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嚴聞香悟道

2021-02-21 唐山大興寺

  在《楞嚴經》卷五,有二十五位菩薩分別講自己修的法門,每個菩薩都不一樣。香嚴童子所修是香因法門,以聞香悟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觀音菩薩耳根圓通。每個人修學的法門都不同。《楞嚴經》中說:

  香嚴童子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聞如來教我諦觀諸有為相。我時辭佛,宴晦清齋,見諸比丘燒沉水香,香氣寂然來入鼻中,我觀此氣非木、非空、非煙、非火,去無所著來無所從,由是意銷發明無漏,如來印我得香嚴號。塵氣倏滅妙香密圓,我從香嚴得阿羅漢。佛問圓通,如我所證,香嚴為上!」

  這就是香嚴童子講他悟道的因緣,這段話很有禪意,好好地體會。他說,「我聞如來教我諦觀諸有為相」。諦觀諸法實相,即是空相,諦觀有為相就是教他空相,一切有為法,都是虛幻不真實的。諦,就是真實不虛,了知有為法的真實狀況,就是空相。佛教香嚴修空觀,「我時辭佛」,香嚴當時就跟佛告辭了,自己「宴晦清齋」。宴就是安然,宋懷遠錄《首楞嚴經義疏釋要鈔》卷第五解釋說:「宴晦者,宴然安靜於晦夕之時也。」就是在晚上清齋靜坐。宋子璇集《首楞嚴義疏注經》卷第五中解釋說:「我於向晦宴然安息,在於靜室。清靜之室,洗心之處,故名清齋。

  就是在那兒靜坐。「見諸比丘燒沉水香,香氣寂然來入鼻中」,當香嚴入靜,學習佛所教的觀諸法之實相的時候,忽然在剎那之間聞到了比丘們焚香供佛時的沉香的香氣,這個香氣突如其來,忽然進入了鼻中。這個地方注意,是用的「寂然」二字。寂然,安靜的意思。寂,是悄悄的,無聲無息。這個沉香的香氣靜悄悄地忽然來了,就好像有人在背後跟著你走,然後伸手拍了一下你,你感到一驚,因為你忽然聞到了香氣。

  「我觀此氣,非木非空,非煙非火」,這個時候,香嚴童子就產生了一個疑惑,沉香之氣非木非空,非煙非火,究竟是什麼?宋可度撰《楞嚴經箋》解釋說:「非木,香且無相。非空,嗅且有香。非煙,無可燻蒙。非火,絕諸熱焰。去無所著,無滅相。來無所從,無生相。由是意銷,第六不與五同緣。」

  我們也可以思維一下,香氣是實有呢,還是虛幻不真呢?這個香氣是從煙而生的,還是在火裡隱藏呢?「去無所著,來無所從」,香氣來的時候,找不到它來的痕跡;聞不到的時候,這個香氣忽然一滅,也找不到它去的蹤跡。「由是意銷,發明無漏」,他這樣子去觀察的時候,發現這個香跟佛講的諸法實相之理、生滅變異之法,講的無我、無常、空相完全相應。不僅如此,香嚴在觀察這個香的時候,頓時妄念全消。意銷,意是妄念分別之意。妄念滅掉之後,突然就發無漏智慧,無漏智產生了。「剎那間觀煙非木非空,非煙非火,去無所著,來無所從」,於是妄念頓消,漏盡。「如來印我得香嚴號」,如來就印證說,你的這個開悟是正確的,所以給他起了一個名字叫「香嚴」,以香莊嚴。「塵氣倏滅」,塵就是我們剛才說的香是六塵之一,這是氣味,所以叫塵。塵氣也指的無明煩惱習氣,「塵氣倏滅」,這個香氣忽然就消失,「妙香密圓,我從香嚴得阿羅漢」,我就是以聞沉香其味得阿羅漢的,「佛問圓通」,佛您現在問我修的什麼法門?「如我所證,香嚴為上」,以聞香悟道,這是最好的法門。

  二十五位圓通大菩薩,每個人都有一個自己擅修的法門。大勢至菩薩修的是什麼?念佛圓通。觀音菩薩修的是什麼?在《楞嚴經》裡是什麼?耳根圓通。香嚴童子修的是香嚴圓通。二十五位圓通大士都有自己的拿手好戲。香嚴童子因香入道,所以他推薦大家修香嚴法門。所以,我們今天的香道,如果真能夠借香入道,那也是值得讚嘆的,否則單純的燒錢就不必了。



相關焦點

  • 《聞香識女人》:「聞香」的背後是對人性的解讀和成長的追求
    而《聞香識女人》則是友情電影的代表之作,在我看來,弗蘭克和查理是在相互拯救,兩個人的友誼在相互拯救中得到升華。為此,我將從友情是互相了解、相互救贖,等方面來分析影片。 02、氣味是最容易引起美好記憶的事物,聞香能被喚醒的是一種一定有價值的體驗 電影名稱《聞香識女人》在我看來包含兩層含義
  • 中國李寧-悟道的魅力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除去韋德之道的另一系列鞋款,悟道。一、紐約時時裝周初亮相從最初的悟道1系列的全鞋身編織腳趾襪式的鞋款開始,就展示了李寧設計師們的強大理念,無所約束。讓我們先來看一看走秀時的表現。中國李寧大logo的衛衣,搭配黑色褲子,再與純紅色悟道1形成完美撞色感,展示的是強大而又獨立自主的女性形象。中國李寧走秀系列的外套,搭配李寧本人圖片的短T,黑色修身長褲,最終以悟道2 ACE結尾,完美的將復古運動風呈現出來。
  • 「借用」聞香杯,試試冰島普洱茶的花果香?
    一個聞香杯、一個同質地並與之配套的品茗杯,加一個茶託即為一組聞香杯。一泡好茶肯定「色、香、味」俱佳,而對香氣的體驗,使用造型獨特的聞香杯,不僅保溫效果好,茶之香味散發慢,也是茶藝展示中一道重要的風景。一直以來,因局限於烏龍茶的聞香,不少初學喝茶的朋友不知聞香杯為何物。現在,小璞和我們的美女茶藝師,來上一泡「璞龍號」冰島密碼,嘗試用聞香杯體驗冰島普洱茶驚為天人的香氣。
  • 每周分享茶水聞香杯的作用及購買要點
    聞香杯是專門為聞香準備的,比茶杯稍高一些,他通常與茶杯和杯託一起使用,形成聞香的杯子。聞香杯主要用於烏龍茶氣泡,尤其是臺灣和福建區域,常用於烏龍茶氣泡法。聞香杯的作用釀造高香的烏龍茶時,聞香是品茶的重要組成部分。聞香杯使茶的味道慢慢散開,隨著時間的變化,茶杯中的茶香味也逐漸發生變化,可分為高溫香氣、中溫香氣、低溫香氣等。聞香杯不僅可以用來聞茶,還可以在茶裡保溫一段時間。
  • 好玩又好用,茶器品鑑之聞香杯
    作者在朋友茶桌上初見此物時,感覺很奇怪,圓柱形細桶狀,這要怎麼聞香怎麼品茗?經朋友不吝賜教才恍然大悟,臨走時朋友還送了三套給我。請忽略悟空、紫砂壺和柴燒杯,那個套娃一樣的才是主角。聞香杯一套兩件,聞香杯和品茗杯,講究的可以再配託盤。
  • 聞香識女人,一部經典巨作
    《聞香識女人》是由馬丁·布萊斯特執導,阿爾·帕西諾、克裡斯·奧唐納、加布裡埃爾·安瓦爾等主演的劇情片。它在豆瓣有著高達9.1的評分,並且一直保持,這就能證明這部電影是有多麼的經典與好看。
  • Renee老師的聞香小捷徑
    話說Renee前幾天剛開一場ESW逸香國際品酒師初級課程,有運用品酒師香氣訓練的專業工具,le nez du vin 酒鼻子54香來初步系統的帶著大家聞香
  • 李寧悟道
    上一期文章,國產潮牌回天之力的文章,網友們反響熱烈,為此小編這次介紹一期新的國產潮牌:中國李寧 李寧悟道!李寧LOGO但是今年李寧今年在紐約時裝周的悟道系列真的是驚豔到小編了,在時裝秀上中國李寧以「悟道」為主題,堅持國人「自省、自悟、自創」的精神內涵,用運動的視角表現了我們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潮流時尚的理解與融合,在世界頂級秀場上完美演繹了90年代復古、現代實用街頭主義以及未來運動趨勢三大潮流方向,向全世界展現了中國李寧的潮流與創新認知。
  • 聞香教:江湖騙術伎倆拆解與破局
    這聞香教是什麼來路?是當時一個比道教佛教還接地氣兒的北方「親民教派」,打著「東大乘教」名義在民間快速野蠻發展的野教,據稱已有信徒多達百萬人。對於教眾來說,石佛口是聞香教的發源地和聖地,相當於聖城耶路撒冷在基督徒心目中的位置,一生能來一次石佛口對廣大教眾來說是一等一的大事。如果能有幸親眼看到教主大人,那可真是無比的福報與榮耀了。
  • 聞香:再度興起的古老閒事
    而制香、聞香的方法只是「技」,與「道」相輔相成。所以,絕不可從整體中獨立出來。香火永續「中國文化的特質就兩句話,第一萬古流芳,第二香火永續。這兩句話,影響了中國文化。」傅京亮總結。香,無論按哪種形式來分類,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承載,這從香的分類上,即可窺見一斑。按氣味來分,漢代的香磅礴大氣,唐代的香華貴典雅,而宋代的香冷峻,到了明清的香就媚俗了。
  • 四度紅酒|《四度酒話》第十期:聞香識酒,葡萄酒聞香的修煉秘笈
    聞香的步驟第一步:把酒杯放置於鼻子下方,鼻子靠近杯口邊沿,短促地聞一下,初步了解它最初期的香氣以及是否有缺陷。第三步:我們可以在整個品鑑過程中不斷地去聞香,去感受葡萄酒香氣的演變過程。聞什麼葡萄酒品鑑中的聞香,主要是針對香氣的:純淨性、氣味濃度、陳年度、芳香特點,這四個維度去展開。
  • 王陽明:龍場悟道的真相是什麼?
    儘管這個「道」,歷代以來,眾說紛紜,沒有固定的答案,但是中國歷史上的另外一個聖人王陽明,卻掀開了「道」不可言說的面罩,直指其「道」的本義與精髓,這就是著名的龍場悟道。從這個角度來說,龍場悟道的重點,並不在龍場,而在於悟道。那麼,王陽明所悟的「道」是什麼?
  • 王陽明龍場悟道的釋經學意蘊
    而近些年,漸有學者從經典詮釋學的角度對王陽明龍場悟道後所著《五經臆說》有所關注,並挑明了王陽明龍場悟道與他對《易經》《大學》《論語》《孟子》《中庸》等經典的體悟直接相關3,甚至指出王陽明龍場大悟之後:「他所悟的並不是《大學》原文如何解釋的問題——陽明對《大學》『格物致知誠意正心』當然有他的解釋,但那是以後的事,而龍場當時之悟道,則可以用他自己的一句話來說明。
  • 悟道和悟空有什麼差別?
    記得2019年我在一個讀書會上講《道德經》的時候,有個學員問我,王老師,悟道和悟空有什麼區別?好問題,今天我就和大家說說這個。這人大家都認識,他叫孫悟空。他躺在山洞裡琢磨《大學》,突然就開悟了,史稱龍場悟道。開悟後他說了那句廣為流傳的話:聖人之道,悟性自足。王陽明悟道以後,還得接著打仗,而且得打了好幾場漂亮的仗,打出了境界,打出了水平。
  • 悟道是什麼意思?悟道者一語點出:追求真理
    用現代的話來說,悟道就是 追求真理,悟 是 追求,所謂 道 就是真理。用 追求真理 代替 悟道 的好處之一:求同存異,避免門派之爭如果你堅持要用 悟道這個詞語,不喜歡用 追求真理,那麼:張三會說他是 悟佛王二會說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