也在對外擴張,但戰略重心卻集中在東北方向,平定了遼東的公孫淵,又大敗高句麗,破東濊、平濊貊、滅韓濊,至於南方的蜀漢和東吳,曹魏則無力發動大規模的戰爭。

3、東吳後期內部生亂。諸葛亮去世之後,東吳同樣進入了孫權統治後期,而在處理繼承人問題方面,孫權處理的可謂極度糟糕,結果引發了「二宮之爭」,朝中大臣更是派系林立,先後導致孫和被廢,孫霸被賜死。而當孫權吳太元二年(252年)病逝後,由於即位的孫亮年僅十歲,結果大權隨後便落入了權臣孫綝手中,然而大權在握的孫綝殘虐無道,導致朝中內鬥不止,呂據、朱異等重要將領先後被殺,孫亮最終也於永安元年(258年)被廢,孫休被扶上皇位,而孫綝也在不久後被殺死。這一時期的東吳內亂極為嚴重,根本沒有能力向外拓展。

如上,諸葛亮執政時期孫劉聯盟恢復,曹魏被東吳、蜀漢和鮮卑多方牽制,使得蜀漢基本沒有遭遇到大的外部危機,而此後曹魏和東吳又陷入政治危機之中,也根本無力再對外發動大規模戰爭。外部相對穩定的環境,自然也是劉禪能夠長期坐穩皇位的一個重要原因,

綜上所述,由於蜀漢內部相對平穩,而劉禪的表現也不算太糟糕,再加上外部相對平穩的環境,才使得劉禪穩坐皇位四十年。而當曹魏內部穩定之後,再加上蜀漢與曹魏的國力已經越拉越大,曹魏這才開始大規模南下滅蜀,姜維在外獨木難支、朝中又有黃皓擅權,蜀漢這才最終走向了滅亡。

相關焦點

  • 原來「扶不起的阿鬥」並不傻
    三國時期群雄四起,英雄輩出。劉備在諸葛亮的輔助下,建立了蜀國,他的心願就是將來有一天能夠恢復漢室。可惜的是後來劉備在夷陵大戰中戰敗,蜀國元氣大傷,所以,在他死之前也沒有看到恢復漢室的那一天。在他臨死之前,他把劉禪託付給諸葛亮,希望諸葛亮能夠輔佐劉禪,從而完成劉備的遺願。
  • 劉禪真的是扶不起的阿鬥嗎?來看看歷史上真實的劉禪
    說起三國那段歷史,就讓人很容易想起一句話:扶不起的阿鬥! 劉禪的小名叫阿鬥,千百年來,最讓老百姓詬病的是,劉禪被俘後,司馬昭問他想念蜀地嗎?劉禪居然笑嘻嘻地說出:「此間樂,不思蜀。」就這六個字,把他永遠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 「扶不起」的劉禪,其實暗藏著大智慧!
    《三國演義》中長坂坡趙子龍單騎救少主,一直是趙雲廣大迷男迷妹們的激動時刻,而我們在讚嘆子龍將軍世無雙的時候,也會順勢調侃一下劉皇叔,收買人心摔孩子把劉禪摔傻了,斷送了蜀漢的基業。不過歷史上劉備有沒有摔孩子我們不清楚,但劉禪即位卻是板上釘釘的事實,那麼他真的如小說和野史中記載的那樣,是扶不起的劉阿鬥嗎?
  • 劉備有4個兒子,為何會將皇位傳給扶不起的阿鬥?
    結果倒好,十數萬大軍被陸遜一把火燒了個精光,就連劉備也病逝白帝城,不得不託孤諸葛亮,將皇位傳給劉禪。然而在當時,劉備還有劉永、劉理這兩兒子,再加上之前被賜死的劉封,也就是說在繼承人這一問題上,劉備是有4個人可以選擇的。
  • 劉禪真的是扶不起的阿鬥嗎?諸葛亮第一個就不承認,其實我們錯了
    劉禪,劉阿鬥,提到這個名字恐怕人們最先想到的就是那句「扶不起的劉阿鬥」,的確,就連同一時期的司馬昭都曾評價他是「人之無情,乃可至於是乎!雖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久全,而況姜維邪?」,當然我們都知道,歷史一向都是勝利者書寫的,那麼向來被視為反面教材的劉禪,真的就如傳聞那般「爛泥扶不上牆」?劉禪又是如何能夠在三國亂世中在位41年卻始終屹立不倒呢?劉禪,出生於公元207年,是劉備小妾甘夫人所生。據傳甘夫人因夜夢仰吞北鬥而懷孕,因此劉禪的小名叫「阿鬥」。小阿鬥剛剛一周歲,就經歷了戰火紛飛。
  • 劉備有這麼多兒子,為何讓一個扶不起的阿鬥繼承自己的皇位
    在人們印象中,後主劉禪就是個扶不起的阿鬥,他在任何影視作品中都表現得非常無能,的確到劉禪接管蜀漢的時候,蜀漢就破產了。末代皇帝嘛!肯定要很多鍋。因此不少讀者都有個疑問,實際上劉備只有四個兒子的,為什麼讓一個扶不起的劉禪成為了下一任皇帝。
  • 劉備之子劉禪有眾能人相助,卻為何被稱為「扶不起的阿鬥」?
    劉禪作為蜀漢政權的第二位統治者,在位時間長達四十一年,但是為何卻被後人稱為「扶不起的阿鬥」?從小就知道如果不努力的話就會被大人說是扶不起的阿鬥,但身為劉備之子,諸葛亮的徒弟,劉禪卻被後人評價為扶不起的阿鬥,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 劉禪真是「扶不起的阿鬥」?別再被小說騙了,他投降其實是對的
    受到劉禪,我們對他的第一個印象,就是「扶不起的阿鬥」,再有就是他的成名之言「樂不思蜀」,在演義原著和各大電視劇的形象當中,劉禪作為蜀國的第二任國君,一個昏庸無能,不理政事,貪圖享受的模樣已經被鮮明地樹立了起來,他也成為了後來敗家子的代表人物,然而真實情況真的是這樣嗎?其實我們不要被小說所騙了。
  • 劉禪如此「扶不起」,為何還要傳位給他?劉備臨終前說出事情起因
    不論是小說《三國演義》還是歷史記載,劉備去世以後,把帝位傳給了他的兒子阿鬥,也就是劉禪。  要說劉禪身為劉備兒子也有些悲喜交加。悲的是老爹為了籠絡趙雲,把劉禪直接扔在了地上,當場讓趙雲感動到淚流滿面,當然這是小說情節,不過就算是現實歷史,劉禪從小也是經歷了不少災難,能夠活下來算是運氣極好了。
  • 王者榮耀劉禪:蓉城小霸王迷戀安琪拉,不坑的阿鬥威力無窮
    ,他既有原本歷史上三國劉禪的元素,也融入了王者榮耀世界中的元素,可以說是個混合體,外型上來看非常可愛。王者榮耀劉禪不僅如此,作為蓉城小霸王的劉禪還迷戀安琪拉,這一點在他的臺詞裡裡面就有體現,其實從可玩性的角度來說,不坑的阿鬥劉禪其實能發揮很大的作用,可以說是威力無窮。
  • 劉禪在亂世之中,讓蜀國屹立近30年不倒,他真是扶不起的阿鬥?
    當一個人擁有很好的資源,卻最終還是失敗了,往往會有旁觀者憑藉他為「扶不起的阿鬥」,這樣的情況,這句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屢見不鮮。而如今在人們的心中,說起劉禪往往都會嗤之以鼻,覺得他昏庸無能,可歷史上的劉禪真的是如此嗎?
  • 三國殺:阿鬥到底能不能扶起?
    扶不起的阿鬥,這句話大家應該都聽說過,說的是季漢昭烈皇帝之子劉禪劉阿鬥,有諸葛武輔佐都成就不了,最後落得個國破投降,還被司馬師羞辱,又引出樂不思蜀這千古笑談。
  • 扶不起的阿鬥?看完劉禪最後一道聖旨,你還忍心說他是昏君嗎?
    ,首先跳入大家腦海的,一定是類似「樂不思蜀」以及「扶不起的阿鬥」這樣的詞彙或者典故。  首先,了解劉禪的生平,不能站在一個繼位國君的角度上,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如今所有對於劉禪的偏見都是站在此身份上進行評價的,所以單就一個國君的作為來說,劉禪顯然是不合格的。
  • 扶不起的阿鬥真的是這般廢物嗎?五維屬性個位數的廢物?
    今日就給劉禪報個不平,說說歷史上那個扶不起的阿鬥吧。人物簡介劉禪(shàn)(207年-271年),既蜀漢懷帝,又稱後主,字公嗣,小名阿鬥,幽州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三國時期蜀漢末代皇帝(223年—263年在位),漢昭烈帝劉備之子,母親是昭烈皇后甘氏。
  • 扶不起的劉阿鬥真是窩囊廢嗎?看看他是如何統領蜀地30年
    這裡我們要來說一說三國時期的劉禪。對於劉禪,也許有的人不是很清楚,不過你要說「扶不起的阿鬥」,估計瞬間就都知道了。劉禪就是這扶不起的阿鬥,他是劉備的長子,在劉備死後順利繼位,史稱劉後主。他真的是那個扶不起的阿鬥嗎?如果是,那麼如此昏庸之輩又何以在位領導蜀國41年?小編想,劉禪既非雄才大略,可也談不上是十足的昏君,同樣是後主,南唐的李煜如果不是會寫幾句詞,恐怕他連阿鬥一半都不如。生活在劉備、諸葛亮這樣光彩耀人的巨星陰影之下,他就算是有光也發不出來了。
  • 《三國演義》為了神話諸葛亮而刻意對劉禪進行了醜化?
    一、《三國演義》有意醜化 民間有句俗語:扶不起的阿鬥。這阿鬥是"三國"時期劉備的兒子劉禪的小名。223年至264年,在位41年,是"三國"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皇帝。
  • 三國一共有11位皇帝,在位時間最長的是劉禪,最短的又是誰?
    談到三國,我們一直有個誤解,把東漢末期的諸侯爭霸看作三國的那個時期。事實上,從公元220年曹丕篡漢到公元280年晉朝統一天下,這60年間,三國就是三國時期。所以,人們所熟知的曹操、孫策、袁紹、董卓、呂布等人,並非都是真正意義上的三國人物。
  • 劉禪的為君之道:慧眼識人穩固政權,全權交付實現了無為之治
    蜀漢王朝是劉備一手建立起來的,不愧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英雄,可他一手建立起的朝代,總共也不過四十多年,其中劉備在位僅兩年,他的兒子劉禪在位有四十一年的時間。這樣一看,蜀漢王朝的大部分時光是掌握在劉禪手裡的,提起劉禪可能你還不太熟悉,但是要說扶不起的阿鬥大家就應該耳熟能詳了,沒錯這裡的阿鬥指的就是劉禪。
  • 都知道劉禪「扶不起」,劉備為何還要傳位給他?
    劉禪是三國時期劉備的長子,比起劉禪這個本名,劉阿鬥這個小名大家則更要熟悉一點。常言道「扶不起的劉阿鬥」就是形容的劉禪。當年劉備當年登基後,親自立劉禪為接班人,其中的無奈也不足為外人道。而且在劉備在世期間,他就已經曉得了劉禪的資質平庸,做人也是普普通通難堪大任,但他為何還要立劉禪為接班人呢?這是很多人都想搞清楚的事情。劉禪是劉備的長子不錯,但並非劉備的嫡長子,史書記載劉禪的生母是甘夫人,甘夫人只是劉備的一個妾室,所以立儲立嫡長子的規矩在劉禪身上並不適用,比較古代嫡出和庶出之間還是有天壤之別的。
  • 劉禪棄城投降後,如何在魏國度過晚年生活?和你想的可能不太一樣
    在三國時期,劉備想成就一番大事業,張飛和關羽二人就助他一臂之力,陪他出生入死,奮勇殺敵,完全不管自己的生死。不管他們之間是結拜兄弟,還是後來的君臣關係,他們之間的情誼都不會改變。正所謂:"一山不容二虎"自認為漢室子弟的劉備,為了恢復漢室王朝的統治,與魏國徵戰多年。公元219年,劉備在眾多兄弟的支持下與曹操大戰,取得了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