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釜沉舟的故事

2021-02-07 古代歷史

  秦朝末年,各地人民紛紛舉行起義,反抗秦朝的暴虐統治。農民起義軍的領袖,最著名的是陳勝、吳廣,接著有項羽和劉邦。


  公元前208年,秦將章邯鎮壓陳勝、吳廣起義之後,又攻破邯鄲,反秦武裝趙王歇及張耳被迫退守在巨鹿(今河北平鄉西南),被秦將王離率20萬人圍困。章邯率軍20萬屯於巨鹿南數裡的棘原,並修築兩側有土牆的通道直達王離營,以供糧草。趙將陳餘率軍數萬屯於巨鹿北,因兵少不敢去救。


  楚懷王派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帶領二十萬人馬去救趙國。宋義引兵至安陽(今山東曹縣東南)後,接連46天按兵不動。對此項羽十分不満,去跟宋義說:「秦軍包圍了巨鹿,形勢這樣緊急,咱們趕快渡河過去,跟趙軍裡外夾擊,一定能夠打敗秦軍。」


  宋義說:「我們還是等秦軍和趙軍決戰以後再說。」他又對項羽說:「上陣跟敵人交鋒,我比不上你;要說坐在帳篷裡出個計策,你就比不上我了。」

  項羽說:「現在軍營裡沒有糧食,但是上將軍卻按兵不動,這樣不顧國家,不體諒兵士,哪裡像個大將的樣子。」


  第二天,項羽趁朝會的時候,拔出劍來把宋義殺了。他提了宋義的頭,對將士說:「宋義背叛大王(指楚懷王),我奉大王的命令,已經把他處死了。」


  於是將士們則擁項羽為上將軍。項羽殺宋義的事,威震楚國,名聞諸侯。

  隨後,他率所有軍隊悉數渡黃河前去營救趙國以解巨鹿之圍。楚軍全部渡過漳河以後,項羽讓士兵們飽飽地吃了一頓飯,每人再帶三天乾糧,然後傳下命令:「皆沉船,破釜甑」,意思是說把渡河的船(古代稱舟)鑿穿沉入河裡,把做飯用的鍋(古代稱釜)砸個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統統燒毀。這就叫破釜沉舟。項羽用這辦法來表示他有進無退、一定要奪取勝利的決心。


  就這樣,沒有退路的楚軍戰士以一當十,殺伐聲驚天動地。經過九次的激戰,楚軍最終大破秦軍。秦軍的幾個主將,有的被殺,有的當了俘虜,有的投了降。這一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圍,而且把秦軍打得再也振作不起來,過兩年,秦朝就滅亡了。


  楚軍的驍勇善戰大大提高了項羽的聲威。以至戰勝後,項羽於轅門接見各路諸侯時,各諸侯皆不敢正眼眼看項羽。


  後來,「皆沉船,破釜甑」演化為成語「破釜沉舟」,以比喻拚死一戰,決心很大。


相關焦點

  • 成語故事——破釜沉舟
    破釜沉舟典故出自秦末的巨鹿之戰。項羽為報叔父項梁之仇,親率二萬精兵進攻章邯。渡江前命令兵士打破煮食用的釜鑊,渡江後鑿沉舟只,只帶三天乾糧。最後於巨鹿大敗秦軍。後以「破釜沉舟」表示下定決心,義無返顧。
  • 成語故事:破釜沉舟
    成語「破釜沉舟」的意思是砸碎做飯的鍋沉掉渡河的船,用來比喻為了成功不惜斷絕一切後路,堅定信念去取得勝利。破釜沉舟的典故出自《史記·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這就是成語「破釜沉舟」的故事。
  • 破釜沉舟的成語故事
    這就叫破釜沉舟。項羽用這辦法來表示他有進無退、一定要奪取勝利的決心。楚軍士兵見主帥的決心這麼大,就誰也不打算再活著回去。在項羽親自指揮下,他們以一當十,以十當百,拚死地向秦軍衝殺過去,經過連續九次衝鋒,把秦軍打得大敗。秦軍的幾個主將,有的被殺,有的當了俘虜,有的投了降。這一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圍,而且把秦軍打得再也振作不起來,過兩年,秦朝就滅亡了。
  • 成語故事 |破釜沉舟:下定決心死磕
    節目:成語故事演繹者:平哥破釜沉舟:項羽誅殺了卿子冠軍,威震楚國,名揚諸侯。他首先派遣當陽君、蒲將軍率領二萬人渡過漳河,援救鉅鹿。戰爭只有一些小的勝利,陳餘又來請求增援。成語故事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成語故事 |才高八鬥:到底是誇誰成語故事 |背水一戰:放手一搏反而能贏成語故事 |東施效顰:不是什麼都能學的成語故事 |多多益善:韓信到底怎麼想的成語故事 |口蜜腹劍:大壞蛋李林甫成語故事 |毛遂自薦:學會推銷自己
  • 成語故事 | 破釜沉舟
    下面,講一個項羽破釜沉舟的故事。有一年,秦國的三十萬人馬包圍了趙國(那不是原來的那個趙國)的巨鹿(今河北省平鄉縣),趙王連夜向楚懷王(不是原來那個楚國的國王)求救。楚懷王派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帶領二十萬人馬去救趙國。誰知宋義聽說秦軍勢力強大,走到半路就停了下來,不再前進。軍中沒有糧食,士兵用蔬菜和雜豆煮了當飯吃,他也不管,只顧自己舉行宴會,大吃大喝的。這一下可把項羽的肺氣炸啦。
  • 今日成語-破釜沉舟
    【成語】破釜沉舟【拼音】pò fǔ chén zhōu【近義詞】義無反顧、背水一戰、決一死戰、背城借一、孤注一擲、濟河焚舟【反義詞】優柔寡斷、瞻前顧後、舉棋不定,抱頭鼠竄 ,望風而逃【解釋】意思是把飯鍋打破,把渡船鑿沉;表示下定決心,為取得勝利準備犧牲一切。
  • 破釜沉舟是誰的故事?與背水一戰有何淵源?項羽和韓信都只懂軍事
    破釜沉舟,才能讓楚軍佔領百二秦關。既然是楚軍領袖佔領的秦國關隘,其實我們就能猜到,這個故事的主人公,那就是楚霸王項羽。秦國軍隊在秦始皇一統天下的時候,幾乎是天下無敵的。一來他們軍隊紀律比較好,二來他們的兵器比較先進,所以戰必勝攻必克,佔領了其餘六個諸侯國。
  • 破釜沉舟、大器晚成、天下為公……邢臺成語故事知多少?主題廣場為...
    細心的市民發現,在市圖書館前,多了幾處有關成語故事的景觀。走近一看,嘿,這些成語還和咱邢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呢。天下為公、大器晚成、以一當十……提起發源於邢臺的成語,你知道多少呢?這些成語背後,又有哪些有趣的故事?您不妨到邢臺成語故事主題廣場瞧一瞧,看一看,增長知識的同時,還能領略新穎的城市景觀。
  • 破釜沉舟:決心能夠激活自我的潛能,你的決心勝過一切
    文/唐若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今天想要跟大家分享的成語故事是破釜沉舟的故事,破釜沉舟的故事發生在秦國末年,故事的主人公是西楚霸王項羽。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是需要下決心的,如果我們沒有決心,往往我們的力量就不夠。而只有你下定決心,往往就能調動你身上最大的能量。
  • 【成語專欄】破釜沉舟
    破釜沉舟(pò fǔ chén zhōu)。釜:鍋。把飯鍋打破,把渡船鑿沉。
  • 【成語典故】破釜沉舟
    破釜沉舟(pò fǔ chén zhōu)。釜:鍋。
  • 【曲博】項羽「破釜沉舟」究竟在何地?
    「破釜沉舟」成語典故,源於項羽引兵巨鹿救趙之舉,出自《史記·項羽本紀》,是項羽為贏得巨鹿之戰採取的使楚士卒「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措施
  • 背水一戰與破釜沉舟,兵聖韓信與霸王項羽,究竟誰更厲害一些?
    特別是關於「背書一戰」與「破釜沉舟」兩場戰鬥來講,究竟哪個更厲害,史書一定不會直接告訴你,但專家卻進行反覆研究發現,是可以分析出客觀結論的,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表面上來看,兩場戰役似乎都是置之死地而後生,但它們真的都處在死地的情況嘛?
  • 海賊王978話,關鍵還得靠我普神,凌空六子揭面紗,武士團破釜沉舟
    這裡尾田老師應該有參考了日本傳統故事《桃太郎》裡面的一些元素。在圖中,那把巨大的武士刀,是不是桃太郎的佩劍?難道桃太郎是巨人族?什麼警戒,什麼守衛,關鍵時刻還得靠我們烏索普GOD搞定。一招秒殺,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勢必一鳴驚人。這就是普神。幸運之神錦衛門,之前一直搞不懂他的服服果實到底有什麼作用。看來尾田老師鋪墊那麼久,就是為了這次潛伏加渾水摸魚。
  • 保級大戰 黃海破釜沉舟
    在雙方首回合交鋒1:2落後的情況下,黃海青港主教練吳金貴在賽前發布會上說了4個字——破釜沉舟。「球隊上一回合失利以後,時間比較緊,只是做了簡單的小結,看了一些比賽錄像,同時進行了一些訓練,下一場比賽我們會破釜沉舟,全力以赴去打好比賽。」賽前發布會上,吳金貴如此表示。談及本場比賽球隊的戰術改變,吳金貴透露:「每一場比賽我們都要在做好防守的情況下打好進攻,這要根據球隊的實際情況來定。
  • 邢臺經濟:「破釜沉舟「還是「作壁上觀
    邢臺達活泉與邯鄲一樣,邢臺底蘊豐厚,也是成語之鄉,幾百條成語與邢臺相關,「破釜沉舟」「以一當十」出自於《史記》描述的鉅鹿大戰;「漆身吞炭」「士死知己」出自《戰國策·趙策一》邢臺豫讓捨身報主的故事,至今邢臺仍存豫讓橋古蹟。
  • 項羽擊敗秦軍真的靠「破釜沉舟」?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歷史課本講破釜沉舟,總覺得按兵法來講有存疑之處,自斷糧草不符合「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是有足夠把握還是背水一戰?為什麼能成功?就像與「破釜沉舟」齊名的險招「背水一戰」,韓信用了就能贏,但幾百年後同為名將的三國徐晃也用,卻被趙雲黃忠打的滿地找牙。徐晃尚且如此,其他人自不必說。放在項羽這次經典的「破釜沉舟」大戰,首先必須說的,就是項羽的硬實力。項羽的實力,正史野史捧的比較多的,是他強悍的個人戰鬥力。相對比較忽略的,卻是他麾下精銳將領爆表的戰鬥力。而後者,才是這場經典戰役成功的重要關鍵。
  • 韓信做過項羽的執撠郎中,韓信搞的背水一戰,是學的破釜沉舟嗎?
    韓信搞的背水一戰,和項羽搞的破釜沉舟,背後的原理很像,都是利用了兵法中「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原理,而韓信又做過項羽的之急浪,那麼韓信的背水一戰,會不會是受到項羽的破釜沉舟才搞出來的呢?首先,項羽搞的破釜沉舟,其實有賭的成分。
  • 鄒市明夫婦捨得智慧:破釜沉舟去戰 以商業化帶動拳擊行業
    鄒市明近日做客由沱牌捨得酒業與鳳凰網聯合打造的時代人物高端訪談、思想派強IP《捨得智慧講堂》,講述自己的創業故事:面對創業路上的艱辛和外人五花八門的質疑,他又如何破釜沉舟,堅持自我,勇敢出拳。拋卻奧運冠軍的光環,走向美國的職業拳壇,並開創自己的體育商業事業,舉行商業拳擊比賽,鄒市明夫婦面對的是無數人的質疑。很多人認為當運動員過多地和商業化聯繫在一起,那他的體育事業也就走向了終結。
  • 歷史典故:破釜沉舟
    這就叫破釜沉舟。項羽用這辦法來表示他有進無退、一定要奪取勝利的決心。就這樣,沒有退路的楚軍戰士以一當十,殺伐聲驚天動地。經過九次的激戰,楚軍最終大破秦軍。秦軍的幾個主將,有的被殺,有的當了俘虜,有的投了降。這一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圍,而且把秦軍打得再也振作不起來,過兩年,秦朝就滅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