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霸凌、武力霸凌、網絡霸凌……有些人永遠比你想像的惡毒

2021-01-19 瘋狂日誌

最近,郭敬明史上最高分電影誕生了

以他原著改編的《悲傷逆流成河》豆瓣評分5.8分

(據說剛上映時6.0分)

相比郭敬明其他電影

這部主創陣容是相當「平民」

青一色的新人

此次都是大熒幕處女座

就這樣,零流量演員

都能在滿屏吳秀波三兒、四、五…的熱搜榜

殺出一條生路

那麼

這部電影的高關注度從何而來

是因為精良製作嗎?

顯然不是

畢竟網上負面口碑來勢兇猛

網友口碑、百度影評、李銀河推薦

恐怕拯救這部電影的是首次搬上熒幕的「校園霸凌」題材

什麼是「校園霸凌」

「霸凌」的意思是恃強凌弱,由少數人帶領距的部落

對個別人圍攻、羞辱、孤立,誹謗

對對方的身心進行持久性的傷害

它離我們很遠又很近

大家可以看一組數據

但很多時候,我們甚至不知道校園霸凌的邊界在哪裡

「沒有這麼嚴重,只是同學之間的玩笑話」

「什麼打群架,只不過是孩子間的惡作劇」

「沒有詆毀,只是和大家聊一聊八卦」

只是一個綽號、只是一場誤會、只是不小心

那些霸凌者,永遠不知道他們給對方帶來了多大的傷害

小A很小就隨父母來到她們工作的地方生活學習

但面臨各省高考分數線不同

小A不得不提早返回戶籍所在地繼續高中學習

然而,回到家鄉,她需要面對的不僅僅是高強度的學業

還需要面對同學們的冷嘲熱諷,流言霸凌

就因為她沒有迅速「入鄉隨俗」,每天說著普通話

……

從此,即使別人聽不懂,她也只操著一口蹩腳的方言

曾經,學校發生過一起隱秘而嚴重的女生聚眾打架事件

女孩的父親是計程車司機

(在當時的農村,這是個比較不錯的職業)

想必只是性格使然,這個女生內向,不合群

被很多同學解讀為高傲,看不起農村孩子……

一群女生把她堵到廁所扇耳光

……

後來,周末,再沒見到她爸爸來學校接她,她也變得更加沉默寡言

大學時,大家都活躍在校內網上

這裡除了發布校園信息,也是各種謠言滋生的沃土

比如

某女生突然告假一周

就被傳作懷孕做人流

發個帖子,你添一句,我蓋一樓

竟演變成,該女生生活不檢點,被社會上的有錢人包養

經常腳踏兩隻船,勾引專業課老師

……

然後,回學校不到一周,她就休學了

據說,直到同屆學生都畢業後,她才再回來讀書

但願我們都不要經歷這種悲劇

如果不幸遇上這種悲劇,應對的方式也絕對不是沉默或逃避

因為你越害怕,他們就越來勁

因為他們霸凌的理由就是毫無理由

可能是因為你太優秀,遭嫉妒

也可能是因為你家庭條件差,被嘲弄

還可能是因為你的媽媽太漂亮,就被侮辱

願所有人都不要經歷這樣的悲劇

同樣,在這種悲劇面前我們更不要做旁觀者

要知道,沉默也是對霸凌的一種無聲支持

相關焦點

  • 「校園霸凌」和「網絡霸凌」何時休?
    圖片來源於網絡校園霸凌,一個隱藏於陽光校園裡的鬼魅!它讓善良的人種下仇恨的種子,讓施暴的人被吞噬靈魂!5月13日,江蘇又現「校園霸凌」案! 3名大學生深夜圍毆一同學,最終釀成2死1傷的人間悲劇!萊溫斯基呼籲公眾對網絡暴力說「不」,她希望自己的經歷和努力,能幫助一些人減輕痛苦。萊溫斯基這段充滿正能量的演講獲贊無數,很多人都在社交媒體上轉發和分享。但這段演講並沒有幫到24歲的臺灣藝人楊又穎——2015年4月21日,楊又穎在家中自殺,遺書顯示她曾長期遭受「網絡霸凌」並因此出現睡眠障礙。
  • 怎樣應對網絡霸凌
    在網絡世界中,一種憑藉網絡媒體,潛入校園內甚至蔓延至校園外的霸凌行為,更具傷害性和隱秘性。其傳播之廣、傷害之深,更令人難以想像。網絡霸凌與網絡成癮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而產生的,它很難隨著技術進步而「消失」。
  • 關於校園霸凌
    你遭遇過校園霸凌嗎?4.網絡霸凌隨著網際網路的發達,欺凌也從拳打腳踢蔓延到了網絡上,由於傳播範圍廣,殺傷力大,霸凌者利用網絡散播流言,攻擊辱罵,發布威脅恐嚇的簡訊,毆打同學的視頻和照片。我們無法從根源抵制校園霸凌的出現,但我們可以讓遭受霸凌的孩子採取一些預防與應對措施,讓霸凌現象儘可能降到最低,同時也需要家庭、學校與社會法制教育的通力合作——1. 多交益友,上下學時結伴而行,不走僻靜人少的地方,也不能隨便與「問題」學生交往。
  • 從「校園霸凌」到「網絡霸凌」,我們能做些什麼?
    很多有趣的靈魂也就被這樣的環境吞噬,要麼不再想發聲,要麼被同化為無知的鍵盤俠,要麼選擇永遠的沉默了……近日,電影《少年的你》的上映,可以說是國產片的又一次逆襲,兩位新生代演員的實力演繹,成為熱搜霸榜的時時話題。擅長情緒表達的曾國祥導演,又一次用鏡頭的演繹,將大眾意識拉回到「校園霸凌」給少年帶來的傷害中,用電影的表現形式引發社會大眾對此類事件的關注和深思。
  • 孩子遭遇校園霸凌怎麼辦,如何正確應對校園霸凌
    5、 反擊型暴力:被害人和加害人只有一線之隔。長期受到暴力控制的學生,在得不到學校和家長的有效援助下,迫不得已的反擊行為,對實施暴力者進行打擊報復,或者進行威脅恐嚇。也有一些被害人會轉向去欺負比他更為弱小的人。6、 網絡暴力:速度快、管道多、殺傷力大。
  • 面對「網絡霸凌」,該怎麼辦
    「網絡霸凌」近年來已成為時常出現的社會現象。當一個負面事件發生時,當事人往往遭遇「人肉搜索」,有人在網絡上公布當事人的個人私密信息,編造負面新聞,醜化和攻擊當事人。接著,就引來網絡圍觀、起鬨、謾罵,給當事人帶來極大的心理傷害。
  • 透視網絡霸凌:碎片化閱讀與烏合之眾
    11月4日,《少年的你》原著作者玖月晞髮表微博長文,回應融梗質疑。在回應長文結尾,她自比陳念,「但我沒有一個小北。」陳念和小北是《少年的你》的兩名主角。陳念遭受了校園霸凌,而小北是他的保護者。劇情之外,玖月晞表示,她也在遭受網絡霸凌,但她沒有小北。
  • 遠離網際網路 不是治理網絡霸凌的辦法
    使用社交網絡較多的孩子更容易遭遇網絡霸凌行為,這是英國《自然》旗下期刊《BMC公共衛生》近日發表的一項研究結論。研究者發現,在校生如果每天使用社交網絡超過兩小時,更容易收到激烈的、有威脅性的信息,被社交排擠,被人散布謠言,以及被人分享私人的、不合適的或有羞辱性的信息。
  • 學生如何應對校園霸凌?
    任何對惡勢力的忍讓都是一種縱容,尤其是未成年施暴者從不會主動認為霸凌弱小是一種惡,甚至以此為樂(欺負弱小會上癮);施暴者也永遠不會主動體會受害者的痛苦,自我反思。學生受到霸凌,會對幼小心靈產生足以持續一生的負面影響,成為一生中揮之不去的夢魘,備受折磨。但很多學生受到霸凌後,因各種原因不願意與家長訴說;家長忙於生計,也很難關心這類事情。
  • 遊永恆:面對「網絡霸凌」,該怎麼辦
    「網絡霸凌」近年來已成為時常出現的社會現象。當一個負面事件發生時,當事人往往遭遇「人肉搜索」,有人在網絡上公布當事人的個人私密信息,編造負面新聞,醜化和攻擊當事人。接著,就引來網絡圍觀、起鬨、謾罵,給當事人帶來極大的心理傷害。
  • 打擊網絡霸凌,人工智慧技術有話說!
    根據bullyingstatistics.org調查顯示,超過一半的成年人和青少年都曾遭受過網絡霸凌,超半數也的人曾參與過網絡霸凌。對於那些每天在學校或網上被欺負的青少年來說,造成的影響可能是毀滅性的。由於青少年急於尋求身份認同,他們通常很容易受到影響。每天持續遭受欺凌如同在中央情報局的酷刑室受到精神折磨,可能會導致焦慮、抑鬱甚至引發自殺行為。
  • 《少年的你》直面校園霸凌,看看歐美國家都是怎麼做的?
    影片雖有很多爭議,比如原著涉嫌抄襲,對男女主表演褒貶不一,但有一點不可否認的是,校園霸凌的確比我們想像的更嚴重。年幼時期受到的傷害並不會隨著進入成年期,隨著人成年了,就突然消失了,克服了。人的心智也並非一定能隨著年齡的遞增,就變得成熟和堅強,意識和經歷才塑造人的心智。 解決「校園霸凌」這個問題,絕不能只依賴於學校一方之力,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美好和睦的校園環境,需要學校和家長的雙方努力,才可能實現。
  • 黃子韜自曝曾被校園霸凌,被踹尿坑扇耳光,遇上校園霸凌怎麼辦?
    黃子韜在直播中談起校園霸凌這個話題,自曝自己曾經被校園霸凌過,並和粉絲談了自己是如何面對的。黃子韜說自己那時候打球很好,有一個女孩就很喜歡他。黃子韜就回應說謝謝你,我會很努力打籃球的。黃子韜不明所以,對方說你為什麼要和我女朋友說話。接著又給了黃子韜一個巴掌。黃子韜呼籲粉絲,千萬不要一個人承受這種痛苦和壓力,就直接回家跟父母說。不管遭受了什麼,還是心裡有什麼不開心,永遠不要憋在自己心裡,要說出來。說實話,現在校園霸凌的問題是大家比較關注的,但同時它又是相對隱秘的。
  • 沉迷社交媒體更容易遭受網絡霸凌 | BMC Public Health
    原文作者:Eva Szunyogova最近在BMC Public Health上發表的一篇文章探討了七個歐洲國家的網絡霸凌現象,作者發現網絡霸凌可能與14-17歲的學齡少年頻繁使用社交網站有關。這項研究的具體內容如下。
  • 聯合國調查顯示1/3年輕人曾遭遇網絡霸凌
    新華社聯合國9月4日電,聯合國兒基會與聯合國秘書長暴力侵害兒童問題特別代表4日聯合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約三分之一的年輕人曾遭遇網絡霸凌,五分之一的年輕人曾為躲避網絡霸凌和暴力而選擇逃學。
  • 對校園霸凌說不
    調查發現,在自殺的317名學生中,10人曾遭受校園欺凌。 報告還顯示,因疾病和經濟困難以外因素而缺課30天甚至更長的中小學生人數再創紀錄,為181272人,比前一財年增加16744人。 中小學生施暴事件數量同樣創下歷史新高,達到78787起。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加藤勝信23日就此表示擔憂,對小學霸凌數量上升趨勢表示嚴重關切。
  • 校園霸凌,為什麼欺負少年的你?
    校園霸凌,為什麼欺負少年的你?根據調查顯示:在我國校園,霸凌者比例約佔9%,被霸凌者為26%,霸凌目擊者為29%。角落裡的暴力,是不少人童年的噩夢,成了青春的一道傷疤。
  • 死於指尖的美女摔角手:遭網絡霸凌,22歲的她選擇輕生
    因為在節目中的一些行為和表現,她成為了一些關注這一節目的人在社交媒體上「仇恨的對象」。特別是在一次木村花與搭檔發生爭執後,不少網友藉此以激烈的言論攻擊她。甚至在節目因為疫情中斷拍攝的情況下,網絡上對她的指責和謾罵還在繼續。
  • 無處不在的群體霸凌:「好人」也會作惡
    通俗一點解釋就是霸凌,校園霸凌、職場霸凌、網絡霸凌……。 黑羊效應裡又分為幾個角色:黑羊、屠夫、白羊。 黑羊:受害者,無端被群體欺負的對象。 屠夫:加害者,引導群體排擠、打壓受害者。
  • 校園霸凌or普通衝突?家長該如何分辨?
    這意味著,有意無意的實施過某個行為的人,會傾向於不認可這項行為屬於「霸凌」行為。 隨著一些極端案例的發生,特別是網絡、校園中,一些女生因此而輕生的事件暴光後,軟暴力霸凌現象也逐漸引發了關注。只是在惡劣結果還未發生時,如何認定仍然是一個難題。 這一現象,可以參考職場性騷擾事件的認定爭議。比如有些男人喜歡當著女性面說些葷笑話(尤其是中年油膩男),並且不認為有什麼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