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肩狂歡被高校承包,娛樂模仿背後的文化現象

2021-01-08 澎湃新聞

文/謝呂容

來源:南方傳媒書院

KIKI ChuChu是你嗎

最近的「網紅」,不是李佳琦,不是王思聰,而是兩個叫KIKI和ChuChu的boys or girls, 他們的迅速走紅要歸功於近幾天火遍全網的抖肩舞洗腦神曲《Coincidance》。

The first man was kiki,

he wears such little pants.

His brother was champion,

But kiki loves to dance.

The second man was chuchu,

He loved the Damsels In Distress but not as much as dance.

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河南理工大學、蘇州大學、湖南大學、廣西師範大學……不論是官方還是非官方製作,全國各大高校版的抖肩舞強勢來襲,在微博、B站、朋友圈流行起來。這首叫做《Coincidance》的歌,以其魔性的旋律配上表演者滑稽的舞蹈動作,成為高校學生爭相翻拍的題材。

 

清華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吉林大學

武漢大學

KIKI Chuchu 這兩個娃被高校er們玩壞了,變成了極具本校特色的Fufu,Dandan(復旦大學),樂樂、煌煌(魯迅美術學院),北北、大大(北京大學),南南、開開(南開大學),傳傳、媒媒(中國傳媒大學),傑夫、瑞麟(清華大學),星星、耀耀(中國人民大學)等等。

青島理工大學

河海大學

廣西師範大學

同濟大學

無論是KIKI還是Chuchu, 無論是清華北大復旦人大,還是南開中傳廣西師大,總之,中國高校校園裡,這股Coincidance風,已經狂猛吹來,成為時下,各大高校學子參與互動的又一專屬狂歡,so, let’s dance!

抖肩舞走紅高校圈

2017年4月10日,歐美歐美男歌手Handsome Dancer發布洗腦MV《Coincidance》,以其魔性的旋律與搞笑的情節與動作風靡全球,該單曲的MV講述了兩個素不相識,但都喜歡跳抖肩舞的男人在車站相識的故事。

 

抖肩舞在中國像是一夜躥紅,但是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其實早在2017年,這首神曲和魔性抖肩舞就已經在中國流行過,當時更多的是一些醫院公眾號發布醫護人員抖肩舞的視頻,網友紛紛熱傳和模仿,流行朋友圈。各大媒體人民網、長沙晚報、武漢晨報等等都有相關抖肩舞的報導。人民網直接官拍抖肩舞,倡導健康抖肩。因此,抖肩舞是以「健康舞蹈」身份走進中國大眾的生活的。

 

人民網抖肩視頻截圖

2017年的故事沒有改寫,但是換了一群人演繹重新出現在人們視野,這群「演員」,他們是各大高校兒。

 

2019年11月,西安理工大學的幾位同學,攝製了一段宿舍才藝競賽視頻《Coincidance》模仿秀,由此掀起了網際網路一場盛大的行為藝術浪潮。B站先火,抖音話題帶著發酵,QQ空間再繼續傳播,微博熱搜達到高潮。

 

西安理工大學

一張莫得感情的臉,機械且僵硬的舞姿,配上節奏感爆棚的BGM,想不沙雕都不行,加之額外主打的別具一格的新口號:每天一遍,抑鬱再見!也成為了再次點燃它的重要原因之一。

旋律不息,舞蹈不止

極具動感的旋律,配上充滿高校特色的搞笑歌詞,這樣的《Coincidance》誰不愛呢?

 

北京大學

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2012年韓國藝人樸載相發布的《江南style》在極短時間內風靡全球——過億的點擊率、各路名人的爭相效仿、全民式的騎馬舞大狂歡。

2018年初,一段「海草」魔性節奏同樣掀起一場全民舞蹈熱潮。從普羅大眾到網紅明星,一時間,全社會似乎都中了搖擺魔咒在「隨波飄搖,浪裡舞蹈」。但是肩舞的特別之處:它有故事性,形成了一套類似模板的東西,方便傳播,同時還有再創新的餘地,這是抖肩舞與過去那些網絡神曲不一樣的地方。

 

無論是《江南style》《海草舞》還是「抖肩舞」,他們的流行都有很多共同之處。

(1)娛樂模仿現象

塔爾德說:「發明和模仿,是最基本的社會行為」。

模仿是對現實世界的簡單模仿,也是一種基本的社會行為。亞里斯多德說:「人最善模仿,」「人們可用同一種媒介的不同表現形式摹仿同一個對象。」

娛樂模仿是大眾群體情緒的一種表達,是大眾狂歡精神的一種表徵。娛樂模仿現象很普遍,打開抖音,無數相似的視頻映在眼前,內容同質化問題嚴重,極大壓榨了受眾的耐心和時間,短視頻打開了全民模仿潮的閥門。

「人類的本質是複讀機」,就像《江南style》的火爆,它的音樂旋律會不停地在你腦海裡揮之不去,忍不住哼唱,形成「耳蟲效應」,很早以前的神曲《最炫民族風》《小蘋果》《忐忑,如今抖音紅歌《沙漠駱駝》《紙短情長》《成都》等等都不同程度地成為過我們的單曲循環。這些歌曲的特點是通俗上口,節奏鮮明且有一段旋律不斷反覆、周而復始地出現,所以也簡稱「口水歌」。

抖肩舞也是如此,一是歌曲《Coincidance》節奏感極強,容易傳唱,更容易被改編模仿。

二是歌曲本身的魅力加上易模仿的抖肩fashion,簡單有趣激起模仿欲望,激活人們的舞動細胞。沒有高難度動作,只要縱身一跳,雙腿打開半蹲,雙手自然放下,肩膀前後抖動,跟著旋律一起來,誰都可以成為校園裡跳抖肩舞最靚的仔。

三是搞笑風格捕獲受眾的心,抖肩舞MV裡運用一些特寫鏡頭,重複特效等誇張的表現手法,把人物動作、神態、表情發揮到極致,凸顯幽默搞笑的風格。

 

西安交通大學

總而言之,抖肩舞滿足了模仿者「放鬆」、「解壓」、「宣洩」、「交際」等需求。除了易讀性和可讀性強之外,它能夠滿足人們的解壓需求。現代人工作壓力大,高校學生同樣面臨著學業、找工作、未來規劃等人生難題,抖肩舞成為了情緒宣洩的一個窗口,人們在模仿中感受快樂,心情會變好,情感得到安放,壓力得到緩解,這本身就是娛樂大眾化的一個表現。

高校抖肩舞,是亞文化興起而產生的表達方式,也是亞文化的一個縮影,無釐頭、自由個性的網絡亞文化逐漸在全球興起, 它以通俗性與大眾消費的文化品味滿足了大眾的精神需求。「抖肩舞」的土味歡樂中,「每天億遍,防止抑鬱」的口號,讓在忙碌於大學生活大學生,得到了釋放多重壓力的宣洩口,使得「抖肩舞」這種亞文化得以在青年人的大海中掀起巨大的波瀾。

在各大網絡平臺掀起了抖肩舞狂潮,極大滿足了高校學生的表達與參與的需求,在B站、抖音、微博等青年聚集社交平臺,高校抖肩舞視頻實現了無時空距離的社交,而視頻中的彈幕極大滿足了用戶的社會交往、情感娛樂、自我實現等需求。

南方傳媒書院院長陳安慶認為:

信息社會狂飆,創新文化觀念,適應本土審美,流行舞蹈通過網絡等媒介提升受眾認知。如今的傳統藝術擺脫了過去固定的模式,舞蹈也在現實變化的影響下,不斷吸收新鮮的文化血液,對自己的姿態做著調整。青春擺渡與鏡像戲擬,這一舞蹈吸引了青年人,在傳統的被動的媒介文化轉向更注重創造與分享的參與式文化的背景下,通過營造輕鬆的參與體驗和搭建心理群體認同形式的潮流舞蹈,滿足了青年在新媒介環境下的網絡文化需要。從拓展青年亞文化內涵和舒緩情緒壓力方面,具有一定現實意義,映射出當代審美的嬗變與新動向,背後是中國青年一代的文藝時尚新軌跡。

土味狂歡

巴赫金說,「狂歡不是供人們駐足觀賞的,它甚至也不是供人們來表演的,它的參與者們置身其中,每人都過著一種狂歡式的生活」。

而土味狂歡是土味文化的一種極致表達。土味文化是伴隨網絡直播視頻流行起來的一種網絡文化,其形式和內容包括土味視頻、社會搖、喊麥等,它來自於民間,具有很強的鄉土氣息。

快手社會搖和抖音「學貓叫」 

安迪·沃霍爾說,未來每個人都會成名15分鐘。不得不佩服沃霍爾的預斷,多少年後,土味文化能拉近多少網友的距離,這是一種身份認同。

青年聚集的網絡平臺,總會很輕易的掀起一股又一股熱浪,這次的抖肩舞,就像前段時間翻唱《成都》《紙短情長》,舞蹈《小蘋果》《最炫民族風》般火爆。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講師董晨宇說,「小蘋果、老男孩訴求的是整個社會或社會中某一個較大的群體對於某件事情的記憶,但是抖肩舞這件事情(走紅的範圍)其實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群體,就是學生群體。」

「抖肩舞的傳播我覺得靠兩個群體來支撐,第一個是一個學校做的抖肩舞,對這個學校有身份認同的人會觀看和轉發。第二個是對於這些大學本身有一些既有印象或者感興趣的人會轉發。也就是outsider和insider這兩個群體,這可能跟之前的小蘋果之類是不一樣的。」

而在觀看北京大學抖肩舞視頻時,注意到北大新聞發言人「帶頭跳起抖肩舞」,這個北大抖肩舞神秘嘉賓就是北京大學黨委宣傳部部長、新聞發言人蔣朗朗,蔣朗朗在短片的最後高呼「let’s dance(讓我們一起跳舞吧)」,並和同學們一起歡快地「抖起來」,他認為這種「輕鬆愉快的表達方式」很是生動有趣。時下,很多大學生都是「低頭族」,低頭看書、低頭玩手機,這對頸椎、肩膀都非常不好,長久下去容易壓迫神經。抖肩舞跳起來既可以舒緩肩膀、頸椎部位的壓力,又可以放鬆身心,讓學生們在緊張的學習之後有處宣洩。

 

中國人民大學

 

中國傳媒大學

因此,抖肩舞不僅能夠娛樂大眾,娛樂生活,讓高校er們在繁忙的學習生活中得到解壓,獲得歡樂,同時還走出宿舍,走出教室,走到寬廣美麗的校園中呼吸新鮮空氣,活動了筋骨,促進血液循環,利於身心健康。

2019年1月,臨晉鎮西關小學校長張鵬飛帶師生跳鬼舞步走紅網絡,成為別人家的課間操系列。張鵬飛2018年偶然間發現了這種節奏感強、有律動感的舞蹈,將其引入學校課間操,讓孩子們對室外運動更有興趣。把網絡文化搬到現實生活中,讓兩者達到同步,並不是張鵬飛的首創,如今娛樂網際網路時代,越來越多新潮的想法在各個領域實踐創新,為了更加符合在網際網路浪潮下長大孩子們的需求。

 

張鵬飛帶師生跳鬼舞步

2019年12月2日人民日報報導,湖南長沙長郡中學的一段街舞課間操視頻在網上走紅。高中生們在大課間跳著活力四射的舞步,青春氣息撲面而來。街舞元素的融入讓學生們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課間操不再是一種任務,而是成為釋放個性的舞臺。目前,通過豐富多樣的手段引導學生參與運動的興趣,已經成為不少學校的共識。

許多網友都感嘆「比做體操有意思多了!

接住高校文化大餐

「看了抖肩舞就像串門一樣了解其他學校的風格,堪稱一桌校園文化大餐。」

名校與普通高校聯袂演繹,全國高校模仿成就了模仿現象的風靡。在同構和解構中重塑抖肩舞,大學生加了自己的學校的「料」進去,帶有各個學校的風採和特色。以此開始,腦洞、青春、搞笑和些許的攀比,這些元素柔和在了一起。

看了抖肩舞才知道,北大抖肩舞從未名湖畔、北大西門,跳到靜園草坪、百周年紀念講堂;原來各大高校的學霸們,也在吐槽學校的停水停電,校徽神似三個「扭動人性」的中國人民大學,人大創作者將「校徽梗」充分用到了抖肩舞視頻中,終於找到了一個深得抖肩舞精髓得學校。

 

高校的抖肩舞提供給外界一個能夠了解大學生真實生活方式和所思所想的窗口,讓用戶直接體驗意料之外的反差感:「學霸」也會一本正經地跳土味舞蹈,光環之下也面臨學業和生活中的重重挑戰…

 

全國高校的大學生們一起尬舞,穿插學生們再熟悉不過的校園生活場景,不僅成為各個高校的一場「變相公關」,更是每個人無法抗拒的校園快樂。

清華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娛樂文化適可而止

我們是被娛樂浪潮裹挾的一代,無法將置之度外,也無法讓自己置身事外。

曾經初高中為了能夠讀懂語文政治裡的熱點試題,總會在周末打開電視不放過每一個新聞;曾經的自己寧願看《大國崛起》《河西走廊》等歷史紀錄片,也不願看《快樂大本營》等娛樂綜藝,自己可以說是又紅又專又不懂娛樂了。而如今,網際網路平臺不斷崛起,加上專業原因,我會每天捧著手機刷著微博熱搜,微信推文,同樣也沒有放過任何接觸熱點的機會。

娛樂更不用說了,追劇,看綜藝,一樣都不會少。我常常在想,自己的這種改變是否是在特定時代下的行為特徵?

娛樂至死 :「人類有追逐娛樂的天性,而人類也有保持理性的良知」

娛樂至死的時代,我們更應該從無數事件中回歸理性。在審美趣味日趨多樣化的今天,我們熱衷流行沒有錯,可是不能盲目地跟風, 因為我們是獨立的個體, 我們有自己的主見、自己的風格, 而不應該被流行同化的。我們要根據自己的道德理念、文化修養和生活經驗對流行歌曲作個性化的解讀, 進行批判性的欣賞。

娛樂至死的綜藝時代,或許我們都是將高以翔推向深淵的人。或許你至今都不知道他是誰,或許你至今還把高以翔、高雲翔混為一談,但只要你用手機,百度、騰訊、東方頭條、網易.......今天無數個新聞彈窗中總有一個會告訴你,一個來自臺灣的藝人在綜藝節目錄製現場猝死了。

娛樂至死的直播時代,自稱「中國高空極限運動第一人」的「花椒直播」平臺主播吳某,兩年前在錄製視頻時意外高空墜亡,其家人隨後起訴了該直播平臺。近日,北京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對此案終審宣判,認定直播平臺對於吳某的墜亡存在過錯,應承擔部分民事侵權責任,賠償吳某家屬3萬元。

 圖源央視新聞

直播中出事已經成為網際網路娛樂常態。

追逐流行文化並沒有錯,這代表了我們想要參與想要表達的欲望,但是這個度在哪?應不應該熬夜通宵追劇,被捲入娛樂漩渦卻渾然不知;應不應該讓審美情趣同質化,別人喜歡什麼我就追逐什麼?

今天的答案是娛樂應該適可而止。

曾經,娛樂只是少數人的特權;而今,娛樂是所有人的事業。在過往的時代,娛樂是人的主動行為;而在資訊時代,娛樂則是人的被動行為。

我們說,抖肩舞承載了一部分高校文化,將高校展示在人們面前。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娛樂視頻它是以簡單、膚淺、刺激感官為最大成功, 其文化內涵顯然較低。因此, 想讓它承載幽深的價值理念或者傳統的本土文化, 都是不現實的。

娛樂模仿現象凸顯娛樂至死,作為高校學子不要熱衷於膚淺而無深度的娛樂文化,輕易陶醉於群體狂歡之中。我們要回歸理性,媒體和個人都要從娛樂狂歡中甦醒,追求高壓審美情趣,提高自身媒介素養。

 參考文獻:

[1] 張曉.《江南Style》傳播動因解析[J].東南傳播,2013(04):86-87.

[2] 張曄. 娛樂盛典,模仿狂歡[D].福建師範大學,2014.

相關焦點

  • 高校「學霸」抖肩舞接力 山藝的這段絕了……
    於是,在他們兩位主角的帶領下,不僅是山藝學子紛紛加入,連食堂阿姨和保安也加入了抖肩舞隊伍和學生們一起搖擺,整個校園變得十分歡樂。其實,山東藝術學院並不是第一個拍攝「抖肩舞」的學校。來自山東藝術學院的學生張煜康對記者介紹到,最開始拍抖肩舞的是西安理工大學,一經火爆後,引來無數高校爭相模仿。
  • 高校抖肩舞火熱背後是亞文化的表達
    不,時下高校學生最火爆的是抖肩舞。這段時間,周圍的朋友們都被一首名為《Coincidance》的神曲魔性吸引,簡單的旋律和歌詞很容易讓人隨口哼上,身體也會不自覺地跟著動起來。(11月15日《瀟湘晨報》 )浙江大學、同濟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河南理工大學、蘇州大學、山東大學……不論是官方還是非官方製作,全國各大高校版的抖肩舞火爆全網。
  • 火遍高校的KiKi和ChuChu到底是誰?
    江蘇師範大學版抖肩舞每天億遍 防止抑鬱在校園標誌性建築前全國大學生們一起抖肩配上搞怪的歌詞和伴奏這看似只是一個娛樂性的翻拍視頻但背後也「抖肩舞」這麼快速的走紅於各大高校,背後也有其必然性。抖肩舞其本身擁有的歡快節奏「wow,you can really dance」、獨特模式的舞蹈動作「抖肩」、誇張的表情「撲克臉」等所帶來的聽覺與視覺的衝擊,吸引了眾多青年人的注意力。抖肩舞將校園文化用更加通俗的形式解構成大眾文化,讓觀眾從中得到情緒的宣洩和個性的釋放。
  • 火遍全國高校的「KiKi」和「ChuChu」到底是誰?
    火遍全國高校的「KiKi」和「ChuChu」到底是誰?更一度衝上微博熱搜↓↓↓這場全國大學生的狂歡,源於西安理工大學的幾個男生在宿舍才藝視頻大賽展示中翻拍的《Coincidence》。
  • 簡直上頭,湖南農大版抖肩舞走紅網絡
    近期高校版抖肩舞火爆網絡,湖南農大的學子也不甘示弱。近日,湖南農業大學官博、抖音等平臺的一段《coincidance》,因為出鏡者魔性步伐與抖肩動作成功「圈粉」。看到全國各大高校都在出抖肩舞視頻,許多同學在湖南農業大學的新媒體平臺上留言,希望看到農大版抖肩舞,於是學校新媒體中心的同學一起創意製作了這個視頻。為了融入湖南農大的校園元素,中心的同學集體討論耗費了整整一天構思腳本,又用兩天半的時間進行拍攝,找了很多校園景點、人物,後期剪輯了一天時間,周六晚上在抖音和微博上發布農大版的抖肩舞視頻。
  • 時至今日,庫裡談保羅模仿抖肩事件現大智慧!哈登讓其離隊並不冤
    不知道大家是否記得,在之前勇士和火箭打得難分難解的系列賽裡,保羅曾經面對著庫裡命中了一記壓哨三分球,然後對著萌神模仿其抖肩的動作;這個動作則似乎在表明這保羅這樣的意思:「你不是很厲害嗎?而對於保羅模仿抖肩事件,球迷們一直沒有等到來自當事人的回應
  • 三亞學院軍訓版抖肩舞你見過嗎?
    走進校園 是為了更好地走向社會 高校版抖肩舞一時間火爆網絡,洗腦的音樂配上魔性的動作在各平臺火了起來,甚至是在微博刷屏、上熱搜,當軍訓碰上抖肩舞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呢? 一樣的「神曲」,一樣的舞姿、不一樣的場景,三亞學院軍訓版抖肩舞來了!
  • 網友集體模仿"舌尖體"解說詞 掀起草根文化狂歡
    近日,這套正在熱播的美食紀錄片,不僅讓吃貨們口水直流,其中那華麗的解說詞更是引發了新一波的造句模仿潮流,「舌尖體」悄然走紅網絡。5月24日,針對網絡體被人們熱捧的現象,記者採訪了語言文字專家和熱衷於這些網絡體的年輕人。
  • 為什麼抖肩舞這麼在各大高校流行?
    近日,各大高校都有不同版本的抖肩舞誕生。這是一個很讓人疑惑的問題,為什麼抖肩舞這樣流行? 這不是青春該有的樣子 而這次抖肩舞開啟了全國高校共同的狂歡 大學之間不再是孤立的點,像是一根暗線串了起來,接力傳遞狂歡。 接力著青春的『傻』和年輕的『衝動』 大學不再是沉悶的大學,漸漸向我們的幻想靠攏。
  • 魔鬼步伐、抖肩動作、神奇配樂,北大版抖肩舞魔性刷屏!
    北大更是憑「舞蹈實力」上了熱搜期中考試剛結束,北京大學的「學霸」們就跳起了抖肩舞,魔性步伐、抖肩動作加上神奇配樂,北大電視臺製作「北大抖肩舞」視頻在網上迅速躥紅。視頻中的學生從未名湖畔、北大西門跳到靜園草坪、百周年紀念講堂,連北大新聞發言人蔣朗朗也入畫「抖」了起來。
  • 海寧高校師生齊跳「抖肩舞」
    海寧高校師生齊跳「抖肩舞」
  • 【速搶】LOL高校狂歡周LanParty-BYOC名額
    第五屆《英雄聯盟》全國高校聯賽(LCL)全國線上賽即將於2017年5月11日掀開戰幕。
  • 格鬥抖肩發力是典型的地攤文學?
    ,絕大部份都是業餘愛好者或者是基礎拳手才會永無止境的去探索關於抖肩的問題,那麼到底有沒有抖肩一說呢?,估計他們都不知道抖肩是什麼意思。幾年前當我第一次聽到抖肩這個詞的時候我就很疑惑,抖肩是什麼?後來才知道他們說的抖肩是出拳的時候肩膀要抖一下力量會更大,當時我就覺得抖肩這個詞有問題,無奈當時自己對拳擊理解能力有限,隨著自己參加的比賽越來越多,對拳擊的理解慢慢深入之後,終於找出了這個抖肩問題的關鍵點。
  • 2020:被網際網路「承包」的文化生活
    在去演唱會之前,我接到一篇網絡文藝評論的寫作邀約,對網絡文化的關注,也開始從偶像文化、粉絲現象,轉向更為豐富複雜、「野蠻生長」的網絡文藝。文章刊登後第二天,也就是2020年1月23日,網上發出7部電影因疫情撤檔的消息,這意味著2020年的春節檔取消了,隨後,電影院關閉數月。
  • 文學狂歡化思想與狂歡
    狂歡是人類生活中具有一定世界性的特殊的文化現象。從歷史上看,不同民族、不同國家都存在著不同形式的狂歡活動。它們通過社會成員的群體聚會和傳統的表演場面體現出來,洋溢著心靈的歡樂和生命的激情。對這些活動加以關注和研究,本來是人類學、民俗學和社會學的課題,而巴赫金主要是一個文學批評家,並不是完全意義的民俗學家或人類學家,那麼,他能夠通過研究文學作品中的狂歡描寫,揭示出那種隱藏在文字背後的巨大的人類的狂歡熱情,從而得出他的文學狂歡化的結論,這就體現了他所具有的一種人類學或民俗學的切入視角,反映了他的研究方法的獨特性。他的研究,因此也不是一般文藝學的研究,而是特殊文藝學的研究。
  • 「痛」遍高校、直擊年輕群體:《愛神巧克力2》全城甜蜜狂歡
    除了動畫中的人物將以coser形式一一亮相之外,「女裝大佬」Lady Beard也將強勢加盟,同愛神粉絲們開啟一場高能互動狂歡。「痛」遍大學城,打造甜蜜主題氛圍根據最新調查顯示,目前全國二次元愛好者中,19-24歲的大學生群體就佔據了近60%的比例,在如此龐大的用戶基礎上,贏得大學生群體的喜愛就相當於得到了市場的肯定。
  • 力圖保持走在娛樂營銷的前沿丨專訪神谷文化COO婁理暢
    2019天貓雙11狂歡夜前夕,騰格爾要和花澤香菜合唱《戀愛循環》的「驚喜」直接將宅男的次元壁擊得粉碎。隨後,騰格爾微博回應,帶上話題發了個「sei no?」瞬間吊起了網友的好奇心。晚會當日,官方安排兩人同框採訪,花澤香菜教騰格爾唱《戀愛循環》。
  • 網絡造句:值得思索的文化現象
    網絡,時不時就會出現新的文化現象。10月中旬,隨著「我爸是李剛」的造句運動在網絡上掀起高潮之後,10月下旬網友借用河南劇協主席的「以淚洗面」的話語,又開始了新的造句運動。從2008年網絡上出現的「關我X事,我出來買醬油的」這句話的迅速流傳,再到「躲貓貓」等,各類網絡流行語的改編風靡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