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北京人均期望壽命82.31歲 居民健康指標達發達國家水平

2020-12-23 人民網北京頻道

人民網北京12月19日電 (記者鮑聰穎)12月18日下午,在北京市「回顧『十三五』展望『十四五』」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健康北京建設專場上,北京市衛健委黨委書記、副主任(兼)鐘東波介紹,2019年,北京市人均期望壽命82.31歲,比「十二五」末的81.95歲增加0.36歲,孕產婦死亡率4.12/10萬,嬰兒死亡率1.99‰,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達到32.3%,健康指標繼續保持全國領先,達到世界發達國家水平。

北京醫療衛生資源布局持續優化 醫療衛生機構達到11340所

鐘東波介紹,「十三五」時期是首都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的五年,首都居民健康水平明顯提高。五年來,北京衛生資源和服務總量持續增長。2019年,北京市醫療衛生機構數11340所,比2015年增加915所,年均增長率為2.1%。每千常住人口醫療衛生機構編制床位數從2015年的5.5張上升到2019年的6.2張。每千常住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由2015年的4.4人上升到2019年的5.4人,每千常住人口注冊護士數由2015年的5.3人上升到2019年的6.1人。2019年,北京醫療衛生機構診療總人次為2.64億,出院435萬人次,其中全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診療人次為6829.5萬。

鐘東波表示,北京醫療衛生資源布局持續優化。適應城市布局調整,積極引導優質醫療衛生資源向北京城市副中心、郊區、新城等資源薄弱地區轉移和發展,天壇醫院整體遷出核心區具有標志性意義,友誼醫院順義院區、同仁醫院亦莊院區擴建均已建成並開診。同時,嚴控公立醫院單體床位規模,促進醫療衛生資源均衡發展。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建設「交鑰匙工程」有序推進,通過對口支持、技術合作、託管等多種途徑支持優質衛生資源向河北張家口、廊坊、保定等周邊地區延伸,提升了區域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和水平。

國家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指標全部納入市屬醫院考核體系

鐘東波介紹,北京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一是北京醫藥分開和醫耗聯動綜合改革平穩實施。2017年4月實施北京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取消醫療機構藥品加成,實行零差率銷售,設立醫事服務費,取消掛號費、診療費,實施藥品陽光採購,規範調整435項基本醫療服務項目及價格。2019年6月,實施北京醫耗聯動綜合改革,主要以取消醫用耗材加成和規範醫療服務項目為重點,同時加強醫療保障的支撐作用。規範調整6621項醫療服務項目價格。

2017年北京醫藥分開綜合改革以來,醫藥費用年增幅控制在8%左右。截至2020年10月,基層門診量增幅連續43個月高於二級和三級醫院,呈現門診服務向基層機構分流的態勢,分級診療效果持續向好。2019年6月實施醫耗聯動綜合改革至2020年10月,醫藥費用較同期減少12.4%,門急診次均費用、出院例均費用實施當年分別增長0.6%、2.6%,實現15年以來費用增長幅度最低,每年節省費用13億元。開展國家藥品集中採購試點和京津冀醫用耗材聯合採購,2019年節省藥費約15億元,節省耗材費用約5億元。

二是現代醫院管理制度逐步建立。統籌推動公立醫院運行機制改革,全面落實政府對公立醫院的投入政策,財政補助佔市屬公立醫院收入比例在全國處於較高水平,支持了公益性功能。推行全面預算管理,三級公立醫院實行總會計師制度,市屬三級醫院全部設立總會計師崗。實施二、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建立公立醫院提質增效控費關鍵績效指標管理體系,開展疾病診斷相關分組評價﹔加強市屬醫院績效考核與評價,國家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的55項指標全部納入市屬醫院績效考核體系,績效考核評價系統進一步科學規範。公立醫院績效考核體系更加完善。

三是中醫藥加速創新發展。制定頒布《北京市中醫藥條例》,強化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法制保障。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三年行動計劃,在336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建立中醫館,綜合使用多種中醫藥技術方法服務群眾。開展中醫藥健康鄉村、中醫藥健康養老、中醫藥治未病和名中醫身邊工程等「四大工程」,組建了由2000餘名中醫專家組成的團隊,為近200個鄉村、社區的近200萬居民提供中醫藥健康服務,374個名中醫團隊每周到全市333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坐診,推動優質資源下沉基層服務百姓。實施提升中醫藥質量專項行動和中醫藥標準化行動,促進中醫藥行業質量安全。推進全市婦幼保健機構中醫藥服務全覆蓋。制定北京中醫國際醫療服務規範,加快中醫藥服務貿易發展,連續六年成功舉辦京交會中醫藥服務貿易板塊,簽約交易額近30億元人民幣。

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能力進一步增強 全市核酸檢測機構增至241家

鐘東波介紹,北京公共衛生應急能力明顯提升。疫情防控監測預警能力持續提升,監測預警網絡更加健全,傳染病報告、症狀監測系統已經覆蓋全市600餘家醫療機構,已將7個交通樞紐和1014家藥店作為監測哨點,冷鏈食品、生產經營環境及快遞等人員常態化監測機制更加完善﹔全市組建了3600人的流行病學調查隊伍,實行7×24小時應急值守,24小時內調查完畢﹔全市核酸檢測機構增至241家,日檢測能力達到73.8萬份。

院前醫療急救體系逐步優化,出臺了《北京市院前醫療急救服務條例》,院前急救站點布局更加科學,急救呼叫號碼實現統一,突發事件緊急救援聯動和救護車快速通行保障機制基本建成,「十三五」期間,新建急救站點89個,急救呼叫滿足率達到95%。

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能力進一步增強。「3+2」傳染病定點救治醫院布局進一步完善,儲備負壓病床近3000張,負壓救護車增至115輛,14家市屬醫院17個院區發熱門診改造項目經驗收目前全部實現開診。鼠疫等重大傳染病應急處置及防控能力建設項目基本完成,20項突發公共衛生應急預案更加規範科學。

展望「十四五」,鐘東波表示,北京將繼續從多方面發力,包括落實健康優先戰略、加強首都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促進醫療衛生資源均衡布局、持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深入推進健康北京戰略、健全衛生健康法治體系、提升重點人群衛生健康服務能力、推進醫療衛生科技創新、推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等等,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務。

(責編:鮑聰穎、郭亞飛)

相關焦點

  • 北京居民健康指標達世界發達國家水平
    中新網北京12月18日電 (記者 杜燕)2019年,北京市人均期望壽命82.31歲,比「十二五」末的81.95歲增加0.36歲,孕產婦死亡率4.12/10萬,嬰兒死亡率1.99‰,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達到32.3%,健康指標繼續保持全國領先,達到世界發達國家水平。
  • 深圳三甲醫院增加至18家,人均期望壽命達發達國家水平
    通過一系列改革,深圳主要健康指標持續穩定在發達國家和地區水平,傳染病發病率從 1979 年的 1521.50 /10 萬下降到 2019 年的 396.21/10 萬;2019 年居民人均期望壽命達到 81.45 歲,十年間提高近 4 歲;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持續穩定在先進發達國家和地區水平。
  • 浙江:人均期望壽命等居民主要健康指標接近或達到高收入國家水平
    12月22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就浙江省「十三五」期間衛生健康工作進展成效舉行專題新聞發布會。圖片來源:中國網浙江省衛健委主任張平在發布會上介紹,「十三五」以來,浙江率先實現國家衛生城市(縣城)全覆蓋,持續提升群眾健康水平。
  • 中國發布丨重慶人均期望壽命等健康指標優於全國平均水平
    12月18日,國家衛健委舉行新聞發布會,重慶市衛生健康委黨委書記、主任黃明會介紹「十三五」期間重慶市衛生健康工作情況。中國網 董寧 攝中國網12月18日訊 (記者 彭瑤)國家衛健委今日在重慶市召開「巡禮十三五·邁向全民健康這五年」系列新聞發布會重慶專場新聞發布會。重慶市衛生健康委黨委書記、主任黃明會表示,「十三五」期間,重慶市衛生健康工作不斷深化,人均期望壽命、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等四大主要健康指標均優於全國平均水平,處於西部地區領先地位。
  • 淄博「十三五」成就巡禮丨全市居民人均期望壽命達79.53歲
    2018年,以市為單位實現消除瘧疾目標。2019年,全市嬰兒死亡率和孕產婦死亡率分別降至2.64‰和8.43/10萬,全市居民人均期望壽命達79.53歲,主要健康指標均居全省前列。2018年以來,建立完善「網際網路+醫療健康」體系,建成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和「健康淄博」一卡一碼通便民服務平臺,全市58家二級以上醫院、85家鎮衛生院、167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2954家村衛生室已全部接入平臺,累計發放應用電子健康卡445萬張。自2019年9月起,全市各醫療機構停止發放應用各自的就診卡,以「健康淄博公眾號」作為居民看病就醫的統一入口,實現了全市各級醫療機構的一卡一碼通用。
  • 北京好棒 主要健康指標已達發達國家水平
    頭條】☉9月21日,北京市發布《「健康北京2030」規劃綱要》,其中強調,要逐步形成社會辦醫格局,規範發展商業健康保險,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創新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健康企業,健康產業與相關產業實現融合發展。(健康界)
  • 寧波市居民期望壽命增至81.66歲,慢病死因前三為……
    記者今日從市衛健委獲悉,2019年寧波市居民期望壽命81.66歲,與2010年相比,增長了2.23歲,已經達到先進國家水平。 期望壽命又稱預期壽命,代表的是一群人或全部人口的預測壽命,是反映一個國家或城市居民健康狀況的綜合指標,受社會經濟條件和醫療水平等因素的制約,每年會呈現一定程度的波動。
  • 浙江省衛健委:浙江居民主要健康指標接近或達到高收入國家水平
    今天(12月22日)上午,國家衛生健康委舉辦「巡禮十三五·邁向全民健康這五年」系列發布會浙江專場。浙江省衛生健康委主任張平表示,「十三五」以來,浙江衛生健康事業取得顯著成就,居民主要健康指標接近或達到高收入國家水平。
  • 我省2019年人均預期壽命達73.92歲
    隨著疫苗的普及和全省醫療水平的提高,全省婦幼健康服務公平性、可及性不斷提高,婦女兒童的健康狀況持續改善。2009年以來,全省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與嬰兒死亡率穩步下降,至2019年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4.50‰,嬰兒死亡率3.37‰,明顯低於10‰和8‰的《規劃》目標。
  • 甘肅省2019年人均預期壽命達73.92歲 從醫療健康大數據看甘肅衛生...
    我省2019年人均預期壽命達73.92歲從醫療健康大數據看甘肅衛生事業發展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甘肅省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如何?人口發展、老齡化情況如何?衛生費用支出情況如何?降低「藥佔比」政策實施效果如何?醫療衛生費用支出的主要疾病領域是哪些?威脅全省居民的疾病主要有哪些,患病率、就診率及死亡率又是如何變化?
  • 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增加近1歲 人均預期壽命是什麼意思
    央視網消息:10月28日,國新辦舉行「十三五」衛生健康事業改革發展情況發布會。  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於學軍介紹到,國家衛生健康委全力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推動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 從2015年到2019年底,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從76.3歲提高到77.3歲,也就是說4年提高了1歲。
  • 我市人均預期壽命指標達到80.6歲,主要健康指標優於全省平均水平
    至「十三五」末,我市人均預期壽命指標達到了80.6歲,主要健康指標優於全省平均水平,新生兒死亡率、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從「十二五」期間4.77‰、7.37‰、9.78‰分別降至現在的2.05‰、3.04‰、4.04‰,孕產婦死亡率平均為14.13/10萬,計劃免疫接種率達到95%以上。
  • 江蘇人均預期壽命78.27歲 各項健康指標位居全國前列
    中國江蘇網訊 記者從16日在張家港召開的「健康江蘇建設現場推進會」上獲悉,江蘇不斷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全面提升健康服務水平、持續改善健康環境,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群眾健康,「健康江蘇」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
  • ...委發布甘肅醫療健康10年大數據:人均預期壽命達73.92歲 出生率...
    原標題:省衛健委發布我省醫療健康10年大數據人均預期壽命達73.92歲 出生率下降 老齡化加快12月21日,甘肅省衛生健康委發布了醫療健康大數據,充分展現了2009-2019年甘肅衛生事業在發展中取得的顯著成效
  • 北京市衛生計生委:2014年北京市衛生與人群健康狀況報告
    北京發布的2014年度《健康白皮書》披露,去年北京人均期望壽命為81.81歲。其中顯示,西城女性期望壽命最長,達到86.82歲。期望壽命,即0歲時的可預期壽命。此次白皮書首次發布了北京「人口金字塔」。目前北京「50後」、「60後」最多,每五人當中就有一名老人。東西城居民期望壽命超84歲昨天,北京市衛生計生委公開發布2014年《北京市衛生與人群健康狀況報告》,即每年定期發布的北京《健康白皮書》。
  • 威海人均期望壽命提高到81.49歲,主要健康指標位居全國全省前列!
    全市人均期望壽命從2015年的81.1歲提高到2019年的81.49歲,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由2016年的17.1/10萬、4.1‰和5.07‰降至5.44/10萬、2.45‰、3.32‰,主要健康指標位居全國全省前列,總體上優於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以較短的時間、較低的成本實現了較高的健康績效。
  • 甘肅省衛健委發布我省醫療健康10年大數據 人均預期壽命達73.92歲
    省衛健委發布我省醫療健康10年大數據人均預期壽命達73.92歲 出生率下降 老齡化加快  12月21日,甘肅省衛生健康委發布了醫療健康大數據,充分展現了2009-2019年甘肅衛生事業在發展中取得的顯著成效。
  • 預期壽命達77.3歲,主要健康指標總體上優於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
    這5年,中國交出了一份沉甸甸、高質量的「健康答卷」。  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從2015年的76.34歲提高到2019年的77.3歲,增加了1歲。主要健康指標總體上居於中高收入國家前列,個人衛生支出佔衛生總費用的比重降至28.4%。
  • 新目標「人均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是什麼水平?
    【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於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舉行。 根據《公報》,會議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其中包括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人均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何為「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 評論:應如何實現2035年人均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的目標?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1990年創立了人類發展指數(HDI),即以「預期壽命、教育水平和生活質量」三項基礎變量,按照一定的計算方法,得出的綜合指標,並在當年的《人類發展報告》中發布。其中的生活質量用實際人均GDP(購買力平價美元)來衡量。UNDP將HDI高於0.8的國家或地區列入很高發展水平國家或地區,媒體將HDI高於0.9的國家列入極高發展水平國家或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