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博物館陶器器型概覽,其中此陶器造型的用途至今無人能解

2020-12-18 走遍世界博物館

作者:M·辰

#陶器篇-5#

親愛的小夥伴們,感謝您一路支持、跟隨「走遍世界博物館」從文明古國系列的埃及、印度、希臘、墨西哥、伊朗以及歐洲系列的俄羅斯一直走到亞洲系列的中國、土耳其、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等。現在,2020年重頭戲「世界陶瓷之——陶器篇」正在進行中……速度圍觀啦!

(篇首圖:伊朗陶碗,公元前2800年—前2400年;伊朗國家博物館鎮館之寶之一)

(伊拉克白陶碗)

上篇說到:陶器的顏色受自身陶坯成分以及窯爐燒制環境的影響而呈現不同的顏色,如紅陶、黑陶、灰陶以及白陶等(詳見伊朗篇-4:陶器為什麼會有不同的顏色?秘密就在窯爐中)。

今天,咱們來說說陶器的器型。

世界各地的博物館中都收藏有其國家(民族)在不同歷史時期的陶器遺存,這些陶器的樣子五花八門、別樣新奇,反映了當地人民的生活習俗、社會環境以及人文風貌等。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真奇妙:

世界陶器器型知多少?

咱們立馬去瞧瞧!(本文圖片由作者拍攝,版權所有

(網格紋陶瓶,約公元前3500年—前3000年,中國甘肅定西市博物館藏)

原始先民們因受到「被火燒過的泥土變得堅硬且有型」現象的啟發,開始有意識地用泥土製作他們想要的器物並放置於火中燒制,人類最早的有意識製作的物品——陶器就這樣誕生了。

早期(新石器時期)的陶器主要是日用器皿,如水罐、杯碗、盆缽等。後人按用途將其分為如下幾大類:1.汲器;2.炊器;3.飲器;4.食器;5.盛貯器;6.其它雜器等。

(小口尖底陶瓶,約公元前5000年—前3000年;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1.汲器:一種用來汲水的容器。如上圖中的小口尖底陶瓶,其紡錘形器型的特點,可通過重心轉換原理來調節器體平衡,從而達到從江河中取水的目的(古人太聰明啦)。

通常這類尖底陶瓶上都會有環狀耳,從耳中穿綴繩索可方便人們汲水、搬動以及攜帶。

2.炊器:顧名思義就是用來做飯的器具。如(li)、(zeng)、等。如上圖中陶鬲,在其足下燃火可煮食物。(陶鬲,約公元前2500年—前2000年;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陶釜與陶支腳,約公元前6100年—前5600年;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扁足陶鼎,約公元前3300年—前2200年;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紅陶杯,青銅時代,黎巴嫩文物局藏)

3.飲器:飲器對於古人來說是生活中的必需品,多姿多樣的飲器反映了古人飲文化的興盛。我們在博物館中常見的(gong)、(jia)、(gui)、等都屬於飲器。

網格紋陶杯,公元前850年—前550年;伊朗國家博物館藏。(此款陶杯造型之優雅直到今天仍被小資們所鍾愛)

繪有運動場景紋飾的陶杯,約公元前550年;希臘國家考古博物館藏。(此款陶杯實際上可能是古希臘雅典運動會時的獎盃,它或為現代運動會以及各種表彰會獎盃的原始雛形)

白陶鬹,約公元前2500年—前2000年;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印度彩陶盆,公元前3000年;印度國家博物館藏)

4.食器:常見的等皆為食器。

紅繪陶缽,公元前850年—前550年;伊朗國家博物館藏(本文圖片由作者拍攝,版權所有)。

(葉形紋豆,約公元前2300年—前2000年;中國臨夏回族自治州博物館藏)

豆,中國史前陶器文化中比較特殊的器型。其早期功能主要是盛放食物等,後期具有禮器的性質與功能,為祭祀活動中的重要禮器。

5.盛貯器:儲存糧食或酒等的容器。如罐、壺、甕、瓶、尊、缸、罍(lei)、尊等。上圖:古希臘陶罐,公元前2800年—前2300年;希臘雅典國家考古博物館藏。

花鳥紋啤酒壺,公元前12世紀;以色列耶路撒冷博物館藏。

陶香油瓶,公元前580年—前575年;希臘科林斯考古博物館藏(本文圖片由作者拍攝,版權所有)。

彩繪陶罐,公元前2600年—前2300年;巴基斯坦考古與博物館部藏。

陶甕棺,公元前1000年,巴基斯坦考古與博物館部藏。

6.其它雜器:除了上述飲器、食器、盛貯器等外,還有一些雜器類陶器,如上圖中的陶油燈等。(陶油燈,公元前227年—前207年;陝西歷史博物館藏)

陶化妝盒,公元前430年—前420年;希臘雅典國家考古博物館藏。

(陶過濾器,公元前10世紀—前6世紀;以色列耶路撒冷博物館藏)

好啦,世界博物館陶器器型概覽先暫時分享這些,相比於世界各地、各民族在不同文化類型、不同時期、不同生活環境下所創造出的豐富多彩的陶器器型來說,本篇所展示的器型連滄海一粟都夠不上,限於篇幅也只能如此了。

最後,說說陶器的命名——我們在博物館中所看到的各種陶器,它們的名字是怎麼來的?

1.比照現代人對該類器物的稱謂而命名。如上圖中的這件陶器,明顯就是現代人所使用的杯子形狀,故而它的器名為:網格紋筒形杯(約公元前2300年—前2000年;中國甘肅省博物館藏)。

2.比照青銅器同類型器之名而命名,如:陶鼎、陶簋等。

3.古文獻中有描寫其特徵的文字,取該字為名。如:《說文解字》中將「三袋狀足盉狀器」解說為「鬹」,故取此字為名。

4.出土墓葬中的陶器,循墓中簡牘對照而命名。

最後,還有一類無處尋「祖」的陶器類型,比如上圖這件陶器——「祖」上沒出現過這種類型,也無法遵循上述四種命名法命名。於是,人們只好根據它的形制特徵為其定名:旋渦紋三聯杯(約公元前3000年—前2700年;中國蘭州市博物館藏)。

問題是,這件三聯杯不僅無法得知它在古代的真實器名,就連它的真實用途至今也仍是未解之謎。

小夥伴們,你覺得這件三聯杯是做什麼用的?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百家號「走遍世界博物館」,跟M·辰一起走遍世界博物館。謝謝!

相關焦點

  • 令人震撼的秘魯博物館陶器寶庫
    現在,2020年重頭戲「世界陶瓷之——陶器篇」正在進行中……速度圍觀啦!(圖:伊朗彩陶碗,伊朗國家博物館鎮館之寶之一)(人形陶器,秘魯拉爾科博物館藏)前面說了,儘管世界各地早期先民們的生活環境有所不同,但都不約而同地發明(製作)了陶器。
  • 國寶不說話:這件國寶級文物上的神秘符號至今無人能解
    作者:M·辰#陶器篇-54#親愛的小夥伴們,感謝您一路支持、跟隨「走遍世界博物館」從文明古國系列的埃及現在,2020年重頭戲「世界博物館——陶器篇」正在進行中……(圖:伊朗彩陶碗,伊朗國家博物館鎮館之寶之一)(紅陶雙聯鼎,大汶口文化)前面說到:山東博物館收藏有中國最著名的古代文化遺址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中眾多的稀世之寶級陶器,是收藏中國古代陶器最豐富的博物館之一,也是陶器粉們心嚮往之的必打卡博物館之一
  • 世界陶器中,紋飾最精美的一類,中國收藏量可喜
    現在,2020年重頭戲「世界陶瓷之——陶器篇」正在進行中……速度圍觀啦!(首圖:伊朗彩繪陶碗,公元前2800—前2400年;伊朗國家博物館鎮館之寶之一) (伊朗彩繪陶壺,公元前850—前550年;伊朗國家博物館藏) 前面文章中,我們聊了陶器的起源、製作、顏色以及器型等有關問題
  • 榮昌安陶博物館 賞千年陶器 品泥土國粹
    本期,我們一起探訪榮昌安陶博物館,感受泥土中的國粹。 安陶博物館位於重慶市榮昌區安富街道陶都大道,是集中展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榮昌陶)安陶」的重要平臺,集收藏、展示、交流、體驗、互動、科普以及研發、製作、銷售等於一體。
  • 中國古代「曠世奇書」,紀曉嵐極力將其摧毀,其謎團至今無人能解
    中國古代「曠世奇書」,紀曉嵐極力將其摧毀,其謎團至今無人能解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不管是民族文化和自然都是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縱觀古今,在歷史的長河中流傳下了太多太多的奇聞異事,也更是形成了許多的「曠世奇書」。
  • 六千年前古人畫的變異魚,今人看到此符號確認是魚
    現在,2020年重頭戲「世界陶瓷之——陶器篇」正在進行中……速度圍觀啦!彩陶的發明使陶器由普通的日用品進入到陶器藝術品行列,這些精彩的陶藝製品為世界美術史、文明史譜寫了光輝的序曲。而世界各地博物館中所珍藏的這些陶器遺存也讓今天的我們能夠有幸看到並了解那一時期先民們的美術意識與生活情趣。今天,我們將繼續欣賞:中國古代彩繪陶器——魚紋彩陶。
  • 世界未解之謎,至今都無人能解釋的10大發現,其中一個在中國!
    世界未解之謎,至今都無人能解釋的10大發現,其中一個在我國!導讀:大千世界,無奇不有!還記得當年風靡中小學課堂上的各種「世界未解之謎」嗎?但就像開頭說的一樣:大千世界,無奇不有,人類的存在遠遠不及地球存在的時間長遠,因此很多東西我們無法進行考證,慢慢的也就變成了世界未解之謎。以下盤點的10大驚人發現,至今仍無人能解,其中一個還在我們,一起看看吧!1.莫阿鳥莫阿鳥是曾經生活在紐西蘭的一種不會飛的鳥類,其高約3.6米左右,現已滅絕。
  • 民間習俗——卡麥鄉陶器製作
    因此,陶器也是卡麥鄉歷史文化記憶的承載者。卡麥鄉的陶器生產始於公元10世紀,陶器製作已有1300餘年的歷史,憑藉其品種多、質量好、應用廣,產品美觀、大方、實用的優勢,名揚日喀則地區內外。在卡麥鄉主要有三個制陶村,分別是嘎益村、朗卡村、那吾村。卡麥鄉的農業生產、飲食習俗、宗教信仰對當地陶器的種類、造型、功能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 天地開設(一)15:南方陶器文明和南北陶器在黑陶上的統一 (兼論天玄地黃的由來與五色的統一)
    從考古斷代看,玉蟾巖的陶器(陶片大約距今1.4~2.1萬年,美國人的研究成果)的上限年代比仙人洞(2~1.9萬年)的要早,這比世界其他任何地方發現的陶片都要早好幾千年,也標誌著玉蟾巖人在舊石器時代晚期就發明了陶器。所以我的眼光開始是注目於玉蟾巖的。
  • 世界十大未破殺人奇案!震驚全世界,至今無人能解!
    今天為各位小夥伴盤點一下世界十大未破的懸案,而這些案件,在當時造成了極惡劣的影響,如比較有名的黑色大麗花案件,死者死狀悽慘,至今兇手都沒有找到,而類似於這樣的案件可能隨著時間的流逝可能永遠也不會找到兇手了!
  • 俄羅斯神秘電臺,持續發出信號近40年,至今無人破解其中含義
    而自1997年至今,僅二十多年的時間以來,他僅僅發布過7次語音,且每一次都是以俄語發音,而每次也都是一個人聲出現,在念幾個俄羅斯的數字和名字。有好事的軍迷追蹤到了他的位置,原先是位於俄羅斯莫斯科州的Povarovo(波瓦羅沃),後來到了2010年,又發現其搬遷到了比Povarovo更西北的LeningradRegion(列寧格勒州)。
  • 中國歷史上最恐怖的封號,2000年來封誰誰死,至今無人能解!
    正因如此,不少忠君報國、出將入相者獲得了相應的封號,他們也以能獲得這份殊榮為傲。然而,有一個封號,非常詭異,2000年來,誰受封誰就死,成為一個恐怖的魔咒,無人能解。 這個封號就是「武安君」,武安君顧名思義,就是以武功治世,威信安邦者,這個封號最早出現在西周時期,當時的統治者為了獎賞那些治國安邦的武將,就設立了這樣一個封號,可是這個封號卻有一個弊端,那就是誰受封誰就死,其中代表人物有
  • 「三星堆」未解之謎:至今科學無法解答其中現象
    未解之謎四三星堆出土陶器上的符號有什麼含義?三星堆遺址出土了數以億計的陶器殘片,足可說明當時陶器的種類已頗為豐富。在這些陶器上可以找到壹些不規則的圖形符號,即所謂「巴蜀圖語」。它們是文字?是族徽?是圖畫?或是地域性宗教符號?也許,其中某些部分具有文字意味?
  • 布達拉宮的兩個「神秘」傳說,流傳1300多年,至今無人能解
    每個到西藏的人,基本都會去布達拉宮打卡,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討論的就是布達拉宮,在布達拉宮裡有兩個「神秘」的傳說,流傳1300多年,至今無人能解。大家都知道,越古老的東西,就會越神秘,並且,這些古老的東西通常都會有很神秘的古老傳說。當然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一些傳說能用很科學的方式解釋出來,我們也可以理解。
  • 帶你走進大英博物館,欣賞一下珍品
    作為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又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綜合性博物館,大英博物館還收藏了來自中國的書畫、古籍、玉器、陶器、青銅器、雕刻品等珍稀國寶3萬餘件,珍品如山。
  • 中國青花瓷名揚世界,但其中「青」色卻非中國產
    現在,世界博物館陶器瑰寶系列——陶寶篇正在進行中……速度圍觀啦!前面說到:在漢代黃釉、綠釉的基礎上,唐代創燒出了多彩釉陶器,俗稱「唐三彩」。其中以黑色、藍色釉陶器較為稀有,原因是因為黑色釉的製作難度較高(詳見上篇),而藍色釉為進口鈷料,價格昂貴且量少。今天,咱們就來說說這稀罕的藍彩——鈷料與藍釉。
  • 藝術的盛宴:世界上最好的博物館——梵蒂岡博物館
    梵蒂岡博物館座落於羅馬市中心的天主教國家梵蒂岡內,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的博物館。但它卻是世界十大博物館之一。 梵蒂岡博物館有六公裡的展示空間,著名的西斯廷教堂(Sistine Chapel)就在其中,是歐洲排名第三或第四的藝術殿堂。 博物館總面積達5.5萬平方米,前身是教皇宮廷,主要用於收集和保存稀世文物和藝術珍品。
  • 全球最神奇的懸空橋,連接兩座山400年,建造原理卻至今無人能解
    自從我們人類文明發展以來,就有很多令人費解的古建築,即使有了現代科技,也很難重塑古代文明,如埃及金字塔、秦始皇兵馬俑、古代空中花園等,到目前為止,全世界都在談論它,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也是一座人們無法解釋的古建築,這是一座懸掛在兩座山之間的神奇的吊橋,一百年後仍然像以前一樣堅固,全球最神奇的懸空橋,連接兩座山400年,建造原理卻至今無人能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