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極富韻味的事物往往有著極為簡單和樸素的外表,好比陶器,它由再平常不過的黏土製成,「泥沙入手經摶埴,光色便與尋常殊」,簡潔卻不單調,樸素而非笨拙。中國陶器,在悠久的歷史進程中散發著樸素的美,是最古老的工藝美術品。
紅陶
中國最早的陶器出現於新石器時代,多為泥質或夾砂紅陶,質地比較粗糙。當時燒制陶器是在露天下採用覆燒方式,故陶胎表現為磚紅色而稱之為紅陶。夾砂紅陶因其耐熱性能常被用作炊具。
灰陶
新石器時代,繼紅陶之後出現的是灰陶,這種陶色之變表示了燒成技術的進步,窯爐燒成技術的改進也提高了陶器的質量,因而灰陶比紅陶更耐用。灰陶外表飾有繩紋,造型莊重、耐看。
黑陶
黑陶主要出現於新石器時代的晚期,有細泥、泥質、夾砂三類,其中以細泥薄胎黑陶最為著名,它的胎壁僅有0.5到1毫米厚,採用精細黏土製成,在燒制時讓炭黑滲入胎體,使得陶器通體烏黑髮亮。黑陶的裝飾極簡樸,它以器體造型的豐富多變和設計新穎巧妙取勝。
白陶
白陶是指表裡和胎質都呈白色的陶器,質地潔白細膩,所燒器物素淨可愛。白陶的器物多為生活用品,有壺、卣、簋、鬹等,裝飾往往遍及器物全身,有獸面紋、饕餮紋、夔紋、雲雷紋等,構圖嚴謹而富於變化,錯落有致,和諧莊重。
彩陶
以彩繪作為裝飾的陶器稱為彩陶。愛美之心使人們很早就在陶器上彩繪,中國發現最早的彩陶是在河姆渡文化遺址,此外仰韶文化的彩陶最為發達。彩陶紋飾有動物紋、幾何紋、編織紋、植物紋等,生動精彩,變化多端,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反映了早期先民的審美意識和原始藝術。
印紋陶
印紋陶盛行於商、西周、春秋時期,是在做好的陶坯上,趁未乾前用印模將所需花紋在所定部位捺印上去後進行燒制。印紋陶的器物大多為日常生活用具,主要有甕、壇、罐、盂、缽、杯、盤、豆、簋、尊等器皿,紋樣均為幾何形,主要有水波紋、米字紋、回紋、方格紋、編織紋、雲雷紋,紋飾線劃均勻,富有韻律感。
鉛釉陶
在諸多陶器中,翠綠色或慄黃色的鉛釉陶十分引人注目。鉛釉陶的發明是漢代制陶工藝的重大創新。鉛釉陶不僅具有翠綠或豔黃等釉色,且釉層清澈透明,釉面光澤明亮,它也為唐三彩釉陶的輝煌開闢了道路。
紫砂陶
唐代開始,飲茶之風盛行,與此相配伍的當然需要好的茶具。由紫砂泥燒制的紫砂茶具不僅具有較好的耐驟熱驟冷的應變能力,而且能保持茗茶色香味,引起文人墨士的刮目相看。紫砂茶具造型別致多姿,又因其裝飾融入了中國傳統的繪畫、書法、篆刻等藝術而具有獨特的韻味,久譽不衰。
陶器的美是獨特的,它具有濃烈的泥土風味,表現原始的生命力度,直率、純真、純樸、粗獷、豪放、富有氣韻,讓人感到大自然的親近。這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意蘊似又帶著些許禪意,在今天看來也是具有活潑的生命力的。
責任編輯:憶苦思甜
壹號收藏官方合作電話:400-60-51580
客服☞ 微信號/QQ:250955904
《螺化玉是玉石嗎?》點擊「閱讀原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