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很多人都在小時候的作文寫過:「我的家有嚴厲的爸爸,溫柔的媽媽。」但其實爸爸不一定是家裡的老大,曾有網友這樣調侃自己的爸媽:「爸爸是一家之主,媽媽差一點,是一家之王。」明示媽媽才是這個家當家做主的角色。
01
「爸爸是一家之主,媽媽差一點,是一家之王」,幸福家庭大多這樣
自從小龍上小學以來,就沒少惹媽媽生氣,今天顧著玩寫作業拖拉,明天忘帶文具上學,寶媽也不時接到老師的電話,反應小龍的一些情況。
今天寶媽又從老師那裡得知,小龍的第一次期中考試,沒有認真對待,很多題目都是平時課本的知識點,小龍也寫不出來。
寶媽得知後嚴肅地批評了小龍,不僅盯著他重新寫了一遍試卷,還罰他這個周末都不能玩手機和電腦。小龍哭喪著臉跟爸爸抱怨:「媽媽也太嚴格了,我同學的媽媽都很好的。」
爸爸笑著說:「你媽是用另一種方式對你好,何況我都怕她,你還敢在學校闖禍惹她?」在爸爸的教育下,小龍乖乖向媽媽承認了錯誤,並且保證以後一定認真學習聽從老師的安排。
有不少網友也分享了自家媽媽手握「生殺大權」,主管家內一切的有趣片段。其中不少事例都能勾起80、90後一代的童年回憶。
網友一:我爸在家對我媽是言聽計從的,我犯錯他只會幫著我媽說我。但出門在外,我媽媽又給足我爸面子。
網友二:我媽從我穿啥出門到我穿啥回家都要管,家裡大小事就沒有她不清楚的。
網友三:家裡財政大權一直是媽媽拿著,逛街都是媽媽付錢爸爸拎包。
02
分析
一個幸福的家庭,在我看來大多是這樣的:幸福的家庭大多有個家裡當老大的媽媽。父親有擔當,不大男子主義不對家人發脾氣;母親不拘於家庭,夫妻相互扶持。在家裡,媽媽當「老大」更好,因為很多家長裡短的事情,媽媽都很熟悉,要是讓爸爸來做,可能做得不如媽媽那麼好。
其實爸爸在媽媽的怒氣前求生欲滿滿,不是慫也不是「妻管嚴」,而是懂得讓步,維護家庭的和諧。孩子成長的路上,總要有人唱紅臉有人唱白臉,只要能把該教的東西都教會孩子,其實誰來扮演嚴厲的一方並無大礙,媽媽也可以是家中話事的人。
怎樣才能讓孩子既尊敬父母,又親近父母呢?
1.多商量,少命令。
當家長想要孩子去做事時,不妨改變一下語氣和用詞,比如想讓孩子放下手機來幫做家務,可以跟孩子說:「媽媽現在很忙,你可以先來幫我,待會再玩嗎?」而不是直接命令孩子:「趕緊來幫我!成天就知道玩!」
2.多溝通,少訓斥。
當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家長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斥責,而是通過溝通搞清楚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做,只有明白癥結才能引導孩子走回正路,打罵只會讓孩子的心跟父母越來越遠。
育兒寄語
教育孩子不單純是爸爸或者媽媽的責任,只有爸媽一起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身體力行地成為孩子的榜樣,孩子才能茁壯成長。
今日互動話題:你家孩子更聽誰的管教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