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千年前的埃及釉陶是什麼水平

2021-02-15 收藏雜誌

綜觀釉陶在世界範圍內的產生歷史,在陶器上施加低溫釉並非最早出現在中國。

葉喆民《中國古陶瓷科學淺說》一書認為:「這種鹼金屬矽酸釉埃及早已發明,但長時期沒有傳到埃及國外。自從混入含鉛物質變成容易熔化的釉後,再逐漸擴散到美索不達米亞、波斯和西亞一帶」,並認為我國的鉛釉是經西域傳來的。

日本三上次男認為:「後漢時期,出現了和前期毫無關係的以銅和鐵作為呈色料的鉛綠釉、褐色釉陶器,這是與前面敘述過的產生於羅馬領地東地中海沿岸的綠色、褐色羅馬系陶器一樣,當考慮到在中國製造出這一類的陶器時,那時以印度洋作為中繼站的西方羅馬領地和東方中國之間已經有了通商關係,中國綠褐釉的技術可能是由羅馬領地傳入的結果。」

埃及在公元前3000年就生產出鹼釉釉陶,公元前2000年埃及新王朝時期燒造出青釉下用錳的紫色描繪花紋陶器。公元2世紀,地中海沿岸在陶器上以鉛為助熔劑的鉛釉陶器流行,以銅綠、鉛褐、錳紫色釉陶器為羅馬人所喜愛。

與海外不少學者認為中國的漢代鉛釉由西亞傳來不同,國內學者以往多傾向釉陶工藝是我國在漢代自身產生的。其實,在絲綢之路開通後,來自西亞和西域的文化對漢代也曾產生了一定影響,西漢時期突然出現的釉陶技藝與西亞釉陶工藝應該有某種程度上的關聯。

近日,由湖南省博物館、河南博物院、山西博物院、遼寧省博物館、廣東省博物館攜手埃及文物收藏量位居世界第二的義大利都靈埃及博物館,聯合舉辦古埃及文物珍品巡迴展覽,讓我們有機會一窺幾千年前埃及釉陶的風採。

釉陶碗

釉陶

新王國時期

第18王朝(公元前1550 –公元前 1295年)

4×12釐米

古埃及的陶器工藝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產生,最初多為黑頂陶。輪制技術發明後,彩繪陶器開始出現。古王國和第一中間期時期製造的陶器表面光潔,風格簡練;中王國時期觀賞性陶器開始出現,表明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富足;新王國時期陶器的製作多有創新,且器型豐富。其中,碗式器皿多為釉陶器。正如這件釉陶碗,以石英顆粒為胎,表面覆以玻璃釉,施綠松石色,以黑墨繪製裝飾圖案。碗內部飾有一條口銜兩朵蓮花的大魚,蓮花一朵盛開,一朵含苞待放,寓示了繁盛、重生和救贖的主題。

鑲嵌裝飾木匣

木頭、象牙、釉陶

古王國時期

第4王朝(公元前2632 – 公元前2510年)

19×37.5×23釐米

這件木盒是都靈埃及博物館收藏的類似文物中製作最為精美的一件,它出土自盧克索以南30公裡的基波林墓群中的一座墓葬。盒蓋表面與盒體外部均嵌有象牙和藍、黑雙色彩陶,以明暗反差強烈的藍色組成莎草花柱頭圖案,充滿了對靈魂再生的祝願。木盒的內壁塗成紅色,盒底部配有四條腿,其間以橫梁連接加固。盒子是古埃及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居家用品,古王國時期開始它們成為必需的陪葬品。古埃及人用這種盒子盛放內衣、化妝和洗漱用品及首飾等。因木器易腐,不易保存,所以遺存至今的古埃及木製用品非常稀少。

西斯女神的護身符

釉陶

後王朝時期(公元前664-公元前332年)

7.7×2×3.9釐米

與官方神靈並存的是與埃及人日常生活聯繫更緊密的一些神。涉及到這些神的祭拜方式與神廟中舉行的儀式有所不同,人們通過神龕,石灰雕像,護身符和具有驅魔功能的物品進行每日祈禱。此護身符表現了伊西斯坐在寶座上正在哺育兒子荷魯斯的形象,她的全身除頭髮外都塗以淡藍色釉。伊西斯是埃及最古老也是最重要的女神之一,被視作兒童和孕婦的守護神。在古埃及晚期時期經常可以看到伊斯撫育荷魯斯主題的雕像。這個護身符與雕像的功能相同,即用來虔誠祭祀女神伊西斯,感謝她保護分娩順利,或者祈求在懷孕期間的庇佑,希望女神能夠賜福於下一代。護身符可用於保護嬰孩遠離危險或厄運,或者放在木乃伊身上,使逝者獲得重生。

珠寶商人孔蘇蒙沙布提小雕像

釉陶

第20王朝(公元前1186-公元前1069年)

高:13釐米、13.1釐米、12.9釐米、13釐米

對陰間生活的關注令埃及人發展出一套完整的墓葬品,儀式和魔法,以確保在陰間繼續生活的可能性。其中最基本的要素就是保證身體的完整性,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克服一系列的障礙。古埃及人發明了一套非常複雜的製作木乃伊的技術,而墓中的一些人像也與此有關。

恩斯帕赫哈特的沙布提小雕像

陶土、布料

第三中間期(公元前1069-公元前664年)

高約11-12釐米

墓主的墓葬品中還要包括一些小物件。這些物件能幫助他在陰間的生活。通常都是些小尺寸的手工製品:烏沙比提,甕和很多其他物件。

這組沙布提屬於阿蒙神大祭司恩斯帕赫哈特。數量最初應該是401個,現存於都靈埃及博物館中的這組沙布提只有169件。此次展出89件。這組陶質沙布提以模具製成,製作粗樸,質量不高,上面寫著死者的官職和名字。

埃及學家把沙布提小雕像的發展解釋為「人格解體」的特殊過程。最初創造它們的目的是為了讓其代替死者去勞作,後來小雕像又被看作死者的傭人。這一認知上的變化導致死者擁有沙布提的數量逐漸增多。到第三中間期,按慣例應為死者準備401個沙布提,包括365名僕人和36名管理者,意味著一年中每一天都會有一位沙布提勞作,每10名沙布提都由1名管理者來管理。

節徳柱護身符

釉陶

後王朝時期(公元前664 –公元前 332年)

高3.5釐米

阿努比斯神護身符

釉陶

後王朝時期(公元前664 –公元前 332年)

高2.8釐米

心臟聖甲蟲

釉陶

後王朝時期(公元前664 –公元前 332年)

高3.6釐米

荷魯斯四子

釉陶

後王朝時期(公元前664 –公元前 332年)

高7.8釐米

阿姆塞特護身符

釉陶

後王朝時期(公元前664 –公元前 332年)

高7.8釐米

阿克赫特護身符

釉陶

後王朝時期(公元前664 –公元前 332年)

高1.4釐米

提特結護身符

玻璃熔漿

後王朝時期(公元前664 –公元前 332年)

高3.3釐米

提特結護身符

釉陶

後王朝時期(公元前664-公元前332年)

高3釐米

提特結護身符

釉陶

時代不詳

高2.2釐米

烏傑特眼護身符

釉陶

後王朝時期(公元前664 –公元前 332年)

高3.2釐米

烏傑特眼護身符

釉陶

第三中間期(公元前1069-公元前664年)

4.3×4.7×0.5釐米

烏傑特眼護身符

釉陶

時代不詳

3.5×4.7×0.7釐米

烏傑特眼護身符

釉陶

後王朝時期(公元前664 –公元前 332年)

9.3×7.7釐米

拳頭護身符

釉陶

後王朝時期(公元前664 –公元前 332年)

高1.6釐米

紙莎草護身符

釉陶

後王朝時期(公元前664 –公元前 332年)

12.2×3×2.8釐米

紙莎草護身符

釉陶

時代不詳

高5釐米

美納特項圈墜

釉陶

後王朝時期(公元前664-公元前332年)

高3.5釐米

自第19王朝起(公元前1295-1186年)護身符以項鍊墜的形式出現,作為出現在葬禮中的一個元素。它的外形是向下伸展的長方形且帶有圓盤。塞克荷邁特女神的圖像置於長方形中間的位置,而圓形中間的圖案是烏傑特之眼。這些元素賦予護身符魔法般的保護力量,用來保護像背部一樣脆弱的地方。

野兔護身符

釉陶

時代不詳

高0.7釐米

節徳柱護身符

釉陶

後王朝時期(公元前664 –公元前 332年)

高3.5釐米

本期《收藏》微信責編  韓澗明

微信運營合作請發郵件至

libin@artyfun.com

❶ 點擊歷史信息,查看更多內容
❷ 《收藏》微博ID  @收藏雜誌

❸ 長按識別右側二維碼,關注《收藏》微信公眾號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釉陶發展脈絡及館藏舉要
    多數學者認為漢代的鉛釉陶是中國人自己發明的,商代開始到西周時期的早期青瓷是以氧化鈣為助熔劑,而以氧化鐵為呈色劑,加之戰國時已經掌握了把鉛變為鹼性碳酸鉛的技術用於製造婦女化妝用的白粉,因此認為漢代低溫鉛釉陶器是中國人獨立發明的。  綜觀釉陶在世界範圍內的產生歷史,在陶器上施加低溫釉並非最早出現在中國。
  • 中國人發明了瓷器,釉是關鍵因素之一,釉是怎麼發明的?
    作者:M·辰#陶寶篇-16#親愛的小夥伴們,感謝您一路支持、跟隨「走遍世界博物館」從文明古國系列的埃及、印度、希臘、其原因就在於中國人發現並掌握了製作瓷器的三大密鑰:釉、瓷土(高嶺土)和溫度(1200度以上)。釉,是關鍵的三大因素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好啦,閒話少說,咱們直接進入主題:什麼是釉?
  • 釉上彩與釉下彩的區別
    景德鎮的陶瓷彩飾分釉上彩與釉下彩兩大類,什麼叫「釉上彩」和「釉下彩」呢?
  • 拋光磚,全拋釉,金剛釉,通體大理石,瓷拋磚到底是什麼?怎麼挑
    這些磚是怎麼樣來的,有什麼優缺點?厚匠總結了一下,希望對大家有幫助。根據吸水率的不同,瓷磚吸水率從高到低分為:陶→炻(半瓷)→瓷吸水率(E)>10%的稱為陶質磚吸水率(E)≤0.5%的則是瓷質磚吸水率(E)0.5%~10%之間的是炻(shi),又叫
  • 會理綠陶 1260℃的焰火傳奇
    銀白的鬍鬚,睿智的眼神,65歲的韓進富圍上圍裙,像往常一樣走進工作間,捋一捋長髯,深吸一口氣後,開始沉入他的綠陶世界。  韓進富,1979年開始拜師學習制陶技藝,1994年被共青團中央評為全國農村星火帶頭人,2009年被認定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綠釉陶瓷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初見韓進富,給人的第一印象是木訥。
  • 【鑑別】釉上彩、釉下彩和鬥彩
    在窯器「以青如尚」,單色青釉為主的基礎上,景德鎮的陶工們創造性地吸收了外地經驗,改革了色釉,並且不滿足於刻花、印花紋飾。他們丟掉了使用許多世紀的刻花刀、印花模,把我國人民最善於駕馭的毛筆用到瓷器上,使它顯示出獨特的功能。
  • 粉引手刷釉巖陶手拉壺|樸實無華,趁手實用,簡約百搭
    大繁至簡,對於茶器來說也是如此,今天就為大家帶來這樣一款耐人尋味的粉引手刷釉巖手拉壺。 而因為草本灰釉中的矽酸類及蘇打成分在與胚胎中的鐵質於高溫燒成時,會交互產生緋紅的質感,因此,粉引瓷器有一種白裡透紅的感覺。
  • 「陶」與「瓷」——嵊州這兩對夫妻堅持著對藝術的執守
    「陶」「瓷」二字經常在一起出現,也是我們生活中非常熟悉的一個詞語。陶與瓷,都是火與土的交融所產生的藝術,但兩者之間無論是原料還是燒制溫度、器皿風格、用途都有所不同。有兩對夫妻,分別以「陶」與「瓷」為話題,堅持著對藝術的執守。從越風美校到越風窯北直街到底,555號上坡,越風美校舊址。
  • 榮昌安陶博物館 賞千年陶器 品泥土國粹
    安陶,系中國四大名陶之一,亦是巴渝十二品中頗具收藏價值的工藝。本期,我們一起探訪榮昌安陶博物館,感受泥土中的國粹。 安陶博物館位於重慶市榮昌區安富街道陶都大道,是集中展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榮昌陶)安陶」的重要平臺,集收藏、展示、交流、體驗、互動、科普以及研發、製作、銷售等於一體。
  • 近2年242家陶企倒閉,這3家陶企卻仍在擴張,他們做對了什麼?
    這3家陶瓷企業做對了什麼?它們不斷壯大的秘密是什麼?從小煤窯到30億產值,20多年乘風破浪1992年協進陶瓷從外牆磚起家,隨後幾乎是每十年建一個工廠,先後建立了福建泉州、廣東肇慶、廣西梧州3大生產基地。
  • 明清民窯單色釉的漏與坑,你要知道!
    ,瓷器燒成後會呈現不同的單一顏色,如紅釉、黃釉、綠釉、青釉、藍釉、紫釉、黑釉和白釉幾大色系。明永樂 翠青釉罐特別是從明代永宣時期開始,至清代康雍乾三代,單色釉瓷器的工藝水平更是達到了頂峰。據清代御窯廠督陶官唐英於雍正十三年(公曆1735年)所著《陶成紀事碑記》中記載,當時已能燒造五十七種釉彩,其中有三十七條是講當時已經可以燒造成熟的單色釉品種。
  • 釉下彩是什麼?
  • 六旬工匠制陶50年,在龍窯中燒建盞,窯溫高達1300攝氏度
    今年67歲的卓立固,是武夷山遇林亭窯黑釉茶盞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日前,他的建窯建盞擴展項目——武夷山遇林亭黑釉茶盞製作技藝入選武夷山市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是9位代表性傳承人中最年長的一位,可謂大器晚成了。卓立固祖籍寧德市壽寧縣,祖輩以制陶瓷為生。因家境貧寒,1967年小學畢業後,他跟隨父親落籍崇安縣(今武夷山市),世居溪東,開設家庭窯場。
  • 兩千年前孔仲尼,兩千年後陶行知
    >>點擊進入紀念陶行知誕辰120周年專題陶行知1891年出生在安徽歙縣,2011年10月18日是他120周年誕辰。「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是1946年他在反內戰、爭民主鬥爭中積勞成疾不幸逝世時毛澤東對他的讚譽。「兩千年前孔仲尼,兩千年後陶行知」1946年陶行知先生逝世的時候,宋慶齡為他題辭「萬世師表」。
  • 趣說江西 | 千窯一寶——極難燒制的祭紅釉
    紅色與瓷器,國人都不會陌生,一個是傳統威嚴、繁榮喜慶的顏色,一個是聞名中華、享譽世界的瑰寶,兩大經典相融,鑄就了最濃烈的單色釉——紅釉。祭紅釉就是紅釉中極為名貴的一種,創燒於明早期,它別名繁多,有霽紅、雞紅、極紅等。它嬌而不豔,紅中透紫,色澤深沉而安定,釉面特點是紅不刺目,鮮而不過,釉面不流,裂紋不出。因為是皇帝御用,並用於禮敬天地日月,所以叫做祭紅。
  • 茶葉末釉,瓷上香來
    茶葉末釉,清宮檔案亦稱「廠官釉」。它是我國最古老的結晶釉之一,始燒於唐朝。清代寂園叟《陶雅》中有言:茶葉末以滋潤,鮮明,活潑,三者為貴矣。茶葉末黃雜綠色。嬌嬈而不俗。柴燒茶末釉香爐盞古今中外鍾情於茶葉末釉瓷器之人,大多最愛的是它獨特釉色。一抹黯綠,如茶香浸入瓷中,在失透狀的釉面裡,黃綠色摻雜似茶葉細末,古樸清麗,耐人尋味,深沉凝重,極具古意。
  • 清乾隆粉彩珊瑚紅釉描金四方洗
    據文獻記載康雍乾三朝帝王都特別喜歡永宣鮮紅釉瓷器,可惜宣德鮮紅釉配方早已失傳,都陶官朗廷極費盡心思仿宣德鮮紅釉燒出康熙朝著名的紅釉瓷,後人稱為「郎窯紅」。紅色瓷器分兩種:一種是以銅為著色劑的高溫釉,一種是以鐵為著色劑的低溫釉。珊瑚紅釉屬於低溫釉。這是件珊瑚紅描金配四季花卉四方洗,器型很小,邊大約8.2釐米,高約3釐米。
  • 瓷中貴族(青花釉裡紅)不同時期的釉裡紅如何鑑定 2
    釉裡紅瓷器最早創燒於元代,但是那個時候由於燒造技術不成熟,所以燒造出來的數量極少,可謂是鳳毛麟角,釉裡紅瓷器數量少的原因主要有兩個,其一是元人尚白,漢人尚紅,民族文化有別,所以當時的釉裡紅產量一直要比其他瓷器少,其二,是燒造技術不完善,釉裡紅瓷器會發紅色主要是銅離子在不同溫度下的反應,我們所看到的傳世元釉裡紅瓷器呈現的發色為黑紅色或灰紅色
  • 中國瓷器說起 了解古伊萬裡瓷器上篇:釉藥分類
    成化年間中國景德鎮瓷器製造水平非常高超,明末清初景德鎮向日本出口「古染付」「南京赤繪」「祥瑞」瓷器受到人們歡迎後,17世紀中期伊萬裡的工匠們以中國瓷器為原型製作,原封不動照抄了中國瓷器下的銘文,之後使用的越來越多,現在很多瓷器上還有「成化年」的銘文。江戶中期到後期有田伊萬裡製作很多瓷器上,會有標識乾隆年間(1736~1795)的銘文。
  • 埃及四千年導讀筆記-6
    在古埃及墓穴中,伊姆塞特的陶偶像放在南面。1.8.6哈庇在埃及神話中的哈庇,或作哈必和哈比(Hapi,Golden Dawn,Ahephi)是葬禮之神、荷魯斯的四子之一,在他們看管的四個罐子(canopic jars)裡他看管裝著肺臟的罐子。和他的兄弟們相同,都各自代表著一種動物,而哈庇象徵狒狒或獼猴。伊姆塞特和奈芙蒂斯是他的守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