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年242家陶企倒閉,這3家陶企卻仍在擴張,他們做對了什麼?

2020-12-17 陶城報

在產能轉移、產能過剩的大浪中,很多陶瓷企業已經「淡出江湖」,與此同時,有企業卻在不斷壯大。協進陶瓷最早是在福建從外牆起家,後來先後建了3個生產基地;四川米蘭諾從1條小煤窯成長為產值30億元的區域龍頭,甚至在寧夏,科豪陶瓷也從「小打小鬧」發展到6條生產線的規模。

近2年,約有242家陶企倒閉,兩年242家陶企倒閉;2020年瓷磚產量預計下滑5%,很多人大呼「生意難做」,但這3家企業近幾年卻持續建線,在剛剛閉幕的2020佛山潭洲陶瓷展期間,還與科達、力泰籤約投建巖板線。

這3家陶瓷企業做對了什麼?它們不斷壯大的秘密是什麼?

從小煤窯到30億產值,20多年乘風破浪

1992年協進陶瓷從外牆磚起家,隨後幾乎是每十年建一個工廠,先後建立了福建泉州、廣東肇慶、廣西梧州3大生產基地。不僅產品品類越來越多,企業也越做越大,現擁有協進、卡諾爾、班玞、珈納等4個品牌。據介紹,2019年協進僅材料和設備的採購金額就達3億元。這兩年,協進在廣西新建了2條智能整線。

協進廣西一期整線

四川米蘭諾陶瓷在1997年成立時,只有一條小型煤燒窯陶瓷生產線。據米蘭諾集團董事長胡正華介紹,經過20年的發展,如今米蘭諾集團已發展成為年產值約30億元的陶瓷企業,員工3000多人。現擁有米蘭諾陶瓷、貴州省華興瓷業、夾江縣華興陶瓷、丹稜縣華鑫陶瓷等4家陶瓷廠,共有10條陶瓷生產線,拋釉磚、內牆地磚、廣場磚、西式瓦等各類產品年產能合計近1億㎡。

科豪陶瓷成立於2000年,是西北地區最早成立的一家建陶企業。據科豪總經理俞斌介紹,科豪已建成了6條陶瓷生產線和一條潔淨煤乾餾尾氣利用生產線。據了解,2019年,科豪年產地磚540萬平方米、外牆磚560萬平方米、內牆磚600萬平方米,產值達4億元。科豪公司現佔地600餘畝,員工800餘人,擁有固定資產6.8億元。

科豪陶瓷

率先整線改造,環保、省錢、省人

回顧過去幾年,環保成為了懸在陶企頭上的劍,許多陶瓷企業因此而倒下,而協進、米蘭諾科豪通過引進陶瓷生產整線,主動轉型,從而使企業獲得了更好的優勢。

2009-2010年,在建設廣東生產基地時,協進就引進了科達的2條瓷片整線。2019年-2020年,協進廣西基地又引進了2條科達的智能整線(涵蓋原料設備、壓機、乾燥器、窯爐、拋磨線、包裝線),同時首次採用了陶瓷工廠智能管控系統,已成為行業備受矚目的陶瓷工業4.0標杆性示範企業。

協進總經理王輝煌表示,除了提升產品品質外,廣西2條智能整線還有3大優勢。首先,一條生產線的人員配備降到幾十人,節約了用工成本。其次是智能製造,從壓機、窯爐到打包等環節的工廠數據可連接到伺服器,使得企業能夠對缺陷、產品管控進行更快的數據分析。第三是節能,協進第一條智能整線自投產以來,優等品率達到95%以上,設計日產量達到2-2.1萬平方米,窯爐煤耗保持在每平方產品3.2公斤煤左右,能耗僅為1.6m天然氣/㎡。

從2017年6月開始,米蘭諾旗下的華興陶瓷和丹稜華鑫等工廠就引進了陶瓷生產整線,瓷磚採用自動化數控陶瓷流水生產線,燒制、施釉、磨釉、印花、燒成、磨邊、分級、打包等工序都實現全自動化。而且整線投產後,陶瓷生產直接提升了一個檔次,效率大幅提高,能耗大幅下降,產品質量也隨之提升。

米蘭諾華興工廠

據華興陶瓷總經理羅啟周介紹,「以前一條生產線,產量最大也就每天一萬平方米,人工操作居多。現在兩條生產線日產出能夠達到6萬平方米,生產實現數控化,節省五六百人力。」而且新的生產線全部採用天然氣,比傳統的燒嘴燒制1平方米瓷磚大概節約0.4立方米天然氣,生產1平米磚同比減少20%成本。

2016年4月,科豪陶瓷也投資2.6億元引進了一條節能環保型全拋釉金剛石地磚生產線,這條生產整線由科達、恆立泰承建。

俞斌表示,「這個項目是堅定企業轉型發展、提升品質的重要過程,使我們能夠從原來小打小鬧,甚至不成規的過程成功轉型。科達和力泰公司的全方位專業化技術引領,極大提升了邊緣地區陶瓷產業裝備水平和生產方式,也極大提升了我們公司的效益。」

據介紹,該整線工程投產後,科豪在大型玻化磚、釉面磚、仿古磚、內牆磚、歐式瓦等產品體系方面具有領先優勢,新設備的高投入為生產高檔地板磚從硬體上提供了保障,該條生產線的環保設備汙水可循環處理再利用、不外排;煙氣進行脫硫、脫銷處理達到環保標準。

緊跟市場需求搶佔新賽道

7月21日,協進與科達籤訂「巖板智能整線工程」項目,科達將為廣東協進提供包括KD16008壓機、巖板窯爐、智能儲磚系統,拋光線、包裝線以及智能管控系統在內的整線工程。

7月22日,米蘭諾與科達集團籤訂了四條生產線合作協議,科達將為米蘭諾集團提供2臺萬噸巖板壓機及智能巖板窯爐;力泰品牌將提供的設備包括恆力泰13臺壓機,德力泰一條智能中板窯爐。

同一天,科達還與科豪陶瓷籤訂了一條巖板智能生產整線線,最大可生產巖板規格為1000×2000mm,科豪成為西北地區首家擁有巖板生產線的陶瓷企業

據王輝煌此前表示,「未來我們將在廣西新建4-5條生產線,專業生產大規格陶瓷大板、陶瓷薄板以及功能性瓷磚,比如900×1800(mm)、1500×3000(mm)。」明年協進將投入2億元加碼巖板生產線。

胡正華透露,米蘭諾4條生產線總投資6個億,項目目前已全面開工建設,預計年底全部投產。「我相信這次戰略合作協議的籤訂將是米蘭諾集團發展史上一個值得紀念的裡程碑,將為我們的發展堅定了堅實的基礎。」

俞斌也表示,「巖板整線是科豪最重要的轉型升級標杆項目,我們在西北產區投建第一條大板生產線的信心來自科達和力泰在整個陶瓷產業技術的引領,這個大板項目能夠把我們企業裝備和產品檔次提高到比較高的水平。」

滿足3mm、大產量需求,科達推出2項重磅技術

巖板風潮正在興起,科達今年為行業帶來了壓機、窯爐、巖板加工以及打包等巖板全線生產設備。在今年潭洲陶瓷展,科達展出了2項重磅展品包括:KDB33000皮帶式板材成型系統和現代工業4.0數字智能化巖板窯爐。

據了解,這款KDB33000壓機最大壓制規格為1800×3200(mm),厚度在3-30mm之間,磚坯厚度誤差小於0.3mm,工作速度為每分鐘1-1.5次,裝機功率在285kW。該壓機的亮點在於效率更高,比如更換皮帶耗時更短,平均小於1小時;更換模芯耗時平均小於4小時;同時提升了皮帶壽命,平均皮帶可使用20萬次,可實現數字布料。

而科達的工業4.0巖板窯爐在快燒、預熱升溫、切割裂等方面採取了優化設計,還在能耗、走磚、溫差、自動化、智能化等領域進行了科學、特殊化處理。

實驗表明,該窯爐在生產1200×2600(mm)時,產量為10000平方米,在生產800×2600(mm)規格大板時,日產量為12000平方米,均比設計產量提高了近20%,而且產品的優等品率穩定在96%-98%。

相關焦點

  • 江浙滬13家陶企退出,江蘇僅剩2條瓷磚線,上海僅剩1家廠
    與此同時,宜興市周邊分布著為數不少的西瓦(含琉璃瓦)生產廠家,這進一步加劇各陶企之間的價格廝殺。截至目前,浙江省建成生產線25條(瓷磚16條,陶瓷屋面瓦9條),瓷磚日產能12.2萬平方米。對比2017年的23家陶企、46條生產線,全省陶企、生產線數量,及瓷磚日產能均大幅縮減,共計減少12家陶企、21條生產線、9.1萬平方米瓷磚日產能。
  • 江西TOP4陶企合計營收達113.77億元,全部實現增長
    2013年,江西承接廣東陶瓷產業轉移不久,全國陶瓷企業遍地開花。儘管2013年「江西民營企業100強」的入圍門檻僅為5.3億元,但上榜陶企僅有太陽陶瓷(16.87億元)、羅納爾陶瓷(5.78億元)兩家。隨後的2014、2015年,繼太陽、羅納爾之後,江西和美陶瓷、九江諾貝爾陶瓷、江西瑞源陶瓷亦陸續登榜,其中「10億級」陶企已經達到4家,並且隱隱有突破「20億元」之勢。
  • 廣東陶瓷三年巨變:37家廠221條線7億年產能退出,超3萬人轉行
    · 佛山市 ·近三年再次退出67條線龍頭陶企新一輪向外擴張三年前的2017年,佛山仍有43家建陶企業共260條生產線,與2009年實施「騰籠換鳥」政策前擁有近300家建陶企業的龐大生產規模相比2017年~2020年,多家佛山企業向外擴張,如蒙娜麗莎、歐神諾、協進等企業進軍廣西藤縣,東鵬挺進重慶永川、山西垣曲,新明珠布局湖北浠水……另有包括簡一在內的多家陶企仍有向外擴張的規劃。除在國內擴張,一部分出口型企業,受國際貿易政策影響,甚至將產能轉移目標放在了馬來西亞、越南等新興國家。
  • 山西31家陶企47條線匯總!中板年產能猛增4500萬㎡
    與其他產區大幅縮減不同,近三年,山西建築陶瓷發展整體穩健,且略有增長;對比2017年,山西建陶企業退出2家、新增2家;瓷磚生產線增加2條,日產能增加8.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0.7%。垣曲縣:新崛起的建陶生產基地規劃10家陶企15條線垣曲縣建陶產業崛起於2017年,短短三年垣曲縣引進了3家陶瓷企業,建陶產業實現了從無到有的歷史性轉變。
  • 河北唐山26家陶企關停淘汰、廣西藤縣天然氣項目籤約|陶業動態
    截至11月末,已有近8成房企累計業績超過去年同期,實現同比增長。從房企目標完成情況來看,截至11月末在年內設定了業績目標的部分規模房企中,超6成房企的目標完成率達到90%以上。來源:中國陶瓷城產區資訊河北唐山:26家陶企關停淘汰近日,中國唐山網站發布三則陶瓷產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四個一批」的企業名單:1、唐山路北區38家陶企在列,其中17家關停淘汰;2、路南區3家陶企在列,其中1家關停淘汰;3、高新區
  • 60家陶企、27家衛企入圍雄安新區集採目錄|陶業動態
    行業資訊60家陶企、27家衛企入圍雄安新區集採目錄12月15日,雄安新區大宗建材集採服務平臺發布《關於陶瓷磚來源:雄安新區大宗建材集採服務平臺5家相關陶企上榜佛山擬認定「細分行業龍頭企業」名單12月15日,佛山市質量強市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佛山市擬認定為「細分行業龍頭企業
  • 廣東建陶業煤改氣為何「氣不順」:氣源「卡脖子」成企業心病
    「雖然大家都希望早點復產,但使用天然氣燒制普通瓷磚,基本上做一片虧一片。」一些陶企負責人因擔心氣價不穩、供氣不足,遲遲不敢復工生產。目前,肇慶市共有陶瓷企業63家、260條生產線。去年9月當地政府印發文件,要求陶企限期完成「煤改氣」或者自願退出。其中計劃實施關停退出的企業,就多達15家、55條生產線。
  • 77家次陶企入選
    近日,廣東智慧財產權保護協會及佛山市各級政府部門陸續公示一批企業入選名單、企業獲獎名單及企業扶持資金名單共計7個,共有32家陶瓷及相關企業獲近300萬元資金扶持;45家陶企入選智慧財產權示範企業、清潔生產企業、細分行業龍頭企業等名單。
  • 生產地不在佛山的陶企不能申報佛山標準?轉機來了!|辣評
    《通知》規定了佛山標準產品申報的五項條件,其中「佛山市內登記註冊的企業,註冊時間3年以上,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申報產品生產地址在佛山市行政區域內」這兩項與地域密切相關。按照當時的《通知》的規定,只有公司註冊地且申報產品的生產地都在佛山的陶瓷企業才能申報佛山標準。
  • 82家陶企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終端提前過「雙十二」|陶業...
    來源:中國建材報2020全球高端定製家居年會峰會成功舉辦2020年12月3日下午,高定新賽道 高品質增長新十年——2020全球高端定製家居年會峰會在廣州廣交會威斯汀酒店舉行,匯聚全國行業商協會、大商、設計師、參展商、房企裝企等近600人領導和嘉賓參會,現場同時得到了20多家行業主流媒體大力支持。
  • 中國每天有1.2萬家企業倒閉,每分鐘近10家企業關門,為什麼?
    幾年前,《中國中小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白皮書》調查顯示,我國中小型企業平均壽命2.5年,集團企業平均壽命7至8年,可以這麼說,在中國,每一天有1.2萬家企業倒閉,每一分鐘就有近10家企業關門。而今年疫情的影響,更是加劇了企業的倒閉數,根據企查查專業版數據顯示,2020年1-7月,共有231萬家企業註銷倒閉,其中3-10年企業倒閉數量佔比50%!中國的創業市場,是一貫的叢林法則。怎樣的公司更容易倒閉?
  • 高明2家企業躋身佛企50強!你猜對了嗎?
    高明2家企業躋身佛企50強!你猜對了嗎?100強榜單近日發布,中油高富、廣東溢達2家高明企業躋身前50位。明仔了解到,2020年佛山企業100強榜單,以2019年營業收入作為入選和排名的依據。高明區的中油高富、廣東溢達2家企業再次入選,分別排名27位和45位,均躋身前50位。
  • 被央視批評,這5家車企庫存陷危機,網友:離倒閉不遠了
    的確,隨著競爭越來越激烈,不少新車型推出市場之後便銷聲匿跡了,這就導致多家車企囤積了較多的庫存車,甚至有的車企已經難以應對這種危機,被央視批評,這5家車企庫存陷危機,網友:離倒閉不遠了!可能他們感覺自己佔了便宜,殊不知反倒為自己帶來了一定的煩惱,畢竟這些長期停放的庫存車或多或少都會存在問題和故障,有可能你買車省的錢,甚至都不夠支付你後期修車的錢。
  • 佛山潭洲陶瓷展未公開的秘密:中國陶企的煉獄與新生!
    12萬㎡展館面積、400+家參展企業、多位圈內大咖、今年全球規模最大的線下專業陶瓷展……雖然這些數據和身份光鮮亮麗,但背後隱隱上演的,是後疫情時代陶瓷產業的生死自救之戰,是行業大洗牌格局下萬千陶企的奮力搏擊之旅,更是中國陶瓷事業經歷非常時期之後的蛻變之路。可以說,它是展會,是趨勢,亦是人性。
  • 2020年倒閉的761家遊戲公司,70%挺不過4年
    其開發日誌甚至表示參考了《以撒的結合》和《廢土之王》這兩款經典Topdown視角的射擊遊戲。但是2014年獲得100萬的天使輪投資並沒有支撐著黑螺遊戲將《龍焰酒館》《Meet 遇見》兩款遊戲正式上線,他們的開發日誌也許只能永遠地停留在2017年。在死亡名單中,也包含著有潛力的遊戲公司,杭州天綾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據官方介紹,他們於2015年成立。
  • 零售渠道近90%賣出的磚都與設計師有關?華鵬陶瓷設計周3大燃點
    近年來,隨著80後、90後消費者的「崛起」,人們消費習慣的改變,越來越多業主選擇將裝修交給專業的設計公司,這也導致在建材領域,設計師渠道的比例進一步擴大。華鵬陶瓷總經理姚松榕表示:「設計師是一個精準的傳播群體,不一定通過他,企業能直接賣出去多少磚,但零售、家裝渠道賣出去的近90%的產品都是和設計師有關係的。」
  • 21年專注專業,能強成為將工廠留在佛山南莊碩果僅存的陶企
    對於很多終端消費者而言,只有買到正宗的廣東磚、佛山磚特別是南莊磚,才能真正放心;而對於很多陶企而言,都以總部或生產基地在廣東、佛山尤其是南莊為榮,並將此作為品牌推廣和市場招商的重要宣傳點。然而實際情況是,自2007年南莊啟動陶瓷產業環保整治和優化升級以來,一批又一批陶企將工廠遷出了南莊,真正在南莊保留工廠的陶企堪稱絕無僅有。
  • 古井貢酒擬89億投智能化技改 近九成上市酒企擴張產能
    長江商報記者統計發現,近兩年,包括貴州茅臺、五糧液等頭部酒企在內,近九成白酒上市公司已實施產能擴張方案或出臺產能擴張計劃。此外,公告還顯示,該項目生產的成品酒按照對外銷售價格測算,在項目經營期年平均收入將達到148.06億元,項目總成本年平均為85.36億元,年均淨利潤為28.93億元。而據古井貢酒財報顯示,截至2019年三季度,公司的營收實現82.03億元,尚未突破百億。這意味著,隨著項目的逐漸完成,古井貢酒也將加快突破百億大關的步伐。
  • 11家車企5個月銷量為0,38家下滑超50%,汽車廠商倒閉潮要來了
    目前我們拿到了一份1—5月份國內車企銷量下滑幅度超過50%的車企名單,從這份名單來看,有38家車企銷量下滑幅度超過了50%,其中有11家車企前5個月沒有銷量產生,在這些車企中,只有上汽通用五菱以170290輛,銷量下滑超過50%。
  • 一季度16家銷量不過千,眾車企前途堪憂,5成倒閉已是最樂觀估計
    這些年來,眾多車企雲集中國,大家共同瓜分中國汽車市場的「好日子」恐怕要過去了,大家可能都知道,這次突發事件讓中國汽車市場遭遇到了雪上加霜的困境,但是這不是我們主觀上同情不同情的問題,事實就擺在那裡。其實大家也都知道,這場突發事件過後,必然有一些產品力、品牌力、財務狀況不是很好的車企將被淘汰出局,這幾乎是一定的,這種車企長期以來那種「有錢大家賺」的局面已經沒有了,接下來汽車廠商們之間短兵相接的競爭恐怕難以避免了。隨著3月各個廠商銷量的持續披露,中國乘用車市場第一季度的整體概況也就被「勾勒」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