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高中教師批新課綱:學生不懂中國史 怎麼到大陸工作

2021-01-09 環球網

中國臺灣網8月12日訊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當局「教育部」課審大會審議12年義務教育社會領域新課綱,針對中國史的部分大幅減少,高中校長及教師指出,大陸對臺灣產生的影響很大,且近年兩岸關係大變,很多人到大陸工作,怎能不了解其歷史,「立足臺灣,兼顧大陸,放眼世界」,才是審訂歷史課綱最好的依據。

西進已成風潮 難阻擋

臺北市中正高中歷史老師許孝誠表示,大陸對臺灣產生的影響很大,尤其是臺灣「解嚴」後,兩岸關係出現變化,現在不少高中生就已在思考畢業後是否西進升學或求職。苗慄縣私立建臺中學歷史老師王富麗更說,畢業學生很多人在大陸工作,怎能不多了解它的過去?

宏觀看待現實 別逃避

雲林虎尾高中歷史老師鄭立鈴表示,中國史比例刪減,學生對於中國史學習會不足,脈絡也會支離破碎,老師得找時間多多補充,課綱無論怎麼修,還是要回歸教學核心。

歷史脈絡混淆 怎麼教

臺中市僑泰中學校長溫順德表示,這幾年教歷史感覺現學生的時序觀念相當薄弱,過去大家學歷史是以朝代概念出發,早期朝代、時序觀念很清楚。若新課綱完全改為主題式,恐讓孩子時序更加混淆,是未來老師教學上的大挑戰。

桃園福豐中學歷史老師王靜新分析,不同版本教科書內容差異很大,考試引導教學現狀下,教師將會無所適從。

虎尾高中歷史老師鄭立鈴則說,老師會面臨必須在有限的上課節數中,難以教完課程的窘境,若要完整教完一定要另找時間補課。

相關焦點

  • 臺灣高中教師批新課綱:不懂中國史 怎到大陸工作
    到大陸就學的臺灣學生數量爆增。(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中國臺灣網8月12日訊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當局「教育部」課審大會審議12年義務教育社會領域新課綱,針對中國史的部分大幅減少,高中校長及教師指出,大陸對臺灣產生的影響很大,且近年兩岸關係大變,很多人到大陸工作,怎能不了解其歷史,「立足臺灣,兼顧大陸,放眼世界」,才是審訂歷史課綱最好的依據。
  • 「不懂中國史,怎麼到大陸工作!」
    臺媒報導,今年審議的新課綱草案提出將中國史併入東亞史,有關中國史地部分大幅減少,並有提案建議延長臺灣史的學習時數。臺灣高中校長、教師指出,上述做法都是為了「去中國化」,這種做法顯然不對。這是「文化臺獨」的重大勝利,未來兩岸關係會因兩岸年輕人認同斷裂更加緊張。
  • 「不懂中國史,怎麼到大陸工作?」
    臺灣高中校長、教師指出,上述做法都是為了「去中國化」,這種做法顯然不對。這是「文化臺獨」的重大勝利,未來兩岸關係會因兩岸年輕人認同斷裂更加緊張。如今大陸對臺灣產生的影響很大,而且近年來兩岸關係大變,很多人到大陸工作,怎能不了解歷史?
  • 臺灣學界教育界痛批新課綱歷史教科書
    ——臺灣學界教育界痛批新課綱歷史教科書  東南網11月11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劉深魁)「新課綱斬斷兩岸間的歷史脈絡,反映在教科書上,臺灣與大陸變成沒有關聯,有的課本內文甚至找不到『中華文化』一詞,實在荒謬。從課綱到教科書,民進黨正用盡一切手段『去中國化』,切割臺灣與中華文化的連結,以『臺獨』史觀裂解科學史觀,藉由『法理臺獨』『文化臺獨』,遂行『臺獨』的政治目的。」
  • 「臺獨」新課綱擬將中國史併入東亞史 網友:數典忘祖
    緊接著報導聲稱,「相對於以往要學生背誦大量史料知識,且以漢人為主軸的史觀,新課綱歷史科將略古詳今,將重點放在臺灣最近500年脈絡。而中國史則將放在東亞歷史脈絡中討論,世界史也將更著重臺灣與世界互動,期望以臺灣為主體去建構下一代的史觀」。 目前島內高中歷史分4冊,臺灣史1冊、中國史及世界史合佔3冊。
  • 臺灣高中歷史新課綱刻意「去中」 專家批根本是「臺獨建國工程」
    中國臺灣網8月31日訊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島內2019年新課綱上路,因不滿新學期高一歷史課本充滿「臺灣地位未定論」,以「多元文化」或「海洋文化」之名矮化中華文化主體地位,由臺灣嘉義大學教授吳昆財等專家學者發起的「新三自運動」(歷史「自己救、自己寫、自己教」)選擇周五(30日)開學日,再度召開記者會痛批。
  • 王睿:臺灣新課綱「核心素養」的底色是信息思維
    1 與此相對,臺灣新課綱繼眾所周知的「去中國化」教改之後,更進一步以跨學科、跨領域等「素養導向」之名,施行「去脈絡化」教學與命題的教改2.0。且由於課程改革與考招制度勾連的設計,臺灣教改2.0正朝向學校、學生與家長全面「增壓」的方針。 部分臺灣民間社團、學界和藍營抨擊新課綱的「臺灣地位未定論」,以及「去中國化」教育等等。
  • 開學新課綱 麻煩一籮筐
    臺灣「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秘書長段心儀投書媒體指出,高中初中化、初中小學化、小學無下限已是臺灣教育的現狀,學生競爭力正在下降中,現在的新課綱加劇這種惡化,在快樂學習的設計下,過去高中生學60篇文言文,現在只學15篇;過去高中生必須熟練使用7000個英文單詞,現在只學4500個單詞,中英文都在降低要求,臺灣高中生的語文教材只能對應大陸的初中生教材,這樣的快樂教育是家長和社會需要的嗎?
  • 臺灣新課綱歷史教科書上路 學者直批「教育臺獨」貽害無窮
    新華社臺北8月30日電(記者石龍洪 何自力)隨著新學期開學,按照臺灣新課綱編寫的歷史教科書正式上路。多位臺灣學者批評,新歷史教科書扭曲事實、篡改歷史,本質上是「去中國化」、搞「教育臺獨」,對臺灣貽害無窮。
  • 臺灣高中中國史不再單獨存在
    他表示,未來「12年國教」新課綱高中歷史將不再分臺灣史、中國史及世界史,而是另分3個分域,即臺灣、東亞及世界;一改過往大量中國史內容,從原本的1.5冊內容縮減為1冊,並將中國史改放在東亞的脈絡下討論。依據新的課綱講述歷史時,不再用有歷史脈絡的年代或朝代順序排序,例如中國史分成「先秦時代」、「秦漢至隋唐」、「宋、元、明與盛清」等。
  • 強推「新課綱」 民進黨當局貽害島內師生
    資料圖片民進黨當局一手炮製的「新課綱」實施一年來,臺灣各大高中職學校教師如陷「血汗工廠」,長期加班加點超額工作。儘管抗議和反對之聲不斷,但民進黨置若罔聞,因為「新課綱」背後藏著他們不可告人的政治陰謀。教師過勞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高中學校及特殊教育學校北區校長會議日前在基隆海大附中舉行。
  • 島內痛批台歷史課綱抹殺中國史:斬斷兩岸共同歷史脈絡
    開學後,臺灣新版初二歷史課本出爐,中國古代史內容被大砍,包括唐朝之前的2400年以1600字講完,三國、魏晉南北朝徹底消失,政權轉折和重要史實一概沒有編入,引發議論。對此,臺媒批評,課程簡化到「令人髮指」。
  • 新課綱難產 教育專家:除了"去中國化"看不出任何目的
    華夏經緯網3月20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新課綱課本難產,文史科目更成為重災區!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理事長段心儀痛批,只花一兩個月倉促編出來的課本,就要叫全臺62萬學生吞下去;裡頭中國史刪掉了、中華文化基本教材虛幻了,「『教育部』除了達到『去中國化』的目的,我看不出任何教育意義。」
  • 蔡英文政府灌輸「臺獨史」犯眾怒 臺教育界奮力搶救中國歷史
    島內輿論痛批蔡政府炮製最「獨」教科書,凌亂無序的歷史內容不僅疏遠青少年對祖國大陸的感情,也削弱了年輕一代的文史素養。臺灣教育界的有識之士呼籲各界共同搶救中國史。有臺灣老師表示會再篩選書目,提供學生參考。也有學者倡議大陸方面編寫網版教科書供臺灣學子學習。 「這次課綱修改表面上是簡化內容,大幅刪減中國史,但其實問題的嚴重性在於字裡行間的意識形態。」
  • 臺灣高中歷史課綱拍板!民進黨「去中國化」得逞
    臺灣高中歷史課綱拍板!民進黨「去中國化」得逞。(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當局「教育部課審大會」13日通過,12年義務教育高中歷史課綱分成臺灣、東亞及世界等3個分域,並明確提到「中國史納入東亞史的架構下討論」,中國史不再單獨存在。嘉義大學歷史系教授吳昆財表示,這就是三階段「去中國化」的正式完成,臺灣史從一個章節,變成一本書,最後再把中國史「作掉」。
  • 「大陸霧霾飄到美國」?臺灣初中地理講義還能更扯一點嗎?
    攤上這樣的教科書,臺灣家長太難了。近些年以來,臺灣島內學生的思想心智,不斷被民進黨當局所修改的教科書所「毒害」。一些科目的教科書內容,不只是「去中國化」,甚至還極盡污衊造謠大陸之能事。「大陸霧霾飄到美國」?
  • 兩岸合編教材獲肯定 臺灣教師盼更多高中選用
    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書記李建華告訴記者,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團隊帶著合編教材南下高雄,除了前往前鎮高中,也到高雄師大與師大附中分享編寫經驗與感受,「臺灣教師對於兩岸合編教材給予高度肯定,並寄予期望,希望合編教材能讓南部高中選用,以突顯教育界對中華文化的堅持。」
  • 臺灣學界教育界痛批新版歷史教科書
    核心閱讀今年9月新學期以來,臺灣依據新版課綱編寫的高中歷史教科書開始使用。其混亂的體系、錯漏百出的內容和扭曲的價值導向,引起臺灣學界和教育界的強烈不滿。他們呼籲全社會共同反對「去中國化」歷史教科書,不再讓其毒害臺灣學子。民進黨當局自2018年以來強行通過新版歷史課綱,將「中國史」納入「東亞史」框架,並大幅壓縮「中國史」課程。
  • 臺灣學者和青年學子抨擊當局新修高中歷史課綱
    新華社臺北8月24日電臺灣中華青年發展聯合會24日在臺北舉辦「臺灣教科書新課綱評析」論壇。與會多位臺灣史學專家、教育界人士和青年學子表示,面對「臺獨」勢力漸進、全面推進教育「去中國化」,島內有識之士要聯合起來發出正義之聲,不要讓他們繼續荼毒年輕一代。
  • 臺灣新課綱歷史教科書「去中國」化程度驚人
    央視網消息:隨著新學期開學,按照臺灣新課綱編寫的歷史教科書正式投入使用。多位臺灣學者與歷史教師批評新教科書扭曲事實、篡改歷史,其根本目的是構建所謂的「臺獨史觀」。用一張張便籤紙,標記下新課綱歷史教科書中字裡行間的變化,從事歷史教育工作30多年的臺灣中學歷史教師曹若梅,用「震撼」一詞,形容「去中國」化歷史教科書將給臺灣青少年帶來的影響。臺灣中學歷史教師 曹若梅:過去我們都說中英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這個是很自然的,念起來是很順的。現在好像只要是逢中必反。所以只要看到這個「中」字,就把它改掉。改成什麼?叫清法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