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昌,國家命名的三大陶都之一。安陶,系中國四大名陶之一,亦是巴渝十二品中頗具收藏價值的工藝。本期,我們一起探訪榮昌安陶博物館,感受泥土中的國粹。
安陶博物館位於重慶市榮昌區安富街道陶都大道,是集中展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榮昌陶)安陶」的重要平臺,集收藏、展示、交流、體驗、互動、科普以及研發、製作、銷售等於一體。
榮昌安陶博物館以「傳承·發展·創新」為展示主題,館內設有安陶歷史文物、生產場景模擬、陶器發展簡史、陶藝精品展示、休閒文化長廊、陶藝製作體驗、大師工作室、研發中心、陶器加工及燒制等主題展廳。館內收藏有近10000件自漢代以來的「安陶」文物和精品,其中常年展出1000多件,真實、全面地反映了「安陶」的技藝傳承和發展成果。
外素內釉筆洗「五彩水潭」
文房實用藝術品之一
榮昌陶的文房四寶算得上「實用藝術品」,而筆洗是屬於文房四寶筆、墨、紙、硯之外的一種文房用具,是用來盛水洗筆的器皿。
「五彩水潭」外素內釉筆洗盆外素燒,裡面上釉,並在綠釉上點加黑釉,形成宛如五彩水潭的奇妙效果。想要達到這種效果很難,是在燒制過程中由於特殊氣溫火候燃料產生的一種窯變,人為是無法控制的,是偶然得到的唯一的作品。
歷史上,榮昌陶屬於純手工作品,一般要經過選泥、攪泥、過漿、揉泥、醒泥、制坯、晾曬、修坯、刻花、上釉、打磨、裝窯、燒制、出窯、甄別等三十多道工序精心製作而成,質地天然,巧奪天工,凝聚著藝人們超人的智慧和無數的心血。
黑紗紅泡菜罈
儲藏食物不串味
榮昌陶的發展,主要得益於當地豐富的陶土資源。據國土部門勘查結果顯示,安富街道境內沿著鴉嶼山脈一線,有一條長約25公裡、寬2.5~4.5公裡的優質陶土礦帶,該泥色為紅色、白色。泥料質地細膩,可塑性強,吸水率、燒失率低,是最佳的陶瓷製作原料,因此被譽為「泥精」。
用泥精做的細陶類素燒日用陶製品如泡菜罈、花瓶、罐、茶壺、文房用品等,俗稱「泥精貨」,其獨具的透氣不透水天然雙重氣孔結構,因此非常有利於食物長久儲存。儲藏的食品不串味、不變味、不滲色,可以長期保質、保味、保鮮,極具實用性。據統計,自建國以來榮昌陶已先後獲得過各級各類獎項200多次,全手工製作的泡菜罈曾連續9年獲得國家輕工部優質獎章。2013年參加廣西欽州國際陶藝大賽,微型泡菜罈獲手工造型(手拉坯)項目唯一金獎。
除了泥料,釉色的豐富、獨到也是榮昌陶的特點之一。從清光緒年間開始,榮昌陶廣泛採用色釉和刻花裝飾,這些上釉煅燒的陶製品俗稱「釉子貨」。到鼎盛時期,榮昌陶的釉色品種達100多種,其中硃砂釉、黑釉、西綠釉都為榮昌陶獨有。
素燒梳毛牛
小巧生動纖毫畢現
榮昌陶盛行雕刻和色釉裝飾,其中雕刻講究精準、細膩的雕刻技法,具體有刻花、點花、貼花、刁填、縷空等數十種,這些技法均已有數百年歷史。安陶博物館館藏的這隻「梳毛牛」燒制於民國前期,雖然只有巴掌大小,但其梳毛工藝精湛,造型生動,用「纖毫畢現」一詞來形容也毫不誇張。
鎮館之寶請回答
Q:「安陶四美」是指的哪「四美」?
A:「安陶四美」一是造型之美,「柳、卵、直、脹」。精美的泡菜罈、茶壺、瓶、缽、罐等佳作,無不體現著這四個字的特點。二是燒制之美。安陶製作時講究技法,坯體薄,是以有「薄如紙」之說。三是雕刻之美。安陶盛行雕刻和色釉裝飾,其中雕刻講究精準、細膩的雕刻技法。四是釉色之美。硃砂釉、西綠釉、黑釉、黃釉最具安陶特色,金砂釉、鈞釉等全國罕見,更兼燒制時溫度起伏,產生「窯變」,釉色又有了意想不到的萬千變化。
Q:什麼是窯變?
A:窯變,主要是指瓷器在燒制過程中,由於窯內溫度發生變化導致其表面釉色的色彩、紋路、圖畫發生的不確定性自然變化。因此,一窯中沒有釉色完全相同的產品,「窯變無雙」即指此。很多美輪美奐的榮昌陶精品,都是釉料在窯溫作用下產生的,如外素內釉筆洗。
本文選自《新家長報》451-452期
聲明:根據著作權法相關規定,轉載或引用新家長報原創稿件請標明完整來源:新家長報。本公眾號轉載之文圖及音像稿件,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與新家長報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