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粗鄙暴戾失底線,髒話成了亞文化,「祖安文化」正侵蝕校園

2020-12-22 新華社新媒體

粗鄙暴戾失底線,髒話成了亞文化,「祖安文化」正侵蝕校園

半月談記者 蔣芳 貝赫

以對方母親為圓心、直系親戚為半徑、生殖器為主武器、意淫為主技能,配以倫理、兩性、家畜、寵物、殯葬行業等領域的特有動詞及名詞……近年來,一種人稱「祖安文化」的亞文化在很多遊戲社區、社交媒體、視頻剪輯網站走紅。調查發現,隨著這種所謂的「文化」出圈、擴張,追求罵人要有創意,髒話要足夠惡毒的「祖安文化」日漸侵蝕部分校園,青少年語言粗鄙現象愈演愈烈。

1

滿口髒話卻引以為傲,

自稱「祖安男孩」「祖安女孩」

南京某初三班主任葛老師偶然注意到班上的學生在發生摩擦時常常飆一些「戾氣非常重的詞」。有些時候,幾個學生看表情、看氛圍都只是在交流、開玩笑,但口中的詞「髒得令人震驚」。葛老師問幾位學生,為什麼用詞這麼惡毒?學生不以為然地回答,他們只是在開玩笑,並沒有真詛咒父母,都是網上看來的「祖安語錄」。葛老師還發現,學生們有時還笑稱自己是「祖安男孩」「祖安女孩」。

不明就裡的葛老師上網搜索什麼是「祖安」,發現社交媒體上、一些視頻和遊戲社區內的「祖安語錄」「祖安文化」等「方興正艾」。「祖安」一詞源於一款競技網遊的中國伺服器「祖安」大區,網民間謠傳該大區玩家最愛罵人。經部分網絡自媒體不斷惡意曲解、渲染、炒作,「祖安」逐漸成為對噴、罵人、說髒話成風的代名詞。

葛老師說:「我是85後,並不是什麼老古板。但這種程度的汙言穢語,以及他們那種習以為常的態度讓我十分不解。」

類似的現象並不鮮見。北京某小學六年級的班主任發現,一位成績特別優秀的班幹部在微信群裡攻擊一位同學時,幾十條汙言穢語刷屏,很多用詞和表述方式讓成年人驚訝,學生們卻感受到了一種由罵髒話帶來的認同感——優等生原來也是「祖安人」。

一位中學老師感慨:「現在的學生仿佛都是『祖安血統』,布置作文『給好友寫一封信』,動不動就是『聽說你得癌症了?恭喜你!記得請我去你墳頭蹦迪!』這都什麼鬼東西。」

受到「祖安文化」影響的並不只有學生,還有一些年輕的「祖安老師」。受疫情影響,在今年的網課期間,多位邊上課邊飈髒話的老師頗受學生們的喜愛,一位被打上「祖安化學老師」標籤的網課錄製視頻在視頻網站上還小火了一把。有網友評論說,這樣的老師說話很有趣,沒有距離感,希望也能擁有這樣的「祖安老師」。

一位90後老師解釋,罵你媽並不是真罵你媽,只是為了在「最極致的嘴臭中獲得最高級的享受」。「作為老師肯定不會在學生面前說,但幾個年輕老師有時候在教研室批卷子吐槽學生考得爛,難免『口吐芬芳』,我們也自嘲在開一場『祖安老師大爬梯(聚會)』。」

2

語言暴力倒灌現實生活

今年3月,國外網遊主播Mayumi在直播中透露她向網友學習了一些「中國話」, 除了中文的「謝謝」之外,一張口全是國罵。一些網友的反應很興奮,通過直播間的彈幕「歡呼」——「這就是文化輸出」。

對追捧「祖安文化」的人來說,這種贏則雙親健在,輸則家族升天的罵人方式令人「眼前一亮」,罵得好會被表揚為「好聰明的中國人,好優美的中國話」,戰鬥力特別強的,則被稱作「祖安文科狀元」。有網友總結「祖安語錄」的製作要素:「有創意,不單調;夠下流,夠惡毒。」

從網上狂歡,到網下跟風,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祖安文化」在虛擬空間的肆意蔓延,已倒灌至現實世界,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影響。

4月15日,71歲的詩人北島在豆瓣發表了一首詩歌,被一個名叫「藍蛆撲殺隊」的網友以時下最流行的「祖安罵」問候,隨後跟風的網友複製粘貼這句「祖安罵」跟帖刷屏。此後,已入駐豆瓣3年,一直安安靜靜寫詩的北島在評論區回覆:「這是討論詩的平臺,但不應使用語言的暴力。我從此關閉詩和詩的評論區。」

從2006年開始,教育部、國家語委每年都會發布《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在近幾年的報告中,低俗網絡詞語的使用情況問題突出。例如《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18)》顯示,各類網站評論區低俗詞語使用率達到0.8%,幾乎每100個詞中就有一個低俗詞。不同網站的低俗詞語使用程度不同,在某網站娛樂頻道評論區,某一低俗詞語在抽查的500萬字中就出現了1.1萬次。

現象和數字說明,網際網路文明堪憂。而近來流行的動輒問候祖上「安康」的「祖安文化」,更如「山體滑坡」,將網際網路語言的水準拉入谷底。一些網絡自媒體大量創作以「祖安文化」為主題的文字、視頻,部分網絡平臺明面監管,背地放縱,甚至暗地包裝、推廣。

去年末以來,某些視頻網站迎來了「祖安」主題投稿的高峰,熱度至今不退,有時候一天新增的相關視頻數量就有200多條,每一個的瀏覽量都至少有幾萬。半月談記者翻閱這些視頻時發現,有的發布者會在簡介中聲明:「本視頻所有文案、配音均為節目效果,各位小朋友大朋友千萬不要學髒話、說髒話哦。」但從彈幕、評論的文字可以看出,這樣的「聲明」形同虛設。

3

警惕變味的亞文化

汙染青少年價值判斷

一位家長擔憂:「部分未成年人網上打遊戲、看視頻、刷直播,看到什麼學什麼,尤其愛追風玩梗,活學活用,看著別人用自己不用就覺得是自己Out了。」

「祖安文化」對尚處在三觀形成期的青少年造成惡性誘導和不良影響。青少年辨識力差,對「祖安文化」粗鄙下流的內核本質了解不深。他們不以為恥,反以為「酷」。這不利於在青少年群體中形成健康禮貌的用語習慣,甚至汙染青少年對何謂文明、何謂文化的價值判斷。

有關人士認為,「祖安文化」玩世不恭的態度已走向畸形。網絡上,人們比誰罵得更好,更有創造力,肆意宣洩著自己的負面情緒。現實中,人們對此一笑而過,習以為常,逐漸成為日常用語的一部分,壓縮了正常的討論空間,導致簡單粗暴的表達方式。

追求圈層文化的「志同道合」不等於可以「信口開河」。教育界人士認為,類似「祖安語錄」這樣的粗鄙發言不該因為時髦、出圈而被迎合,不應默許其變得合理化、日常化、低齡化。對於庸俗暴戾的網絡流行語,需要做好引導規範。

葛老師呼籲:「需要通過教育,樹立正確的語言規範,構建網際網路文明,而不是順應這種低俗語言在生活中流行乃至泛濫。」

(完)

相關焦點

  • 「祖安」現象侵蝕校園:滿口髒話卻引以為傲,警惕變味亞文化
    調查發現,隨著這種所謂的「文化」出圈、擴張,追求罵人要有創意,髒話要足夠惡毒的「祖安文化」日漸侵蝕部分校園,青少年語言粗鄙現象愈演愈烈。滿口髒話卻引以為傲自稱「祖安男孩」「祖安女孩」某初三班主任葛老師偶然注意到班上的學生在發生摩擦時常常飆一些「戾氣非常重的詞」。
  • 祖安文化是什麼梗什麼意思 祖安這個梗是怎麼來的介紹
    以對方母親為圓心、直系親戚為半徑、生殖器為主武器、意淫為主技能,配以倫理、兩性、家畜、寵物、殯葬行業等領域的特有動詞及名詞……近年來,一種人稱「祖安文化」的亞文化在很多遊戲社區、社交媒體、視頻剪輯網站走紅。  調查發現,隨著這種所謂的「文化」出圈、擴張,追求罵人要有創意,髒話要足夠惡毒的「祖安文化」日漸侵蝕部分校園,青少年語言粗鄙現象愈演愈烈。
  • 人民電競周報|《半月談》:「祖安文化」,真的該管管了;PEL將會有7支新俱樂部加入
    重點整治誘導未成年人無底線追星、飯圈互撕等價值導向不良的信息和行為。嚴厲打擊誘導未成年人在社交平臺、音視頻平臺的熱搜榜、排行榜、推薦位等重點區域應援打榜、刷量控評、大額消費等行為。大力整治明星話題、熱門帖文的互動評論環節煽動挑撥青少年粉絲群體對立、互撕謾罵、人肉搜索等行為。嚴格清查處置「飯圈」職業黑粉、惡意營銷等違法違規帳號。深入清理宣揚攀比炫富、奢靡享樂等不良價值觀的信息。
  • 不是所有的亞文化都值得尊重與包容
    北島也許不知道,他遭遇的正是在部分青少年網民中流行的「祖安文化」。據《半月談》報導,「祖安」一詞源於一款競技網遊的中國伺服器「祖安」大區,經部分網絡自媒體不斷惡意曲解、渲染、炒作,逐漸成為對噴、罵人、說髒話成風的代名詞。一些青少年滿嘴髒話,自稱「祖安男孩」「祖安女孩」,語言粗鄙現象愈演愈烈。
  • 楊過可能是個「祖安文科狀元」,他「罵髒話」為何滿堂喝彩?
    趕緊上網扒拉了一會,總算大致清楚了一些:「祖安」這個梗據說源自於lol英雄聯盟,該遊戲「祖安大區」的部分玩家喜歡互噴,加上英雄艾克的口頭禪是:「這就是祖安人打招呼的方式。」於是,祖安文化就逐漸演變成了「變著花樣說髒話」的代名詞。
  • 「祖安語錄」盛行,別再讓你家孩子吃「網絡文化垃圾」食品了!
    ——摘引自「百度百科」之「祖安文化」詞條在此基礎上,許多網絡用戶(多以青少年為主)開始模仿創造這種罵人語言,並統稱為「祖安語錄」,髒話使用者即便不玩英雄聯盟也可以戲稱自己為「祖安人」、「祖安女孩」等,並逐漸在青年群體中衍生出了一種亞文化,稱為「祖安文化」。
  • 六部委聯手整治「飯圈」「祖安文化」:腦洞創意,怎麼就用來罵人了?
    這些看起來不帶一個髒字,組合在一起卻惡毒又低俗的語言,是網上正流行的「祖安文化」用語。這種花樣百出、惡毒下流的罵人話,頻頻出現在微博、淘寶、彈幕、直播裡,還受到不少青少年的追捧。啥是「祖安文化」?「祖安」原本是遊戲《英雄聯盟》國服的電信二區,此前網上有人將一名祖安區的遊戲玩家在遊戲聊天屏上羞辱隊友的界面發到網上,花樣百出的罵人方式引發不少網民關注,「祖安人」成了網上特別能「噴」、特別會「罵」的人的代稱。
  • 「爆粗口」只是祖安文化的冰山一角 該如何整治?
    他們在網絡世界中也構建起一個暴戾、混亂的「地下之城」,甚至將「祖安話」嵌入校園現實生活中的話語體系,使之成為一種常態化的「語言暴力」。  近日,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了《關於聯合開展未成年人網絡環境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指出要加大對「祖安文化」等涉及未成年人不良網絡社交行為和現象的治理力度。「祖安文化」為何有青少年效仿,又該如何整治?
  • 極端嘴臭的「祖安梗」:想學髒話麼?我教你啊
    三.處罰榜在對於英雄聯盟人員處罰名單上,祖安伺服器的玩家的確是「名列前茅」在這裡給大家分享一下,這些極致嘴臭的髒話,部分用字母代替。在祖安,只有強者才配擁有雙親;祖安大舞臺,有m你就來;順風四海皆兄弟,逆風儘是屠m人;贏則雙親健在,輸則族譜升天;祖安人打招呼的方式,放ma過來吧。祖安七年,雙親健在,至高榮耀;祖安的含義是什麼?
  • 「祖安文化」外還有「陰陽話術」:不帶髒字就無公害?
    「祖安文化」之外,還有「陰陽話術」:不帶髒字就無公害?「不會吧,不會吧,不會真有人……吧?」「您可真是了不得啊,我願稱您為最強!」「就這?就這?」……如今的網絡世界中,類似言論正變得越來越多,90後、00後使用者尤甚。
  • NMSL走出國門,祖安文化對外輸出,還要禍害多少年輕人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NMSL(你媽死了),這四個簡單的拼音縮寫,無孔不入地侵蝕著我們的網際網路生活。如今,連詩人也未能倖免。而NMSL所代表的祖安文化,也正在被極致地濫用,將年輕人的思考壓縮在簡單的拼音縮寫裡。
  • 「祖安文化」之外還有「陰陽話術」:不帶髒字就無公害?
    來源:半月談來源:《半月談》2020年第20期 | 編輯:李力 徐寧「不會吧,不會吧,不會真有人……吧?」「您可真是了不得啊,我願稱您為最強!」「就這?就這?」……如今的網絡世界中,類似言論正變得越來越多,90後、00後使用者尤甚。
  • 上海漫展「不雅」動作惹爭議,媒體:亞文化「玩梗」,請守住底線
    半月談評論員 劉方洲 蔣芳打軟色情擦邊球,拿民族傷痛做「梗」,給語言暴力披上創作自由外衣……近日,在廣州和上海舉辦的大型漫展上,出現了數個爭議事件。當前,二次元、宅文化等亞文化領域屢屢被一些無底線操作者引入低俗、庸俗內容,一些事關歷史、道德、法律的嚴肅話題被拿來當做「玩梗」「解構」的原料,以小眾情趣挑戰大眾情感,呈現出令人厭惡的病態。
  • 「祖安文化」被抵制,「祖安吧」遭永封,騰訊啟動文明遊戲使者活動!
    「祖安文化」這個梗流傳很久了,對於這個梗的出處有兩種說法,第一種是在英雄聯盟官方公布的封禁名單中,祖安區玩家名單比較靠前且人數較多,於是網友們稱這些玩家為「祖安文科狀元」。
  • 祖安人,你是否無話可說?
    絕不同於日常生活中的撒潑罵街,有一定閱歷的祖安人往返駁詰,對普通髒話嗤之以鼻。《英雄聯盟》聊天區有語言淨化機制,直白粗鄙的語言會被和諧。也正因此,真正的祖安人常被戲稱為「文科狀元」:——「哥哥,上手吧,別用腳玩了。」——「我看你就是個能復活的小兵。」——「你不參團是在峽谷裡貼瓷磚嗎?」
  • 被曲解的祖安文化,全民審醜的替罪羊
    可是,換個角度來看,如果祖安文化的意義僅限於教人罵髒話的話,我對這種輸出嗤之以鼻。祖安是瓦羅蘭大陸(《英雄聯盟》宇宙的地區)的城市之一,如武俠電影中的黑市一般,在這個常年被煙霧籠罩下的城市中大都是一些奇異的人,一位背景設定為孤兒的英雄艾克也是其中之一。
  • 馬上就評|上海漫展現不雅動作:是誰動了亞文化的底線?
    上海漫展的事情一出,關於亞文化的尺度與底線問題再一次引起了廣泛熱議。在眾多網友的評論中,批判的聲音佔了絕大多數,既有人站在公序良俗和法律法規的角度上直指亞文化圈的自由與邊界問題,也有人在以道德的標準規勸個人行為的張力與約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