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即將收官,我省土地、礦產等自然資源的保護、開發、利用情況如何?不動產登記服務、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等各項改革政策推進得怎麼樣?
「十三五」期間,全省自然資源系統強化責任、主動擔當、積極作為,我省自然資源事業邁上新臺階。土地保障能力全面提升、資源保護成效明顯、不動產登記等便民服務改革推進紮實有效。
展望「十四五」,全省自然資源工作將繼續「滿懷大地深情」,為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要素供給「有力」
資源保障大提速
時下,常益長高鐵建設如火如荼,預計長沙到益陽段明年通車,2022年底實現全線通車。
「前期用地報批工作進展順利,為工程『搶時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常益長高鐵徵拆協調辦主任張均良介紹,常益長高鐵用不到6個月的時間,完成了一般需要1至2年的報批工作,刷新了湖南鐵路合法用地報批最短時間紀錄。
土地是民生之本,是發展之基。「十三五」以來,全省自然資源系統強化土地要素保障,疏通堵點、攻克難點、打造亮點,「跑」出了用地保障新速度,釋放出了更多的土地紅利。
土地要素保障能力全面提升。我省全面落實土地要素跟著項目走要求,累計執行新增建設用地計劃超5.2萬公頃,批准總用地面積超8萬公頃,供應土地11.57萬公頃,實現土地出讓價款8800億元。批覆實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項目4.73萬公頃。
用地審批服務不斷優化。通過建設用地審批聯審制度改革,推進規劃用地「多審合一、多證合一」改革,我省目前單個項目用地審批辦結時間壓縮至10天以內。
土地資源「保供」有力,礦產資源勘查增儲亦進展順利。近幾年,我省新發現礦產地41處,新增探明錳礦礦石量1600萬噸、鉛鋅金屬量160.1萬噸、錫金屬量27.4萬噸、銻金屬量42.8萬噸、金金屬量211.6噸、礦泉水0.9萬立方米/日;共完成了22個重要礦種的資源潛力評價。
資源保護「得力」
耕地礦產開發利用合理有序
12月初,走進衡南縣長鴻礦業鴻發採石場,只見路面進行了硬化,路旁種上了樹,邊坡鋪上了草,損毀的山體正在復綠,與幾個月前塵土飛揚、嘈雜無章的景象大不相同。
「十三五」以來,我省為保護礦產資源、維護礦山安全,堅持「重拳」整治礦山領域違法違規行為。僅近兩月,全省就排查非煤礦山領域礦山(採礦點)1300餘處,發現違法違規行為159起,取締關閉118處。
礦產開發秩序持續好轉。通過專項整治,近5年全省採礦權數下降至4970個,較規劃控制數6500個少1530個,大中型礦山佔比達18.59%,55家綠色礦山納入國家名錄。砂石土礦由最高時期的3606個下降至2456個。對自然保護地和生態紅線內的526宗礦業權進行了處置。
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成效初顯。統籌推進湘江流域和洞庭湖生態保護修復重大工程試點;完成長江岸線和湘江幹流10公裡範圍內的545個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修復損毀土地1911.52公頃。
我省堅守底線思維,確保生態保護紅線不減一點,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少一分,傳統村落保護範圍不退一步,持續實現了耕地佔補平衡。
目前,全省耕地保有量6223.1萬畝,高於規劃目標277.05萬畝;劃定永久基本農田4950萬畝,補充耕地91.95萬畝,建成高標準農田458.1萬畝。
民生服務「給力」
各項惠民便民改革向縱深推進
11月26日,在長沙梅溪湖的金茂灣項目交房現場,540戶業主接過了新房鑰匙和不動產權證書。金茂灣項目是長沙市首個交房當天即交證的全裝修項目。
「以前買房從籤約到拿房產證,要兩三年的時間,給大家在落戶、銀行貸款等方面造成了一定困擾,現在交房即交證,老百姓心裡也踏實!」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介紹,2021年全省新建商品房全面推行「交房即交證」。
「十三五」以來,全省自然資源系統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自然資源事業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不動產登記服務提質增速。全省大力推動建立和實施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持續推動不動產登記「最多跑一次」改革,並全面壓縮不動產登記辦理時間。截至2020年10月31日,全省共計組建服務窗口2121個,頒發不動產登記證書691.81萬本、不動產登記證明708萬份。不動產一般登記、抵押登記業務辦理全面壓縮至5個工作日。
全力助推脫貧攻堅決戰決勝。向貧困地區單獨下達新增建設用地扶貧專項計劃,切實保障脫貧攻堅項目用地,扶貧項目報批可通過「綠色通道」辦理。用好用活增減掛鈎政策,貧困地區共流轉增減掛鈎節餘指標0.7567萬公頃,實現流轉收益225.91億元。
地質災害防治能力不斷增強。全面推進地質災害綜合防治體系建設,累計投入資金70.99億元,建成地質災害應急中心112個,實施地質災害治理項目5376處、搬遷避讓26042萬戶8萬人,消減地質災害隱患8873處,實現地質災害因災死亡率和受威脅人數雙下降。
(文/黃利飛 周昌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