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大課間、放學後,只要你走進嵊州市剡山小學,耳邊就會不斷迴響著「乒桌球乓」的聲音。到了晚上,300多平米的桌球館依舊燈火通明,幾十個孩子正全神貫注地揮著球拍,時而一個上旋,時而一個抽殺,銀球在桌上來回穿梭……
桌球教育是剡山小學一貫堅持的體育特色項目,學校也是浙江省桌球傳統項目學校。剡山小學以桌球為載體,深刻挖掘其育德、啟智、健體之內涵,培養學生善於合作、敢於競爭、勇於創新的精神品質。小小銀球舞出最美風景,繪就剡山亮麗教育長空。學校先後承辦紹興市級桌球比賽7次,在紹興、省級乃至全國比賽中摘取冠軍100多項。
小小桌球 傳承已久
自2003年起,剡山小學就開始桌球特色課程的實施。學校首先成立了由校長任組長的校桌球運動領導小組,再投資了5萬多元,添置了23張桌球桌和發球機等設施,另外,每年還撥款2萬元作為桌球活動專用基金。
為了提高桌球訓練水平,學校聘請專職教練,挑選校內桌球愛好者,專門成立了一支校級桌球隊。經過短短一段時間的訓練,隊員們竟在我市桌球比賽中一舉奪冠,並在當年的紹興市錦標賽中取得佳績。這樣成績的獲得,大大振奮了人心!2004年2月,時任國家桌球隊總教練蔡振華蒞臨剡山小學,他現場指導小隊員打球,充分肯定了剡山小學桌球群體運動的開展。
從此,校內熱情高漲,越來越多的孩子開始學習打球!桌球,已然成為了剡山一張閃亮的名片!
校園普及 人人「在行」
近兩年來,學校加快發展桌球特色,進一步完善桌球課程體系,堅持桌球課程進課堂,普惠全體學生掌握桌球技能。學校組建了一支以體育老師為主體、外聘教練為補充的桌球教練隊伍,全面落實桌球特色課程。每周一節的桌球課上,學生人手一拍,學習基本動作、技能和技巧的同時還普及桌球文化:從1904年桌球引入中國到1955年桌球協會成立;從第一次由中國舉辦的世界錦標賽到桌球外交文化;從中國「紅雙喜」桌球拍走向世界到中國桌球隊創世界乒壇新記錄……《剡舞桌球》校本教材的編制和教學更是把國球精神和技能都紮實地根植在每個剡山學子的心中。
學校已開展千人桌球賽16次,從班級選拔賽到年級八強賽,再到校隊爭霸賽、師生對抗賽、親子桌球賽、教工桌球賽,師生人人參與。在抓普及的同時仍不忘特色:吸收班級特長生組建校級桌球社團,形成比較完善的桌球運動員梯隊,由專職教練呂明擔任主教練。她採用合理的管理模式和科學的指導方法,在動作連貫性和技術準確性上日漸突破,從而提高隊員整體實力,校桌球隊競賽成績穩步提升。桌球作為剡山小學的特色教育,傳承不息,普及廣泛。
榜樣指引 一路前行
一批批優秀的桌球健兒在剡山誕生,在剡山成長;奮勇拼搏,永不言敗的精神也在他們心中生根、發芽。2012年7月,嵊籍桌球世界冠軍倪夏蓮、德國桌球俱樂部中心主教練託米光臨我校,和桌球小將切磋球技後,高度讚揚了隊員們的紮實基本功。
多年來,學校一直保持嵊州市桌球比賽15連冠的殊榮。隊員王樹坤獲全國少兒桌球賽單打冠軍,並被浙江省桌球隊錄取;為高一級學校輸送優秀桌球人才,現有多名學生後續以桌球特長特招進入蘇州大學、上海體育學院、寧波大學等知名高校。剡山小學也相繼被評為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浙江省傳統項目體育學校、紹興市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紹興市中小學陽光體育工作先進學校、紹興市業餘訓練先進單位、嵊州市業餘訓練工作突出貢獻獎單位等。
以球怡情 超越自我
學校通過開展桌球文化拓展,形成以「桌球文化」為核心的獨特校園文化。創設桌球文化氛圍,讓學生更多地了解桌球世界的榮辱,打造學校桌球文化。一是加大宣傳力度,宣傳我國桌球健兒和學校歷屆桌球隊取得的成績,定時組織學生觀看桌球世界的精彩片段,號召大家向他們學習。讓每個學生較多地了解桌球的光輝歷史,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情感。二是組織桌球文化節,開展桌球技巧展示、桌球卡通形象徵集、策劃桌球趣味活動,舉行桌球知識小報展評等活動。
今年,為豐富學生室內活動形式,結合學校近視防控工作,學校在疫情復學後還創編並推廣了一套「桌球護眼操」,這套操一共設計了六個動作,分別是:拋球擊掌、雙手交換拋球、彈球接球、雙手交換接球、眼隨球動、手掌拍球。每個動作分別有8個節拍,簡單易學,趣味無窮。同時,配上輕快活潑的音樂,讓全校學生隨著音樂快樂玩球,輕鬆護眼。這一新聞已被學習強國、體壇報、浙江省體育局、紹興新聞聯播等媒體爭相報導。
讓全校師生在與桌球的親密接觸中,在實實在在的文化拓展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感悟桌球文化並受其滋養,在春風化雨中拓寬師生的文化視野,陶冶師生的情操、啟迪師生的心靈,實現自我超越。
通過桌球特色文化的融通,剡山小學營造了健康向上、生動活潑的育人環境,實現了桌球精神與學校教育理念的互動融合,桌球精神化為一種精神追求,從而使剡山小學的育人內涵更加廣博、豐富,滋養學生的科學追求和人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