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北王韋昌輝為何在天京之變中被殺,有三個原因:
原因一:韋昌輝的性格
俗話說:性格決定命運。
那麼,韋昌輝的性格是什麼呢?
勇敢。
太平軍興之時,大學士兼軍機大臣塞尚阿被鹹豐皇帝派到廣西剿滅太平天國,曾經俘虜過一名叫做洪大全的神秘人物。從此人口中,清方第一次得到了太平天國諸位大佬的速寫。
洪大全說:「那韋正督軍打仗,善能谷戰,是他最勇,常說他帶一千人就有一萬官兵也不怕。」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派軍隊北伐。北伐軍覆滅後,大將李開芳被俘,也提到了韋昌輝,說他:「蕭朝貴第一通兵法,其次韋正。」韋正,就是韋昌輝。
翻閱天京之變前的清方的奏報,經常能看到韋昌輝身先士卒,出現在兩軍交鋒的第一線。當然,與韋昌輝同樣死於天京之變中的難兄難弟——秦日綱也是清軍奏報中的常客。反而是石達開在這方面的記載幾乎沒有。好吧,是根本沒有。
然而,從字面上看「勇敢」是褒義詞,但深入探究,勇敢之下,卻缺少了謀略。李秀成被俘後,稱讚石達開謀略甚深,這恰恰是韋昌輝所缺少的。
原因二:楊秀清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李秀成在自述中爆料:天京之變前,東王勢力強大,欺壓同僚。於是,北王韋昌輝與翼王石達開密議,要清君側殺死楊秀清。
其實,在密議之時,無論北王還是翼王,都不想把屠殺擴大化。他們計議:「殺東一人,殺其兄弟三人,原清、輔清而已,除此以外,俱不得多殺。」很顯然,在動手之前,他們都考慮到清軍環伺的問題,準備在殺死楊秀清後,和平接手東王的權位和遺產。
據《金陵續記》記載,韋昌輝深夜殺死楊秀清後,開始斬草除根,接著殺掉了楊秀清的54個王娘及服侍楊秀清懷孕的女子。(東王真是日天日地。)但是,東王府其他婦女韋昌輝卻全部放過了。可見,即使在深夜,韋昌輝也沒有喪失理智,殺人是有選擇性、有目的性的。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永遠是那麼骨感。
說實話,楊秀清並不難殺。他體弱多病,還瞎了一隻眼。如果發給楊秀清和韋昌輝同樣的兵器,讓他倆單挑,相信楊秀清不會在韋昌輝手下走上十個會合。但是,楊秀清不是一個人,他的身後還有千千萬萬的黨羽和親信,他們和他是利益共同體。楊秀清好殺,但殺了楊秀清之後,如何善後才是最大的問題。
楊秀清用人,最大的特點就是喜歡從底層提拔人才。經過多年的經營,楊秀清逐漸架構了這樣一個權力格局:楊秀清在上,親信黨羽在下,他們真正掌握著太平天國至高無上的權力。
天京之變前,有據可查的侯爵共有19位,天京之變前,還活著的大約有13人。沒有什麼戰功,僅僅因為與楊秀清有關,便獲得爵位的有五人。以東殿戶部一尚書吉成子和東殿禮部一尚書傅學賢為例,他們憑藉著東殿的身份,甚至不把北王和翼王放在眼裡。
楊秀清死後,擺在楊秀清親信面前有兩條路:
一、接受東王死亡的事實,同時接受北王翼王的收編。
這樣一來,天京之變也就以楊秀清之死結束了。從理論上來說,這是個最顧全大局的辦法。畢竟,東王死之前,太平軍儘管一破江南大營,但敵人的陸軍就在距離天京一百多裡外的丹陽,而敵人的水師,就在南京外城的觀音門盤踞。
然而,這樣一來,吉成子和傅學賢等人勢必要離開太平天國的權力核心,從此漸漸邊緣化。因此,他們選擇了第二條路。
二、東王絕不能白死,東殿人要團結起來,為楊秀清之死討個說法。
於是,傅學賢帶頭,加上楊秀清的親族,他們率領東殿人馬,與韋昌輝在天京城中戰鬥起來。他們名義是為東王而戰,但更多是為了捍衛自己的權力而戰。
談起一百多年前南京城中的那場屠殺,現在人多用「天京之變」、「天京事變」冠名。然而,在民國期間,多稱之為「內訌」。內訌,本來就是你打我一拳,我踢你一腳,一個巴掌拍不響,你來我往的殘酷廝殺。
韋昌輝與傅學賢鬥的不分勝負。關鍵時刻,秦日綱從丹陽前線趕來,局勢發生逆轉。最後,傅學賢失敗,韋昌輝也傷亡慘重。世人談及天京之變,多說韋昌輝屠殺了兩萬人,其實,這兩萬人是指雙方死亡人數。
傅學賢兵敗身死後,局勢無法控制,韋昌輝也無法停止,大清洗開始了。其實,直到此時,韋昌輝可以不死,他的戰友和同謀秦日綱也可以不死,但第三個原因最終決定了他們的命運。
原因三:同舟共濟卻是同床異夢,謀略甚深的石達開要韋昌輝的命。
石達開與韋昌輝曾經密謀誅楊。事變發生前,韋昌輝在江西瑞州、石達開在湖北武昌。以路途的遠近論,二人其實差不多。然而,石達開到達天京時,大屠殺已經接近了尾聲。
所以說,韋昌輝本應同舟共濟的戰友,從事變一開始就和他是同床異夢。否則,石達開絕不會來那麼晚。
石達開到達天京後,韋昌輝肯定心懷不滿。然而,他可以不計較石達開的遲來,只需要他旗幟鮮明的站在自己一邊。此時,北王燕王聯手,已經血腥鎮壓了東王勢力,只要翼王表示支持,內訌也就到此為止了。
然而,石達開來到天京,下馬伊始,便指責韋昌輝殺戮過多。話雖然政治正確,但已經刺激了韋昌輝脆弱的神經。在韋昌輝看來,天京城內關門大殺了這麼久,自己需要的是立場而不是是非,石達開這麼說是讓自己交人頭的節奏啊!
石達開大約也敏銳地感到了韋昌輝的殺氣,於是扔下全家逃走,韋昌輝乾脆殺了石達開的全家。這是個勇敢至極到了莽撞的舉動。至此,事態開始變的不可收拾。韋昌輝最終的結局也在此時決定。
最後,石達開出手收拾全局,他在天京城外打著為楊秀清報仇的旗幟,集結了幾萬人的大軍,逼迫洪秀全交出韋昌輝、秦日綱和陳承瑢的腦袋。
石達開大軍壓境,韋昌輝卻已經在內訌中損兵折將,包括秦日綱的部隊,他們手下僅有幾千人。在這種情況下,洪秀全能怎麼辦?他和全體天京人只有乖乖把韋昌輝等三人交出去了。
韋昌輝的勇敢讓他衝在了最前面,卻也最終死於非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