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大將韓擒虎戰功赫赫,活著位極人臣,死後被奉為閻王

2020-12-15 騰訊網

隋朝是我國歷史上一個短暫而璀璨的朝代,它不僅給後世留下了科舉制和大運河,還有一個名垂千古的大將,他就是死後化身成為閻羅王的韓擒虎。

不管是通過《西遊記》還是其他的神話傳說故事,都會有一個閻王的存在。《西遊記》中孫悟空因為同伴的突然死去,而大鬧地宮,七十二路鬼差紛紛讓道,最後到了閻羅王那裡,武功不如孫悟空的閻王只好繳械投降,隨著戰事的演變,閻王似乎被定義成一個昏庸膽小的無能之人。玉帝經歷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劫才修成金身,如來也經歷數萬磨難最終成佛,閻王又是什麼修行而來的呢。

相傳,在隋朝剛建立的時候,有一位陳國的將領韓擒虎棄暗投明,在跟隨隋文帝四處徵戰的過程中深得皇帝賞識,所以不久之後便升任御前將軍。有一次大隋軍隊進攻後周的時候,因為城牆建造結實,以至於攻打十幾天後仍沒有動靜,這關係到整個中華民族的統一大業,所以隋文帝甚是惱火。

前線將軍提議派韓擒虎來統領全局,不久之後,這位戰神將軍果然沒有辜負大家的期望,順利將後周餘孽清除殆盡,為大隋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相傳韓擒虎八尺有餘,而且體格十分健壯,濃眉大眼甚是精神,不論打架的本領,敵人只要一看到韓擒虎本人,則會被他威武的身材驚詫到。不只是朝堂之上,民間百姓也都將他奉若神明,敵國將領只要聽見他的名字,便會身心疲憊,更不用說是上陣打鬥了。

相傳,有一年,韓擒虎生病在家休養。拒絕了朝廷官僚探望的戰神門前人跡罕少,但是路過的一位道士卻看到了一份不一樣的場面,因為道士看見了熙熙攘攘的人群,他們的服裝首飾和平常人根本不一樣。道士問他們來這裡做什麼,領頭的回覆說是來接大王的。中國古代封建大家庭中,總會有一個專門負責風水的先生,道士便把這個景象告訴了韓家術士,術士一聽說後便對韓擒虎說了。

聽聞此消息的韓擒虎大笑一聲,說道:本以為我在人間位極人臣,已經是莫大的榮耀了,沒想到陰間還給予我如此官職。說完便與世長辭,在家人的痛哭聲中,韓擒虎優哉遊哉地坐上了陰間閻王的寶座。因為生前作戰勇猛並且殺伐氣盛,本性又果斷正直,所以韓擒虎能夠坐上閻羅王的位置,這也是冥冥之中上天註定的。

相關焦點

  • 「歷代名將」隋朝大將離世後做了閻王
    如宋代有「包青天」包拯入地府代班當閻王的故事,就是因為包拯的生命來歷不凡,據說是文曲星下凡。包拯離世後接替閻王之位也就絲毫不奇怪了。有意思的是,唐代魏徵等官修的正史《隋書》中居然記載了隋文帝時的大將軍韓擒虎死後作閻王之事。
  • 十殿閻羅生前都是誰,生前忠義正直,死後成為地域的主人
    在中國民間的傳說中,人死後靈魂會去地獄報導,審判他生前的作為,生前行善便可轉世為人,享受榮華富貴,生前作惡便要在十八層地獄接受懲罰。與印度十八地域小王不同,中國流行著十殿閻羅的說法。在相關史書的記載中,生前至忠至孝的人,死後就能成為地下的主人。
  • 大隋功勳——韓擒虎
    韓擒虎,隋朝名將,從小就十分魁梧,並且練得一身好武藝,長大後學習軍法,有所成,在北周時期就已經是刺史了。率軍滅了陳國,是大隋王朝的開國元老,開皇十二年,韓擒虎去世,享年五十五歲,封壽光縣公。傳說他死後做了閻王,原來竟是因為這些事,連皇帝都非常敬佩他在我國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之中,湧現過多少的才子和英雄,可時代流轉,王朝更替,唯有名將雄士之典故最是令人熱血沸騰,而歷史上出名的名將上將可以說是數不勝數了,接下來要隆重介紹的這位可厲害了,此人姓韓,傳說他十三歲時便能生擒猛虎,於是他也便因此改名為韓擒虎,此人在後世雖是名聲不顯,卻是個實實在在的頂尖猛將,據記載,他年少時便以膽子大,
  • 滑縣橫村集韓擒虎廟遺址
    在橫村村西北、沿村村西南,有一座氣勢宏偉壯觀的閻羅王大殿,也稱謂韓擒虎廟。因韓擒虎排行第五,人們也稱五爺廟。千百年來,廟中石碑林立,經常香菸嫋嫋。每月到農曆十四、二十九日橫村集會,燒香磕頭的絡繹不絕。每逢正月初八、三月初一、 九月九日,善男信女、求財祈福的、消災許願還願的、趕集趕會上香的,更是人山人海。橫村廟會、五閻王大殿在方圓幾百裡內都很有名氣。
  • 民間有四大閻王,三位來自北宋時期,其中一人是包拯
    據說,我們應該在世界上積累更多的功德,只有當我們死了,這樣我們才能升天;如果我們在死前做了太多的惡事,我們就會在死後下地獄。 在許多鬼神之中,控制地獄的國王是一個名叫閻王爺的人。 我們可以在許多關於鬼神的電視劇中找到這個角色,比如西遊記中,閻王就曾經出現過。歷史上有許多著名的官員和將軍,因為他們在一生中有很大的權力或能力,這與人類不同,所以人們把他們當作神,說他們死後都去做閻王。
  • 「生為上柱國、死作閻羅王」,他就是李靖的舅舅,隋朝名將韓擒虎
    作為隋朝的名將,韓擒虎一生的功勳更加的耀眼奪目,當初隋朝攻陳,本有十萬的兵力,但是韓擒虎就帶了500精兵殺入了建康城,不僅拿下了城池,還活捉了陳叔寶,其他士兵還沒有開始大展身手,事情就已經結束了,這件事在民間廣為流傳,韓擒虎的名號就成為了他們的心裡仿佛一根定海神針。
  • 生為上柱國、死作閻羅王,李靖的舅舅、人生導師:隋朝名將韓擒虎
    身為北周、隋朝名將,韓擒虎對李靖的理論知識學習產生了重大影響。舅甥倆經常討論、研究兵法,韓擒虎每次都大感欣慰,拍著外甥的背感嘆:"當今世上,能與我討論孫、吳兵法的,也就只有這個孩子"。而在人生成就方面,韓擒虎不僅毫不遜色,甚至還更加傳奇:
  • 六界強者眾多,為何沒人敢招惹閻王?看下閻王真身,你就明白了
    著名的清官包拯在世時秉公執法,清正廉明,敢於為老百姓鳴不平,世人稱他是「包公」,《宋史·包拯傳》中:「京師為之語曰: 關節不到,有閻羅包」,後世亦是將包拯奉為神明,民間認為包拯去世後成為了地府的閻王
  • 生為上柱國,死作閻羅王,外甥更是無人不知
    生為上柱國,死作閻羅王,外甥更是無人不知 現在的人們嚮往的人生贏家就是「升職加薪、當上總經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在古代也有人生贏家,而隋朝大將韓擒虎就是典型所有人都羨慕的人生贏家,今天就來看一看韓擒虎的精彩人生!
  • 隋朝可破突厥、平南陳,早於唐朝成為中心強國,靠的還是一幫將軍
    一、楊素楊素出身於北朝士族世家,早在北周滅北齊的戰役中就已經嶄露頭角,而後眼見著北周宣帝死後朝廷主少國疑,於是選擇了投靠在此時風頭正盛的楊堅門下。由於楊堅不久後即成功奪權,楊素因此成為隋朝元老。而後不久,隋文帝楊堅準備滅陳,楊素為行軍元帥之一,主持滅陳事宜。之後,楊素又留南方剿滅匪患,為隋朝的統一立下赫赫戰功。不過心頭禍患已除,外患又來,突厥活動開始愈發積極,楊素又參與北上進攻突厥的戰爭,並大敗之。隋文帝對於楊素可以說恩寵有加,加之楊素又攀上了楊廣的路子,助其奪嫡繼位,因此可以說是歷經多朝的元老級精明人。
  • 據說這3人死後成了閻王:一位是包拯,一位武將
    地獄是人們對於死後的世界幻想,與人類生活一樣,在地獄當中也有官員。黑白無常、牛頭馬面就相當於是小將,負責將人們的魂魄勾至陰曹地府,判官就相當於是高級官員,負責宣判,將人們生前的善惡一一陳列並最後做出結果,是轉世還是下地獄受刑,轉世入那一道輪迴等等,而地獄當中權力最大的,就是閻羅王,也叫做閻王,負責掌管整個地獄。據說這3人死後成了閻王,第一位是包拯,最後一位的名字沒人敢提!1.
  • 假如你穿越到了歷史上的戰國時期,下面先鋒大將5選1,你會帶誰去
    從19歲開啟戎馬生涯,一生戰功赫赫。22歲金川之役平定了困擾帝國幾十年的土著叛亂。30歲鎮壓農民起義。32歲鎮壓林爽文起義。37歲領兵入藏擊退尼泊爾廓爾喀族的入侵。
  • 閻王來自印度,那麼在佛教入華前,中國神話裡地府的主宰是誰?
    說起閻王,很多人會想起這是傳統文化中主管陰曹地府的神靈,按照西方觀念來說,閻王具備死神的概念。甚至在我國民間的很多地攤出版物裡面,還有關於閻王身世的傳說。說某村有個姓閻的人,父母雙亡,排行老五,因此被叫做閻五郎,這閻五郎為人正直還樂善好施,因此被玉帝委任為掌管地府的神。
  • 隋唐僅有的兩位不敗名將,一人死後被滅族,一人卻成天界戰神!
    第一人就是隋朝的開國名將楊素。楊素為弘農楊氏之後,早年在北周朝廷當官。後來武帝率軍攻北齊,楊素請求率其父舊部為先鋒,武帝應允,並賜他一條竹鞭,說:「我正要驅使天下,所以把這件東西賜給你。」楊素在滅北齊之戰中屢立戰功。後來楊堅得權,楊素知楊堅甚得眾心,且有稱帝之意,遂主動投到楊堅門下。楊堅受禪登基,改元開皇,是為隋文帝,建立隋朝。楊堅稱帝後,加楊素上柱國。
  • 唐朝末年十三太保,比肩項羽,被評為歷史第一名將,死後奉為山神
    比如戰國白起,西楚霸王項羽,漢將衛青、霍去病,三國呂布、「武聖」關羽,唐朝薛仁貴、郭李二將,北宋楊家將,南宋嶽飛、韓世忠,明朝戚繼光、袁崇煥等等,無一不是驍勇善戰的大將。要說這些將軍之中誰更勝一籌,我們並不能來他個「關公戰秦瓊」,橫向對比。不過史上有句傳言,叫「王不過項,將不過李」。項,指的就是項羽。
  • 朱坤明:有膽識和謀略,俘虜陳後主陳叔寶韓擒虎,和賀若弼爭功
    大隋朝,隋文帝和隋煬帝都是有作為和過失的帝王,這個時候的高熲、賀若弼、史萬歲、來護兒、楊素等很能打仗,韓擒虎也是一員虎將,能徵善戰,恩威並施,喜歡不戰而屈人之兵,用最少的代價取得更好的戰果。韓擒虎,字子通,河南東垣人,也就是現在的河南新安縣人。
  • 說說閻王
    所以如此,是由於各種宗教和操控宗教的政治之手,都在人死後的不明和幽暗中爭地搶攤而造成的。 (一)若論最初的根由,閻王也是泊來品。大約也和辣心的胡椒粉一樣,早在漢朝時便從印度傳入中國。我國古代原本沒有閻王爺這一說,甚至連地獄的概念都沒有。閻王爺是跟著釋迦牟尼老佛爺來華的。
  • 唐代大將李靖文韜武略,可是在朝堂之上少言寡語,原因竟是如此
    唐代大將李靖文韜武略,可是在朝堂之上少言寡語,原因竟是如此李靖於五七一年出生在一官宦之家,隋代的開國名臣韓擒虎是他的舅舅,更是由於家庭環境影響,從小便文武兼備,同時擁有一顆報國進取之心,後為唐朝著名的軍事家,公元六四九年,李靖年七十九去世,他陪葬於昭陵並賜其諡名為景武,他同樣是凌煙閣中的二十四位功臣中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