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顥題《黃鶴樓》,李白不甘示弱,終於兩篇傑作比翼齊飛

2021-01-08 讀書工

大詩人李白性格豪放,受老莊思想影響,崇尚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自己曾經作詩說,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他上名山,登古樓,訪名勝古蹟,遊蹤幾乎遍布大江南北。而且所到之處,都留下了寶貴的詩篇。

這不,李白又來到了黃鶴樓,他興致勃勃地懷揣著詩興,準備再寫一篇驚世傑作。不料他在遠眺長江風光、觀察樓宇錦繡的時候,卻突然發現了崔顥的詩句,還真是寫得不錯,李白讀了一遍,並把它記下來。

《黃鶴樓》崔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看到崔顥的詩寫得這麼好,李白懵了,原先的詩路一下子閉塞了。現在要想寫出詩來,那也是勉為其難。於是李白就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只得留待來日再作計較。

崔顥的詩真的那麼好嗎?他把大詩人李白都難住了,那麼他好在哪裡呢?

一是好在一氣貫通,毫無阻隔

開頭四句連用了三個黃鶴,以仙人騎鶴的傳說,賦予黃鶴樓以仙氣,使巍峨聳立的錦繡樓閣更加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到第四句更是寫得虛無縹緲,黃鶴也沒有了,仙人也沒有了,只剩下我們這些登樓的人,在歷史的煙雲裡,再來做一回過客。

這四句詩完全是信馬由韁,詩人也不管對偶了,也不管平仄了,這哪裡是七律,完全是一氣直下,這簡直是比古律、歌行還要自由。

二是好在虛實相間,情景交融

前四句虛無縹緲,亦夢亦幻。後四句又打回到現實,是樓前歷歷可見的漢陽樹,是芳草萋萋的鸚鵡洲。但是在遊子眼裡,這些都不是風景,都無可留戀。

故鄉在哪裡?親人在何處?只見得一片煙波浩渺,無人回應。人們都是登樓遣懷寄興,抒發懷抱,唯獨浪跡天涯之人無所憑依,孤獨寂寞冷。

到得第五句後面,崔顥才收回狂奔之筆,回歸到七律名下,「煙波江上使人愁」照應開頭的蒼茫,使詩得到豹尾之合,完美收工。

嚴羽《滄浪詩話》說:「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這個評價,應該不為過分。

李白既佩服崔顥,又對遊覽黃鶴樓的遺憾耿耿於懷,於是他後來仿照崔顥的詩連作了兩首。一首是《鸚鵡洲》,一首是《登金陵鳳凰臺》。

值得驚喜的是,後一首《登金陵鳳凰臺》大獲成功,它與崔顥的《黃鶴樓》風格極其相似,被後人稱為吟詠名樓的兩篇佳作,在歷史的天空上,比翼齊飛。

《登金陵鳳凰臺》李白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李白的詩歌豪放不羈,以歌行體為主,七律詩倒是寫得不多,沒想到這一首反而成了律詩中膾炙人口的名篇。

與崔顥的《黃鶴樓》一樣,此詩也以神話開頭,十四個字連用了三個鳳凰的鳳字,氣勢連貫,急起直下,清新明快,毫無阻滯。

接著詩人從史實入手,站在唐朝的金陵鳳凰山上,想的是遠去的東吳和東晉,那些繁華的都城和風流人物,都被雨打風吹去。

詩人在歷史間穿越,「長安不見使人愁」,詩的結尾又回到唐朝,表達了詩人對當時局勢的擔憂,從詩中也可以看出詩人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那種痛苦心情。

總之,崔顥和李白的這兩首詩都是以神話故事開頭,通過對社會滄桑、人事代謝的感慨,分別抒發了懷鄉思親和憂國傷時的感情。

作為登臨懷古之作,後人對這兩首詩評價極高。這些《滄浪詩話》《唐詩記事》《苕溪漁隱叢話》《瀛奎律髓》等都有記載,有空時不妨細細玩味。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題寫名勝:李白與崔顥的競技
    這首弔古懷鄉的七言律詩被歷代奉為即景生情、興發感動的傑作,即便如李白這樣的大詩人也以它為標靶,屢次發起詩藝上的挑戰。儘管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的確是出自崔顥的《黃鶴樓》,但出處本身又有出處,範本自己也是仿本。李白是遲到者,固然毫無疑問,但崔顥又何嘗不是呢?他的《黃鶴樓》之前,已經有了沈佺期的《龍池篇》。清人王琦引田藝蘅(1524—?)云:人知李白《鳳凰臺》《鸚鵡洲》出於《黃鶴樓》,不知崔顥又出於《龍池篇》。
  • 李白很佩服崔顥的《黃鶴樓》,仿作了一首,卻不寫黃鶴樓
    李白醉酒畫像貳讓李白尤其佩服的人當屬崔顥,主要是崔顥的《黃鶴樓》一詩太叫今古詩人和讀者震撼了。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在《黃鶴樓》的前兩聯裡每一聯都以神話傳說為上聯,下聯以眼前之景作結,兩聯都虛實相間,逸興著實不淺。
  • 李白不服唐人崔顥《黃鶴樓》,遂寫下了一首詩,千百年來難分優劣
    後人對這首詩的評價極高,如嚴羽就曾在《滄浪詩話》中毫不吝惜地讚美道:「唐人七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而關於崔顥的這首《黃鶴樓》還有後續的故事。據說,大詩人李白一次來到黃鶴樓,他登臨臺閣之上,望著遠方壯闊遼遠的景致,不由得詩興大發,正準備揮毫潑墨一首,卻驀然見到了崔顥新題的《黃鶴樓》詩。
  • 崔顥一曲黃鶴樓,驚得詩仙無從下筆,但黃鶴樓終歸還是屬於李白
    不久後李白到黃鶴樓遊覽,看見了這首詩,李白感嘆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而李白此次遊覽黃鶴樓沒有留下作品,竟然被崔顥黃鶴樓詩羞走了!李白:黃鶴樓曾經是我的黃鶴樓要說黃鶴樓詩,李白似乎更加拿手。
  • 崔顥為黃鶴樓題詩,李白為鳳凰臺代言,高手題詩過招誰更勝一籌
    有一次李白遊歷到宣州涇縣水西山中很有名的一座寺院「水西寺」,看到寺中最殊勝的華巖院,橫跨兩山,朗庭閣道,泉流噴湧,詩仙手癢忍不住在牆上揮筆寫題了一首《遊水西簡鄭明府》;若干年後杜牧也來到水西寺,想起偶像李白曾在此題詩,也情不自禁地題了一首詩,真是「你方唱吧我登場」,水西寺也因名人代言而香火旺盛,聲名遠揚!李白遊遍各地,也寫了很多題壁詩。
  • 崔顥的《黃鶴樓》,憑什麼能讓李白服氣?
    真如此,黃鶴樓的萬千氣象早在三國時期,就會被文人寫盡,輪不到後來唐朝那幫子文人上去,論文鬥墨。 在唐朝,有個詩人叫崔顥,他的詩名很大,流傳的作品卻少。據說,這人是個純粹的文藝青年,喜好美女,早些年的詩作,都寫些閨情浮豔的東西,被寫詩的同行恥笑。若不是他有《黃鶴樓》一詩,整個中國歷代的詩壇裡,未必能有他一席之地。
  • 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
    崔顥的名頭可能不如李白。的確,崔顥現存詩作僅42首,被人記住的也就這一首。李白有「詩仙」的名頭,名作甚多,但是崔顥的這首詩不愧是「妙手偶得之「,得之便是佳作。李白登黃鶴樓,大為驚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 李白大愛崔顥的《黃鶴樓》,不僅自稱難超越,還兩次模仿了這首詩
    而一向豪放不羈,自信滿滿的李白,本來想在黃鶴樓上大展身手的,卻因為讀到這首詩,手中的筆不禁一頓,突然有一種難以超越的感覺,當下謙遜地說:崔顥這詩有鬼斧神工之妙,我還是不班門弄斧了。能得到詩仙李白的認可,這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崔顥就憑藉一首詩做到了。而且李白不僅認可了,還私下裡兩次模仿了這首詩。
  • 李白不服氣崔顥《黃鶴樓》,另寫《登金陵鳳凰臺》,孰優孰劣?
    其實關於這兩首唐詩還有一點文化淵源。當年李白來到黃鶴樓,看到眼前這美麗的景色,也想要賦詩一首。不過看到了此前崔顥曾經寫出了「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這樣的唐詩名句,決定擱筆不寫。不過一向驕傲的李白是不可以認輸的,所以後來又登上金陵鳳凰臺寫了一首《登金陵鳳凰臺》七律唐詩,千百年來一直和崔顥的《黃鶴樓》相提並論。但其中孰優孰劣?今天我們不妨評判一番。首先,兩首古詩在構思上不相上下。
  • 崔顥---千古一律《黃鶴樓》
    崔顥河南開封人士,唐開元、天寶年間的進士,當時與崔顥同名的有王昌齡、高適、孟浩然等。順便提一下李白,李白在天寶初期名動長安,所以此時的李白還沒有出名。當時的皇帝是唐玄宗,唐朝向來崇尚文學,所以許多有名的文人都在朝中做官,有的是靠推薦,有的是考科舉。崔顥文筆非常優美,深受追捧。但是崔顥為人放蕩不羈,喜歡賭博,並且嗜酒如命。
  • 李白依和崔顥之登高詩,抄襲還是致敬?
    文/喬平導語:崔顥一首《黃鶴樓》享譽古今,李白一首《登金陵鳳凰臺》膾炙人口。然而,因為這兩首詩在寫作思路和用韻上的相近,成了千百年來人們品評名篇的話題。如此相似,是後者對前者的抄襲,還是文人雅士間的欣賞致敬?
  • 崔顥李白作證,黃鶴樓的傳說與呂洞賓無關,原型是黃鶴仙人竇子安
    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詩人崔顥的一首「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這首詩被認為是千古絕唱,就連詩仙李白也自認難以超越。因此黃鶴樓的名聲更大了,成為歷朝歷代文人朝聖之所。於是民間流傳出不少神話傳說,其中便有呂洞賓修建黃鶴樓的說法。
  • 崔顥寫在黃鶴樓的詩,氣勢恢宏被譽為千古絕唱,連李白都自嘆不如
    湖北省武漢市長江之濱的黃鶴樓,江西省南昌市長江之濱的滕王閣,以及湖南省嶽陽市洞庭湖畔的嶽陽樓,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 這三座名樓自落成之際,便成為文人墨客駐足題詠的絕佳去處。因為文人墨客那一篇篇文筆優美、文採飛揚的文章,讓這三座名樓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和人文氣息。
  • 重度顏控的崔顥:半世漂泊一生愁,一詩成名黃鶴樓
    他年少成名卻因詩意浮豔而仕途坎坷,他風流成性,聲名狼藉卻有一首詩讓「詩仙」李白也自愧不如。他就是大唐詩人,崔顥。崔顥出生於繁華的盛唐,海晏河清,天下太平,這是詩人最好的時代,這也是最壞的時代。當崔顥開始寫詩的時候,此時的大唐不說是群星璀璨,也已經遍地開花了。任何詩人與李白、杜甫生於同一個時代,都是即幸運又不幸的,更何況此時還有王勃的珠玉在前,賀知章的譽滿天下。
  • 唐朝最著名的酒樓,恐怕就是黃鶴樓了,這裡卻是李白的傷心地
    正因為此詩寫得太絕了,就是連詩仙李白都嘆服了。一日李白和朋友在此飲酒,俗話說「李白鬥酒詩百篇」,飲了美酒,喝得暈暈乎乎的,欣賞著江天一色無纖塵的美景,不禁詩興大發,趕快讓酒家準備筆墨,他要揮毫寫詩了。詩仙要給酒樓題詩,那廣告的效應有多大,是不言而喻的,老闆娘一聽,喜得屁顛屁顛就去準備了。
  • 李白在黃鶴樓上「認慫」擱筆?錯了!李白在黃鶴樓上寫下千古名詩
    李白劇照當時的李白53歲,雖然政治上不得志,但也圓了李白當個俠客的夢想,近十年的時間裡,大詩人李白四海為家,遊歷山水,身負長劍,得以仗劍走天涯。論女人緣:李白身邊從不缺美女,其中兩任妻子都是丞相之女,絕對是當時「白富美」的頂配。論成就:後來的皇帝親自頒旨,通報全國,將李白詩歌列為唐朝三絕之一。這可不像今天很多的文人排名或合稱,都是今人弄出來的。
  • 杜甫《登高》和崔顥《黃鶴樓》哪一首才是七律第一?看看這些數據
    所以筆者先強調,本期把杜甫的《登高》和崔顥《黃鶴樓》拿來一筆,並非是一定要分出哪首才是七律第一,而是希望我們在比較中,能對這兩首七律巔峰之作,有更深的認識。我們先來看這兩首詩:《黃鶴樓》唐.崔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 江南文脈丨詩詞篇 12:李白《登金陵鳳凰臺》
    當然,後代詩話評論,李白此詩被公認的、最突出的也是最好的一句,是他的尾聯——「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從句式上和崔顥的「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非常相似,甚至結篇都有「使人愁」的句子。可是境界格局,歷來公認卻有很大的不同。「浮雲蔽日」用到了《世說新語》中的一個典故,是說晉明帝年幼時,他的父親——也就是晉元帝問他,「是長安近,還是太陽近?」
  • 被李白敬仰的詩人崔顥,一個生活習慣遭人嫌棄
    1站立在黃鶴樓上,面對著煙波浩渺的長江,骨灰級驢友兼詩人李白胸中也是波濤萬千。如此美景,怎麼能少得了詩呢?對於李白這樣的天才詩人來說,每到一處必寫詩留念已經成為習慣,不寫反而不正常了。就在李白正醞釀詩情時,偶然抬頭,他發現牆壁上有一首詩。也好,先看看別人是怎麼寫的,省得重複了被判為山寨。李白走上前去觀看。這一看,他立刻眼直了。
  • |李白|黃鶴樓|江山|崔顥_網易訂閱
    不來黃鶴樓寫首詩,來黃鶴樓不寫首詩,大人們都不帶你玩。  黃鶴樓詩人打卡團中有個狂徒,沒考過科舉還想當大官,他就是張口就來詩仙李白。  這個崔顥是誰???  於是李白放下筆瀟灑地揮一揮手,黃鶴樓?我不寫了!我為崔顥這首擱筆。  如今的黃鶴樓景區甚至為嘲笑他專設了擱筆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