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擒虎(公元538年-公元592年),隋朝名將,原名擒豹,字子通,河南東垣(今河南新安縣東)人,北周驃騎大將軍韓雄之子。容儀魁偉,有膽略,好讀書。北周時,任都督、刺史等職,襲爵為新義郡公。陳出兵進逼光州(今河南光山),任行軍總管,率軍將其擊退 ,後又屢挫陳師。
————韓擒虎廟遺址
隋開皇元年(581),任廬州總管,鎮江北要地廬江(今安徽合肥)。作滅陳準備。八年冬至九年春,隋大舉攻陳時,領軍為先鋒,從右翼進攻陳都建康(今江蘇南京)。率500銳卒夜渡長江,迅速襲佔採石( 今安徽馬鞍山市西南 ),半日內攻克姑孰(今安徽當塗),然後進軍新林(今南京西南)。陳軍畏懼,鎮東大將軍任忠等相繼投降。韓擒虎率500精騎,由任忠直引入朱雀門,佔領建康城,俘後主陳叔寶。因功進位上柱國大將軍。後以行軍總管屯金城(今甘肅蘭州),旋任涼州總管。十二年,還京後病卒。
韓擒虎本名擒豹,據說他在十三歲時生擒過一頭猛虎,於是改名為擒虎;
滑縣留固鎮橫村、沿村兩個古老村莊,歷史上稱為橫沿,屬東郡白馬縣轄制的邑。在橫村村西北、沿村村西南,有一座氣勢宏偉壯觀的閻羅王大殿,也稱謂韓擒虎廟。因韓擒虎排行第五,人們也稱五爺廟。千百年來,廟中石碑林立,經常香菸嫋嫋。每月到農曆十四、二十九日橫村集會,燒香磕頭的絡繹不絕。每逢正月初八、三月初一、 九月九日,善男信女、求財祈福的、消災許願還願的、趕集趕會上香的,更是人山人海。橫村廟會、五閻王大殿在方圓幾百裡內都很有名氣。
南北朝時期北朝大將軍韓雄鎮守東郡白馬(今滑縣),居住橫沿(今橫村集)。其子韓擒虎原名豹,字子通,生於橫沿,卒於小韓(現在的河南省滑縣趙營鄉小韓村,小韓現在仍有韓擒虎廟宇)。橫村寨裡原有韓擒虎母墓(塚)。
隋朝隋文帝討伐陳國,命令已經50歲的韓擒虎為先鋒大將。韓擒虎作戰異常生猛,他僅以500名士卒趁夜渡過長江,攻佔採石。後來又用半天時間攻佔姑蘇。江南百姓聽說他的威名,紛紛犒賞迎接。就連陳國派來抵禦他的將領,也紛紛向他投降。
韓擒虎依靠威名,第一個攻入金陵城,並活捉了陳後主陳叔寶,成就攻滅陳國的首功。韓擒虎55歲的時候,病重將死。記載隋朝歷史的正史《隋書》,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天鄰居見韓擒虎門前儀仗侍衛很多,場面浩大,如帝王來臨。他非常好奇,走過去詢問,衛士回答:「我們是來迎接大王的。」這並非有人要造勢誣陷韓擒虎謀反。因為還有一個人生病將死,此刻也突然站身來,走到韓擒虎家,說:「我要拜見大王。」門人問:「哪個大王?」這個人說:「閻羅王。」門人一想,這不咒老大死麼,將要攆走他時,韓擒虎勸阻說:「我生為隋朝上柱國(官職),死了當閻羅王,也值啦。」
沒幾日,韓擒虎病死,民間因此傳說,他去地府當了閻羅王。韓擒虎一生勇猛剛直、是非分明,也確實堪當此任。
開皇十二年(592年),韓擒虎病逝,因其生前威聲動俗,在中國封建社會的民間信仰中,他被演繹為中國封建社會民間信仰中的「閻羅王",受人尊崇。
韓擒虎死後,眾鄉親為了紀念這位大英雄,自發的給他修建閻羅大殿。稱他是五閻羅王,清正廉潔無私情,掌管人間生死薄,為民撐腰,懲惡揚善,有求必應的正義之神。
唐朝初期,在今滑縣留固鎮橫村西北建韓擒虎廟一座,尊稱閻王廟。1958年「大躍進」和「十年動亂」期間,此廟被毀。
現 韓擒虎廟遺址位於老史公路路南,橫村集村北。該遺址坐北朝南,面積不大;南北長55米,東西寬50米,佔地2750平方米。廟門前寫有對聯:「歿作閻羅王赫赫神威鎮千秋,生為上柱國班班軍功冠一世。" 橫批"閻羅廟"。遺存文物有隋上柱國將軍韓擒虎故裡碑,明清時期碑刻十餘通,以及唐朝碑額、大小石柱礎等建築構件,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完)
長按二維碼,進入百裡圖,瀏覽各縣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