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知的智慧:我看不到,但我相信 ——送給即將30歲或已然30+的職場...

2021-01-08 MBA中國網

聯合會職業發展部根據對北科在校MBA職業發展調查問卷的分析,關注到三十歲左右的人員群體,他們或將進入三十歲,亦或已經過了而立之年。雖然在職場上他們具備嫻熟的工作技能和較為豐富的職場經驗,但是在職業發展中依然存在職業發展迷茫期、職業發展瓶頸期等問題,其面臨的職場壓力更大,職業發展中存在的困惑也更多,作為一名人力資源從業者,我也經常被問及一個已經有了幾年工作經驗的人該如果規劃他的職業生涯?根據多年在工作中的收穫和感悟,在這裡我談談自己的看法,如果能幫助到你們,哪怕是一點點啟發,也是我的榮幸。

三十而立來源於《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其中,對三十而立的解讀是說在前面階段的學習和充實自己修養的基礎上,確立自己在為人處事,對待生活的態度和原則。而在現代生活中,也有延伸解讀為在事業上的一個確立點,包括職業發展方向。三十歲左右的年紀,和剛畢業的時期不同,那時候是嘗試階段,選擇的機會很多,家庭負擔比較小,只要肯幹,會有比較多的機會。

很多人問我,作為HR,你能為我的職業生涯做一個規劃麼?

如果從一個局外人的角度來給你教訓和指導,那經常是謹慎而禮貌的套話。我問我自己,如果遇上了中年職業困惑,我會怎麼辦?所以,我用我的情況來替代。希望參考我的思路,給你們的職業生涯拋磚引玉。

個人特質

01性格、興趣和價值觀

霍蘭德的職業類型我用的比較熟悉,以此對自己分類,從而有個比較具體的認識。

傳統型(喜歡按章辦事);研究型(性格溫厚樸實,抽象思維能力強,喜歡邏輯分析和推理,一般喜歡做事勝過處理人際關係,);社會型(我有利他價值觀,喜歡服務他人);現實型(喜歡動手,但是偏向具體任務,不擅長社交);藝術型職業(渴望表現自己的個性,有創造力,具有藝術才能和個性,不喜歡被拘束)。

註:用什麼工具不重要,因為各種測評只是輔助手段,用於驗證對自己的認知是否準確,是否有誤解。對自身的認知更重要,千萬不要本末倒置地依賴測評。

02知識與技能

是否已經具備崗位專業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夠滿足現有的工作需要,且有繼續學習提升的欲望。

註:越多的知識和技能,可以有越多的職業選擇,也更容易得到職業機會。

03工作經驗和人脈

工作中擅長的領域,可以加以利用和拓展的人脈資源有哪些。

註:儘量羅列自己工作愉悅的經歷,自己喜歡接觸的人脈,以便有針對性地整合資源,讓職業目標更具體。

職業環境

01國家

近幾年處於多事之秋,經濟下滑,勞動力結構性失衡,失業率高。

02行業

首先要注意分辨行業和職業之間的區別和聯繫。簡單講,職業應該包括行業和職位。行業有農業、工業、金融、房地產……而職位一般可分為事務型(如客服崗位)、技術型(如人力專員)和管理型(如人力經理),是行業中企業所包含的工作分工。

目前國內的行業現狀是:低端製造業受人口紅利消失衝擊已幾近崩潰;以往的支柱產業房地產面臨泡沫破裂風險。御用專家提出解決方法中,「高端製造」基礎薄弱沒有國際競爭優勢;「網際網路+」沒有核心技術優勢;「萬眾創新」幾乎註定只是美好的願望……如果你能獲得更多的相關信息,將更有利於你對行業的選擇。

借鑑產業分類法,第一類以農業為主,第二類是製造業,第三類為服務業,也有人將計算機和信息技術劃歸第四類。我國「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相對發展較成熟,此類行業都有較為規範管理的部門和企業,職位多,創新空間小;「第三產業」在企業中的佔比過少,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極大,行業不規範,職位多,發展空間大;「第四產業」屬於新興行業,行業最不成熟,發展空間最大。

根據行業發展規律,第三、第四產業是處於上升趨勢的產業,發展空間大,但穩定性差,風險也大;第一、第二產業已趨成熟,發展情況穩定,但上升空間不大,特別注意第二產業的低端製造業轉型困難的現實,不要輕易投入。選擇職業(注意:不是行業),要注意自己對職業穩定性、創新性、挑戰性等方面的偏好與行業特點間的匹配。

03企業

機關、國企照舊掌握著大量資源,有著私企無法企及的先天優勢,職業的穩定性、正規性無可比擬,但職位數量少,人脈關係在其中則更為重要,能力並不做第一位考量。

外企,進入門檻高,職業的正規性好,平均薪酬高,崗位競爭激烈壓力大,相對比較公平民主。

私企,職位數量大,大多正規性差,看中實用的能力,普通崗位收入低,高端崗位崇尚叢林法則。

04家庭

是否已經成家,是否允許出差。

職業匹配

01不擅人際關係,又想有所作為,機關、國企絕對不是好選擇。

02一線城市大中企業較多,職業機會很多,可以作為主要選項。

03行業儘量選擇服務業、信息技術行業或其他非傳統企業。

04小作坊式私企幾乎無章可循,不適合我的傳統型特點。

05既然我的知識、技能、人脈、興趣都使得我在從事HR的經歷中,順利晉升,說明我適合HR的工作特點。

所以,我職業定位是:

在居住的一線城市中,非傳統行業的中大型外企、中大型私企的HR職業。現有工作是一線城市高新技術企業,幾乎沒有進一步使用更專業HR的空間,需要適時跳槽至其他目標企業從事更專業的HR工作。

(一)目的

1.從事能體現HR專業價值的職業。

2.從事能保持穩定HR工作的職業。

3.從事能獲得穩定收入的職業。

4.從事能允許業餘時間自由支配學習和生活的職業。

依據本目的,分解出以下的職業目標。

(二)橫向目標(要做哪些事)

這是在職業生涯的時時刻刻都要爭取和審視的目標。每個年度的職業計劃要儘量將這些目標參照SMART原則設定出更為明確、量化的短期目標來執行。

專業價值目標(內生涯)

1)提升HR專業理論水平。

2)豐富HR專業工作經驗。

3)提高在HR專業領域的地位。

穩定工作目標

1)關注行業穩定,在行業有崩潰風險前選擇新行業。

2)協助企業穩定,在企業有倒閉風險前選擇新公司。

3)保證職位穩定,注意公司內部競爭者的挑戰,保持優勢確保晉升通道暢通。

穩定收入目標

1)年收入是日常生活、學習支出(以去年相關支出作為參考)的3倍。

2)預留足夠資金,滿足2年生活所需,預防遭遇突發的職業危機。

職業形式目標

選擇工作時,如果可以多選,儘量在保證以上條件的基礎上,選擇有利於學習、生活安排的工作,而不是只關注收入和晉升。

(三)縱向目標(什麼時間做到什麼程度)

這是在每年執行橫向目標外,用於對照達到程度的標準。可在年度計劃中進一步參照SMART原則明確。參照舒伯的生涯發展階段理論,結合個人現狀,制定目標如下:

建立期( 一般25 歲~44 歲)

發展任務是:找到機會從事自己想要做的事;學習和他人建立關係;尋求專業的紮實與精進;確保一個安全的職位;在一個穩固的位置上安定地發展。

1)25歲至30歲,接觸目標行業人脈,選擇合適的職位跳槽。

2)30歲-35歲,HR專業知識、經驗全面,至少2個模塊精通,在企業內穩定居於HR最高專業領導職位或處於良性的晉升通道上。

維持期(一般40歲-退休)

發展任務是:接受自身條件的限制;儘量維持在專業領域中既有的地位與成就。

1)35歲-40歲,快速整合資源,加強優勢。

2)40歲-45歲,穩健推進,保存實力。

3)45歲-55歲,維護優勢,儘量爭取合理經濟回報,以應對退休生活支出。

4)55歲-65歲,停止主動爭取和維護,利用剩餘價值。

5)65歲,如果工作資源還有剩餘價值,且便於利用,可花三分之一以內的精力來維持;如果沒有剩餘價值,隨時可以結束職業生涯。

1.每年完成年度職業計劃和總結。逐年完成「橫向目標」,總結出職業現狀與「縱向目標」的程度差距,在下一年度職業計劃中彌補及調整。

2.持續優化規劃。最少每5年根據實際情況考慮一次是否需要優化《職業生涯規劃》。

這不能算是一份完美的《職業生涯規劃》,很多細節實際上需要更多縝密完整的參考資料、科學理性的決策過程。在摸索我的職業生涯的過程中,我深深感受到國內與職業相關的參考資料的嚴重短缺,在科學決策方面能得到的指導也存在不足,從而在規劃一開始的長期職業定位時,讓我茫然而舉足不前。最後,我的方法是:充分調用自己感知到的自我,相信自己的感覺,以感性決策為主、正規測評為輔來確定自己的職業目標,果斷地邁出職業規劃的第一步。

不要怕去做計劃,它可以讓你的思路逐漸清晰。

不要認為計劃是空談,除非你沒有足夠的欲望去實踐(不是「實現」)。

不要怕計劃經常需要變化,因為它不是算命,而是夢想。

用理性來建立系統的思維結構和框架;用感性+理性做各種選擇;用長期堅持做不斷調整。這樣的職業規劃能保證你有一個持久、一致的思考和行動。它讓你向目標一步步靠近,而不會南轅北轍。

電影「黑客帝國」中的「先知」,能預測未來,但卻被反派「史密斯」複製而死。電影結尾「先知」死而復生。

先知,你當初知道這個結果嗎?

保鏢

先知

這結果,我看不到,但我相信。

相信你的職業目標,比你執著地去證實它是否是你的職業目標,重要的多;堅定地執行並調整你的計劃,堅信你一定會越來越接近你真正的目標!

相關焦點

  • 送給自己30歲的生日禮物
    我想在30歲生日的時候送給自己一份生日禮物:用文字記錄自己的生活,記錄自己的所思所想。 30歲,是優雅迷人的,是成熟智慧的,是自由且奔放的,是勇敢熱烈的!
  • 「我30歲了,轉行還有機會嗎?」:聰明的職場人都用這4招破局
    網友私信:30歲轉行到新行業還有機會嗎?我在一個行業堅持了十年感到很厭倦,所在的公司也已經看不到學習和提升的希望,於是在30歲的時候轉了行,很喜歡現在的工作和生活,但是事業上又要從零開始,這樣的人生還有希望嗎?一直都是做的銷售工作,隨著年齡的增長特別害怕有一天會突然失業。
  • 抱歉,30歲+的職場女性很難乘風破浪
    當30歲與女性相結合,在大眾的想像中往往已經很難有更多可能,但從實際情況來看,這些女性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畏懼「30歲」這個詞眼,在對人生的規劃和選擇上,於理想與現實間奮力突圍。30歲的職場女性,既有自己的苦悶和掙扎,也有自己的理想和高光。現實狀況,遠比幾個關鍵詞關聯的刻板印象來的更有張力。
  • 18歲,「我命由我不由天」;30歲,「老天莫要搞我了!」
    先來看網上的一個段子:18歲的時候,考慮自己究竟考清華還是北大;22歲的時候,考慮是去世界500強還是國企;25歲的時候,考慮開奔馳還是寶馬;30歲的時候,考慮是去乞討還是撿垃圾更賺錢。聽起來有點尷尬和殘酷,可是,當越來越多的步入30歲的中年人感嘆生活不易的時候,他們中的大部分似乎已然向現實妥協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中年危機、空巢青年、低欲望群體、卑微的活著成為了當下一個又一個標籤,狠狠地貼在80後90後,甚至已經成年的00後身上。
  • 今年30歲的90後,是如何應對即將到來的職場中年危機的?
    作者|舍予兄 最近發現很多朋友說到了一個共識:20多歲的時候,大家都是打工,每個人差別不大。但過了30後沒幾年,突然發現人和人的分水嶺就出來了!有些人30多歲,在北上廣混得風生水起。總之,越接近35歲,看到公司新來的年輕人越覺得過得提心弔膽,在職場也越來越焦慮。上面兩撥都是學歷背景相似的普通人,為什麼他們會在30~35歲形成了這麼大的差異?一、為什麼「轉管理層」不是躲避職場危機的好辦法?
  • 我今年30出頭,還沒有當上管理,我這輩子只能這樣了嗎?
    0130歲,是職場人非常重要的一個坎首先,我們必須承認,30歲對於一個職場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時期。30歲是一個承前啟後的年齡段,從20幾歲畢業開始工作,已經有了一定的經驗積累,擁有某些成熟的工作技能;30之後,則是一個爆發的過程,這時候有不少的職場人脫穎而出。但是,事實的狀況卻是,20出頭的時候,我覺得有無限可能。可是一過了30歲,我連自己想做什麼,能做什麼,值多少錢,都很難說清楚。
  • 《我和我的經紀人》,揭示30歲職場人的殘酷真相
    白宇幾次嘗試之後,告訴琪仔,主要問題是跑步機時不時振一下,另外跑步機和舞臺都是黑的,他看不清,就比較容易出狀況。 琪仔努力嗎?她看起來很努力。 為了和主辦方溝通跑步機的事,她連飯都顧不上吃。
  • 2020年,馮唐49歲:我給20、30歲職場年輕人的建議
    >如何避免成為職場loser剛入職場應該注意什麼,讓我為難了,想來想去,還是說說好習慣。0230歲以後擁有安身立命的技能,建立起獨立的價值體系馮唐在一次訪談中提到關於職場成長的話題:首先,我認為長時間的努力非常重要
  • 90後如何面對30歲的職場中年危機?
    過了30歲,除了髮際線和體重在上升,精力體力齊齊下降。上進一點的,管理著一隻10人以下的小團隊。儘管很努力,很多人的年薪卻卡在了20~30萬這個區間,每個月緊巴巴地還著貸款和信用卡。如果不幸早幾年沒在自己工作的城市上車,還要糾結要不要把房子買回老家,小孩的教育問題怎麼辦?總之,越接近35歲,看到公司新來的年輕人越覺得過得提心弔膽,在職場也越來越焦慮。
  • 我在30歲之前學會的30件事(上)
    神譯局是36氪旗下編譯團隊,關注科技、商業、職場、生活等領域,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編者按:臨床心理學家 Meg Jay告訴我們,20幾歲其實正處於成年時期的關鍵時刻,甚至是最重要的、最有決定性的10年。如果不認清20幾歲的意義,中年危機或許比想像的更可怕。
  • 假如我30歲之前明白這3點,也許我可以過得更好
    從畢業到現在,眨眼之間,年齡就快臨近30歲門檻了。在猛地一瞬間,我突然開始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目前的我是不是最理想的自己,我接下來的人生該如何度過?其實人到30,很多問題你不用別人教,自己就頓悟了。譬如說你對婚姻的態度,對你的事業的規劃,以及想清楚你對家人的責任。
  • 伊布:我是現實中的班傑明-巴頓,30歲後我越來越好
    獅子和伊布,哪一個更難被馴服「毫無疑問,那是我伊布!你可以去馴服一頭獅子,但是你永遠無法馴服我。」猜測一下你和布馮在50歲時誰還會繼續在球場上?「如今我已經39歲了,我已經達成了許多成就,我本沒有義務繼續在綠茵場上揮灑汗水,但我仍然對我正在做的事情充滿激情。我從來沒有覺得滿足,我總是想要贏得更多。」「放眼足壇,我並沒有看到很多和我同齡的球員拿出和我一樣出色的表現。當一個球員的年齡超過30歲後,他的競技狀態便會開始走下坡路 ,隨後他們可能會選擇退役,但對於我來說30歲過後我正在變得越來越好。」
  • 伊布:我是現實中的班傑明-巴頓,30歲後我越來越好
    「如今我已經39歲了,我已經達成了許多成就,我本沒有義務繼續在綠茵場上揮灑汗水,但我仍然對我正在做的事情充滿激情。我從來沒有覺得滿足,我總是想要贏得更多。」「放眼足壇,我並沒有看到很多和我同齡的球員拿出和我一樣出色的表現。
  • 拘禁、辱罵、恐嚇、毆打……我30歲遭遇的暴力裁員!
    終於,我也被暴力裁員了 30歲,網際網路行業打工者無法逾越的坎 以前看新聞,某易、某為暴力裁員,總覺得是別人的事,總覺得在聽故事,但發生在自己身上時,才發覺一切都是那麼的真實。這兩年來,有關暴力裁員(尤其是網際網路科技公司)的新聞層出不窮,領導冷暴力、轉崗降薪甚至關小黑屋,各種方法用盡。
  • 職業規劃師:我的2020大事記、2021職場FLAG!我的35歲職業現狀!
    本人農曆1985年12月生人,目前有兩重職業背景,一是即將開啟的操盤跨境電商初創企業,二是完善夯實職業規劃師背景和基礎。我自認為自己目前是談不上成功的,很多方面落於同齡人之後,但是我認為我已經來到了自己人生高產出的時刻,希望我順利實現心中所想。
  • 「我可以陪25歲窮男人奮鬥,但絕不嫁30歲,還一無所有的男人」!
    文:十裡插圖:來源於網絡「我可以接受一個20歲一無所有的男人,也願意陪25歲窮困潦倒的男人一起奮鬥,但絕不嫁給一個30歲了還一無所有的男人!」剛相親回來的張夢在閨蜜群說道。張夢並不是一個喜歡跟別人吵架的人,但被莫名其妙扣上拜金女的帽子,她自然也是不樂意的,所以她直接對相親男說道:「如果你才二十幾歲,窮困潦倒很正常,一無所有我也不在乎,我可以陪你一起打拼。可你都31歲了,你早就過了讓別人陪你一起成長的年齡,你怎麼不反省一下為什麼自己三十幾歲了還一無所有?是好吃懶做還是壓根就沒能力?」
  • 「我,30歲,失業在家半年了」
    小趙是我的一個朋友,去年9月份他公司經營不善,老闆大規模地裁員,這樁「好事」沒想到也發生在他身上,他一不小心就被裁了,成為了一個失業青年。小趙是個挺優秀的人,覺得失業了也沒什麼大不了,憑自己的實力再找個好工作不成問題。結果找了兩個多月的工作,了無收穫。
  • 職場中,30歲前必須做好個人職業定位與規劃
    上一篇文章寫的是35歲職業危機,其實就有提到30歲之前一定要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為什麼呢?所謂的職業生涯規劃,就是要對職業生涯發展中潛伏的各種問題有所準備,避免問題來臨時的不知所措,從而從容應對。職場定位是在制定未來戰略規劃時,對未來職業發展及自身規劃中所做出的一種更為有利的競爭區隔策略/方法。如下和大家一起來聊聊我個人關於職業定位與規劃的想法。一、選好行業和職業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然而針對應用到職場的話,恐怕還是要進行綜合衡量,至少一定不是隨便入行就行的。
  • 曾國藩:我是怎樣從30歲前的庸人,到後來職場精英?真是醒世良言
    假設一個人真誠地投入自我完善,他的能力可以增加十倍,智慧可以高明十倍,胸襟可以擴展十倍,氣質可以純真十倍。弛禁之人,通過自我訓練,也可以看得透,立得定,說得出,辦得來,浮躁之人,也可以變得清風朗月冷靜沉靜。偏執之人,亦可以做到胸襟開闊,不矜不伐。
  • 【先知性信息】分辨時間和四維之棋 每日先知性話語: 9月20 / 22日
    於此同時,我們全都同意並宣告耶穌基督是萬國之主,並且,「祂改變時候、日期,廢王,立王,將智慧賜與智慧人,將知識賜與聰明人。」>中譯:David 職場恩膏艾道格(Doug Addison) 每日先知性話語 (作者8月預先領受、於9月按日發佈):一個新的聲音正在屬靈的領域中被釋放、這將會打開(諸)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