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聖經學習 基督徒如何正確的禱告

2020-12-09 基督教資訊平臺

路加福音11:1;馬太福音6:9~13

序言

在聖經裡,敬拜和禱告的重點同樣是對象:敬拜那一位?向那一位禱告?

人類學家指出,敬拜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渴求。在每一種文化裡,無論是最文明的國家,抑或是最原始的部落,不同的族類都有一種尋求神、敬拜神的渴求。中國有句古語「窮則呼天,痛則呼娘」,人到了窮途末路,生命遇到危險,很自然便會呼求神明打救。中國人的「天」(或稱「蒼天」,較通俗的稱「老天爺」),實質上是指主宰宇宙萬物的「天神」或「天帝」。

「皇天上帝」/「天帝」:如果你去過北京的天壇參觀,你便知道天壇是一個綜合體建築,是明朝和清朝皇帝祭祀上天和祈求豐收的場所。

天壇的主建築物名叫「祈年殿」;天壇另外有一座比較小、不是太多人注意的建築物,名叫「皇穹宇」;「皇穹宇」不是寺廟(裡面沒有供奉任何一尊神像),而是設置祭祀神位的建築物,裡面擺放祭天時使用的神牌,上面寫著「皇天上帝」。

根據中國古代文獻,「皇天上帝」是指「天神」或者「天帝」,就是主宰宇宙萬物的上帝。上帝指派君王來教化、治理地上的子民。這些君王自稱「天子」,意思是上帝的兒子;奉天承運,就是奉天命治理天下。遠在西周時代(公元前1066~771年),已經確立了「天子」直接向「上帝」祭祀的祭天禮儀。因此古代皇帝祭祀「天」,其實就是祭祀「上帝」。中國古代已經開始設立祭天的場所,而北京的天壇是明、清兩朝皇帝祭祀上帝的場所,可以說是敬拜上帝的「聖殿」。

此外,天壇露天的地方有一座三層圓形石壇,名叫「圜丘壇」,又稱為祭天台,是皇帝舉行祭天大典的地方。祭祀時,除了獻上供品,皇帝率領文武百官朝拜禱告,祈求上蒼廣施恩澤。中國民間信仰求神拜佛,有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拜神的人其實也是禱告,他們相信,只要夠誠心,來到菩薩面前,誠心可以感動天地,即使是堅硬的金屬和石頭也為之裂開!

基督徒的禱告

基督徒從信主第一天起便經常向神禱告。基督教強調虔誠禱告,自從十六世紀宗教改革運動以來,教會便非常注重聖經真理教導。著名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約翰加爾文,他們不是單單躲在修道院研究神學,而是親自牧養信眾的牧者。十六世紀宗教改革之後,教會對信徒有三個最重要的信仰教導:

第一,《使徒信經》(基督教信仰的重點內容/教義)
第二,《十誡》(神子民的道德規範)
第三,《主禱文》(主耶穌教導門徒向神禱告的典範)

每一個初信主的基督徒(包括兒童),不但要背誦這三個教導,還要明白其中的意思。因此馬丁路德寫了一本《教義問答》解答信徒的基要信仰問題,譬如說:「我們在天上的父」是什麼意思?「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又是什麼意思?

什麼是禱告?

近代著名神學家侯士庭(James Houston,加拿大維真神學院的創辦人)解釋:「禱告乃是人與神相交,與神對話,乃是地與天的連接,人與神在心靈中的接觸,這是禱告最主要的意思。我們不要把禱告一直局限在祈求這方面,禱告最簡單的定義就是:人與神對話」。

每一個教會都應當注重禱告。問題是,你跟誰學禱告?跟那些有豐富禱告經驗的人學嗎?我聽過信徒說,某某人很有禱告恩賜。我大概明白他的意思,就是這些被稱為具有禱告恩賜的人,可以滔滔不絕、情詞迫切地禱告,或者是別人覺得他們的禱告特別「靈驗」!你跟誰學禱告?他的經驗可靠嗎?他的經驗真的可以幫助你,與神交通,使你的禱告更有效、更「靈驗」嗎?

新約教會建立兩千多年以來,留下許多關於禱告的屬靈遺產,但是要學禱告,首先應當向主耶穌學,這是最穩妥,也是一個必要的基礎。如果沒有這個基礎,你去跟其他人學禱告,恐怕徒勞無益,甚至是弊多於利!正如門徒向耶穌提出的請求,禱告必須首先從耶穌那裡學。路加記載這事件的背景:「耶穌在一個地方禱告。禱告完了,有個門徒對祂說,求主教導我們禱告,像約翰教導他的門徒。」(路11:1) 耶穌隨即答應門徒的請求,教導他們《主禱文》。

《主禱文》

完整的《主禱文》內容,記載在馬太福音第六章。馬太福音第五章到第七章是主耶穌所講的「登山寶訓」內容,其中耶穌談論到多個主題。當我們研讀第五章到第七章的內容時,我們便發現《主禱文》是在「登山寶訓」這三章的中間,因此「論禱告」可以說是「登山寶訓」的核心。

《主禱文》第一句稱呼禱告的對象為「我們在天上的父」,耶穌一開始就說明我們與神的親密關係。基督教是一個「以神為父」的宗教,我們是神的兒女,擁有一個尊貴的身分,神也賜給我們向祂禱告的權利。

六個祈求

我們經常禱告,有沒有留意《主禱文》裡面有多少個祈求?總共有六個祈求。

頭三個是「關於神」的祈求:「你們禱告要這樣說: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太6:9~10)

(1)      第一個祈求:「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神的名字表明祂的屬性,包括祂是「聖潔的神」、「至高的神」、「自有永有」、「全能者」。神學家告訴我們,人存在的首要目的是榮耀神,並且享受祂。因此,我們最高的目標,是神的名在普天之下被尊為聖。

(2)      第二個祈求:「願你的國降臨」:這是指神的救恩國度。神的國度已經存在,但仍然等待將來完滿實現。耶穌首先把天國的道理引進人間,並且實踐在人間。「願你的國降臨」就是祈求神的救恩國度擴展,這是借著傳福音來達成。當福音傳遍天下,神的國完全來到時,這個禱告便成全了,也就是主耶穌再來的日子。

(3)      第三個祈求:「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這個祈求擴展了上面第二個祈求,就是神的國以完滿的形式來臨;因為神國來臨的奇妙特徵,就是神的旨意在地上徹底實現,包括公義完全彰顯,也不再有叛逆、邪惡。如果我們祈求神的旨意實踐在地上,我們就有兩個責任:

(i)      要持續研讀聖經來明白神的旨意;
(ii)     要靠著神的恩典,努力實踐祂的旨意。

後三個是「關於我們現在、過去、將來需要」的祈求:「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或作脫離惡者〕。」(太6:11~13上)

(4)      第四個祈求:求賜「日用的飲食」:這是為我們現在的需要,求賜養活身體的飲食。

在耶穌那個年代,通常工人是每天領取當天的工資,這工資少得可憐,只能買到一天的食物。耶穌提醒門徒,要學習過一種每天倚靠神供應的生活,如同舊約時代以色列人在曠野仰望神降下嗎哪。在今天,我們生活比較富裕,大多數人沒有經歷過上一代人的缺乏。我們也沒有多大的意識,為神供應我們每天的飲食衷心感謝祂。可是,我們每天所需的飲食不是理所當然的。今天世界上仍然有許多地方在戰爭中,出現許多難民,不要說食物,連乾淨的水都沒有。此外,還有饑荒、天災、貧富懸殊等問題。世界上許多地方的孩子,在上床睡覺之前,是沒有吃過晚餐的!事實上,許多人仍然每天須要為溫飽掙扎求存!

(5)      第五個祈求:「免我們的債(=罪),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這是為我們過去的罪(已經欠了的債/已經犯了的罪),求神赦免。正如保羅指出,罪人的生命得以更新,「一切都是出於神,祂借著基督使我們與祂和好。」(林後5:18)

耶穌講完這個禱告典範之後,繼續說:「你們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你們不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不饒恕你們的過犯。」(6:14~15)

在《主禱文》裡,「債」等同「罪」,罪債是必須還清的!這個祈求是求神饒恕。一個真正經歷過神饒恕的人,就懂得饒恕別人。不饒恕人的人,他從來沒有真心悔改,又怎能期望神饒恕他呢?

(6)      第六個祈求:「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或作脫離惡者〕」:這是為將來的境況,求賜力量,勝過試探、罪惡。

這句話實際的意思是「不要帶領我們進入試探;救我們脫罪惡,遠離被試探的光景,並且進入公義。」 因為我們越來越認識自己的軟弱,心裡有隱而未現的罪,而那惡者隨時用詭詐來引誘我們,所以就必須切切祈求神所賜下的聖靈保護我們。

我們看過《主禱文》裡六個祈求,頭「三願」:「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這是神的兒子教導我們怎樣禱告,首先求什麼?是為「你的名」、「你的國」、「你的旨意」禱告,禱告的焦點是「你」、「你」、「你」。學習禱告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校正我們禱告的焦點。可是,留意一下我們的禱告,是否通常把焦點投放在自己的需要上:「我」、「我」、「我」。我記得初信主時,有人教我把每一個祈求事項,具體寫在祈禱簿裡,好察驗神是如何回應禱告的。當某一個祈求事項蒙神應允時,我便在祈禱簿寫下神是如何成就那祈求事項,並且打一個鉤做記號。對於那些過了一段長時日、已經沒有可能實現的祈求事項,就打一個叉!信主多年之後,我才明白過來,這樣的祈求仍然是以自我為焦點。!

「你們祈求,就給你們」

我們接續看耶穌在馬太福音7:7~11有關祈求的經文:

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
8 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
9 你們中間,誰有兒子求餅,反給他石頭呢?
10 求魚,反給他蛇呢?
11 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你們在天上的父,豈不更把好東西給求祂的人嗎?

讀完這段經文,你會有一種感覺,這好像表示:求什麼,就一定得什麼!可是,這卻不是我們的實際經驗!如果你讀過雅各書便知道,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去理解「祈求」和「得著」兩者的關係:「你們得不著,是因為你們不求。你們求也得不著,是因為你們妄求。」(雅4:2~3)雅各教導我們,「不求」和「妄求」是禱告不蒙應允的兩個原因。

我們無須引用雅各書,因為耶穌當時所引用的是舊約先知書,當耶穌講這個教訓的時候,雅各書還沒有寫出來。耶穌是引用舊約耶利米書29:12~13的內容:「你們要呼求我,禱告我,我就應允你們。你們尋求我,若專心尋求我,就必尋見。」耶穌然後再加上「叩門」。

回到耶穌在馬太福音7:7~8的教導:
7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
8 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

這兩節經文中有三重對稱:我們「祈求」、「尋找」、「叩門」;結果是:「得著」、「尋見」、「開門」。三個動詞表達出越來越積極的行動。三個動詞是現在時態,並且是命令語:「祈求」、「尋找」、「叩門」,意思是:要持續地祈求、要持續地尋找、要持續地叩門,我們必須堅持不懈。在什麼事情上堅持不懈呢?就是在禱告上堅持不懈。

天父更把「好東西」給祂的兒女

至於馬太福音7:7「你們祈求,就給你們」的關鍵,耶穌在9~11節解釋:
9 你們中間,誰有兒子求餅,反給他石頭呢?
10 求魚,反給他蛇呢?
11 你們〔意指地上的父親〕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你們在天上的父,豈不更把好東西給求祂的人嗎?

在這三節經文中,耶穌作出一些對比:在第11節下半部分提到「天上的父」,所以在第11節開首提到「你們」的對比,是指「地上的父親」。「地上的父親」是不好的,可能是因為常常亂發脾氣、沒有耐性、不體貼,但是他們「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然後,耶穌就提出祂的邏輯理由:不好的「地上父親」,也會拿「好東西」給兒女;更何況好的「天上的父親」,祂必然更把「好東西」給兒女。「好東西」是什麼?就是你所需要的「餅」和「魚」;那麼「不好的東西」是什麼?就是「石頭」,沒有用的,不能餵飽你;還有「蛇」,更會傷害你的!

照神的旨意求

當然,我們可以為自己的工作、家庭、兒女求,聖經也是這樣教導我們放膽向神求。神連祂的獨生愛子耶穌都可以給我們,還有什麼神會吝惜不給我們呢?神深愛祂的兒女,因此不會對我們的祈求麻木無情;但神卻不會溺愛祂的兒女,因此不會成為我們的自動取款機,這是因為神「更把好東西給求祂的人」(太7:11)。

耶穌教導門徒的《主禱文》,不是向神求財富、名利、成功、成就,而是首先求「神的名」、「神的國」、「神的旨意」;然後求神賜下我們身體和靈魂最基本的需要(「日用的飲食」;「免我們的債(=罪」;「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或作脫離惡者〕。」)這些就是天父最樂意回應我們的祈求。這就是主耶穌教導門徒的禱告,也是教導我們的禱告。如果我們是求神的旨意成就,神必定垂聽和應允,這是使徒約翰後來告訴我們的真理:

約翰一書5:14~15
14 我們若照祂的旨意求什麼,祂就聽我們。這是我們向祂所存坦然無懼的心。
15 既然知道祂聽我們一切所求的,就知道我們所求於祂的無不得著。

同心合意的求

我們通常最懇切為什麼事禱告?可能是病得醫治。好幾年前,我們團契有一位姊妹因因病情嚴重被送進醫院。她在醫院住了一個多月,存活、康復過來。之後這位姊妹在團契感恩分享,她說在病危那段日子,有幾個教會許多弟兄姊妹(大約一千人)為她禱告。後來團契另一位姊妹也患病被送進醫院,團契弟兄姊妹懇切為她禱告。可是,她當晚便離開世界!是因為我們信心太少嗎?還是我們禱告不夠多嗎?難道,以後遇到這種情況,便發動一千人禱告,病就會好了嗎?耶穌豈不曾經教導祂的門徒:

「我又告訴你們,若是你們中間有兩個人在地上,同心合意的求什麼事,我在天上的父,必為他們成全。」(太18:19)〔註:顯然這段經文,按上文下理,是關乎教會紀律的禱告,而不是為我們所求的其他事項禱告,但卻表達出禱告蒙神垂聽,不是取決於禱告人數的多寡。病是否得醫治同樣屬神的主權:「我要憐憫誰,就憐憫誰;要恩待誰,就恩待誰。」(羅9:15)〕

因此,「禱告不是貴乎人多,而是貴乎同心合意」。無論是一千人禱告,抑或是兩個人禱告,重點同樣是「同心合意」。我們必須牢牢記住,神是神,祂不欠任何人任何東西。正如詩篇作者所言:「我們的神在天上,都隨自己的意旨行事。」(詩115:3)

你也許會問:神既然是按祂的旨意成就一切事情,為什麼我們還須要禱告?馬丁路德解釋《主禱文》裡「願你的國降臨」這句話:「不在乎人的祈求,因為人求與不求,神的國也一定會降臨,可是我們仍然須要祈求。」我們要注意《主禱文》裡所使用的,是複數代名詞,而不是單數代名詞,禱告的開頭說「我們在天上的父」,而不是「我在天上的父」。基督徒是神家裡的一分子,我們共同關心這個大家庭裡的「家事」,與主同心。同樣地,我們求「神的旨意行在地上」,也成就在我們身上。

客西馬尼園的禱告                                                           

神的旨意很豐富,可以包括醫治,或者不醫治。神甚至可以通過苦難來成就祂的旨意。對於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的禱告,希伯來書這樣評論:

希伯來書5:7~9
7 基督在肉體的時候,既大聲哀哭,流淚禱告懇求那能救祂免死的主,就因祂的虔誠,蒙了應允。
8 祂雖然為兒子,還是因所受的苦難學了順從。
9 祂既得以完全,就為凡順從祂的人,成了永遠得救的根源。

聽來奇怪!希伯來書的作者說,耶穌的禱告「蒙了應允」?耶穌不是求天父挪開苦杯嗎?希伯來書的作者何出此言?我們來看清楚,耶穌求什麼?

太26:39『我父阿,倘若可行,求你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這是耶穌第一次禱告,但是耶穌不是單單求神挪開苦杯,否則希伯來書就不會說,耶穌的禱告『蒙了應允』。

我們接著看耶穌第二次禱告:太26:42「我父阿,這杯若不能離開我,必要我喝,就願你的意旨成全。」我們要注意,在第一次禱告的下半部分:「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以及第二次禱告的下半部分『就願你的意旨成全」,這才是耶穌禱告的重點,也就是《主禱文》中第三個祈求的實現:「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太6:10)

耶穌明白祂來到世上的使命,就是遵行天父的旨意。我們要注意,表面上耶穌是「被殺」;但是,我們聽耶穌自己怎麼說:「沒有人奪我的命去,是我自己舍的。我有權柄舍了,也有權柄取回來,這是我從我父所受的命令。」(約10:18)耶穌是求父神的旨意成就。祂的禱告有沒有蒙應允?有!我們懂了。下一次當你面對危難的時候,例如生病、失去工作,你會求什麼?我想,當你面對危難時,會有許多想法、計劃,兩手準備。於是你跟神做個交易:「神啊!幫助我度過這個難關,我可以為你做什麼什麼。」這是人之常情。耶穌同樣有自己的想法、計劃,所以耶穌向父神提出「倘若可行,求你叫這杯離開我。」可是,耶穌表達了自己的意願後,接著向天父祈求:「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太26:39下);「就願你的意旨成全」(太26:42)。我們懂得這樣禱告嗎?還是仍然對神說:「求你祝福我的計劃!」你既然稱神為「主」,你是否願意把你的計劃交給神,然後說:「願你的意旨成就在我身上」。

結語

最後,我分享三個關於禱告的重點:

(1)       禱告肯定可以帶來改變

按照聖經的教導,禱告肯定可以帶來改變。關於禱告帶來改變,可分為兩個層面:
(i)        我們的神是不變的神;相反,萬事萬物卻會按照神自己的旨意被改變過來。
(ii)       神的兒女可以借著禱告,求神改變事情或自己的心,而不是試圖改變神的旨意,例如,尋求明白什麼是神的旨意,因而改變自己的心思意念來符合神的旨意。

(2)       三位一體的神眷顧我們

三位一體的神眷顧我們,不但垂聽我們的禱告,還替我們祈求,並且恩待我們:

(i)       長遠活著的耶穌,替我們祈求
聖子耶穌作為我們和神之間「更美之約的中保』(來7:22),「凡靠著祂進到神面前的人,祂都能拯救到底;因為祂是長遠活著,替他們祈求。」(來7:25)

(ii)      我們軟弱時,聖靈替我們祈求
在「我們本不曉得當怎樣禱告』之時,「聖靈親自用說不出來的嘆息,替我們禱告。」(羅8:26)
「鑑察人心的』神,「曉得聖靈的意思,因為聖靈照著神的旨意替聖徒祈求。」(羅8:27)

(iii)    天父更把好東西給求祂的人
「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你們在天上的父,豈不更把好東西給求祂的人嗎?」(太7:11)

(3)       願你的意旨成全

禱告最終目的是「願你的意旨成全」,也就是《主禱文》中第三個祈求的實現:「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太6:10)

禱告不是修煉一種工夫,而是求神的旨意成就!禱告不是求「天從人願」,而是求「人從天願」!阿們。


本文原載於「福音腓立比」微信號,本平臺蒙允轉載,不擁有版權。
原文標題為「主教導我們禱告」。

相關焦點

  • 基督徒該如何禱告
    有時人們批評他花費過多的時間禱告、懇求和感恩,以致「荒廢」了正業。嘉利回答說:「修鞋是我的副業;只是為了維持生計的手段而已。禱告才是我真正的事業。」上帝大大地使用嘉利,引領多人悔改。馬丁路德也曾說:「裁縫以製衣為業,基督徒以祈禱為業。」但我們該如何祈禱呢?很多人問我這個問題,事實上連我本人都要懇求:「主啊,求袮教我禱告。」
  • 【聖經學習】基督徒如何看待萬聖節?
    基督徒應該如何看待這個節日呢?公眾號:聖經學習萬聖節起源是在公元三、四世紀以前,基督徒受到羅馬政府及猶太人的迫害,教會為記念這些先聖先賢們的殉道舍己,而於公元610年5月13日定為諸聖日,意為天下聖徒之日,用來記念殉道者。
  • 基督徒禱告的五項內容
    基督徒的兩個屬靈翅膀,一個是讀經,另外一個是禱告。讀經是神的話語臨到我們,而禱告則是我們向祂說話。有許多人信主好多年了,仍然說自己不會禱告,也就是不知道禱告時說些什麼。願借著今天的一些分享給大家。使我們在禱告中有方向。
  • 從主的教導看:基督徒禱告的七個要點
    很多基督徒不知道該怎樣禱告,連信主很長時間的人,也說不會禱告。是真的不會禱告嗎?其實每個人都可以禱告,說不會禱告很多因為是擔心自己的禱告不符合神的心意,不得祝福,反招咒詛。怎樣的禱告是正確的禱告呢?門徒們也有這樣的疑問,所以去問耶穌。
  • 《聖經》對基督徒的什一稅是怎麼說的?
    基督徒應該什一奉獻嗎?   許多基督徒在什一奉獻的問題上掙扎。
  • 《聖經》中最偉大的幾個禱告
    《聖經》中最偉大的幾個禱告 2015年03月06日 09:57 來源:福音時報 作者:耶米瑪 字號 內容摘要:禱告是基督徒的特權,是神極大的恩賜,在教會發展及基督徒靈命成長的過程中,禱告是必不可少的,禱告的力量也是大而無比的
  • 聖經金句 ‖ 萬物的結局近了。所以你們要謹慎自守,儆醒禱告
    —— 彼得前書 4:7《丁道爾聖經注釋》萬物的結局近了,代表神救贖計劃中一切大事都已發生了,所以萬物現正等候基督再來治理這世界。彼得把世界的歷史當作人類「蒙救贖的過程」,而不認為是講地上君王國度的興亡史。
  • 問卷調查報告:基督徒,現實中你的生活小事是否匹配了你的信仰?
    在幾個有關於人際關係的問題當中,比如,身邊的人遭遇變故當如何做,最多的人選擇不僅要禱告,更要為對方儘自己的一份力量,可見許多基督徒有做出實際行動的意識。在關於聖經方面,認為只讀聖經既可的參與投票的基督徒只有29人,佔13%左右,絕大部分的人認為聖經有卓越真理,但是其他書也要讀,或者一定要讀其他的書。在基督時報所做另一次關於牧者和基督徒學習情況的調查中,面對「請回憶,這30天的時間,你看完了幾本書?(所有類型的書都可以)」的問題,參與投票的37人有86%選擇2本一下,選擇3-5本及以上的只有5票,佔14%。
  • 基督徒靈修:聖經中的燈
    基督徒若是有主的話語在心,作我們生命的明燈,便可以照明我們前面當行的道路。有一個基督徒,他是做石雕工作的。但當他面臨要雕刻偶像時,他猶豫了。想到聖經中的話,他堅守立志,只雕刻非偶像類的石頭雕像。感謝神,恩典夠用。雖然不雕刻偶像,但公司知道他的情況,知道他手藝很好,便把非偶像類的單子都交給他。他的業務量並沒有減少,反面增多。
  • 基督徒怎麼更好地學習真理?聖經中庇哩亞人的榜樣值得學習
    天天學習神的話語,這是很不容易的,需要人堅持去做。人每天都要吃飯,因為吃飯才有力氣。同樣的,基督徒要有這樣的意識,人每天都要領受神的話語,作為屬靈的糧食,作為生命的糧食。如經上所記: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 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
  • 《【如何理解萬民敬拜的殿與萬民禱告的殿】》
    《【如何理解萬民敬拜的殿與萬民禱告的殿】》很多基督徒並不明白神的殿到底是稱為萬民禱告的殿還是萬民敬拜的殿?
  • 關于禁食禱告基督徒應當了解的知識
    根據聖經,這是法利賽人的日常生活。路18:12我一個禮拜禁食兩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當新約的信徒選立長老的時候,他們也禁食禱告。徒14:23二人在各教會中選立了長老,又禁食禱告,就把他們交託所信的主。
  • 以馬內利丨基督徒為什麼要在聖靈裡禱告?
    禱讀聖經禱告是人和神在聖靈裡相會和相交,人要在聖靈裡才能和三一真神相交,人如果不能進到聖靈裡邊,就不算禱告,就像魚離開水,就會死掉一樣。安靜禱告基督徒在聖靈裡禱告,表明是在一個很深的安靜裡面,完全浸在神的同在中!當肢體用靈向天父禱告,而不是用悟性禱告的時候,整個人進入跟天父的相交當中!
  • 【新年讀經系列】讀聖經的四種禱告方法
    那我們應該如何為讀聖經禱告呢?這裡有能打開神的話語的四節經文,可以做你禱告的參考。1.詩篇119篇18節 求你開我的眼睛 「求你開我的眼睛,使我看出你律法中的奇妙」(詩119篇18節)。我們求神打開我們屬靈的眼睛,讓我們看到我們自己看不到的榮耀。沒有他的幫助,我們只是「屬血氣」的人與屬血氣的眼。」
  • 靈修丨如何讀懂全本聖經
    由於聖經故事讀起來枯燥無味,不像小說那樣跌宕起伏,許多基督徒一讀聖經就昏昏欲睡,似乎讀聖經比吃催眠藥更有效。其實,要讀懂聖經並不難,關鍵是讀經態度和讀經方法!從主的禱告中,真正尋求真理必先謙卑自己,那些自高自大、一無所知、爭辨言詞的人不可能讀懂聖經真理!人是愚妄的,需要保惠師聖靈的啟導,保羅在寫給哥林多教會的第一封信中講到,「除了神的靈,也沒有人知道神的事」,主耶穌基督教導門徒說,「我還有好些事要告訴你們,但你們現在不能領會,只等真理的聖靈來了,祂要引導你們明白一切的真理約」。
  • 如何為丈夫禱告?教你為他禱告的事項
    問題並不是要被試探多久,而是在面對試探的時候,我們要如何應對。丈夫的心對所有男人,都有一個仇敵,就是那讓他們的人生離上帝的旨意越來越遠的。可以對抗丈夫內心的謊言攻擊,最有力的武器就是聖經和讚美。但是你可以為他禱告,誘惑他,使他瞎眼,妨礙他做正確決定的仇敵爭戰來禱告。丈夫的名聲名聲不能輕視。比起財務,名譽更重要。不重視自己名聲的人,在想得到信任的時候,是無法得到信任的。
  • 讀《簡明教會歷史》:有多少自稱基督徒的人,是真正的基督徒?
    我們看到的是教會也有問題,有人的地方就有問題,但是那些真正的基督徒會起來維護真理,甚至為了維護真理犧牲生命。整本書快看完的時候,我在思考一個問題:今天還有多少自稱基督徒的人,是真正的基督徒?歷史上有很多的假基督徒進入教會,今天也依然有很多。沒有正確的教導,基督徒的生命就不真。
  • 聖經金句 ‖ 舉起聖潔的手隨處禱告
    這不是想到無助的人禱告時熱情難禁,拼命抑制,認識自己的失敗而懺悔;它乃是想到只做形式化的禱告之人。(二)禱告的人不要存憤怒的心。有人曾說:『饒恕是不能分割的。』人和神聖的饒恕是一齊進行的。耶穌也曾重複強調人若存心與鄰舍為敵,就必不能得到上帝的饒恕這件事。『所以你在祭壇上獻禮物的時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懷怨,就把禮物留在壇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後來獻禮物。』
  • 【靈糧】聖經裡如何禱告成真?
    ,來學習摸著禱告的竅。但是聖經給我們看見,亞伯拉罕認識神,亞伯拉罕也有禱告的竅,他已經聽見了耶和華說,『所多瑪和蛾摩拉的罪惡甚重,聲聞於我。』(20。)一個城如果十個義人都沒有,這個城像什麼城!神是『喜愛公義,恨惡罪惡』(來一9)的神,祂不能庇護罪惡,祂不能不審判罪惡,所多瑪和蛾摩拉的被毀滅,是他們罪惡太重的結局,是神公義的彰顯。
  • 論基督徒的禱告——禱告的竅門和秘訣
    禱告是解決麻煩事的,這個是錯誤的立場,不是基督徒該有的立場。信徒反而應該說,麻煩事是禱告的素材。對信徒來說,問題會解決,但是解決問題只是一個事情,只是一個神人溝通的場所和道具。如果什麼事情都沒有,你禱告什麼呢。如果什麼憂愁都沒有,你哀求什麼呢。如果什麼喜樂都沒有,你頌讚什麼呢。我們在地上的需要實在是禱告的良機,是神特意所安排的道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