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前後,一批來自墨玉的「玉兔」即將端上朝陽群眾的餐桌。12月22日,25噸優質兔肉從新疆和田地區墨玉縣裝車啟程,發往朝陽區的消費扶貧雙創分中心。朝陽區對口支援墨玉縣,助力當地發展扶貧產業,如今已「開花結果」。
為助力墨玉縣順利脫貧摘帽,朝陽區今年與墨玉縣16個鄉鎮進行結對幫扶,為當地建設了一批特色產業項目。家兔養殖正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產業項目之一。
在墨玉縣普恰克其鎮阿亞克加依村,由平房鄉投資200萬元援建的兔子養殖合作社於今年3月開始投產,目前種兔存欄量近2000隻,成為了當地群眾眼中的「搖錢樹」。
「兔子繁殖快,半年能下4窩崽。幼崽飼養50天左右,長到兩三公斤就能出籠,一年下來收益非常可觀。」阿亞克加依村第一書記張宏斌算了筆帳:一窩崽按6個來算,2000隻種兔半年就能繁殖4.8萬隻幼崽。他介紹,合作社由全村150戶貧困戶入股,每年每戶可以獲得大約1600元分紅。
而且,合作社還帶動了10餘名貧困戶就近就業,人均月收入都在1800元以上。「有了合作社,我可以在離家不遠的地方實現就業,既有了收入還能照顧孩子。」村民阿依夏姆是一名農村婦女,家中6口人,原來都是靠種地為生,靠天吃飯。北京援建的兔子養殖合作社成立後,阿依夏姆成了一名飼養員,現在每個月工資2000元左右,家裡的條件逐步改善,整個人也自信多了。
今年,朝陽區在墨玉縣普恰克其鎮、吐外特鄉、闊依其鄉、奎牙鄉、英也爾鄉等投資1100萬元,援建了5個兔子養殖基地,新建或回購兔舍21座,目前均已完工投產,解決了近70名貧困戶就業。北京援疆幹部、墨玉縣工作隊領隊高森介紹,援建兔子養殖基地是朝陽區今年的「攜手奔小康」項目,在當地形成了一條「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社+貧困戶」的扶貧產業鏈。目前,墨玉縣正積極打造集育、產、銷為一體的家兔養殖基地,並建設了繁育中心、有機肥廠、紙箱廠等配套設施,已將家兔養殖打造成一個年產商品兔300萬隻,帶動近1000戶貧困戶增收的大產業。
有了產業,還要有銷路,才能真正帶動受援地群眾增收。為克服疫情影響,保證群眾增收和脫貧成效,北京援疆墨玉縣工作隊積極與後方對接,為墨玉兔肉找銷路。在朝陽區發改委等部門的大力推動下,最終促成了本次墨玉兔肉進京銷售。
在墨玉縣嘉宸實業有限公司的庫房門前,幾名工人將一箱箱帶有「搜貨日記」標識的冷凍兔產品裝上了貨車。「以往我們的產品大多銷往四川、山東,這次在北京援疆幹部的大力支持下,第一次賣到了北京!」企業負責人鄭建飛難掩興奮。
值得一提的是,在投入資金建兔舍、幫助兔子找銷路之外,北京援疆幹部還把墨玉兔肉的品牌孵化當作今年的一項重點工作。「搜貨日記」,就是墨玉縣工作隊邀請專業人士對產品包裝、營銷進行全方位指導後形成的一個品牌。
「援建了項目,得有經濟效益,老百姓賺到了錢,才能真正從援建項目中得到實惠。」高森介紹,今年,朝陽區對口幫扶墨玉縣開展攜手奔小康項目共24個,涉及教育、醫療、產業等領域,幫扶資金2470萬元,截至目前已全部完工。今年掛牌督戰工作啟動以來,朝陽區還組織了100餘家社會組織及民營企業與墨玉縣掛牌督戰村結對,實施幫扶項目592個,解決就業1300多人。目前,墨玉縣已如期脫貧摘帽,掛牌督戰各項任務已經完成。
下一步,墨玉縣工作隊將繼續協調朝陽區各相關單位,與墨玉縣開展產銷對接,為扶貧農產品拓展銷路,打響墨玉品牌,讓更多的墨玉優質產品進入北京的商超、市場。
內容來自北京日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