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看懂血常規報告單,和常見異常

2021-01-08 寶寶知道

血常規報告單上項目眾多,家長只需要大致了解以下幾個基本項目:

1. 血紅蛋白(HGB)測定——判斷貧血的常用指標

世界衛生組織貧血診斷標準:

6月齡~5歲      HGB<110g/L

5~12歲        HGB<115g/L

12~15歲       HGB<120g/L

海拔每升高1000米,HGB上升約4%。感染疾病期間,HGB通常會有所降低,如果懷疑貧血可考慮在疾病痊癒後複查。

如果HGB確實明顯低於參考值,醫生會結合其他指標或檢查,判斷是否存在貧血,是何種類型的貧血,並實施針對性的治療方案。

2. 白細胞計數(WBC)和中性粒細胞比率(N%)——判斷細菌感染或病毒感染的常用指標

白細胞包括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淋巴細胞。血常規中的白細胞計數是指血液中白細胞的總數,而白細胞分類計數是指各類白細胞的數量和百分比。

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可以通過看白細胞計數(WBC)和中性粒細胞比率(N%)簡單判斷。如果有感染症狀,WBC和N%的值明顯增多,判斷可能存在細菌感染;WBC正常或低於正常值,判斷可能存在病毒感染。

隨著年齡增長,孩子的白細胞計數和中性粒細胞比率等都在發生變化。

新生兒期WBC:(15~20)×109/L

3月齡WBC:(6~18)×109/L

6月齡~6歲WBC:(6~12)×109/L

6個月之後白細胞分類逐漸以淋巴細胞為主,直至7歲後白細胞分類與成人(中性粒細胞佔50%~75%)接近,8歲後WBC接近成人水平[(4~10)×109/L]……看血常規報告單時不能拿成人的標準參考值來衡量嬰幼兒。

嬰幼兒血常規檢驗結果,WBC>15×109/L、N%>80%,通常可考慮明顯的細菌感染。但嚴重的細菌感染也會造成WBC的降低,所以判斷是細菌感染或病毒感染還要結合臨床表現和其他檢查指標。

3. C反應蛋白(CRP)——判斷感染嚴重程度的常用指標

C反應蛋白(CRP)被認為是急性炎症反應快速、敏感的標誌物之一。CRP正常參考值為0~10mg/L,炎症反應的數小時內CRP在血漿中的濃度急劇上升,2~3天達到高峰,病情恢復後逐漸下降恢復到正常,因此也被看作有無感染等疾病的活動性指標。

CRP值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提示了感染的嚴重程度,具體判斷還要結合臨床表現和其他檢查指標。此外,應激也會出現CRP值的升高。

4. 血小板計數(PLT)——反映凝血功能的常用指標

血小板主要反映了凝血功能。如果血小板明顯減少,考慮存在凝血方面的問題,醫生會根據情況考慮做進一步檢查診斷。

提示:「↓」或「L」提示結果低於參考值;「↑」或「H」提示結果高於參考值。

常見問題

1. 白細胞值高就表明是細菌感染嗎?

白細胞值特別高也不一定是細菌感染,也可能是其他病症如淋巴細胞顯著增多的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

2. 嗜酸細胞絕對值和百分率明顯增高,是什麼原因?

考慮存在過敏或寄生蟲感染。

重要提醒

1. 做血常規一般採用末梢血(指尖血),採血前避免劇烈運動。

2. 出現發熱等症狀24小時後再行血液檢查,這樣才有參考價值。

3. 檢查前千萬不要服用抗生素類藥物,以免影響血液檢查的結果,誤導診斷。

4. 通過觀察寶寶的一般狀況和精神狀況來判斷疾病嚴重程度較為可靠。

5. 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還是要根據病史、臨床表現等,結合其他檢查結果來決定。

這裡所寫數據說明只是幫助父母理解血常規的常識,無法涵蓋所有病情情況。具體診斷處理方法,請遵循醫囑。

文章摘自《蝦米媽咪育兒正典》

=====================

醫生介紹:

蝦米媽咪,本名餘高妍,兒科醫生,知名公益科普作者。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兒童保健碩士。先後學習工作於上海市環境與兒童重點實驗室、上海市兒童醫院、上海市兒童保健所。蝦米媽咪是新浪微博上最受家長信賴的兒科醫生媽媽之一,長期熱心於公益科普,為寶寶代言心聲,為父母答疑解惑。著有《蝦米媽咪育兒正典》——4年科普力作,最適合中國人的育兒方法首次集結公開!

=====================

相關焦點

  • 哈爾濱市第一醫院科普教你3分鐘看懂基礎檢驗報告單
    經濟視野網6月18日電(江麗波 蘇航 宋妍妍) 在這個高速發展的資訊時代,要想讀懂醫院的檢驗報告單似乎不難。但是當你去醫院就醫時,面對醫生根據病情開具的檢驗申請單,是不是一臉「蒙圈」的感覺呢?當你拿到檢驗結果的報告單時,面對那麼多的專業名詞,你又能看懂嗎?
  • 教你如何迅速一眼看懂血常規報告單
    今天我們就簡單了解一下如何解讀血常規化驗報告。下面是一張常見的血常規檢驗報告: 反映在報告單上就是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水平和紅細胞壓積這三個指標,分別從紅細胞的數量、血紅蛋白含量和紅細胞在血液中所佔體積這三個側面進行考察,它們彼此相關,但是血紅蛋白最常用。 紅細胞計數(RBC)是指單位體積血液中所含的紅細胞數目。
  • 癌細胞入體,做血常規能檢測出異常嗎?醫生教你如何看懂血常規
    很多人覺得體內有癌細胞,做血常規能夠檢查出來,那麼事實究竟是不是這樣呢?癌細胞入體,做血常規能檢測出異常嗎?醫生教你如何看懂血常規!血常規是醫院內最常規的檢查,也是最常用的檢查,一般是取人們的靜脈血液,來進行化驗,判斷體內有沒有什麼疾病。
  • 一文教你看懂血常規報告單,身體有沒有問題,自己看看就能了解
    在這之中,檢查血液,也就是血常規是最為標準的一種方法。血常規是醫院檢查中,非常常用的一種檢查手段。很多人在拿到血常規檢查報告的時候,可能都看不太懂這個指標到底是什麼意思,到底身體好還是不好。對此,我們應該如何才能看到這張血常規的檢查報告單的,小編教你一個簡單的方法,主要看這幾項。一般說來,我們的身體是否健康,看血常規的報告單中,這四項就能確定了。
  • |醫生教你3分鐘看懂基礎檢驗報告單
    為了幫大家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哈爾濱市第一醫院檢驗科為大家詳細講解了臨床常見的檢驗報告。哈市一院檢驗科主任高春波介紹,臨床檢驗涉及的項目細數起來有成百上千種,但常做的、為人熟知的項目就5種:血常規、尿常規、血糖、血脂、肝功。上圖是一份血常規報告單,如圖所示,血常規報告單分白細胞、紅細胞及血紅蛋白、血小板三部分。
  • 一文教你看懂寶寶血常規化驗單!
    孩子感冒發燒,帶到醫院去,醫生大多會讓做個血常規檢查。不過拿到那一紙報告,很多爸爸媽媽卻犯了愁。化驗單上密密麻麻的數字說明了什麼?白細胞升高是不是說明孩子被細菌感染了?要不要用抗生素? 看懂血常規報告,雖然不意味著就能診斷病情了,但至少可以讓家長對孩子身體狀況心裡有數。
  • 一體檢就做血常規,血常規到底能查出什麼病?報告單該怎麼看?
    雖然每次都會進行這項檢查,但是很多人對它還是不太了解,拿到報告單中,看到上面的數字、字母什麼的也看不懂,做了這麼多次,還是不知道它到底是查什麼的。那這項檢查到底可以查出什麼問題?拿到報告單之後,我們要怎麼看?不妨一起來了解下。血常規可以查出什麼?
  • 為什麼看病動不動就查血常規?做一次血常規,能查出什麼
    而這些檢查項目中最常見的一種就是血常規檢查,無論是感冒,或者是肚子痛都會使用到。雖然這項檢查的過程並不繁瑣,但是還是有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每次都必須查血常規?一次普通的血常規,到底又能發現什麼問題呢?大家都知道,人體是由各個身體器官組織形成,內部構造遠比想像中的複雜和龐大。每一個器官組織分工不同,卻又緊密相連。
  • 手把手教你看寶寶的血常規化驗單
    朋友的寶寶6個月了,第一次做指尖採血,拿到血常規化驗單,咦,怎麼有幾項不在參考範圍內?寶寶不會有啥問題吧?朋友急性子,等不及排隊問醫生,隨手就把化驗單拍了照片給我看。這讓我想起咱們粉絲也在文章下留過幾次言,讓糕媽教大家解讀下血常規報告。
  • 血常規結果怎麼看?主要有三個指標,手把手教你
    在教大家看血常規的結果之前,先教大家怎麼看化驗單。下面是一張血常規的化驗單,有五列,大家關注第一列和第三列,第一列是項目名稱,我們來看第一列第一行,白細胞計數,然後看第三列,可以得出,白細胞計數的結果為6.9,然後跳到最後一列參考值,白細胞計數的正常值範圍為4-10,6.9在這個範圍內,所以,白細胞計數是正常的。
  • 為什麼看病動不動就查血常規?做一次血常規,能查出什麼?
    生活中,當我們身體出現一些不適時去看的時候,就會做一些相關的檢查,其中最常見的就是血常規了,幾乎很多情況下都會查一下這個。雖然查一次的價格不適是很貴,但難免很多人會念叨,為什麼每次都要查呢?查一次究竟能發現哪些問題?又該怎麼看懂?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
  • 血液科主任教你讀懂血常規
    去醫院看病,血常規檢查往往是最基礎的操作。但不少患者拿到血常規檢查報告單後很疑惑:這麼多數值,到底應該看哪個?「↑」「↓」是什麼意思?血液主要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血常規檢查的重點是查看血細胞部分;而血細胞是由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組成。
  • 病理檢查報告單,你看懂了嗎?
    病理檢查的報告單其實也很容易看懂,下面就給大家講講病理檢查報告單患者應該怎麼看。病理檢查是查什麼?病理檢驗本身的範圍很廣,通常可以簡單分為兩類,一類是術中的冰凍病理檢查,另一類是常規病理檢查。術中冰凍病理檢查,主要是查患者被切除的腫瘤或癌組織的良性和惡性,以及手術醫生切除的是否乾淨;常規病理檢查,則是為了確診患者是否真的有某種病變而做的,最常見的就是取活檢,這個一般取下來的標本就是要送去做病理檢查的。疾病是一個很複雜的過程,它是在種種因素的影響下,被影響的細胞、組織、器官或系統出現相應表現的過程。
  • 血常規哪個指標看地貧,教你看懂血常規
    針對血液系統疾病最常見的檢查就是血常規檢查。那麼,血常規檢查可以反映地中海貧血的病情嗎?專家介紹,地中海貧血患者多會有貧血的現象,通過血常規檢查可以看到一些地中海貧血的「苗頭」,但不能作為最終確診的依據。血常規化驗單,只能提示存在「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可能,如果是「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常見有以下幾種可能:缺鐵性貧血,地中海貧血,鐵粒幼細胞性貧血,等等。
  • 如何看血常規報告單,最關鍵的是這3點,看完你就懂了
    在生活中,感冒發燒,頭疼腦熱,很多人到醫院去看病時,通常醫生都會提議先查個血象,看一看血常規的各項參數後再用藥。大部分人一拿到化驗單,看著報告單上20多個醫學術語(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等),箭頭上上下下的,好多人也是一臉的懵,直說看不懂。
  • 血常規白細胞高是白血病嗎?三個指標異常請進一步篩查
    血常規是血液檢查中最簡單的一個項目,但同時也是能反應人體許多問題的一個檢查,尤其對於是一些血液病,通過血常規檢查甚至可能早期發現端倪。那麼,血常規白細胞高是白血病嗎?血常規能不能查出白血病呢?
  • 超全解讀告訴你,血常規能檢查出什麼?
    其實通過分析血液中白細胞、紅細胞和血小板的一些基本信息,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起作用:1.幫助醫生進行診斷疾病很多種疾病可能有會引起血常規檢查的異常,由此可以幫助醫生考慮患者目前存在什麼樣的問題,可能是什麼疾病。
  • 孩子生病一定要做血常規嗎?3步帶你讀懂報告單
    血常規檢查是輔助對病原體性質的檢查,臨床上對準確判斷孩子病情有一定幫助,但並不是孩子生病就必須做的檢查。面診時,望聞問切能解決確診的,也就不需要過於依賴化驗科。不過有時候醫生面診時,只給孩子開幾種藥,叮囑幾句注意事項,有的家長還有些不放心呢。感冒發燒必須要做血常規檢查嗎?什麼情況下才需要檢查血常規?血常規報告單太複雜看不懂?需要重點關注哪些項目?
  • 血常規檢查結果你也可以看懂!
    血常規報告基本上是去醫院看病必查的項目了,面對報告單上各種各樣的項目和上上下下的箭頭,你是不是很想知道它們代表什麼意思呢?讓我們一起快速解讀一下吧。 血常規檢查包括三大系統:白細胞系統、紅細胞系統、血小板系統。
  • 血常規也能發現腫瘤!蛛絲馬跡藏在這些指標裡
    血常規報告單分為三列:藍色列表(左)——血液中檢測項目綠色列表(右)——正常值紅色列表(中)——檢測值*有時會用「↑」和「↓」標註化驗數值是高於正常還是低於正常。急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是指「白血病細胞」在骨髓中大量惡性增殖和堆積,同時抑制正常造血功能。這時在外周血中可以檢測到異常的白血病細胞,血常規的最後部分會標註著:幼稚細胞(也可稱為異常細胞、原始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