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京事變北王韋昌輝為何被殺?原因有三個,最大原因竟然是勇敢

2021-01-15 雁小驢

太平天國北王韋昌輝為何在天京之變中被殺,有三個原因:

原因一:韋昌輝的性格

俗話說:性格決定命運。

那麼,韋昌輝的性格是什麼呢?

勇敢。

太平軍興之時,大學士兼軍機大臣塞尚阿被鹹豐皇帝派到廣西剿滅太平天國,曾經俘虜過一名叫做洪大全的神秘人物。從此人口中,清方第一次得到了太平天國諸位大佬的速寫。

洪大全說:「那韋正督軍打仗,善能谷戰,是他最勇,常說他帶一千人就有一萬官兵也不怕。」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派軍隊北伐。北伐軍覆滅後,大將李開芳被俘,也提到了韋昌輝,說他:「蕭朝貴第一通兵法,其次韋正。」韋正,就是韋昌輝。

翻閱天京之變前的清方的奏報,經常能看到韋昌輝身先士卒,出現在兩軍交鋒的第一線。當然,與韋昌輝同樣死於天京之變中的難兄難弟——秦日綱也是清軍奏報中的常客。反而是石達開在這方面的記載幾乎沒有。好吧,是根本沒有。

然而,從字面上看「勇敢」是褒義詞,但深入探究,勇敢之下,卻缺少了謀略。李秀成被俘後,稱讚石達開謀略甚深,這恰恰是韋昌輝所缺少的。

原因二:楊秀清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李秀成在自述中爆料:天京之變前,東王勢力強大,欺壓同僚。於是,北王韋昌輝與翼王石達開密議,要清君側殺死楊秀清。

其實,在密議之時,無論北王還是翼王,都不想把屠殺擴大化。他們計議:「殺東一人,殺其兄弟三人,原清、輔清而已,除此以外,俱不得多殺。」很顯然,在動手之前,他們都考慮到清軍環伺的問題,準備在殺死楊秀清後,和平接手東王的權位和遺產。

據《金陵續記》記載,韋昌輝深夜殺死楊秀清後,開始斬草除根,接著殺掉了楊秀清的54個王娘及服侍楊秀清懷孕的女子。(東王真是日天日地。)但是,東王府其他婦女韋昌輝卻全部放過了。可見,即使在深夜,韋昌輝也沒有喪失理智,殺人是有選擇性、有目的性的。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永遠是那麼骨感。

說實話,楊秀清並不難殺。他體弱多病,還瞎了一隻眼。如果發給楊秀清和韋昌輝同樣的兵器,讓他倆單挑,相信楊秀清不會在韋昌輝手下走上十個會合。但是,楊秀清不是一個人,他的身後還有千千萬萬的黨羽和親信,他們和他是利益共同體。楊秀清好殺,但殺了楊秀清之後,如何善後才是最大的問題。

楊秀清用人,最大的特點就是喜歡從底層提拔人才。經過多年的經營,楊秀清逐漸架構了這樣一個權力格局:楊秀清在上,親信黨羽在下,他們真正掌握著太平天國至高無上的權力。

天京之變前,有據可查的侯爵共有19位,天京之變前,還活著的大約有13人。沒有什麼戰功,僅僅因為與楊秀清有關,便獲得爵位的有五人。以東殿戶部一尚書吉成子和東殿禮部一尚書傅學賢為例,他們憑藉著東殿的身份,甚至不把北王和翼王放在眼裡。

楊秀清死後,擺在楊秀清親信面前有兩條路:

一、接受東王死亡的事實,同時接受北王翼王的收編。

這樣一來,天京之變也就以楊秀清之死結束了。從理論上來說,這是個最顧全大局的辦法。畢竟,東王死之前,太平軍儘管一破江南大營,但敵人的陸軍就在距離天京一百多裡外的丹陽,而敵人的水師,就在南京外城的觀音門盤踞。

然而,這樣一來,吉成子和傅學賢等人勢必要離開太平天國的權力核心,從此漸漸邊緣化。因此,他們選擇了第二條路。

二、東王絕不能白死,東殿人要團結起來,為楊秀清之死討個說法。

於是,傅學賢帶頭,加上楊秀清的親族,他們率領東殿人馬,與韋昌輝在天京城中戰鬥起來。他們名義是為東王而戰,但更多是為了捍衛自己的權力而戰。

談起一百多年前南京城中的那場屠殺,現在人多用「天京之變」、「天京事變」冠名。然而,在民國期間,多稱之為「內訌」。內訌,本來就是你打我一拳,我踢你一腳,一個巴掌拍不響,你來我往的殘酷廝殺。

韋昌輝與傅學賢鬥的不分勝負。關鍵時刻,秦日綱從丹陽前線趕來,局勢發生逆轉。最後,傅學賢失敗,韋昌輝也傷亡慘重。世人談及天京之變,多說韋昌輝屠殺了兩萬人,其實,這兩萬人是指雙方死亡人數。

傅學賢兵敗身死後,局勢無法控制,韋昌輝也無法停止,大清洗開始了。其實,直到此時,韋昌輝可以不死,他的戰友和同謀秦日綱也可以不死,但第三個原因最終決定了他們的命運。

原因三:同舟共濟卻是同床異夢,謀略甚深的石達開要韋昌輝的命。

石達開與韋昌輝曾經密謀誅楊。事變發生前,韋昌輝在江西瑞州、石達開在湖北武昌。以路途的遠近論,二人其實差不多。然而,石達開到達天京時,大屠殺已經接近了尾聲。

所以說,韋昌輝本應同舟共濟的戰友,從事變一開始就和他是同床異夢。否則,石達開絕不會來那麼晚。

石達開到達天京後,韋昌輝肯定心懷不滿。然而,他可以不計較石達開的遲來,只需要他旗幟鮮明的站在自己一邊。此時,北王燕王聯手,已經血腥鎮壓了東王勢力,只要翼王表示支持,內訌也就到此為止了。

然而,石達開來到天京,下馬伊始,便指責韋昌輝殺戮過多。話雖然政治正確,但已經刺激了韋昌輝脆弱的神經。在韋昌輝看來,天京城內關門大殺了這麼久,自己需要的是立場而不是是非,石達開這麼說是讓自己交人頭的節奏啊!

石達開大約也敏銳地感到了韋昌輝的殺氣,於是扔下全家逃走,韋昌輝乾脆殺了石達開的全家。這是個勇敢至極到了莽撞的舉動。至此,事態開始變的不可收拾。韋昌輝最終的結局也在此時決定。

最後,石達開出手收拾全局,他在天京城外打著為楊秀清報仇的旗幟,集結了幾萬人的大軍,逼迫洪秀全交出韋昌輝、秦日綱和陳承瑢的腦袋。

石達開大軍壓境,韋昌輝卻已經在內訌中損兵折將,包括秦日綱的部隊,他們手下僅有幾千人。在這種情況下,洪秀全能怎麼辦?他和全體天京人只有乖乖把韋昌輝等三人交出去了。

韋昌輝的勇敢讓他衝在了最前面,卻也最終死於非命。

相關焦點

  • 北王韋昌輝為何在天京事變中那麼瘋狂?
    關於韋昌輝為何在天京事變裡有那種瘋狂的表現,我有一些不成熟的猜測。 過去把這個事變的根由歸結為韋昌輝是混進革命隊伍裡的地主階級異己破壞分子的說法現在的書已無人當真。那麼,在殺了楊秀清及其近親屬之後,為何後來會將誅殺範圍擴大到楊的近關係下屬達兩萬人的駭人規模?
  • 天京事變:石達開「最完美形象」之覆滅,陰險本性暴露
    天京事變 先來看看「天京事變」的大體過程吧! 1856年,楊秀清在天京假借「天父下凡」威逼洪秀全封其為「萬歲」,洪秀全感覺到了嚴重威脅,但苦於手中沒有實權,於是發布天王密詔,詔在外督戰的北、翼、燕三王韋昌輝、石達開、秦日綱帶兵誅殺楊秀清。
  • 蕭朝貴不中途陣亡,與楊秀清抗衡,能否阻止天京事變爆發?
    1856年9月,北王韋昌輝率3000精兵星夜兼程,從江西瑞州前線悄悄趕回天京。在陳承瑢配合下,韋昌輝順利進入天京,然後突襲東王府,東王九千歲楊秀清大夢未醒,被韋昌輝一刀結束了性命。隨後,韋昌輝大開殺戒,屠殺東王府上下五千餘人,天京城內血流成河。
  • 洪秀全為何要發動天京事變,殺死東王、北王,趕走翼王?
    1856年10月,鹹豐皇帝接到了江北大營的奏報,清軍在長江裡發現,「長發屍骸不可勝數,由觀音門口內漂流出江,內有結連捆縛及身穿黃褂者」。經過一番探查,清朝方面才知道,原來南京城內的「長毛」亂了,發生了激烈的內訌,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天京事變!
  • 清朝為何沒有殺掉太平天國降將、北王韋昌輝的弟弟韋俊?
    清朝之所以沒有殺韋俊,應該跟他投降的時機有很大關係。韋俊是北王韋昌輝的弟弟。他跟隨韋昌輝參加了金田起義,是太平天國的元老級人物。韋俊能徵善戰,就成了太平天國韋氏家族中的二號人物。1853年,太平天國定都天京(今南京)之後,為了建立拱衛天京的屏障,同時展開了北伐和西徵。
  • 天京事變,楊秀清死得慘,從外國當事人披露真相來看,還死得冤
    但是,旬日之間,風雲突變,天京事變爆發,東王楊秀清、北王韋昌輝先後被殺,翼王石達開出走,太平天國神話宗教體系的崩潰,人心渙散,軍事形勢逆轉,由盛轉衰。為此,後人賦詩詠嘆云:楚歌聲裡霸圖空,血染胡天爛漫紅。煮豆燃萁誰管得,莫將成敗論英雄。
  • 天京事變中,「北王」韋昌輝為何會被殺?
    天京事變中,北王韋昌輝之所以被殺,說白了就是他太膨脹了,甚至連天王洪秀全都不放在眼裡,這樣狂傲的人當然不可能活的時間長的了。他犯了和楊秀清一樣的病!若是惹到了楊秀清,或者是讓楊秀清猜疑自己了,可能洪秀全就有被殺的可能。洪秀全很聰明,因為他很低調,自從建了自己的天王府之後,他再也沒有出去過,十幾年都沒有出門。他的府裡有三千個宮女,在楊秀清看來,洪秀全就是一個貪圖享樂的人,他根本沒有什麼野心。
  • 天京事變造成東王楊秀清慘死,導致了太平天國的衰敗與滅亡?
    一場天京事變,太平天國同室操戈,令天平天國最具軍事才華的東王楊秀清慘死,北王韋昌輝和燕王秦日綱也相繼被處死,太平天國內部開始走向分裂,開始了衰敗與滅亡的過程。
  • 天京事變:對石達開「忠、勇、信、義、智」的一次考驗
    然而,天京事變爆發,石達開的「忠、勇、信、義、智」形象崩潰,翼王經受不住考驗,年幼。李秀成在《自述書》中說:東王囂張跋扈,目無法紀,韋昌輝、石達開不服氣,於是密謀誅殺楊秀清,及東王的兩個兄弟楊原清、楊輔清,其餘的人都不可濫殺無辜,要懂得克制。韋昌輝、石達開密謀要殺楊秀清,好明白,是誰讓東王過頭了。
  • 天京事變爆發到底是「逼封」還是「告密」?看一個外國人如何講述
    但云遮霧繞的太平天國歷史往往會存在幾種說法並存的情況,比如天京事變還有一說:「告密說」。這種說法使得「逼封萬歲說」變的莫須有了起來,它的主要研究者是來自英國的太平天國專家柯文南博士,論述的證據來自於他對燕王親隨「肯能」的口述記錄資料的研究。肯能其實是愛爾蘭人,1856年在鎮江投入燕王秦日綱麾下。
  • 天京事變已經說明了一切
    天京事變的發展過程,已經完全證明洪秀全學到了帝王權謀之術,並且運用自如,天京事變的結果讓洪秀全成了最後的贏家,如果僅僅從個人的角度來講。天京事變的發展,簡單來講可以分為三幕,每一幕都可以看出洪秀全高超的權謀之術。主要分為北王殺東王楊秀清;天王剷除北王韋昌輝、燕王秦日綱和陳承鎔;翼王石達開被逼出走天京,脫離洪秀全。
  • 有他在,天京事變自相殘殺不會發生
    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燕王秦日綱等核心人物,知道洪秀全底細的這些人,都並非真正信服洪秀全,只是相互借勢借力而已。但是有一個人,他是太平天國的奠基人,是讓眾王都信服的人,以出色的人格魅力贏得大家的真心愛戴。他是太平天國的紐帶,各王相互之間的很多矛盾和紛爭,只要他出面就能輕鬆化解。
  • 楊秀清手握重兵,為何卻鬥不過無權的洪秀全?原因就兩字
    但是,為何楊秀清卻鬥不過洪秀全呢?甚至連一家老小的命都賠上了。究其原因也就兩個字而已,即是「人緣」。今天,人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便是:「在家靠兄弟,出門靠朋友」,「朋友遍天下,走到哪裡都不怕」,這話用於解釋楊秀清在權力鬥爭中失敗之原因是再適合不過了。在「天京事變」中,主要參與人物,除石達開外,平時均受他欺壓,都對楊秀清有著刻苦銘心之仇恨,恨不得直接宰了他。天王洪秀全——被迫向楊秀清下跪,承受其杖責。
  • 身為太平天國實際領導人,為何天京事變時楊秀清毫無反抗力?
    大清鹹豐六年八月四日,即公元1856年9月2日,正處於極盛時期的太平天國內部發生血腥政變,北王韋昌輝、燕王秦日綱突擊東王府,《金陵省難紀略》記載他們「率三千餘人遽入南門,趨圍東賊宅,自攜數賊入,殺東賊及其妻小」,這便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內訌之一——天京事變
  • 天京事變(完整版)——4000字看懂人性的光輝與陰暗
    其中東王楊秀清權力最大,可以節制其他四個王。 應該說,在起事前後,功勞最大的是馮雲山,拜上帝會初期的那些會眾,大多是他發展來的。但被封南王僅幾個月後,在桂林全州的蓑衣渡,馮雲山被清軍炮火擊中,傷重死亡。「前五王」少了一個。 又過了幾個月,在攻打長沙時,西王蕭朝貴又戰死,「前五王」只剩下仨了。
  • 蕭朝貴馮雲山不死,天京事變會發生嗎?太平天國的結局如何
    在洪秀全的命令下,北王韋昌輝率軍血洗東王府,楊秀清慘遭滅門。而姍姍來遲的翼王石達開,因為自己部隊的士兵遭到了韋昌輝的屠戮,也與韋昌輝發生矛盾。隨後翼王石達開逃出天京,起兵討伐韋昌輝,韋昌輝情急之下攻打天王府。最終,韋昌輝也在混亂中被斬殺。再接著,天王猜忌翼王,翼王憤然離開天京。這就是著名的「天京事變」。
  • 天京事變時,韋昌輝路途最遙遠,為何第一個趕回?
    對於「天京事變」,忠王李秀成如此描述:「韋昌輝、石達開、秦日綱是大齊一心,計議首共事之人,東王威逼太過,三人激怒於心」,後來「北王、翼王密議,誅殺東王,及兄弟三,原清、輔清,其餘皆不得多殺。」可知,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燕王石達開對東王楊秀清不滿,三人聯合起來結成同盟,為「虛君」洪秀全出頭,對付楊秀清。
  • 韋昌輝血洗東王府,殺了2萬多人,為何他如此痛恨楊秀清?
    韋昌輝是個有野心的人,也是個投機分子。韋家放著土財主不做,甘願冒殺頭的風險起兵造反,所貪圖的可不僅僅是一個說不上話的「王爵」。韋昌輝為人陰柔奸險,多有「見機靈變之急才」,是個口蜜腹劍、兩面三刀的陰險小人。
  • 「天京事變」失控,石達開究竟扮演了什麼角色?
    太平天國運動是我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民間起義,由於多種原因,雖然最後以失敗而告終,但還是動搖了清朝的根基、加速了清朝的滅亡,並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每當回首這段歷史的時候,「天京事變」始終是個繞不過的梗。
  • 天京事變中太平天國損失的僅僅只有幾萬將士嗎?遠遠不止這些!
    天京事變 然而,這軍事上的全盛並沒有維持太久,很快就走向了下坡路。天京事變的爆發,改變了一切。在這場兄弟相爭,手足相殘的內訌中,楊秀清、韋昌輝、秦日綱等人先後被殺,石達開在內訌結束之後回朝主政了半年之後也離開了天京,帶走了十多萬精銳之師,脫離了太平天國。對於太平天國來說,天京事變確實是整個運動的轉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