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音頻哦)
角樓造型奇特多姿,十字形屋脊,重簷三層,多角交錯,大木構架和鬥拱是很複雜的。經過有關人員仔細實測和研究,才悟出其中絕妙規律。角樓色彩調和,黃色琉璃瓦頂和鎏金寶頂在陽光下閃爍生光,襯著藍天白雲,越發顯得莊重美觀。
角樓採用減柱造做法,室內減去四根立柱擴大了利用空間面積。在房屋構架上採用扒梁式做法,簷下梁頭不外露,使外觀上更加突出裝飾效果。
角樓由墩臺下地面至角樓寶頂高27.50m,由多個歇山式組成複合式屋頂,覆黃琉璃瓦,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上層簷為縱橫相交四面顯山的歇山頂,正脊交叉處置銅鎏金寶頂。簷下施單翹重昂七踩鬥栱。二層簷四面各加一歇山式抱廈,四角各出一條垂脊,多角搭接相互勾連,簷下單翹單昂五踩鬥栱。下層簷四面採用半坡腰簷,四角出垂脊,用圍脊連貫,簷下重昂五踩鬥栱。下層簷和二層簷實際上四面各是一座重簷歇山頂加垂脊集合在一起的屋頂形式。角樓梁枋飾以龍錦枋心墨線大點金旋紋彩畫,三交六椀菱花隔扇門和檻窗極為精緻。
紫禁城四座角樓輪廓優雅,造型獨特,玲瓏絢麗,翹起的簷角層層疊疊,蔚為壯觀。其實,角樓並不是真正的樓,從它的外面觀看,三重簷飛翹的屋簷,層層疊疊共計有28個翼角、16個窩角、28個窩角溝、10面山花、72條房脊。但是當你進入角樓的裡面時,就會發現,屋內乾淨利落,沒有一根落地的柱子,更沒有樓梯、樓層,稱其為角樓大概是因為它建在城牆上。
登上角樓可見遠處的白塔
角樓建成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清代重修。角樓是紫禁城城池的一部分,它與城垣、城門樓及護城河同屬於皇宮的防衛設施。紫禁城角樓位於永定門外西南3公裡處。為古南苑九門外的便門,專為附近佃戶進苑值差出入所設。村西的角堡村,是當時南苑圍牆的西北角。與皇帝出入的九門(如南、北大紅門)不同,角門只有一小門和一值差更房。角門和角堡的地名為南苑圍牆範圍的一個標誌。
《文旅中國》
每日16:00-17:00
旅行中,感知文化的印記
內容來源:《文旅中國》
圖文編輯:劉辰瑩 李津嬋 趙倧博
合作聯繫:zhaozb@cnr.cn
每 天 帶 給 你
新 鮮 的 獨 家 專 訪
熱 辣 的 文 藝 資 訊
值 得 關 注 的 熱 點 趣 聞
微信:wenyi1066
微博:文藝之聲
抖音:1378275242
長按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