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給結論,如果要用一個詞來評價冰菓的話,它就像女主千反田一樣,用「內媚」一詞來形容最為貼切。
如果把動畫比作女子的話。內斂而無媚,恐怕讓人連接近的欲望都沒有,若是接近了也許深入了解會被她的內在吸引,但終究在多數人眼中不被欣賞,難覓共鳴;媚而不內斂,其媚外露,如同在街上能吸引大部分眼球的美女,能天生散發出一種吸引他人的氣質,是所謂的萬人迷,聲名遠揚,令無數人傾倒。
前者可以舉出很多評分很高的冷門番,因為口味不一在此不一一舉例;後者則有很多近幾年大熱的熱門番,其影響力大有衝出宅圈的趨勢。例如09年的《輕音少女》,11年的《魔法少女小圓》,13年的《進擊的巨人》。
而冰菓正介於這兩者之間,正如開頭所說的,它就好比是小資情結的書卷氣女子。儘管外表吸引人,但不是每個人都都能與其交心。不缺愛慕其外表之人,缺的是能忍受她的矯情和慵懶,走進她的內心世界的人。
停留在愛慕外表者的人,喜歡的是冰菓精美的畫面和男女主之間的各種閃光彈,一遍又一遍地刷「快去結婚」「結婚證九塊錢我出了」。
在被外表吸引後走進內心世界的人,他們能體會到內斂於冰菓每個細節之中的美,能從每個表情中感受到主角此時的心情,能從每個主角中找到自己的一部分影子,能從某個故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共鳴。
享受一部動畫的全部內容需要全情投入才能感受到其中的氣氛,需要有共鳴才能身臨其境,而不像那些光靠宏大的場面、奇異的世界觀、反英雄反烏託邦的設定、多角戀感情無限糾結直接就能糊你一臉的動畫。不是所有人都有耐性去全情投入的,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在其中找到共鳴,這個原因也就造成了冰菓現在介於熱門番和冷門番之間的地位
之前有個回答提到過,冰菓最大的限制就在於劇本,這是它最大的硬傷,也就是冰菓不能被評定為神作的原因,這沒有什麼不服氣的
談到神作,說是你自己心中的神作沒有問題,但是如果要與大部分人的觀點綜合碰撞一起評出神作的話,是不能隨隨便便就往一部動漫上加的。它不是你隨隨便便在B站上刷一大堆「XX一生推」的彈幕,看起來很熱鬧;或者是一周目看得非常過癮一回頭發現什麼都不剩;又或者是劇情轉折了兩下虐了幾把讓你掉了眼淚就可以稱作是神作了,它必定是一個時代的標杆與旗幟,或者是開創了某種先河,即使是有代溝的人坐在一起看也能津津樂道談笑風生。不談EVA、《魔法少女小圓》這種,最沒得黑的神作是《千與千尋》這種同時獻給大人和小孩、簡單而又抽象的童話故事,既有內涵卻又深入淺出,既賣座卻又不流於庸俗
如果單看小說的話,冰菓的劇情總結起來非常簡單,甚至簡單得有些無聊,不過就是講述了一個又一個青春期的小故事小心思而已。在體現灰色與薔薇色交織的青春方面其實是不如《我的青春戀愛物語果然有問題》的。雖說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但畢竟終歸是只小麻雀。
冰菓裡的推理部分,如果單單把推理故事拎出來說,對看慣了大風大浪的推理迷來說簡直是再小兒科不過,毫無補的價值
儘管推理情節弱勢,但卻是不可或缺的。《涼宮春日的憂鬱》中,雖然有外星人、未來人和超能力者,講的卻是SOS團合宿拍電影調戲電腦研究部的校園日常故事;《輕音少女》中,雖然有各式樂器和音樂,講的卻是五萌妹每天喝喝茶賣賣萌的故事。《冰菓》同理。就像超能力之於團長,音樂之於KON,推理是把主角們聯繫起來的紐帶,而非其本質。
所幸的是碰上了靠著KON發家近乎土豪的京阿尼,用幾乎過度的演出硬生生把平淡如水的劇本演繹的風生水起。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2話兩人在櫻花樹下的那一段。在原作中本來只是夕陽西照後兩人在走廊裡相遇的一段交心談話。但是京阿尼很良心地把時間換到了黃昏,把背景換到了薔薇色天空下的那顆櫻花樹前,儘管臺詞和心理活動幾乎沒變,但是通過絢爛的畫面,以及無數的微表情和小動作,兩人間曖昧的氣氛直線上升,完全是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感覺。不得不讓人讚嘆表現手法的神奇作用。如果說原作本來是一杯白開水的話,京阿尼改編過後則變成了一杯口味清淡卻又回味雋永的龍井。原作小說只有骨架,而改編後的動畫則有著飽滿的血肉
以下我就詳細說說《冰菓》的內媚之美。
內媚的「內」之於冰菓,在於其內斂含蓄,欲言又止。它就像是一條靜靜流淌的小河,偶爾泛起一點漣漪,但在底下卻暗流湧動。各種情感都蘊含在對話的氣氛、場景的變化以及人物的一顰一笑中,從不輕易外露
PS:最後這段讓我想到了《涼宮春日的消失》的最後,雪中的阿虛在天台上對長門有希說出一語雙關的「Yuki」那段,雖然其氣氛淡得多。畢竟都是京阿尼出品,它畫風清新畫質精細,但是在畫面上卻沒有刻意著墨值得人們津津樂道很久的精彩部分,例如《Fate/Zero》中Berserker和金閃閃空戰的片段。它講述的是青澀的愛情故事,但是卻沒有《龍與虎》中大河和龍兒浪漫的表白之旅以及最後兩人在教室重逢的動人片段,有的只是曖昧的氣氛和一句句說不出口的諾言。
它讓人感動,讓人心裡一震,讓人渾身起雞皮疙瘩,但是卻達不到《未聞花名》的片尾曲響起時能讓人淚崩的程度。這就是冰菓,一部極度內斂的動畫,它很少用語言區直白地表達情感,其情感和韻味永遠不會明顯外露,一切都要觀眾自己去體會。同時,它永遠讓觀眾覺得差口氣,坐在屏幕前干著急,但這正合「留白」之意,留白最講究的是既有熱情又掌控熱情。若熱情過度,勢必燒灼美的空間。冰菓的火候把握得剛剛好,多一分則矯情,少一分則寡淡。一氣呵成,充滿溫情,不刻意不做作。青春中潛伏著憂傷,憂傷又很快融化在薔薇色中。
這就是我為什麼認為冰菓只有第一季就已足矣的原因。這部動畫本身就已是一個完美的圓,如果要出第二季再在其上多添幾筆依然能保持原來的形狀,難度實在太大。先不說小說作者幾年出一本的速度,在男女主角關係的處理上就是個大麻煩。
第一季過後,折木和千反田的關係恰好處在「友達以上,戀人未滿」的狀態。若進一步挑明,雖然人民群眾喜聞樂見,但是難免落入俗套的愛情戲碼中;若退一步縮回,如果結尾處理得不好,很容易就讓觀眾聯想到《秒速五釐米》的結局,前面的氣氛就白白地營造了,雖說是缺憾美但畢竟是缺憾;若男女主仍然保持這種關係再來一季,我覺得屏幕前的觀眾非得急死不可,有惡意吊胃口之嫌。
內媚的「媚」之於冰菓,在於其核心本質是一部再完美不過的青春群像劇,不僅僅停留在表面精緻的畫面和所謂的推理題材的噱頭上。每個人都能從其中的每個角色中看到自己的一部分。就如宣傳PV中的那段話:「青春,並不僅僅是溫馨;青春,也不僅僅是傷痛;苦樂參半的青春群像劇。」
在友情熱血羈絆冒險天降高達軟妹之類的題材已經不能讓我再燃起一腔熱血迫不及待地衝出去要和不公的命運大戰三百回合的時候,《冰菓》這種貼切地反映了日常生活的各類情感的動畫,牢牢地抓住了我。剛補完的時候我毫不猶豫地在Bangumi上給了10分,半年過去在我又看了幾遍之後,我卻只恨Bangumi上沒有比10分更高的評分。
首先是畫面,這個沒得黑也沒得辯,京阿尼最高作無誤。說實話,論背景作畫冰菓是比不上PA社的《花開伊呂波》的,但是冰菓畫面的特點就是極其精緻的細節以及濾鏡和色彩的完美加入。
後記:
冰菓的略顯過度的演出,或許會給人一種小題大做的違和感,但這正是其成功之處。誰少年時沒有因為屁大點事小題大做過?儘管若干年後回過頭看或許幼稚矯情得可笑,但有過這段日子,便已足夠,正如折木姐姐說過的:「十年後,我不會後悔現在度過的每一天」。
辛棄疾有詞云: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冰菓的成功之處,或許就在於用過度演出,把我們因為成熟或者說麻木,而導致現在已經淡忘了的那些青澀的感覺,那些苦樂交織的氣息,全都從內心深處發掘了出來。
曾經在日記中夾一片樹葉,一串手鍊或是一段半懂不懂的詩詞,寫上一句「今天的心情我永遠不會忘記。」
那時說永遠不會忘記的心情,到現在卻也被時間衝刷得一乾二淨,半點不剩
那種感覺,是曾經不想忘記卻早已不小心忘記了的。
這些感覺,能被一部動畫發掘出稍許,便早已值回本錢。
最後用豆瓣裡一篇影評的話作結吧:于波瀾不驚中有暗潮湧動,在塵埃落定後還暗香殘,它能讓你鎖眉而不落淚,莞爾而不一笑,感人卻不至肺腑,心懷激動而不拍案而起
其實不太想說這句話,因為這句話被很多廚子用爛了。
但是我依然要說:
遇到冰菓,真是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