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 誰給美洲古文明刻上「殷人印記」?殷人東渡與美洲古文明

2021-02-07 安陽網

提示:點擊上方「安陽網」一鍵關注


誰給美洲古文明刻上「殷人印記」

殷人東渡與美洲古文明



奧爾梅克跽坐人石像(翻拍圖)


一周前,巴西人為全世界奉獻了一場炫麗而宏大的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土著居民身著草裙「織錦造屋」的場景透著濃厚的民族色彩,也是整個美洲文明開啟初端的縮影。哥倫布的發現只代表了500多年前歐洲人視之所及,那麼更早呢?迥異於其他四大洲的美洲文明究竟是如何開始的? 

很多人並不知道,遠在3萬裡之外大洋彼岸的中國人,於此話題還真不是看客。

裡約奧運會開幕前約兩周,一篇標題叫做《中國商朝人最早發現了新大陸,比哥倫布早兩千多年?》的文章在網上熱傳。文章稱,1995年,美國考古學家在墨西哥一處太陽神廟遺蹟下發掘出22件供奉中國殷商王族祖先牌位的雕像與玉圭,所刻甲骨文被成功釋考,「考古證據表明,早在三千多年前,商朝將領攸侯喜帶著他的部隊漂洋過海抵達這裡,開創出了有『印第安文明之母』之稱的奧爾梅克文化」。

換句話說,3萬裡路,中國人才是最早的新大陸拓荒者;殷商族人漂洋過海,締造了美洲最早的文明。再換言之,「老家河南」這個標語可以打到美洲去了。

文章極大地勾起了很多人的好奇,讓人無限遐想。然而,一些細節旋即引發質疑。比如,文章說有學者認為「印第安人」的叫法與「殷地安陽」相關,質疑者卻認為,「印第安人」的命名來自於哥倫布,他以為自己到了「India(印度)」;還有質疑者認為,美洲發現的刻畫符號並非甲骨文,攸侯喜的數萬部隊大規模從海上遷移美洲更是根本不可能。

然而,更多的人卻由此題開始上溯古代中國與美洲究竟有何交集。



拉文塔出土的19號石碑表現龍和人的結合體。(翻拍圖)


殷商與美洲古文明之間存在不可思議的共同之處

    

每隔若干年,殷人東渡創造美洲文明的假說都會因為新的「例證」而在國內外掀起波瀾,並引發支持者與質疑者新一輪的觀點交鋒。殷商與美洲古文明之間究竟存在哪些不可思議的共同之處,給了我們持續近200年的想像空間?

從奧爾梅克出土的文物上看到了殷商文化的影子:他們製作的玉器、玉人、玉面具十分精美;他們有龍的傳說,與商人一樣有跽坐習俗;他們相信月亮上有一隻兔子……

東方學者隨後也參與到求證當中。國學大師羅振玉和王國維都曾探討殷人東渡美洲的可能性,並曾委託清政府派往墨西哥處理索賠專案的特使歐陽庚調查有無殷人東渡美洲的痕跡。郭沫若、衛聚賢也相信殷人東渡美洲,而海洋史學家房仲甫在研究了有關考古新發現和部分文獻資料之後,認為殷人確曾航渡美洲,到了墨西哥。

這一考古新發現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在墨西哥東南海灣的拉文塔,發現了大型土墩(也稱金字塔)、宗教廟宇以及大量的石雕、玉雕和玉圭。當地印第安人相傳,古代這裡曾生活著奧爾梅克人(意為「橡膠林區人」)。後經考古專家技術測定,奧爾梅克文化活躍於公元前1200年~公元前400年間,比瑪雅文化早了1000年,因而成為美洲文明的「老祖母」。但奧爾梅克文明存在一個巨大的謎團,這是一種驟然而起的文明,沒有發現從起源到形成的過程,仿佛瞬間便一應俱全了。奧爾梅克文化是怎麼產生的?

包括美國邁克·周在內的一些學者認為,奧爾梅克可能受到了外來文化的影響,他們從出土的文物上看到了中國殷商文化的影子:奧爾梅克人尚玉,他們製作的玉器、玉人、玉面具十分精美;他們崇拜美洲虎,其美洲虎形象與中國商周青銅器和良渚玉器上的饕餮形象頗為相似;他們崇拜羽蛇神——能飛的大蛇,是雨神、水神;他們也有龍的傳說,也有天圓地方和四色方位的觀念,與商人一樣有跽坐習俗;他們相信月亮上有一隻兔子,這種觀念在中美洲延續到今天……

拉文塔的發現成為殷人東渡說最主要的證據來源,也進一步推動中外更多學者投入這一假說的求證當中。「不過毋庸諱言,很多探討被認為只是有益的看法,但論據仍然不夠充分,尤其是缺乏文字方面的確切依據。」現任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範毓周說。

範毓周的研究方向是古文字與出土文獻、文明探源與比較研究,他大膽推測,奧爾梅克文化所普遍使用的文字極可能就是傳入墨西哥的商代後期殷墟普遍使用的甲骨文。

    

美國多個州的巖壁上發現了「殷商甲骨文或中國象形文字遺蹟」。


終於有證據來證明美洲文化由中國文化傳播而至

    

1999年9月,在安陽召開的「紀念甲骨文發現一百周年學術研討會」上,當時在美國一所大學任教的許輝博士的到來,再次掀起波瀾。

「許輝帶來了從美洲大陸發現的各種文字摹本,包括墨西哥東海岸奧爾梅克文化遺址玉器上刻寫的文字,他曾專門跟我討論這些文字摹本的價值和意義。我仔細看了之後曾謹慎地告訴他,那些玉器上刻寫的文字,如果來源沒有疑問的話,應當和中國商代後期的甲骨文屬於同一體系。」範毓周回憶說。

範毓周的導師是與「甲骨四堂」齊名的胡厚宣,學養深厚,他釋讀了這些文字,認為它們是商代末年殷紂王的兒子武庚祿父等王室成員在周初和武王的弟弟管叔、蔡叔、霍叔發動「三監之亂」失敗後,逃亡美洲繁衍生息留下的文化遺存。但他強調,這種解釋的前提是,「如果這些文字確實和甲骨文同屬一個體系,並且我的釋讀不誤的話」。

許輝的摹本引發廣泛關注,國內外重量級媒體紛紛予以報導,許輝早前出版的比較奧爾梅克與商代文明的著作也引起學界注意。時隔多年,許輝有無更多新的發現?

令人遺憾的是,許輝於2001年前後失去音訊至今,沒有人知道他究竟去了哪裡。但許輝留下的線索被繼續深究。

許輝和範毓周的推測有不少支持者,至今在國內外影響深遠。從許輝的安陽之行開始,美國幾大新聞媒體便接連報導,頗具影響力的《大西洋月刊》甚至做出結論:文化傳播論至此終於著陸。也就是說,終於有證據來證明美洲文化由中國文化傳播而至。

    

殷人東渡說的質疑從未消失

    

至於是哪股殷人用什麼辦法到達美洲的,中國古文獻成為各種猜想的源頭。有人認為是武王伐紂之時神秘消失的攸侯喜大軍,也有人認為是周初「三監之亂」後逃亡的殷商王族。

由於當時連接亞歐大陸和北美洲的白令陸橋已經因為冰期的結束而被海水隔斷,殷人赴美洲註定要靠航海,有學者推測他們順著洋流東渡美洲,甚至有人去論證這種漂流的可能性。

但另一方面,針對整個殷人東渡說的質疑從未消失。多位學者向記者表示,在殷商與古代美洲文明起源問題上,現有考證資料尚無法證明兩者間存在直接聯繫,應謹慎看待奧爾梅克受殷商文化影響的假說。

同為甲骨文研究者,河南大學教授王蘊智這些年間曾經數度接觸有關美洲「甲骨文」的諮詢,他沒有給出明確判斷,「只是有個別字符有些相像,距離下結論還有缺環」。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安陽工作站站長唐際根認為,奧爾梅克文明與殷商文明之間的確有一些相似的地方,這應該理解為不同地域人類文明進程中解讀自然的相似性或行為相似性,這是正常的,不應被放大和過度解讀。

對於核心物證「甲骨文」,美國威廉帕特森大學研究者張禾訪問拉文塔遺址考古發掘負責人等後著文稱,幾枚關鍵性的玉圭原本應為一整塊玉石板,刻有人物形象和一些象徵圖符,但非文字;玉石板第二次使用時被切割成四塊長條並打磨,構成了其中4枚玉圭,其上文字實為殘留的圖像。張禾同時認為,甲骨文與美洲字符之間的相似並不獨特,同樣的現象在地中海文字和美洲符號間也存在。

但尖銳質疑者如張禾也並不否認,兩種文明之間的確有很多相似之處,「多得達到不可以簡單化地忽視它們的程度」。他也認為,這兩種文化之間很早以來就有過某種接觸,不過這種接觸直接到什麼程度,其對兩地文化的發展影響到什麼程度,答案還有待於更多考古材料的發現。

有關美洲甲骨文的真偽,拉鋸至今仍在進行。

(《安陽晚報》據大河網)


編輯/許美美

新聞熱線/0372-2561290 2561263 2561254

投稿郵箱/ayrbwww@126.com

更多內容詳見《安陽日報》《安陽晚報》

《安陽網》《河南手機報安陽版》及相關微博、微信

相關焦點

  • 殷人東渡與美洲文明
    這裡的「海上神路」和「天之浮橋」正好暗示了殷人的東渡路。當年,殷軍民不得已而渡海,臨走之前,他們砍涕竹和涕竹做舟做藥。但是,十多萬軍民放舟入海後,遇到了長年東流的黑潮暖流和太平洋暖流,他們順流走了北線沿「天之浮橋」來到了美洲。
  • 殷人後裔在何方 殷人東渡疑案
    近年,美國俄克拉何馬中央州立大學教授許輝的《奧爾梅克文明的起 源》和中國學者王大有等的《圖說美洲圖騰》進一步闡明殷人東渡美洲論 的根據。國學大師王國維和他的老師羅振玉也 判斷殷人有可能東遷,他們二位都是研究殷商甲骨文的開先河者。此後還有郭 沫若和董作賓也相信殷人東渡。偏巧這兩位也都在研究殷商甲骨文上很有建樹。殷商是中國的青銅時代,墨西哥也出土青銅人頭像,相貌和華夏人相似。
  • 中國商代文明與美洲奧爾梅克文明
    在誰先到達美洲的眾多說法中,有學者提出,印第安文明之母的「奧爾梅克文明」,與中國的商代文明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即早在三千年前,中國的商代人就到達了美洲,在那裡創建了美洲歷史上最早的文明——「奧爾梅克文明
  • 美洲文明起源:沒有殷人東渡,印第安人與非洲人群共同締造
    中國的網絡上流傳著很多殷人東渡、創造了美洲文明或瑪雅文明的說法,這其實都是民間學者的「成果」,中國主流學界從來不認可這一觀點,清末的羅振玉
  • 美洲古文明起源於中國?
    勃然興起的奧爾梅克文化,是美洲最早的文明,年代約為公元前1200年至公元前300年。學者們把它與商朝被周武王所滅時殷人軍民渡海的時間聯繫起來探討。英國漢學家梅德赫斯特在1846年翻譯《書經》時,曾引書中「公元前一千多年前武王伐紂之事」和《通鑑》做補充說,「可能有殷人大批逃亡,泛桴出海。一些逃亡者在途中遭遇到暴風,漂泊美洲」。
  • 美洲出土中國古文字,距今3300年,史學家:中國人最早發現新大陸
    他去世後,歐洲的人不斷向美洲遷移,這一事件直接讓人類歷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因此,哥倫布成了世界歷史上大名鼎鼎的航海家。但實際上,第一個到達美洲的歐洲探險者並非哥倫布,而是維京人萊夫·埃裡克松,他生活的年代比哥倫布早500年左右。很長一段時間裡,學界公認歐洲人最早發現新大陸存在。
  • 「中國人發現美洲」的五種「假」說
    一殷人東渡英國漢學家麥都思在1846年提出此說。他及其追隨者的觀點可以總結為:在武王伐紂或是周公旦伐武庚之際,落敗的殷人奪路而走,退至海隅,眼見入地無門,只得乘槎出海,一路漂泊到美洲,成為最早定居於此的先民,建立了奧爾梅克文明。
  • 美洲發現中國甲骨文距今3300年,專家:商朝可能是印第安人祖先!
    其實在這之前,哥倫布發現美洲後的一百年以後,即17、18世紀,科學家就已經對哥倫布是發現美洲第一人這一事件產生了懷疑,而且經過不斷的考察證明,發現哥倫布所帶領的船隊的確並不是第一批登上美洲大陸的人。在此基礎上,英國翻譯家梅德赫斯在19世紀提出了「殷人東渡美洲」的說法。
  • 美洲發現中國古文字,距今3300年,專家:印第安人或許是商朝遺民
    而在2015年,美洲地區卻挖出了中國文字,距今已經有3300餘年,這是美國學者羅斯坎普在新墨西哥州、加利福尼亞州、俄克拉何馬州等地的巖壁上發現的84個象形文字,經過了解和調查後發現
  • 美洲印第安人從何而來?美國發現的古文字為何與中國甲骨文一致?
    2015年7月9日,英國每日郵報發表了一篇文章《中國人在3300年前就發現了美洲?》,這篇文章中提到,考古學家在美國的新墨西哥州、亞利桑那州、加利福尼亞州等地發現了巖壁石刻文字。據中國考古學者辨認,認為這些文字和中國商朝時期的甲骨文文是一致的。美洲印第安人究竟從何而來?
  • 鄭和發現了美洲?瑪雅出土「甲骨文」後,專家:商朝人到了美洲
    一、美洲到底是誰發現的1492年的10月12日,哥倫布發現了美洲的存在,不過當事人自己並不承認發現的地方是美洲,他一直堅持自己來到的其實是亞洲。當時,人們一直以為歐洲與亞洲之間有美洲的存在。就算哥倫布一直否認自己發現的是美洲,人們也一直將他當作發現了美洲的人。
  • 杜鋼建:伯益和慧深抵達美洲扶桑國
    在堯舜禹時期,湘西地區的《山海經》作者伯益到達美洲記錄了美洲的扶桑國等方國。在殷人東渡之前,伯益跟隨禹王等人抵達美洲扶桑國。在殷人東渡以後,慧深等人抵達美洲扶桑國。根據伯益《山海經》海外東經記載,扶桑國與黑齒國的地理位置有聯繫。《山海經》海外東經記載,下有湯谷。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技,一日居上技。郭璞《注》曰:「扶桑,木也。」
  • 武王滅商後,淮夷商朝10萬大軍無影無蹤,如今在美洲發現考古證據
    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從此之後,攸侯喜和他手下的10萬商朝軍隊就消失在中國歷史上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那麼這就奇怪了,他們最後到底會去什麼地方呢?據現代歷史學者推測,攸侯喜和他手下的10萬商朝軍隊很有可能有以下幾種遭遇:一、「前往洛陽說」。
  • 三國時期,美洲大陸是什麼樣:有人口,沒文明的原始社會 .
    西伯利亞人的遷移當時亞洲西伯利亞地區的前曼洛理人正是跨過了白令海峽來到了美洲,這也是美洲土地上第一次有了人類的足跡,這群人就是後來印第安人的祖先。前曼洛理人和現在亞洲的蒙古人非常的像,在血緣上講,美洲印第安人也算是蒙古人種的一支。這群印第安人在美洲大陸上生活的十分安逸,人口更是快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