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園林
中國古代園林起源很早。據有關文獻記載,商代就有了苑,主要是選擇一塊山林,在裡面放養一些野獸供帝王行獵取樂。當時苑裡還沒有什麼建築,只有土築的高臺,可用於瞭望四周和觀察天象。苑到了西周被稱作囿,它的規模有的達到方圓70裡,囿內畜養各種禽獸和魚類,挖池沼,築高臺,並開始在臺上建築宮室。
漢朝開始把早期的遊囿發展到以園林為主的帝王苑囿行宮,除布置園景供皇帝遊憩之外,還舉行朝賀,處理朝政。漢武帝時期有名的上林苑地跨五縣縣境,縱橫300裡,據《漢書》記載,「苑中養百獸,天子春秋射獵苑中,取獸無數。其中離宮七十所,容千騎萬乘」,是秦漢時期皇家園林的典型。
魏晉南北朝時期,造園活動已普及民間,園林的規模由大變小,園林風格也多以濃鬱的自然情調為追求,園林的內涵也轉向以滿足人的精神享受為主。當時社會以崇尚自然、寄情山水為風尚,山水詩和山水畫奉行一時。文人士大夫開始在自己居所周圍經營具有自然山水之美的小環境,從此中國興起和發展了追求自然情趣的山水園林。
原來帝王以狩獵為主的苑囿也向山水園林轉化,在園中開池堆山,廣植花木,布置亭臺樓閣,力求創造出具有自然之美的環境。中國山水風景園林作為一種藝術,到了南北朝時期已經形成穩定的創作思想和方法,小型、精緻、高雅和人工山水寫意化是這個時期園林發展的主要趨勢。如果說魏晉南北朝是中國山水園林的奠基時期,那麼唐朝則要算是中國山水園林全面發展時期了。
這一時期風景園林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昌盛,藝術水準也有了長足進步。唐政府很重視城市和近郊風景點的開發與建設,長安東南角曲江一帶被闢為公共風景遊覽區,每逢節日,這裡成了百姓聚會遊樂的勝地。流風所及,各地私家園林也大為發展,其中尤以東、西二都為盛,僅洛陽一地就達千家之多。隨著園林小型化趨向的發展,園林欣賞也出現近觀、細玩的傾向,小池、盆池、怪石以及松、竹、梅等觀賞植物都構成園林庭院風景的主要裝點。
兩宋時,造園活動更為普遍,已及於地方城市和一般士庶,特別是在用石方面,兩宋園林有較大發展。宋徽宗尤喜怪石,先後在蘇杭等地設置「造作局」和「應奉局」,專司搜集民間奇花異石。疊石造山自漢至唐以堆山為主流,及至宋徽宗興艮嶽壽山大役,積時六年,建成歷史上罕見的大假山,使用大量石材,構成土石混合的山體。山上岡連阜屬,峰巒迭起,有屏嶂、峰岫、石壁、瀑布、溪谷等景色。這種大量用石的堆山作風,對後世追求奇險的造山風氣產生巨大影響。
大量用石疊山也造就了一批專業匠人,當時吳興就出現了一種稱為「山匠」的假山工。這期間,大批文人、畫家參與造園,進一步加強了寫意山水園的創作意境。宋代風景園林建築的特點是造型絢麗多姿,宋畫中描繪的黃鶴樓、滕王閣等臨江樓閣,其體量組合、屋頂穿插和結合環境諸多方面所表現的設計技巧,至今仍令人讚嘆。文人雅士愛好園亭者多喜自為設計,其間也不乏園林建築的新創造,如歐陽修設計的「畫船舫」和陸遊的「煙艇」,都是後世船廳、畫舫齋、石舫之類園林建築的先驅。
明清是中國園林創作的高峰期。這個時期的造園活動曾出現兩個高潮:一是明中晚期南北兩京和江南一帶私家園林的繁榮;一是清代中葉皇家園林和揚州、江南各地私家園林的興盛。皇家園林創建以清代康熙、乾隆時期最為活躍。當時社會穩定、經濟繁榮給建造大規模寫意自然園林提供了有利條件,如「圓明園」、「避暑山莊」、「暢春園」等。
清代皇家園林造園的指導思想是集仿各地名園勝跡於一身,所以全國各地,尤其是江南一帶的優美風景,是清代園囿造景的創作源泉。清代皇家園林不同於一般宮廷建築的莊重嚴肅,除了宮室那部分外,其他多比較活潑,隨意布置,建築式樣變化多,與地形結合緊密。建築體量較小巧,裝修也較簡潔淡雅。不過比起私家園林來,皇家園林則顯得堂皇而壯麗,大木比例基本是宮式做法,常有廟宇布置其中,成為重要的風景點或構圖中心。
苑中中心建築,為與空間相襯,體量與尺度都很高大,疊石手法和花木配植也都與當時私家園林不同。私家園林在明清兩代也有極大的發展,特別是在經濟繁榮、達官文人薈萃的江南地區。前代園林得到修整與改建,新修園林爭奇鬥勝,私人造園出現前代未有的盛況。蘇州在明清兩代都是工商繁盛、文人薈萃、詩文書畫及工藝美術異常發達的城市,名園眾多為各地之冠。
揚州在清代為鹽商聚集之所,又是文人云集之地,清帝數次南巡,大事鋪張,更促成此一地區園林之繁盛。園林為綜合藝術,其間又融合繪畫、書法、詩歌、工藝諸因素,取自然之勢加以人工之創造點綴,成為優美之遊樂環境。山明水秀之郊野可建優美之園林,塵囂喧鬧的都市城內也能以巧妙的手法擇地度勢疊山引水,創造出「城市山林」的清幽環境,如蘇州諸園林即具此特色。私家園林不若皇家宮苑佔地廣闊,但更注意在有限的空間內容納豐富的景區,以創造動人的意境及無窮的變化。
它們在創作思想上,仍然沿襲唐宋時期的創作源泉,從審美觀到園林意境的創造都是以「小中見大」、「須彌芥子」、「壺中天地」等為創造手法。這一時期的造園思想更是從遊賞向可遊可居方面逐漸發展,它既有「靜觀」又有「動觀」,從總體到局部包含著濃鬱的詩情畫意。這種空間組合形式多使用某些建築如亭、榭等來配景,使風景與建築巧妙地糅合到一起。
優秀園林作品雖然處處有建築,卻處處洋溢著大自然的盎然生機。明清時期正是因為園林這一特點和創造手法的豐富而成為中國古典園林集大成時期。明清時期園林的興盛還造就了一批從事造園活動的專門人才,如計成、周秉臣、張漣、葉洮、李漁、戈裕良等,他們有較高的文化藝術素養,有的人甚至親自參與園林設計和施工,因而把園林創作推向更高的層次,提高了園林的藝術水準。計成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著成《園冶》一書,是我國古代最系統的園林藝術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