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健身氣功五禽戲中的調息動作有哪些?各有什麼作用?
「息」指呼吸,調息,顧名思義,就是對呼吸進行調整。呼吸是一種自然現象,人與其他哺乳動物一樣,都必須通過呼吸來與外界交換氣體,這種呼吸的節奏是自然發生的,不過,人也可以通過有意識的調整來改變呼吸節奏,對散亂的念頭加以控制,使心息相依,從而凝神定志。在健身氣功五禽戲中,起勢調息、引氣歸元和每兩戲之間的側舉調息都是為了起到這個作用。
第一,起勢調息。起勢調息之前身體要含胸拔背、松靜自然,然後兩肩下沉,同時吸氣,氣往下湧、注入下丹田,接著兩臂緩緩抬起、內合、下按。整個手臂的動作要以肩為軸,肩沉則氣沉,氣沉時抬肘,抬肘則託掌上舉,然後兩掌內合下按,形成一個圓。做這個動作是為了調整呼吸、放鬆身心,儘快進入練功狀態。有些群眾反映進入狀態比較慢,對此可以採用意守呼吸、或者意守勞宮穴的辦法,目不旁視,心無旁騖,協調手臂和呼吸的配合,調整呼吸節奏,做到細、勻、深、長,綿綿若存。
第二,引氣歸元。整套功法做下來,習練者會感到有一定的運動強度和運動量,會覺得肢體比較柔活圓順;同時意境經過了一系列的轉換,在結束時要回歸到起始放鬆自然的狀態,所以要通過引氣歸元的動作,把意念集中到丹田,以動作配合呼吸,藉此調勻呼吸,並且讓肌肉、關節放鬆下來,準備收功。
第三,側舉調息。這個動作出現了四次,分別位於五個戲之間,之所以這樣安排,是為了起到一個過渡的作用,不僅是動作之間的過渡,更是意境之間的轉換。每一戲做完,都要通過側舉調息來調整呼吸、放鬆身體,以便承接下一戲,所以調息的時候要心神寧靜、全身放鬆、呼吸綿長。
2、練習「虎舉」的時候身體一定要直立嗎?
傳統醫學認為,人體有上、中、下三焦,屬六腑之一。一般認為上焦指心肺,中焦指脾胃,下焦指肝腎、膀胱、大小腸。就生理作用來說,上焦如霧,指心肺對營養物的輸布作用;中焦如漚,指脾胃的消化作用;下焦如瀆,指腎與膀胱的排洩作用。
「虎舉」時,身體直立,使三焦貫通,可以通行元氣、運行水液,使元氣和水液在其中正常地升降出入,這是第一個原因。第二,「虎舉」是健身氣功五禽戲的第一個動作,幅度不宜過大,以活動開身體為宜,所以要在身體直立的情況下活動手指、手臂和頭頸關節。需要注意的是,兩臂提、託、拉、按時,要在一條直線上運動,這有助於保持身體的直立。
3、什麼是長引腰?其在健身氣功五禽戲中有什麼作用?
梁代陶弘景在《養性延命錄》中記載了華佗所傳的五禽戲,其中描述「虎戲者,四肢距地,前三擲,卻二擲,長引腰,乍腳,仰天,即返距行,前卻各七過也。」長引腰就是引長腰肢的意思,具體要求是兩臂前伸與肩平,抬頭往前看,塌腰挺胸,軀幹保持與地面水平,臀部後引,在頭和臀之間把身體儘量拉長。
在「虎撲」中有長引腰的動作,模仿老虎在伸展肢體,動作要求同上,惟兩手前伸成虎爪。注意兩臂上提時吸氣,長引腰時呼氣。作用是為了增強腰部肌肉力量,增加脊柱和腰椎各關節的柔韌性和伸展度,使脊柱和腰椎保持正常生理弧度。
4、練習「虎撲」動作時手臂怎麼運動?
「虎撲」的手臂運行路線借鑑了「搖轆轤」動作。「搖轆轤」是古代導引術中的一個動作,要求兩腳開立,兩膝微屈,身體直立,兩手空握拳沿兩肋上提,至耳側向前劃弧伸出,以此往復。意想雙手握住轆轤柄,勁自腳起,腰勁帶動,雙手由內向上、向前、向下、向內劃圓,注意腰襠勁和胸腰勁的協調配合,周身一致,勁達雙手。
5、練習「鹿抵」時怎樣做轉體下勢才能更到位?
第一,兩臂向後伸出時,上邊手臂要超過下邊手臂的長度,這樣能加大腰部的轉動力度,壓緊一側腰部的肌肉,有利於轉體後望;第二,身體圍繞縱軸旋轉,不要向前探出身體,而是在保持身體正直基礎上轉頭注視後下方。第三,前腳向外展斜45度方向伸出,膝蓋方向與腳尖一致,大腿水平;後腿蹬直,全腳掌著地,形成「前弓後蹬」。
6、習練「鹿奔」換步時有什麼樣的技巧?
「鹿奔」換步動作模仿鹿奔跑中的換掌、發力,所以做這個動作時要表現出鹿輕盈、敏捷的神韻。以左腳換右腳為例,換步之前,左腳提起置於右腿小腿處,全身重量壓於右腿,接著左腳緩緩落下,腳尖著地以後,依次過渡到全腳掌,並用力下踩,同時右腳從腳後跟到腳前掌依次抬起,直至離開地面。
要先給右腳壓力,就像彈簧被壓緊一樣,然後再把這種壓力緩緩釋放出來。而左腳事先沒有壓力,但是隨著身體重心的移動,左腳逐漸被壓緊。把左右腳之間的鬆緊關係處理好,動作就富有彈性、輕鬆自然。
7、習練「鹿奔」時怎樣把豎弓做得更標準?
「鹿奔」中有人體要形成兩張弓的動作,一張是「橫弓」,由兩臂和兩肩形成;另一張是「豎弓」,由背、腰、臀形成。「豎弓」相對複雜一些,在練習中出現的問題也比較多,主要是含胸不緊、收腹不夠和臀部外放問題。
要把「豎弓」做得更標準,第一,含胸要緊。兩肩下沉、內扣,儘量把肩夾緊;第二,收腹要深。在含胸的基礎上,以肚臍為中心,向內收腹,儘量形成腹部中空的感覺;第三,臀部要收。收腹以後,腰部外凸,相應地要向前收臀部,形成腹和臀對拉的反方向運動,使命門穴突出來。腹和臀對拉的反方向運動越到位,豎弓越標準。
8、習練「熊運」時軀幹走立圓嗎?
「熊運」的動作幅度不大,強調臟腑的內動,主要是為了起到對內臟器官的按摩作用,最容易出現的問題是內動不足,起不到按摩作用。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軀幹的運動方法有問題。
正確的方法是臀部固定,手臂和頭頸隨著軀幹的運動而運轉,軀幹以肚臍為中心,先逆、後順時針做立圓旋轉。注意手臂和頭頸是隨軀幹運動而運轉的,另外軀幹向兩側旋轉時不要向後轉腰,要保持胸口始終朝向正前方。
9、習練「熊晃」時提髖落步的動作要領是什麼?
很多習練者反映掌握不好「熊晃」提髖的動作,或者動作僵硬,或者太過鬆懈,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沒有解決好「松」和「緊」的矛盾關係。動作開始,腰側肌群收縮,拉動髖部上提,繼而帶動整條腿收縮上提,這是「緊」;一緊之後,要側肌群放鬆,接著帶動整條腿放鬆,膝關節自然彎曲,這是「松」;然後膝關節自然前放落地,全身重量壓於前腳掌,這時腿要徹底放鬆,有「踩空」的感覺,並把這種振動感逐級地經踝、膝關節傳遞到髖關節。
10、怎樣才能表現「猿戲」的神韻?
習練健身氣功五禽戲要形神兼備,特別是在「猿戲」中,不僅要通過動作,更要通過神態表現出猿猴的特點。在「猿提」中,抖腕變掌成勾手的動作要快,意在體現猿的敏捷;聳肩縮項含胸的動作要緊,意在模仿猿的形態;左右張望時眼神要機警,意在表現猿猴機靈、警戒的心態。
在「猿摘」中,左顧右盼、上步摘果、退步託掌等動作要一氣呵成、輕盈靈巧,用肢體語言表現出猿猴尋果、摘果、託果的情景畫面,動作風格要大方、安舒,表現出猿猴在運動中舒展、靈活的神韻。
11、為什麼「猿提」時掌握不好身體平衡?
「猿提」時要提踵直立,有些習練者反映站不穩,這是因為全身上提的時候力量沒有集中到一個方向上。正確的方法是,自下而上提踵、提肛、聳肩、百會穴上頂,全身力量向上到達百會穴,向下壓在前腳掌,始終保持與地面垂直,這樣就站得穩了。 12、「鳥飛」的動作太僵硬怎麼辦?
僵硬的原因是沒有形成手臂的蠕動,正確做法是兩臂上舉時,力從肩發,先沉肩,再松肘,最後提腕,形成手臂舉起的蠕動過程;下落時,先松肩,再沉肘,最後按掌合於腹前。
在手臂運動的同時,身體要做好配合工作。兩臂上舉的時候吸氣,頭部百會穴上領,提胸收腹;下落呼氣,松腰松腹,氣沉丹田。 上海體育學院 虞定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