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農民好客,城裡的親戚回鄉探親,為何農村人卻高興不起來?

2020-12-22 神鳥知訊觀青史

元旦過後,距離農曆春節的到來也不遠了,可以預見到的是,未來一個月左右的農村會變得越來越熱鬧,很多在外讀書和打工的朋友,這段時間都已經陸陸續續的回了老家,畢竟對中國人而言,春節是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很多人一年到頭也就只回這一次家,千裡迢迢的趕回去就是為了在重要的時候能和家人團聚。

每年的過年前後的這段時間,走親戚對農村人來說是少不了的,就連很多已經在城裡安家生活的人,都會趁著這個機會回鄉探親,到農村的親戚家拜訪一遍。和城市相比,農村人的淳樸熱情一向是出了名的,年末年初有親戚上門更是一件大好事,在很多人的印象當中,很多農村人家在招待親戚這件事情上面一向是熱情又大方的,不過如今這種情況似乎已經有所改變。

都說農民好客,可是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來看,這幾年每年剛過完除夕,大部分農村地區正月裡就有一些城裡的親戚回鄉探親,按理說是好不容易擁有的見面機會,可是面對這些遠道而來的親戚,很多農村人卻高興不起來,這是什麼原因呢?

根據一些農民朋友的說法,每次有城裡的親戚回鄉探親,很多農民的心情總是無奈大過於期待,對很多農村人而言,接待城裡親戚甚至成了一件想躲還躲不掉的麻煩事。而農民有這樣的想法也不是沒有原因的,一方面,很多城裡親戚所謂的探親,實際上可能只是在名義上走個流程。

農民原本不僅精心準備了一桌子好菜招待,還想著能和城裡來的親戚好好敘敘舊,可是實際情況卻是,這些親戚到家之後,不僅沒吃幾口菜,和農民也只是簡單的寒暄,反而更樂意到村子各處轉悠,十足一副來旅遊的樣子,在農民看來,這樣的親戚並非是專門來拜訪自己的。

另一方面,一些在城裡生活久了的人,就算是回農村探親,和村裡人也沒有太多共同話題,老一輩的情況可能還好,畢竟是在農村長大的,對村裡的一草一木和熟悉的人也還有一些感情,但是隨著這一輩人的老去,現在來農村走親戚的大多都是由年輕人來代替。這些從小在城市長大的人,生活環境和農村有很大的不同,很難找到共同的話題,尤其是和長輩之間還有因為年紀產生的代溝,更難聊到一塊去,這樣的場面只會讓雙方更尷尬。

更重要的是,城裡各方面的條件都要比農村好的多,這也導致一些從城裡來的親戚,骨子裡多多少少帶著一些優越感,因為自己發展得更好,言語中也會有一些炫耀的成分,面對這種攀比,農民心理也會覺得不自在。正是因為這幾個方面的原因,面對回鄉探親的城裡親戚,很多農村人才會高興不起來,對此你有什麼看法?請在評論中留言分享。

相關焦點

  • 都說農民熱情好客,城裡親戚來了農民卻高興不起來,這是為啥?
    農村有著比較濃厚的傳統習俗,受到儒家思想的薰陶也較為明顯,熱情好客的待人方式也非常的普遍。雖然不一定有多麼名貴的美食,但是來了客人必定會把家裡的好酒好菜拿出來招待客人,客人離別的時候也會熱情挽留,這就是農民心中的「客情」。可能有的朋友就要質疑了:既然農民如此的好客,為什麼城裡親戚到來之後,農民卻高興不起來呢?
  • 都說農村人比城裡人熱情好客。你以為是天生的?不,這才是真相
    都說農村人比城裡人熱情好客,還別說,接觸過農村人和城裡人之後,這感覺還是蠻強烈的。印象中就是農村人樸實、接地氣,容易交往。而城裡人則高冷,不太容易親近。那是不是農村人和城裡人天生就自帶這一特徵呢?要說為什麼會有這一區別,主要還是受兩者各自的生活環境所影響。你想,一個村子的人,一輩子甚至幾輩子都住在同一個地方,不僅各家之間都很熟悉,甚至連相互間的祖輩都知道的清清楚楚,可以說是見面三分親。而且有年代的村子,往往一村子大多數村民都是同一個宗族的,各家之間多多少少都帶點親戚關係,這樣各家各戶的關係又親近了很多。
  • 合村並鎮本是好事,這3類農村將面臨拆遷,為何農民卻高興不起來
    導語:合村並鎮本是好事,這3類農村將面臨拆遷,為何農民卻高興不起來近年來我國對於農村對區的發展格外的重視,對於農民的生活質量也密切關注,想必在農村的朋友也能感覺到這種厚愛,不管是在農業方面還是在農村的改造方面都有了很大的突破,農民的好日子也一步步變得更好
  • 總說農村戶口值錢,為何農民還往城裡跑?其實值錢的是這2類村子
    在最近幾年,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樣的說法:未來農村的戶口將會越來越值錢,農村的土地資源、環境資源會讓農民的身價提高,很多城裡人都在往農村跑。對於這一類說法,很多人都半信半疑,一方面是因為中國的農民越來越少,人們相信物以稀為貴,所以他們也會相信未來農村戶口會變得值錢。但是另一方面,從實際情況上來看,久居農村的農民並沒有感覺到自己的戶口有變值錢的趨勢,土地還是沒人收,農作物也沒漲價,甚至村子裡都沒有什麼建設的大動作。
  • 招待客人原本是禮儀,但農村老人卻說有4種人不招待也罷,咋回事
    農村人向來比較熱情好客,親戚來家裡做客自然比較高興,一一方面親戚來家裡做客都會拿著禮品,另外老話說的好,別人來家裡做客自然是看重這個親戚關係,但是筆者在村裡也經常聽到一些老人常說,有些親戚即便來了不招待也罷,聽到這樣的話可能很多人不能理解,以為這是農村不熱情好客的一種表現,其實不然,這親戚也分三六九等
  • 農民困惑!農村蔬菜爛地裡,城裡一斤要賣好幾元,問題出在哪了?
    整個農村也都穿了漂亮的外衣,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四月同樣也是農民收穫的季節,看著菜販子一車接一車的拉著農民種的蔬菜。可是農民朋友似乎並不怎麼開心,臉上更是多了一絲無奈和困惑的憂傷。看著村裡的老李,臉上也並看不出高興的表情。老李說今年他們家種了幾畝地的蔬菜,因為前段時間氣溫也比較低,老兩口也是忙的沒完沒了,又是蓋草蓆給蔬菜保暖的、又是除草施肥的。
  • 農村人現在為什麼不在城裡買房了,歸根結底是什麼緣由呢?
    前言在農村經濟發展沒有這麼迅速的時候,農村人都在為自己生活沒日沒夜的進行打拼,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越來越出息,所以把自己的期望放在了自己的孩子上面,希望他們都可以在城市裡生活,有一個好的發展前景。所以很大一部分農村子女都在城裡有了新房子。
  • 過年了,不走親戚、不準放鞭炮,農民抱怨:年味一年不如一年!
    這些年無論農村人風俗習俗,還是人們的思想觀念,無一不在發生著變化。尤其眼下正值過年期間,相信大家也看到了。如今在農村過年也越來越沒有年味了,近日筆者這所還出臺了「禁炮令」,全城禁止放鞭炮。還有一個現象,就是農村年輕人,也開始都不愛走親戚了。如今過年了,在農村不走親戚,不準放鞭炮,農民也抱怨:年味一年不如一年。
  • 「三年不上門,親戚也不親」,啥意思,為何現在農村人不願走親戚
    哪怕是拜年,迫不得已的走動,也只是走個過場,搞個形式,提著禮物上門問候一聲,轉身就走,連杯茶都不喝,更別說吃飯和住宿了。那麼,為什麼現在農村人都不願意走親戚了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 下一周,大兒子就要結婚了,可我一點都高興不起來
    下一周,大兒子就要結婚了,可我一點都高興不起來。因為我知道自己是個失敗的父親,把自己的人生也過得一塌糊塗,還連累了家人。當年,我衛校畢業,被分回到了家鄉市區某三甲醫院。她給我找了一個小學都沒有畢業的農村漂亮姑娘。我堅決不同意。但母親說我們家男丁單薄,要多生孩子。我找有工作的,就只能生一個。我和母親苦苦周旋,但最後她以跳崖作威脅,我只能答應。婚後兩年,我如母親所願,讓她抱上了兩個孫子。母親高興了,但我很痛苦,我真的忘記不了自己的前女友,真的討厭我媽逼我娶的這個老婆。
  • 俗語:沒錢不走親,富貴不回鄉,是何意?為何富貴了還不回鄉?
    有錢走遍天下,無錢寸步難行,直到今天,這句話依然可以說是至理名言。你沒有錢,走到哪裡都不受人待見,所以農村還有一句俗語叫「沒錢不走親,富貴不回鄉」,真切地讓人體會到了一把沒錢的難處。沒錢不去走親戚倒還可以理解,可是為什麼富貴不回鄉呢?古時候不都講究一個衣錦還鄉嗎?那該是一個多麼風光的事情呀。其實這個道理跟沒錢不走親是一樣的,你衣錦還鄉是不錯,可是回到家鄉以後面臨的問題也很多,七大姑八大姨都會找到門上來,這個跟你攀親戚,那個跟你套近乎。
  • 農村人說「富不回鄉,男不辦三」什麼意思?為啥看起來不沾邊?
    我覺得這兩句話有點兒挨不著,這應該是兩句不相干的話,合併成了一句話。原話應該是富不回鄉,窮不省親。男不辦三,女不過四。從這句話裡面各提了半句,湊成了一句話,所以有點兒風馬牛不相及。我們先說一下為什麼富不回鄉。
  • 農村彩禮又現「高標準」,農民苦不堪憂,專家痛斥:壞風氣不可取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農村彩禮又現「高標準」,農民苦不堪憂,專家痛斥:壞風氣不可取近些年,隨著農村主體經濟不斷的提升,農村各方面變化也越來越大,農民生活越來越富足,存款也多了起來,而在消費問題上也有所提升,甚至現在有些農民的消費意識比城裡人還要超前,消費力度比城裡人還要大,比方說,現在農村家庭置辦的家具家電一點也不比城市居民差,買車、買服飾這樣事情上更能凸顯出現在農民消費水平
  • 農村一組織,會引起村幹部不高興,但對農民是好的,哪些人能加入
    這就導致最近幾年部分地區的村幹部出現違法亂紀的問題,佔用村集體財產,利用職務之便謀取一己私利,甚至聯合村裡面的村痞村霸在當地做起了「土皇帝」,不僅不能為農民做主,帶領農民走向小康之路,甚至為農村的發展增添了阻礙,為了改變這一現狀,現在在農村有一個組織,而這一組織就可能會引起村幹部的不高興。
  • 農村過年新怪象,走親戚空著手不拿禮,農村人卻說好,為啥?
    歡迎閱讀農村人事,作者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每天都將為你帶來最新三農資訊。今天為你帶來的是:農村過年新怪象,走親戚空著手不拿禮,農村人卻說好,為啥?明天就是大年三十了,我們即將迎來又一個春節。
  • 為何農民覺得生活苦,卻仍然不願意放棄農村生活?
    如今的農村與以往熱鬧的場景大不相同,迫於生計,家裡的勞動力們都會選擇去城市裡打拼,只為多賺些錢,過上更好的生活。因此,現在的農村大多冷冷清清,只有過年的時候才能感覺到一些「人氣」。即便是農村荒涼,也不如城市富裕,卻仍然還有不少人留在農村,你可知為何?
  • 石門縣:電商進山惠農村 城裡「親戚」數不清
    電商進山惠農村 城裡「親戚」數不清——石門縣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小記李寒露 唐 捷孟冬暖陽下,果園裡歡聲笑語、清香四溢,摘橙的果農們喜不勝收,一筐一筐的黃金果碼放得整整齊齊;村頭的「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裡,負責人和果農一起選擇精果裝箱,專人掃碼填址出單,金黃剔透的柑橘和臍橙,搭乘電子商務進農村的各路專車,當天就出發,投遞到全國各地。
  • 有人說農村人很富有,從哪些地方顯得農民富裕?
    作為一個從小生長在農村,後來又因為上學和工作的原因在城裡生活了幾年的人,我也認為在有些方面確實農民顯得富裕很多。首先就是住房很多人不理解農民為什麼一定要辛辛苦苦幾十年花費幾十萬塊錢在農村建一棟房子,拿這筆錢去城裡買一套不好得多?
  • 熱情好客的農村人只有這三種人不招待,老人說:浪費感情
    農村裡面的村民自古以來就是淳樸、熱情的代表,過年走個門串個親戚都要好生招待一下,家裡殺豬宰羊,生怕客人吃不好,受了委屈。但在農村,也同樣有這樣一個習俗,那就是這三種人最招人討厭,最好不要招待,村中老人直接說:「浪費感情。」
  • 去城裡還是去鎮裡,郭裡告訴你
    一些地方流傳的順口溜,道出了農村婚俗的演變,更反映了當下農民進城的強烈意願。一方面農民進城推動了城鎮化建設,另一方面還要保留住鄉村振興的生力軍,兩方面如何平衡?鄒城市西南一隅的山區小鎮郭裡鎮,近年來謀劃「一核、兩園、三區、一帶」的產業發展布局,建成新型城鎮社區、商貿物流園區、文化教育園區、醫療衛生園區、產業園區等10大功能區,把小城鎮建得有聲有色。去城裡還是去鎮裡,郭裡人作出了自己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