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觀釉陶在世界範圍內的產生歷史,在陶器上施加低溫釉並非最早出現在中國。
葉喆民《中國古陶瓷科學淺說》一書認為:「這種鹼金屬矽酸釉埃及早已發明,但長時期沒有傳到埃及國外。自從混入含鉛物質變成容易熔化的釉後,再逐漸擴散到美索不達米亞、波斯和西亞一帶」,並認為我國的鉛釉是經西域傳來的。
日本三上次男認為:「後漢時期,出現了和前期毫無關係的以銅和鐵作為呈色料的鉛綠釉、褐色釉陶器,這是與前面敘述過的產生於羅馬領地東地中海沿岸的綠色、褐色羅馬系陶器一樣,當考慮到在中國製造出這一類的陶器時,那時以印度洋作為中繼站的西方羅馬領地和東方中國之間已經有了通商關係,中國綠褐釉的技術可能是由羅馬領地傳入的結果。」
埃及在公元前3000年就生產出鹼釉釉陶,公元前2000年埃及新王朝時期燒造出青釉下用錳的紫色描繪花紋陶器。公元2世紀,地中海沿岸在陶器上以鉛為助熔劑的鉛釉陶器流行,以銅綠、鉛褐、錳紫色釉陶器為羅馬人所喜愛。
與海外不少學者認為中國的漢代鉛釉由西亞傳來不同,國內學者以往多傾向釉陶工藝是我國在漢代自身產生的。其實,在絲綢之路開通後,來自西亞和西域的文化對漢代也曾產生了一定影響,西漢時期突然出現的釉陶技藝與西亞釉陶工藝應該有某種程度上的關聯。
近日,由湖南省博物館、河南博物院、山西博物院、遼寧省博物館、廣東省博物館攜手埃及文物收藏量位居世界第二的義大利都靈埃及博物館,聯合舉辦古埃及文物珍品巡迴展覽,讓我們有機會一窺幾千年前埃及釉陶的風採。
釉陶碗
釉陶
新王國時期
第18王朝(公元前1550 –公元前 1295年)
4×12釐米
古埃及的陶器工藝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產生,最初多為黑頂陶。輪制技術發明後,彩繪陶器開始出現。古王國和第一中間期時期製造的陶器表面光潔,風格簡練;中王國時期觀賞性陶器開始出現,表明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富足;新王國時期陶器的製作多有創新,且器型豐富。其中,碗式器皿多為釉陶器。正如這件釉陶碗,以石英顆粒為胎,表面覆以玻璃釉,施綠松石色,以黑墨繪製裝飾圖案。碗內部飾有一條口銜兩朵蓮花的大魚,蓮花一朵盛開,一朵含苞待放,寓示了繁盛、重生和救贖的主題。
鑲嵌裝飾木匣
木頭、象牙、釉陶
古王國時期
第4王朝(公元前2632 – 公元前2510年)
19×37.5×23釐米
這件木盒是都靈埃及博物館收藏的類似文物中製作最為精美的一件,它出土自盧克索以南30公裡的基波林墓群中的一座墓葬。盒蓋表面與盒體外部均嵌有象牙和藍、黑雙色彩陶,以明暗反差強烈的藍色組成莎草花柱頭圖案,充滿了對靈魂再生的祝願。木盒的內壁塗成紅色,盒底部配有四條腿,其間以橫梁連接加固。盒子是古埃及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居家用品,古王國時期開始它們成為必需的陪葬品。古埃及人用這種盒子盛放內衣、化妝和洗漱用品及首飾等。因木器易腐,不易保存,所以遺存至今的古埃及木製用品非常稀少。
西斯女神的護身符
釉陶
後王朝時期(公元前664-公元前332年)
7.7×2×3.9釐米
與官方神靈並存的是與埃及人日常生活聯繫更緊密的一些神。涉及到這些神的祭拜方式與神廟中舉行的儀式有所不同,人們通過神龕,石灰雕像,護身符和具有驅魔功能的物品進行每日祈禱。此護身符表現了伊西斯坐在寶座上正在哺育兒子荷魯斯的形象,她的全身除頭髮外都塗以淡藍色釉。伊西斯是埃及最古老也是最重要的女神之一,被視作兒童和孕婦的守護神。在古埃及晚期時期經常可以看到伊斯撫育荷魯斯主題的雕像。這個護身符與雕像的功能相同,即用來虔誠祭祀女神伊西斯,感謝她保護分娩順利,或者祈求在懷孕期間的庇佑,希望女神能夠賜福於下一代。護身符可用於保護嬰孩遠離危險或厄運,或者放在木乃伊身上,使逝者獲得重生。
珠寶商人孔蘇蒙沙布提小雕像
釉陶
第20王朝(公元前1186-公元前1069年)
高:13釐米、13.1釐米、12.9釐米、13釐米
對陰間生活的關注令埃及人發展出一套完整的墓葬品,儀式和魔法,以確保在陰間繼續生活的可能性。其中最基本的要素就是保證身體的完整性,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克服一系列的障礙。古埃及人發明了一套非常複雜的製作木乃伊的技術,而墓中的一些人像也與此有關。
恩斯帕赫哈特的沙布提小雕像
陶土、布料
第三中間期(公元前1069-公元前664年)
高約11-12釐米
墓主的墓葬品中還要包括一些小物件。這些物件能幫助他在陰間的生活。通常都是些小尺寸的手工製品:烏沙比提,甕和很多其他物件。
這組沙布提屬於阿蒙神大祭司恩斯帕赫哈特。數量最初應該是401個,現存於都靈埃及博物館中的這組沙布提只有169件。此次展出89件。這組陶質沙布提以模具製成,製作粗樸,質量不高,上面寫著死者的官職和名字。
埃及學家把沙布提小雕像的發展解釋為「人格解體」的特殊過程。最初創造它們的目的是為了讓其代替死者去勞作,後來小雕像又被看作死者的傭人。這一認知上的變化導致死者擁有沙布提的數量逐漸增多。到第三中間期,按慣例應為死者準備401個沙布提,包括365名僕人和36名管理者,意味著一年中每一天都會有一位沙布提勞作,每10名沙布提都由1名管理者來管理。
節徳柱護身符
釉陶
後王朝時期(公元前664 –公元前 332年)
高3.5釐米
阿努比斯神護身符
釉陶
後王朝時期(公元前664 –公元前 332年)
高2.8釐米
心臟聖甲蟲
釉陶
後王朝時期(公元前664 –公元前 332年)
高3.6釐米
荷魯斯四子
釉陶
後王朝時期(公元前664 –公元前 332年)
高7.8釐米
阿姆塞特護身符
釉陶
後王朝時期(公元前664 –公元前 332年)
高7.8釐米
阿克赫特護身符
釉陶
後王朝時期(公元前664 –公元前 332年)
高1.4釐米
提特結護身符
玻璃熔漿
後王朝時期(公元前664 –公元前 332年)
高3.3釐米
提特結護身符
釉陶
後王朝時期(公元前664-公元前332年)
高3釐米
提特結護身符
釉陶
時代不詳
高2.2釐米
烏傑特眼護身符
釉陶
後王朝時期(公元前664 –公元前 332年)
高3.2釐米
烏傑特眼護身符
釉陶
第三中間期(公元前1069-公元前664年)
4.3×4.7×0.5釐米
烏傑特眼護身符
釉陶
時代不詳
3.5×4.7×0.7釐米
烏傑特眼護身符
釉陶
後王朝時期(公元前664 –公元前 332年)
9.3×7.7釐米
拳頭護身符
釉陶
後王朝時期(公元前664 –公元前 332年)
高1.6釐米
紙莎草護身符
釉陶
後王朝時期(公元前664 –公元前 332年)
12.2×3×2.8釐米
紙莎草護身符
釉陶
時代不詳
高5釐米
美納特項圈墜
釉陶
後王朝時期(公元前664-公元前332年)
高3.5釐米
自第19王朝起(公元前1295-1186年)護身符以項鍊墜的形式出現,作為出現在葬禮中的一個元素。它的外形是向下伸展的長方形且帶有圓盤。塞克荷邁特女神的圖像置於長方形中間的位置,而圓形中間的圖案是烏傑特之眼。這些元素賦予護身符魔法般的保護力量,用來保護像背部一樣脆弱的地方。
野兔護身符
釉陶
時代不詳
高0.7釐米
節徳柱護身符
釉陶
後王朝時期(公元前664 –公元前 332年)
高3.5釐米
本期《收藏》微信責編 韓澗明
微信運營合作請發郵件至
libin@artyfun.com
❶ 點擊歷史信息,查看更多內容
❷ 《收藏》微博ID @收藏雜誌
❸ 長按識別右側二維碼,關注《收藏》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