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踢翻七星燈,諸葛亮為何不殺他?姜維得知真相後冒出冷汗

2020-12-23 歷史微論

讀過三國演義的朋友應該都非常的清楚,這裡面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諸葛亮。在他第6次北伐的時候年紀已經很大了,可能當時諸葛亮也非常清楚自己壽命已盡,於是為了可以繼續順利的參加北伐,就擺了一個七星陣,想要再向上天借取20年的壽命。

但是結局卻是非常的遺憾,後來司馬懿偷襲,魏延急匆匆地來到了營帳面前,稟告戰況時,因為這一次莽撞,就把諸葛亮擺的七星陣給踢翻了。對於諸葛亮想要向上天再借性命的事情,就已經無計可施了。對於當時魏延做的這件事情,姜維非常生氣,直言要殺掉對方,但是最後仍然被諸葛亮給制止住了。

在這裡相信大家就會有些疑問,做了這麼大的一件錯事,為什麼自己不讓姜維殺掉魏延呢?今天筆者就來帶大家看看,到底是什麼樣的原因。諸葛亮做事情從自己年輕的時候一直到現在都是非常謹慎,他還有一個獨到的本領,就是自己看人,一看一個準。早先的時候,在劉備徵討長沙之時,他是長沙太守韓當的一個部下。

當時他已經要大獲全勝,魏延非常聰明,於是就斬殺了自己的頭領,向劉備一方投了降。而且當時的時候還一口一個喊著劉皇叔是天命這些話,當時諸葛亮聽見了之後,就立刻布下了一些刀斧手,直言要殺掉魏延。因為他非常清楚魏延根本就靠不住,能夠殺掉自己之前的頭領之後也會再做這樣的事情,第2次如果將來劉備和自己都不在人世了之後,根本就沒有人可以降服住他,肯定還會再次引起造反。

當時對於諸葛亮的這一番言論魏延也非常害怕,還好後來是劉備在替自己求情才撿到了一條命。所以這一次又踢毀了7星燈很可能就是故意的,因為自己在蜀軍當中的地位僅僅次於孔明。姜維這個人是當時孔明在第1次北伐的時候收服過來的。無論是在資歷方面還是地位方面都是遠遠比不上魏延的。

再者說魏延是一個文武全才,自己的武功根本就不亞於五虎將之下,在整個親信中,如果當時讓姜維殺了魏延,可能就會直接就會動搖三軍。司馬懿的軍隊就在自己的面前,如果在這個時候搞內訌是非常不明智的。過程當中姜維沒有殺掉魏延,跑掉之後去投降了司馬懿,那自己的處境就會更加的危險。

魏延知道蜀國裡面所有的情況,如果自己真的投靠了敵方,相信攻破蜀國只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來報到的根本就不是這個人自己進來的,在整個營帳的外面肯定還會有一些他的親信,如果真的讓姜維殺掉對方,魏延非常容易的,就可以先殺掉諸葛亮,然後嫁禍給姜維。到時候自己再出去捏造事實,自己就可以順利的坐上屬軍的第1把交椅的位置。這也是一向做事謹慎的諸葛亮,沒有殺掉魏延的原因,後來諸葛把自己的這個想法告訴了姜維,也把他嚇出了一身冷汗。

相關焦點

  • 魏延踢翻七星燈後,諸葛亮為什麼不讓姜維殺魏延?瘋子才會那麼幹
    魏延踢翻七星燈後,諸葛亮為什麼不讓姜維直接殺魏延?因為殺掉魏延,後果諸葛亮和姜維都承受不起。諸葛丞相在第六次北伐的時候,事無巨細終於病倒。諸葛亮為了完成北伐大業,就擺了一個七星陣,希望老天能再給他20年的時間。事與願違,司馬懿正巧這時來偷營,面對這種情況魏延衝到了諸葛亮的帳內,七星燈當場就給踢翻了。
  • 魏延踢翻七星燈,為啥諸葛亮阻止姜維殺他?姜維知道真相直冒冷汗
    《三國演義》是一部值得我們輪流演繹的佳作,其中最受歡迎的是蜀漢的劉關張和諸葛亮。但是我們都知道孔明先生是在北伐第六次途中犧牲的。當時他知道自己的生命已經筋疲力盡,但先帝臨終之前有話,少主尚年輕,看著沒有完成大業的蜀漢,他真的不願意這樣死去,於是擺放了一個七星陣,想再向天上借20年生活。
  • 魏延踢翻七星燈,姜維拔劍欲斬之,孔明阻止殺魏延,原來早有計劃
    魏延 當天晚上夏侯霸就率軍攻打蜀營,原本兩軍對壘,一方攻打另一方實屬正常,在得知魏軍來襲時,魏延直奔諸葛亮大帳報告,由於匆忙,魏延竟然不小心踢翻了諸葛亮設在帳中的本命燈
  • 七星燈被魏延踢翻,孔明為何不讓姜維殺魏延,姜維知道後冒出冷汗
    三國演義雖然大致遵循著歷史的脈絡進行描述,但是卻對裡面的很多故事和人物進行了藝術化的加工,比如諸葛亮草船借箭,空城計嚇跑司馬懿大軍,還有後來的七星燈向天借命都是經典之作。
  • 魏延踢翻諸葛亮的七星燈,姜維想殺了魏延,卻被諸葛亮制止住了!
    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們都知道,在諸葛亮第六次進行北伐的時候,為了能繼續北伐他就擺了一個七星陣,可遺憾的是這個時候司馬懿來偷營,魏延急忙地衝到了營帳內把七星燈打翻了。這時候姜維看到很生氣想要殺了魏延,但卻被諸葛亮制止了,這是為什麼?
  • 七星燈被魏延踢翻,諸葛亮為啥不讓姜維殺魏延?說出來別不信
    劉禪此時還年幼,不足以擔當重任,諸葛亮便挑起了大梁。蜀國中的大小事都由諸葛亮打理,哪怕諸葛亮智慧通天,也會感到疲倦。諸葛亮為了除掉司馬懿,哪怕消耗自身精力,也發動了北伐戰爭。但由於此時蜀漢軍力衰微,北伐戰爭以失敗告終。在第六次北伐戰爭的時候,諸葛亮也扛不住了。他便擺了一個七星陣,希望向上天借20年壽命。
  • 諸葛亮七星燈,不是為了自己續命,而是為了殺此人煮酒君原創
    姜維不知道這是真的,但這關係到諸葛亮的一生,如果能活過20年,無論是對個人還是對蜀國,都是一件大喜事,於是趕忙命人前去準備,全軍高層自然也知道了這件事。次日深夜,一切都準備好了,諸葛亮開始向天庭借命,而帳外的魏延看著燈忽明忽暗,心神不寧,心裡想起大家都說諸葛亮足智多謀,赤壁之戰可以借到東風,如果真讓他續命成功,那又會掌管朝政二十年,想到這裡魏延拿著大刀走進帳內,也不知是有意無意,放在地上的長明燈被他踢翻了。
  • 魏延一陣腳風撲滅七星燈,姜維大怒要殺他,諸葛亮為何阻攔?
    一旁的姜維見狀,勃然大怒,當場拔劍,就要殺了魏延,卻被諸葛亮及時攔下。魏延得以免於一死。根據《三國演義》的劇情,從魏延在長沙斬殺韓玄、獻城歸順劉備一開始,諸葛亮就知道魏延日久必反,並且不止一次提到過。(總共四次。)既然如此,魏延撲滅七星燈的時候,諸葛亮又為什麼不讓姜維此時順勢就殺了魏延,而是要多此一舉、另外安排計策,等到魏延真的造反以後,再讓馬岱斬殺魏延呢?
  • 諸葛亮七星燈,不滅可活十二年,七星燈續命真假?
    而諸葛亮除了一位厲害的政治家,他還是一位很有實力的玄學家,赤壁之戰借東風,讓曹操損失慘重,而除此之外,諸葛亮死前還點起七星燈,不滅可再活十二年,那麼七星燈續命到底是真是假?一、七星燈首先要明白七星燈是什麼,七星燈是按照星辰北鬥之法,企圖利用這種方式,與上天借十二年的壽命,完成未完成的夙願。
  • 魏延大喊:「誰敢殺我」!膽大如鬥的姜維為何認慫?卻讓楊儀出面
    自從魏延投奔劉備劉皇叔以來,可以說是發揮了重大的軍事作用,不但為劉備攻下無數城池,而且還為蜀漢鎮守漢中10餘之久,這比起關羽鎮守荊州的時間來,絲毫不遜色!如此厲害之人,到最終卻沒有得到善報!反而被自己人殺害,對於名將魏延的遭遇或許很多人都會說他,這輩子真不划算!的確,對於魏延來說,雖然辛苦為蜀漢大業而奮鬥,但最終卻是名也沒得到,利也沒撈著!一輩子的付出完全付諸東流!
  • 魏延真的「腦有反骨」嗎,諸葛亮為何要殺他?忠心還是暗藏禍心?
    魏延之死真是「腦有反骨」?諸葛亮為何一定要除掉他,有何私心?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確實有此描述,稱其在諸葛亮死後便興兵反叛想要奪權,最終被長史楊儀運用諸葛亮遺留的間諜馬岱所斬殺,三族也被滅。而我們通過史料也能窺見這一事件的起因並不簡單,之所以不簡單,就在於以諸葛亮之大才,絕不會僅憑「腦有反骨」這一面相就殺魏延這一大將,如此片面而武斷的人是做不到丞相高位的,那麼,諸葛亮為何要殺魏延?真正的原因是什麼?
  • 諸葛亮布下的「七星陣」,是拿來續命?不,他另有所圖
    儘管諸葛亮最終沒能實現北伐願望,無奈病逝,但他死前還是想出了「七星陣」來替自己續命,不過,這樣足智多謀的人,真的只是打算用其來續命嗎?諸葛亮此人,殫精竭慮一生,輔佐劉備,後又匡扶幼主,為蜀漢鞠躬盡瘁,是忠義兩全之人。
  • 魏延和姜維:諸葛亮的風格決定了他們的命運,前者又豈止可惜?
    這一點,魏延是做不到的,魏延好大喜功,雖然可能無謀反之心,但是對於無能的君主時間久了,權力大了可能就不放在眼裡了。諸葛亮一生以忠為先,自然會選擇和自己一樣有著忠心的人,而姜維正好是個文武全才,堪當此任。 可以說,諸葛亮的風格,決定了魏延和姜維的命運。
  • 當魏延踢倒七星燈時,諸葛亮為何放心的閉上眼了,深思極恐
    在最後一次北伐中,諸葛臥龍他病情愈加嚴重,自知不久,此時心裡不僅想到外有魏軍割據內有魏延懷謀反之心,他必須「續命」,便令江淮設七星燈想以此回天,主燈若七日內不熄滅,我的生命就可以延長一個時期;燈若熄滅,我就死了。 姜偉不知道這是不是真的,但這與諸葛亮的一生有關。如果他能成功地活20多年,對他和蜀國來說都是一大樂事。於是他急忙派人去準備。
  • 諸葛亮「七星燈續命」失敗了,千年後一人獲得成功,續命長達12年
    公元234年,蜀漢丞相諸葛亮病逝五丈原,終年54歲。諸葛亮是帶著無盡遺憾離開的,他未能完成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時提出的目標。諸葛亮肯定不甘心,當病重時他渴望續命,使用的方式就是「七星燈續命」,可惜以失敗告終。
  • 諸葛亮殺魏延的真正原因,不是其腦後有反骨,竟然是這個!
    對於這樣的一個人,許多人以為魏延死得有些不明不白,甚至有些冤屈。魏延可能是蜀國死的最冤的一員大將。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是,諸葛亮看到魏延腦後有反骨,料定魏延必反,所以留下遺囑讓人殺之。按照《三國志·蜀書》易中天教授的理解是被楊儀、費禕、姜維等人陷害而死。理由是楊儀和魏延性格不合,導致楊儀嫉恨心中,趁機殺了魏延。無論是諸葛亮遺命殺之還是楊儀嫉恨殺之,都是由於魏延的性格造成的。
  • 腦有反骨卻不知權臣術,魏延是諸葛亮最佳繼承者,為何反遭猜忌
    三國名將魏延從加入蜀漢陣營開始,一直就是飽受爭議的角色,諸葛亮認為魏延此人腦後有反骨,不適合委以重任,的確魏延從參軍開始,一系列做法讓堅守道德情操的劉備和諸葛亮都是十分不滿。 但是即使魏延表現這樣,在前期為何不趁早殺掉他,為反而還是給他重要的職位呢?
  • 殺魏延是不是諸葛亮的意思?翻翻史書,原來我們都被演義騙了
    因此他才會在劉備接見魏延的時候,喝令左右斬殺魏延,並且杜撰了一個魏延有反骨的說法(即使真有反骨這種說法,長在脖子後面不摸摸誰能知道),諸葛亮這麼做的本意並不是真要殺魏延,而是起個敲打的作用。用言語警告魏延的同時,也是警告其他有異心的人:孔明指魏延曰:「吾今饒汝性命。
  • 如果諸葛亮沒處死魏延,讓他接替自己的職務,蜀漢將會怎樣?
    魏延兵變被殺 在諸葛亮領導的第六次北伐戰爭中和司馬懿領導的魏軍在渭水河畔對峙了很長一段時間,諸葛亮本想憑藉蜀漢精良的弩機和戰陣從正面戰場上擊敗魏軍。司馬懿明白自己的劣勢,並沒有給諸葛亮這個機會,而是選擇避而不戰,任蜀漢怎麼邀戰、罵戰,甚至是羞辱自己都不讓大軍出戰。
  • 諸葛亮派兵伏擊張郃,暗示魏延主動請戰,魏延為何低頭不語?
    當時司馬懿被諸葛亮打怕了、不敢出戰,無論蜀軍這邊怎麼叫陣,司馬懿就是不出戰,搞得諸葛亮非常被動。為了吸引魏軍出戰,諸葛亮採用的詐敗之策,不斷地後撤兵馬,司馬懿覺得這很有可能是諸葛亮的計謀,但是他的手下卻並不這麼認為,很多人認為諸葛亮是真的要撤退了,想要出兵追擊。由於手下求戰心切,司馬懿只能允許大家出戰,並制定了策略:魏軍一分為二,張郃引兵三萬在前,司馬懿引兵在後,這樣可以隨時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