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縣教育局組織相關人員對全縣小學《道德與法治》科課堂教學進行了實地督查,督查過程中發現存在的問題是:很多學校對於《道德與法治》科課程設置雖進了課表,但該門課程大多數班級都沒有扎紮實實給學生上課,課程形同虛設,這不得不引起教育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
黨的十八大以來,高層領導就明確提出了每一位公民都應該成為道德建設的參與者,「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這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本任務」,「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弘揚真善美、貶斥假惡醜」、「推動學雷鋒活動、學習宣傳道德模範常態化」理應成為道德建設的主旋律。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只有形成完備的道德建設體系,推進全社會的道德文明素質,「中國夢」的實現才會有更堅實的基礎。因此,《道德與法治》科的教學對於小學生來說是一門必上的課程,理由是:
1、小學階段是兒童從幼兒生活向小學生活過渡並逐步適應學校生活的重要時期,也是兒童品德和行為習慣、生活態度、認知能力發展的重要時期。道德與法治課程根據社會與時代發展的需要和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而設置,旨在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更好地適應學校生活,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在充滿探究與創造樂趣的童年生活中,為學會生活、學會做人打下基礎。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質的核心。在當今世界,民族素質和創新能力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國際競爭的加劇推動著基礎教育課程向著更加重視公民道德教育,更加重視創新意識培養的方向發展。在我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歷史重任,要求基礎教育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質和勇於探究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2、近年來,青少年犯罪率不斷上升,據有關部門不完全統計,25歲以下的青少年犯罪人數佔我國犯罪人數的70%左右,青少年犯罪比例之大可謂觸目驚心。上好這門課程,能使學生知法:明確「法」究竟是什麼?為什麼一定要遵守?懂法:明白自己與那些法律有更多的關係,明確遵紀守法跟青少年自身有什麼關係?守法:知道怎樣提高自己的法律素養,減少違法犯罪行為。
綜上所述,《道德與法治》科對於小學生學會做人、從小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與行為習慣,學會遵紀守法的重要性顯而易見,但目前在很多學校出現的課程形同虛設的原因何在?筆者看來是下面的原因所致:目前該門課程並未列入到必考科目,因而導致該門課程基本上被語文或數學科擠佔。教師在職稱晉升量化打分排名時,所需要的僅只有語文數學科的教學效果,因此部分老師便將《道德與法治》科打入了冷宮。作為教師,理應深知既要教會學生學習知識,同時也有教會學生學會做人的重任,教書育人,方才成其為「老師」,才能稱得上傳道、授業、解惑……
【來源:縣教育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