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禽戲,它和八段錦一樣,都是我國古老的導引養生功法。
五禽戲是由東漢末年的著名醫學家華佗創編的。據《後漢書·方術列傳·華佗傳》中記載「吾有一術,名五禽之戲: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約猿,五曰鳥。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當導引。體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戲,怡而汗出,因以著粉,身體輕便而欲食。普施行之,年九十餘,耳目聰明,齒牙完堅。」
關於華佗的五禽戲的起源可上溯至先秦的《莊子·刻意》文中有這樣一句描述「吹,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伸,為壽而以已矣。」其中「熊經鳥伸」就是對那時候的人們模仿動物的動作而達到鍛鍊身體的目的,華佗根據前人的經驗,創新總結,創編了「五禽戲」,並且把它傳授給普通百姓,讓大家都了解這套強身健體的方法。
不過那時候並沒有留下與五禽戲動作相關的文字和圖解。直到南北朝時期,陶弘景在其《養性延命錄》中有了比較詳細的記載:「虎戲者,四肢距地,前三擲,卻二擲,長引腰,側腳仰天,即返距行,前、卻各七過也。鹿戲者,四肢距地,引項反顧,左三右二,左右伸腳,伸縮亦三亦二也。熊戲者,正仰以兩手抱膝下,舉頭,左擗地七,右亦七,蹲地,以手左右託地。猿戲者,攀物自懸,伸縮身體,上下一七,以腳拘物自懸,左右七,手鉤卻立,按頭各七。鳥戲者,雙立手,翹一足,伸兩臂,揚眉鼓力,各二七,坐伸腳,手挽足距各七,縮伸二臂各七也。夫五禽戲法,任力為之,以汗出為度,有汗以粉塗身,消穀食,益氣力,除百病,能存行之者,必得延年」。陶弘景在該書中,不但對五禽戲的具體操作步驟進行了描繪,而且提出了五禽戲的鍛鍊原則——「任力為之,以汗出為度」。
五禽戲流傳至今已經分為了不同流派。
五禽戲的流派分為:
1、安徽亳州的董文煥五禽戲,動作較為古樸典雅
董文煥五禽戲共54個動作,分為:
虎戲13式
鹿戲9式
熊戲9式
猿戲10式
鳥戲13式
其次,還有
相生練習法
相尅練習法
靈猿戲笨熊練習法
鶴戲對練
簡體/易五禽戲
2、安徽亳州的劉時榮五禽戲
劉時榮所傳五禽戲為「古本新探華佗五禽戲」有徒手套路和機械套路兩種,
機械套路――華佗五禽劍
徒手套路――40個動作,每戲個8式。華佗五禽劍則是劉時榮結合自己練習五禽戲的親身體會,深入民間挖掘五禽戲的歷史資料,廣泛搜集技藝精華,通過不斷研究、修改,在傳統五禽戲的基礎
其所傳五禽戲強調「五禽戲亦屬武術範疇」其所傳套路演練時,「動作圓活」,「有些架式從外形上看似不大圓,但對意與氣仍要按照圓的要求運行」。
劉時榮五禽戲共44式,分為:
虎戲8式
鹿戲8式
熊戲8式
猿戲10式
鳥戲10式
3、新編五禽戲
2001年國家體育總局委託上海體育學院編寫出版了《健身氣功·五禽戲》,2003年由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發行。
五禽戲的五行屬性
古人把人體分成陰陽還有五行,根據陰陽平衡和五行相生相剋的原理來調養身體。按照五行學說,五禽戲的五個動作,「虎戲,鹿戲,熊戲,猿戲,鳥戲」分別對應著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
虎戲:虎屬肝,行膀胱屬陽,陰陽平衡,防治疾病。
鹿戲:鹿屬水,主腎。所以練習鹿戲可以緩解腎臟的毛病。
熊戲:熊屬土,主脾胃,所以胃部的毛病練習熊戲可以起到緩解作用。
猿戲:猿屬火,主心,所以對心神起作用。
鳥戲:鳥屬金,主肺。對肺有很好的鍛鍊作用。
五禽戲的功效
五禽戲能夠能清利頭目,增強心肺功能,強壯腰腎,滑利關節,增強身體素質,強身延年。
練鹿勢,能引伸筋脈,益腰腎,能增進行走能力;鹿抵中尾間運轉可起到強腰補腎,強身健骨的功效。鹿奔中重心後坐,整條脊柱後彎,內夾尾間,後凸命門,打開大椎,意在疏通督脈經氣,具有振奮全身陽氣的作用。
練虎勢的時候,瞪起眼睛來可以加強肝臟的鍛鍊(腎精充足則五臟六腑之精氣旺盛,目充明亮。另腎精能生髓通腦,目系上屬於腦,腎精充沛,髓海豐滿,則目光敏銳)。一般說來,練虎勢,能使人周身肌腱、骨骼以及腰髖關節功能加強,精力旺盛。
練習猿式,猿的動作閃展騰娜眼睛靈活,這個動式,活動起來以後,眼睛眨巴三下,不要多,模擬猿猴在採摘桃果時愉悅的心情,可減輕大腦神經系統的緊張度,對神經緊張、精神優鬱等症有防治作用。
練熊勢,能使脾胃功能增強,且能壯健力量;而脾位於中焦,在腸之下,和胃相表裡,主要功能是主運化、主統血和主升清。脾主運化是指脾有消化、吸收、運輸水谷精微等營養物質的功能,包括運化水谷精微和運化水溼兩個方面。脾主統血是指脾有統攝血液運行,不致溢出脈外的作用。所以,熊戲可防治消化不良,腹脹,便秘腹瀉等症。
練鳥勢,能加強肺的呼吸功能,提高人體的平衡能力。
關於五禽戲就先說這麼多吧,大家還知道其它的話,歡迎我們能夠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