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宮七十所,容千騎萬乘,是秦漢時期皇家園林的典型

2021-01-07 皓軒愛歷史

古代園林

中國古代園林起源很早。據有關文獻記載,商代就有了苑,主要是選擇一塊山林,在裡面放養一些野獸供帝王行獵取樂。當時苑裡還沒有什麼建築,只有土築的高臺,可用於瞭望四周和觀察天象。苑到了西周被稱作囿,它的規模有的達到方圓70裡,囿內畜養各種禽獸和魚類,挖池沼,築高臺,並開始在臺上建築宮室。

漢朝開始把早期的遊囿發展到以園林為主的帝王苑囿行宮,除布置園景供皇帝遊憩之外,還舉行朝賀,處理朝政。漢武帝時期有名的上林苑地跨五縣縣境,縱橫300裡,據《漢書》記載,「苑中養百獸,天子春秋射獵苑中,取獸無數。其中離宮七十所,容千騎萬乘」,是秦漢時期皇家園林的典型。

魏晉南北朝時期,造園活動已普及民間,園林的規模由大變小,園林風格也多以濃鬱的自然情調為追求,園林的內涵也轉向以滿足人的精神享受為主。當時社會以崇尚自然、寄情山水為風尚,山水詩和山水畫奉行一時。文人士大夫開始在自己居所周圍經營具有自然山水之美的小環境,從此中國興起和發展了追求自然情趣的山水園林。

原來帝王以狩獵為主的苑囿也向山水園林轉化,在園中開池堆山,廣植花木,布置亭臺樓閣,力求創造出具有自然之美的環境。中國山水風景園林作為一種藝術,到了南北朝時期已經形成穩定的創作思想和方法,小型、精緻、高雅和人工山水寫意化是這個時期園林發展的主要趨勢。如果說魏晉南北朝是中國山水園林的奠基時期,那麼唐朝則要算是中國山水園林全面發展時期了。

這一時期風景園林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昌盛,藝術水準也有了長足進步。唐政府很重視城市和近郊風景點的開發與建設,長安東南角曲江一帶被闢為公共風景遊覽區,每逢節日,這裡成了百姓聚會遊樂的勝地。流風所及,各地私家園林也大為發展,其中尤以東、西二都為盛,僅洛陽一地就達千家之多。隨著園林小型化趨向的發展,園林欣賞也出現近觀、細玩的傾向,小池、盆池、怪石以及松、竹、梅等觀賞植物都構成園林庭院風景的主要裝點。

兩宋時,造園活動更為普遍,已及於地方城市和一般士庶,特別是在用石方面,兩宋園林有較大發展。宋徽宗尤喜怪石,先後在蘇杭等地設置「造作局」和「應奉局」,專司搜集民間奇花異石。疊石造山自漢至唐以堆山為主流,及至宋徽宗興艮嶽壽山大役,積時六年,建成歷史上罕見的大假山,使用大量石材,構成土石混合的山體。山上岡連阜屬,峰巒迭起,有屏嶂、峰岫、石壁、瀑布、溪谷等景色。這種大量用石的堆山作風,對後世追求奇險的造山風氣產生巨大影響。

大量用石疊山也造就了一批專業匠人,當時吳興就出現了一種稱為「山匠」的假山工。這期間,大批文人、畫家參與造園,進一步加強了寫意山水園的創作意境。宋代風景園林建築的特點是造型絢麗多姿,宋畫中描繪的黃鶴樓、滕王閣等臨江樓閣,其體量組合、屋頂穿插和結合環境諸多方面所表現的設計技巧,至今仍令人讚嘆。文人雅士愛好園亭者多喜自為設計,其間也不乏園林建築的新創造,如歐陽修設計的「畫船舫」和陸遊的「煙艇」,都是後世船廳、畫舫齋、石舫之類園林建築的先驅。

明清是中國園林創作的高峰期。這個時期的造園活動曾出現兩個高潮:一是明中晚期南北兩京和江南一帶私家園林的繁榮;一是清代中葉皇家園林和揚州、江南各地私家園林的興盛。皇家園林創建以清代康熙、乾隆時期最為活躍。當時社會穩定、經濟繁榮給建造大規模寫意自然園林提供了有利條件,如「圓明園」、「避暑山莊」、「暢春園」等。

清代皇家園林造園的指導思想是集仿各地名園勝跡於一身,所以全國各地,尤其是江南一帶的優美風景,是清代園囿造景的創作源泉。清代皇家園林不同於一般宮廷建築的莊重嚴肅,除了宮室那部分外,其他多比較活潑,隨意布置,建築式樣變化多,與地形結合緊密。建築體量較小巧,裝修也較簡潔淡雅。不過比起私家園林來,皇家園林則顯得堂皇而壯麗,大木比例基本是宮式做法,常有廟宇布置其中,成為重要的風景點或構圖中心。

苑中中心建築,為與空間相襯,體量與尺度都很高大,疊石手法和花木配植也都與當時私家園林不同。私家園林在明清兩代也有極大的發展,特別是在經濟繁榮、達官文人薈萃的江南地區。前代園林得到修整與改建,新修園林爭奇鬥勝,私人造園出現前代未有的盛況。蘇州在明清兩代都是工商繁盛、文人薈萃、詩文書畫及工藝美術異常發達的城市,名園眾多為各地之冠。

揚州在清代為鹽商聚集之所,又是文人云集之地,清帝數次南巡,大事鋪張,更促成此一地區園林之繁盛。園林為綜合藝術,其間又融合繪畫、書法、詩歌、工藝諸因素,取自然之勢加以人工之創造點綴,成為優美之遊樂環境。山明水秀之郊野可建優美之園林,塵囂喧鬧的都市城內也能以巧妙的手法擇地度勢疊山引水,創造出「城市山林」的清幽環境,如蘇州諸園林即具此特色。私家園林不若皇家宮苑佔地廣闊,但更注意在有限的空間內容納豐富的景區,以創造動人的意境及無窮的變化。

它們在創作思想上,仍然沿襲唐宋時期的創作源泉,從審美觀到園林意境的創造都是以「小中見大」、「須彌芥子」、「壺中天地」等為創造手法。這一時期的造園思想更是從遊賞向可遊可居方面逐漸發展,它既有「靜觀」又有「動觀」,從總體到局部包含著濃鬱的詩情畫意。這種空間組合形式多使用某些建築如亭、榭等來配景,使風景與建築巧妙地糅合到一起。

優秀園林作品雖然處處有建築,卻處處洋溢著大自然的盎然生機。明清時期正是因為園林這一特點和創造手法的豐富而成為中國古典園林集大成時期。明清時期園林的興盛還造就了一批從事造園活動的專門人才,如計成、周秉臣、張漣、葉洮、李漁、戈裕良等,他們有較高的文化藝術素養,有的人甚至親自參與園林設計和施工,因而把園林創作推向更高的層次,提高了園林的藝術水準。計成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著成《園冶》一書,是我國古代最系統的園林藝術論著。

相關焦點

  • 國內最大的皇家園林就坐落於此,這裡還有特別著名的避暑山莊!
    秦漢至元明時期,匈奴、鮮卑、契丹、女真、蒙古族等少數民族曾先後在此遊牧。直到清朝初年,現承德市區所在地仍只是個僅有幾十戶人家的小村落,叫熱河上營。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清廷在此修建避暑山莊,雍正元年(1723年)設熱河廳,十一年(1733年)取「承受先祖恩澤」之義,改名為承德州。
  • 「雖為人工,宛若天成」——細說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園林文化
    園林的種類和功能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園林的種類已經不再僅僅只是秦漢時期的那種皇家園林了,包括私家園林,寺觀園林在這一時期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可以說,從這時候起,中國古典園林體系才開始初步形成。
  • 春秋戰國時期的萬乘之國,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
    也就是說,周王室是萬乘之國,而那些大的諸侯國,頂多稱得上的是千乘之國,兵力是很有限的,最高不過有三軍,戰車的數量極為有限,小的諸侯國兵力就更有限了,這也是周天子對諸侯們的一種制約,不過,這種情況在東周時期發生了變化。
  • 北京最美賞花公園:五朝皇家園林,門票僅10元,此時花開正豔!
    我接觸過的一些外地遊客非常羨慕北京人:生在皇城根,長在鼓樓旁,每天都能享受到「園林」一樣的城市風景!沒錯,作為北京人,其實我也深有同感,可能走出家門沒幾步,就能遇見數百年歷史的某個文化景點。例如位於北京市中心的北海公園,就是一座早在遼、金、元時期就被闢為皇家離宮,到了明、清兩朝又升級為皇城御苑的地方,其前後歷經五朝,歷史跨度近千年(從遼代設陪都南京到清末)。
  • 山西東周、秦漢考古七十年
    全省各地基本建設都需要考古先行,盜墓也迫使對古代墓地進行清理,以研究課題意識和文化保護意識為前提,全省各地全面考古,既保持地方特色又形成不同時期的晉文化、三晉文化、戎狄文化、秦漢文化、少數民族文化。侯馬晉國遺址仍然是晉文化研究的重點,除繼續對鑄銅遺址發掘外,截止2012年發現和發掘了北郭古城、多處祭祀遺址、下平望墓地、虒祁遺址和墓葬、白店鑄銅遺址等,出土了大批珍貴文物、陶範等。
  • 五一假期兩日遊,北京頤和園,皇家園林博物館
    頤和園以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設計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園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御苑,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以仁壽殿為中心的行政區,是當年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坐朝聽政,會見外賓的地方。仁壽殿後是三座大型四合院:樂壽堂、玉瀾堂和宜芸館,分別為慈禧、光緒和后妃們居住的地方。
  • 頤和園,一座美麗的皇家別苑,現在的皇家園林博物館
    頤和園,一座美麗的皇家別苑,現在的皇家園林博物館。頤和園,中國清朝時期的皇家園林,前身為清漪園,坐落在北京西郊,和圓明園相鄰。它是以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為模板,借鑑江南園林的設計方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園林,也是現在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御苑,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鹹豐在位的時候,清漪園被英法聯軍焚毀,後來又被重建,重建後的清漪園就改叫了頤和園,作為皇家夏天的消暑的。
  • 千軍萬馬,不及糧草一斛:秦漢時期軍隊後勤補給制度的完善
    秦漢時期是中國封建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時期,隨著國家內部的統一,中華民族這一時期的社會經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一方面,農業和手工業在安定的社會環境之下得到了長足發展,使得中央集權制國家的國力急速增強;另一方面,隨著冶鐵業的進步,秦漢時期的兵器製造技術也有了長足發展,已經足以應對大規模戰爭的需要。
  • 北京一公園重開,乾隆斥資448萬兩白銀修建,是我國最大皇家園林
    除去這些,在北京的公園也是不可小覷的,比如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知道了頤和園,不是因為景色令人矚目,而是在這裡發生過的歷史事件,深刻銘記這段歷史,除去這些,頤和園是一個皇家園林,在皇家園林裡面是一個佼佼者,也是一個代表,更是東方文化存在的標誌建築,經過八國聯軍侵略的東方文化象徵地,時刻提醒大家銘記歷史,現在的頤和園的景象是最好的結果了。
  • 恆大金碧天下生態皇家園林驚現史前恐龍群
    走進恆大金碧天下,馬門溪龍率領恐龍大軍鎮守生態園林,巨型腕龍、重爪龍、禽龍、劍龍、雙脊龍、蜀龍、迅猛龍、三角龍將集體亮相,震耳欲聾的吼聲,能張合的嘴巴和鋒利無比的牙齒……令人仿若回到了侏羅紀時代,強烈的視覺衝擊讓人忍不住驚聲尖叫
  • 中國漆器鼎盛時期-秦漢漆器
    秦漢時期是我國漆器工藝發展的鼎盛時期。此時漆器的各方面發展較戰國時期有了更大的提高,也可以說是古代漆器最為輝煌的歷史時期。紫色百合香為您介紹秦漢漆器特點,通過知識總結使您更加了解那段炫美華麗的漆器時代。
  • 秦漢時期的人口稅
    秦漢時期的人口稅,包括算賦、口賦和戶賦。以人為計算對象,按人口徵收賦稅,始於三代,即井田制賦。戰國秦國孝公「十四年,初為賦」。《集解》引徐廣的解釋是,「制貢賦之法」。《索引》引譙周的話是「初為軍賦。」即是說,按人口徵收軍賦。這應該說是沿襲三代的作法。雲夢出土的《秦律》上面所記載的「戶賦」、「口賦」,也就是指的這種軍賦。秦統一六國後,是否還徵人頭稅一一口賦呢?
  • 秦漢時期新文化觀的陶瓷生產
    在漢以前以貴族為中心的社會裡,生活奢華無度,其所用的器物大多是青銅以及漆器,陶瓷器只是平民百姓的日常用品。所以其發展是不受官方重視的。但在漢代,尤其是東漢時期,富人的生活收到抑制,那些奢華的器物在生活中也必然得不到提倡。而瓷器有著玉般的質地,即樸素又高貴·溫潤,符合當時的一個審美觀追求。
  • 一日無食則飢,一日無衣則寒——秦漢時期的人們吃什麼穿什麼?
    這種鞋子在當時又被稱作「不惜」,是窮苦民眾所穿的,《急就篇》中顏注曰:不惜者,小履也,以麻為之,其賤易得,人各自有,當然這種鞋子製造方法也比較簡單,那就是編織,後來也成為窮苦人們營生的一種方式,比如說漢末的劉備就賣過草鞋。說完了秦漢時期的衣服,我們再接著看那時期的食物。
  • 國內著名園林景觀有哪些?除了四大名園你還知道哪些?一起看看
    它是以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設計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園林,也是保存較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御苑,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也是國家重點旅遊景點。 2、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景區
  • 乾隆大興土木營建皇家園林,但又不能說是苛政,這是為何呢?
    奇怪的是,史學界對乾隆大興土木,建造皇家園林一事並非全是批評,很多學者還持肯定意見。那麼,乾隆花費巨資興建皇家工程,到底該如何看待呢?如果沒有乾隆的努力,那麼我們今天所熟悉的許多建築將不復存在,北京城耀眼的光芒也將黯然失色。 乾隆營建北京城大部分集中在統治的前期,中期和後期用力不多。他剛即位三年時,就顯示出對宮殿園林的強烈愛好,北京城的建設也是從這個時候大規模展開的。乾隆三年(1738年),服喪剛過的乾隆帝開始擴建圓明園,形成了圓明園40景。
  • 清代著名皇家園林——圓明園
    」圓明園又稱圓明三園,是清代大型皇家園林,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與頤和園毗鄰,由圓明園、長春園和綺春園組成,所以也叫圓明三園。此外,還有許多小園,分布在東、西、南三面,眾星拱月般環繞周圍。佔地面積3.5平方千米,建築面積達20萬平方米,一百五十餘景,有「萬園之園」之稱。
  • 中國最大的皇家園林,門票是頤和園的4倍,89年才建成
    1703年,歷經清康熙、雍正、幹隆三朝,歷時89年建成,是清朝的皇家園林,與和園、拙政園、留園並稱中國的。作為我國現存最大的皇家園林,以前是清朝皇帝每年北巡最重要的行宮之一,有124組建築,總面積達到5.64平方公裡,是故宮的8倍,相當於兩個頤和園, 以樸素高雅的山村野趣為格調,取自然山水的本色,吸收江南塞北的風景,山莊朝南建,山莊整體為東南多水、西北多山、分平原區、湖區、宮殿區、山嶽區四大部分, 其最大的特色是山中有園,園中有山,有自然的靈氣和秀氣,是中國自然地形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