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清晨彌撒:黑手黨、放高利貸者是今日的猶達斯,求主使他們改過向善

2021-02-19 劉神父在線


在聖瑪爾大之家的彌撒中,教宗祈求上主觸動那些趁著疫情剝削有需要者的人的心靈。在講道中,教宗談及猶達斯的背叛,以及所有出賣他人、謀求私利的人。(梵蒂岡新聞網)聖周三又稱為「背叛的周三」。教宗方濟各4月8日聖周三在聖瑪爾大之家主持清晨彌撒時,念及此刻剝削有需要者的人,為他們祈求悔改的恩典。教宗說:「今天讓我們為疫情中與有需要者做交易的人祈禱:黑手黨、放高利貸者等許多人趁人之危,出賣有需要的人。願上主觸動他們的心靈,使他們改過向善。」在聖周三這天,教宗的彌撒講道著重於猶達斯出賣耶穌的事跡(參閱:瑪廿六14-25)。教宗指出,今時今日也有不少人跟猶達斯一樣出賣弟兄姊妹,剝削勞工,不肯支付相稱的薪資,不承認自己的義務。更有甚者,有些人出賣自己的摯愛。比方說,兒女把年邁的父母送去安養院,叮囑別人照顧自己的父母,然後心安理得地離開,不去探望父母。再者,耶穌提醒過,我們不能「事奉天主而又事奉錢財」(參閱:瑪六24)。耶穌的言下之意是:「要麼你事奉天主,你將會在朝拜和服務中獲得自由;要麼你事奉錢財,你必將淪為金錢的奴隸。」教宗闡明,「很多人想要同時事奉天主和錢財。這是不可能的!他們最終假裝在事奉天主,其實是在為錢財服務。有些不為人知的剝削者,在社會上表現得無可指摘,卻暗地裡跟人做交易,出賣近人」。接著,教宗嘗試還原猶達斯的人物樣貌:我們不知道猶達斯的生平,他或許是個普通的年輕人,徬徨不安,因為上主召叫他做門徒。他在使徒工作上並不出色,貪戀錢財(參閱:若十二1-11),但耶穌始終愛他,稱之為「朋友」。魔鬼進入了猶達斯的心中,引誘他賣主求榮。教宗指出:「猶達斯心神不寧,貪念和對耶穌的愛令他備受煎熬。而他對耶穌的愛沒能化為具體的愛,卻虛無縹緲。因此,他回到司祭那裡,請求寬恕和救恩。但司祭們說:『這與我們何幹?是你自己的事!』(瑪廿七4)魔鬼就是這麼說話,牠讓我們陷入絕望。」教宗最後勉勵眾人,說:「讓我們想想世界上許多道貌岸然、背地裡卻剝削他人的猶達斯;我們在選擇忠誠或利益時,暗藏於心的小猶達斯。我們人人都有能力背叛、出賣,選擇自身利益。我們人人都有機會受到貪戀錢財或未來福祉的吸引。『猶達斯,你在哪裡?』我們每個人要問自己:『你,猶達斯,我心中的小猶達斯,你究竟在哪裡?』」

教宗公開接見:在家善度逾越節三日慶典,默觀十字架上的耶穌並誦讀《福音》

在例行的周三公開接見活動中,教宗邀請信徒善度逾越節三日慶典:仰望苦架上的耶穌並默觀《福音》章節,這兩個舉動是在家庭裡紀念基督聖死的「重大禮儀」。

(梵蒂岡新聞網)在家庭裡善度逾越節三日慶典有兩大禮儀舉動,分別是:仰望十字架上的耶穌,以及誦讀《福音》。教宗方濟各4月8日在周三公開接見活動中,為我們指引了如何在當前困境中活出基督信仰高峰時刻。面對疫情,人人心中都有許多疑問,有些疑惑涉及天主,例如:「在我們的痛苦前,天主會怎麼做?天主在哪裡?為什麼祂不趕快替我們解決這些問題?」教宗指出,耶穌的受難史有助於找到答案。

耶穌周圍的人也提出過類似的問題:祂是否真的是要來解救子民的那一位?耶穌並不符合百姓的期待,因為百姓「等待的是一位強而有力的默西亞、佩帶利劍的勝利者。然而,來的那一位卻良善心謙,勸人改過向善及慈悲為懷」。因此,百姓認為祂不可能是默西亞,在祂死亡之際捨棄了祂。

教宗指出:「然而,我們若是誦讀耶穌受難史,就會發現一個驚人的事實。耶穌死亡的那一刻,羅馬帝國的一個百夫長看到祂在十字架上受苦,聽到祂寬恕眾人,親手觸摸了祂無盡的聖愛,於是說:『這人真是天主子!』(谷十五39)」

百夫長的這番話跟其他人說的大不相同。那麼,哪個是天主的真實面容呢?教宗表示,我們「竭盡所能」在天主身上投射自己的樣貌,天主卻截然不同。為了讓人認識自己,天主「前來與我們相遇,並在逾越節完全揭示自己」。教宗強調,天主是在十字架上全然啟示自己,十字架有如祂的講道臺。「在靜默中仰望十字架上的耶穌,認識我們的上主,將對我們有所裨益」。主耶穌「從不指責任何人,卻向眾人,包括釘死祂的人,張開雙臂;祂沒有以自己的光榮來擊潰我們,卻為我們赤身露體;祂對我們的愛不是空口白話,卻為我們默默地獻出生命」。

因此,注視著十字架上的耶穌,能幫助我們擺脫對天主的先入為主觀念。此外,我們還要打開《福音》。教宗說:「這幾天,大家待在家裡隔離防疫,讓我們善用兩個物件:仰望十字苦架,並打開《福音》。這可稱為一個重大的家庭禮儀,因為我們這幾天無法進堂。」我們必須誦讀福音,「因為耶穌不願意被人曲解,不希望人們把真天主與假的神相混淆;真天主是謙卑的愛,假的神則是世俗的神,善於表演」,引人注目。

百夫長雖然是外教人,但他的一句話點出了耶穌的真實身份。那一刻,人們在愛中看見了全能的天主。天主的本質是愛,「現世的權勢總會消逝,愛卻永垂不朽」。「天主的聖愛在逾越節以祂的寬恕治癒了我們的罪過,使得死亡成為生命的過渡階段,把我們的恐懼化為信任、焦慮化為希望。逾越奧跡教導我們,天主能把一切變成善的;與祂在一起,我們能確實相信一切都會好轉。正因如此,在復活主日那天上午,我們聽到那句:『你們不要害怕!』(參閱:瑪廿八5)」

耶穌「親近我們」,從而改變了歷史,以他的聖死與復活戰勝了死亡;同樣地,「我們也能藉由親近祂來改變自己的歷史」。教宗最後邀請眾人接受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注視,好能明白「我們並不孤獨,卻是深深被愛,因為上主絕不捨棄我們,絕不忘記我們」。

教宗逾越節三日慶典禮儀實況直播首次增添手語解說


梵蒂岡新聞網與多納泰洛修女合作,在逾越節三日慶典之際創建一個特別頻道,為聽力和溝通有障礙的人士提供手語同步實況直播。

(梵蒂岡新聞網) 「在科技媒體的幫助下,那些無法參與禮儀慶典的人和家庭受邀在家中一同祈禱。」教宗方濟各在4月5日聖枝主日誦念三鍾經後向信友們作出這項邀請。出於教宗的這個心願,並且為了確保沒有任何人被排除在外,梵蒂岡新聞網創建一個特別YouTube頻道,為聽力和溝通有障礙的人士提供教宗在三日慶典中的手語解說。

該頻道連結為: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C9tK3J1Rlab3_fu_0mAu9LmYor9fvfJQ

這項與TV2000電視臺合作的手語解說服務將由義大利主教團殘障人士牧靈服務部多納泰洛(Veronica Donatello)修女負責,有溝通和聽力障礙的人士屆時可透過網絡和電視直播參與逾越節三日慶的慶典。



相關焦點

  • 【高清視頻】教宗方濟各聖誕子夜彌撒全程回放 中文解說 教宗:鼓起勇氣,接納不求回報的救主耶穌
    教宗聖誕子夜彌撒:鼓起勇氣,接納不求回報的救主耶穌教宗方濟各12月24日晚上9點半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主持了耶穌聖誕節子夜彌撒。他在講道中期勉眾人勇於接納天主的恩寵,也就是降生成人的救世主。此外,教宗也勉勵我們懷著感恩之心,將自己化為禮物,主動服務奉獻。天主的恩寵已經出現;在這恩寵面前,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接納天主愛的禮物,即紆尊就卑的救主耶穌。
  • 教宗聖枝主日彌撒:疫情的慘況教人學會,生命若不服務,就一無是處
    教宗方濟各4月5日聖枝主日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主持隆重彌撒。他在講道中強調,耶穌受背叛、遭捨棄,是為了與我們團結一心,在我們的困境中陪伴我們。我們切莫背叛自己受造的緣由,捨棄重要的事。適逢世界青年節,教宗特別勉勵青年效法疫情下的無名英雄,捨己為人。
  • 教宗致函黎巴嫩人民:天主對黎巴嫩懷有和平的計劃
    教宗請帕羅林樞機帶去一封信函,將黎巴嫩託付於上主,求天主幫助這個國家「實現其傳達和平與友愛訊息的聖召」。 ,並宣讀了教宗寫給他們的信函。教宗將黎巴嫩託付於上主,求天主幫助這個國家「實現其傳達和平與友愛訊息的聖召」。 「我知道我對你們所懷的計劃──上主的斷語──是和平而不是災禍的計劃,令你們有前途,有希望」 (耶廿九11)。教宗在信函的開端引用了耶肋米亞先知的這句話,點出黎巴嫩人民的現況和過去的經歷似乎與這個承諾格格不入。
  • 教宗庇護十二世訪問羅馬神廟遺址聖母堂·1940年
    2009年12月19日獲列為可敬者。1899年4月2日晉鐸,1917年5月13日晉牧,1929年12月26日當選樞機主教,1939年3月2日當選教宗。1901年在良十三世治下進入教廷工作。1905年任教廷議員。1914年任教廷非常事務部秘書。1917年受總主教職、任教廷駐德國巴伐利亞特使。1920年改駐慕尼黑。1920~1929年任教廷駐德國特使。
  • 【磐石之聲】(視頻)教宗再談中梵臨時協議;天主的誡命是具體的
    教宗清晨彌撒:天主的誡命是具體的教宗方濟各在聖瑪爾大之家主持清晨彌撒時強調,天主在耶穌身上成為具體真實的人,祂要求我們也愛那些具體可見的弟兄姐妹。聖誕佳節過後,教宗方濟各於元月7日恢復了在聖瑪爾大之家主持的清晨彌撒。他在彌撒講道中表示,天主的誡命是「具體」的,它是基督信仰的準則,不是「華麗的詞語」。
  • 信仰之門 | 羅馬時間3月27日下午6時,新冠疫情下教宗特別降福全世界! @梵蒂岡新聞網
    此降福在以往只有聖誕日和復活主日才頒賜的。信眾可透過媒體直播在精神上參與,並在滿全若干條件下領受全大赦。聖座頒賜特殊疫情時期全大赦1. 感染者2.念慈悲串經這6種方式任選其一便可獲得大赦同時按教宗的意向祈禱:求主終結疫情,安慰受病苦的人,為病亡的人祈求。 (梵蒂岡新聞網)教宗方濟各3月22日在宗座圖書館主持網絡直播的三鍾經祈禱活動。
  • 教宗方濟各把彌撒做錯了?真相原來是這樣
    2020年5月18日,在聖若望保祿二世教宗百歲冥誕當天,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內這位先教宗安葬的祭臺前主持了清晨彌撒。最重要的指令是在發表於1969年的羅馬彌撒經書總論第262段說,「主祭臺應儘量與牆壁分開,使司祭等易於環繞行走,並能面向教友舉祭。」2002年印發的羅馬彌撒經書總論原封不動地保留了這段文字,除加上了一附屬從句「在可能範圍內。」在許多地區,這1969年的文案被硬化地理解為現在有一種全體義務,去建立面向教友的祭臺「在可能範圍內」。
  • 教宗:今天教會告訴我們:向窮人伸手施惠!耶穌告訴我們:我是窮人!
    為結出果實,正如耶穌所願」:教宗方濟各今天上午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彌撒聖祭,並在講道結束後表達了這個希望。教宗方濟各今年舉行的第四屆世界窮人日主題為「向窮人伸手施惠」(參閱:德七36)。參加這臺彌撒聖祭有代表著窮人的人,以及陪伴他們的志願者和慈善組織代表。
  • 2018年聖伯多祿廣場復活節彌撒
    每年的這天,教宗都會在聖伯多祿/聖彼得教堂(S. Pietro)的廣場上親自主持彌撒。)從這比喻可以想像他們慶祝復活節的心境就是「難以形容地快樂」。今年,縱使有「恐怖組織恐嚇會破壞羅馬城安全」的消息傳出,但是並沒有影響來羅馬的遊客,更沒有影響到人們從義大利不同城市或從世界各國來參與教宗親自主持的復活節彌撒。據統計,今年在梵蒂岡聖伯多祿/聖彼得廣場參加教宗主持的復活節彌撒和聆聽教宗方濟各對全城和全球發表的文告(Urbi et Orbi)的群眾超過了八萬人,這人數比過去增加了百分之二十。記者親眼看到許多群眾直到彌撒完還在外面排隊等著入場。
  • 【磐石之聲】教宗8月祈禱意向:為海事界;聖座封聖部部長開啟聖門
    有時,他們被強迫勞動或被遺棄在遙遠的港口。工業化捕撈的競爭與汙染,讓他們的工作更形複雜。沒有在海上工作的人,世界上許多地方將遭受飢餓。讓我們為所有在海上工作和靠海維生的人祈禱,包括海員、漁民和他們的家人。
  • 深切懷念偉大的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
    他在最後晚餐廳的獨自祈禱,同上主完全融合在一起。還有他對納粹時代的犧牲者,表達的悲痛和懺悔,均令猶太人感動和安慰。他在訪問自己祖國的時候,抵達波蘭華沙機場時,第一時間,莊嚴地跪下,深情的親吻故鄉的土地。這個象徵的動作,頓時點燃了波蘭人民的民族熱情。全國所有教堂的鐘聲,迴蕩著整個波蘭的上空。雖然政府用入場卷控制人數,但在華沙的廣場上,仍集聚了四十多萬人。
  • 今日彌撒視頻(2020.12.25)耶穌聖誕天明彌撒
    集禱經全能的天主,我們求禰開恩:我們久久當了奴隸,在罪惡的枷鎖下受著拘系,望禰唯一聖子、藉著祂取我們肉體的新誕生,把我們解救出來。因我們主……。祂所承受的名無限地超越天使的名,祂的地位便也無限地超越他們的地位。的確,哪一位天使,天主曾對他說過這種話:「禰是我的子,我今日生了禰。」或說:「我要作祂的父,祂要作我的子」?再者,當天主把祂的首生者領入世間的時候,就說:「天主的眾天使,都應該欽崇祂。」論到天使,祂說:「天主命祂的天使成為風,命祂的僕役成為火焰。」
  • 彌撒聖祭所紀念的諸聖,都在這裡了
    彌撒通常是在他們的墳墓上或墓地中舉行的,尤其每逢他們殉教的周年紀念日,在彌撒中舉行的敬禮更為隆重。不過在萬千殉教聖人中,只有少數聖人得以榮列此數;所以我們在如此眾多為基督捐軀的聖人中,只能尋得幾位比較著名的聖人,受到聖教會的稱述。彌撒重要部分正祭,到現在已有1400年的歷史了,教宗衛基略(Vigilius)在教宗聖大額我略之前,已證實了正祭這部分的確是從宗徒時代傳下來的。
  • 【教會透視 】|教會透視:臺灣主教團將邀請教宗來臺訪問
    為此,教宗再次高聲疾呼,要求以聯合國為首的國際社會重新竭力締造和平。教宗接著念及法國朗貝爾和英國小阿爾菲這些重症病患的磨難,說道:「他們罹患重症,有些人長期如此,得靠醫療協助來滿足基本需求。他們的病情很棘手,令人深感沉痛又錯綜複雜。讓我們同聲祈禱,願每個病患的尊嚴總是受到尊重,在家屬、醫生和其他醫護人員的同心協力下病患得以享有適當的照護,生命受到高度尊重。」
  • 【因果感應錄】聽灶神教誨改過向善的俞淨意
    聽灶神教誨改過向善的俞淨意這五個孩子,都是四方流浪,無處可歸的,楊公認養他們,將他們當作親生兒子看待。其中有一個孩子,年齡剛好十六歲,俞淨意看他的相貌很面熟,問他的籍貫,是江右人家,小時候因為誤入糧船,尚能記得自己的姓氏與家鄉。俞淨意甚感訝異,叫他脫下左腳的鞋子,兩顆紅痣清清楚楚,俞淨意大叫出聲說:你就是我失散多年的兒子。楊公也甚感不可思議,隨即將孩子還給他。
  • 教宗三鍾經:恆常祈禱,與天主共融
    教宗三鍾經:恆常祈禱,與天主共融教宗在誦念三鍾經之前,勉勵信眾不斷祈禱,進入與天主的共融中,與天主建立個人關係
  • 天主教彌撒中神父主教的服飾
    那麼,作為構成神聖彌撒禮不可或缺的,使在彌撒中代表大司祭基督舉行敬天大禮之神聖事物——祭衣,在今日的教會中是什麼樣子呢?對此,我們將從以下個方面來探討: 祭衣的起源 所謂的祭衣,顧名思義,乃是舉行祭司活動之主持——司祭所穿的服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