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號一早,「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成德眉資採訪團一行登上了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的「城市之眼」丹景臺,天府國際機場、天府奧體城、三岔湖,整個東部新區新地標盡收眼底。「這裡也叫城市之眼,站在這便可盡攬未來成都一山連兩翼的城市新格局。」講解員的一番介紹,讓來自北京的媒體朋友們反應過來,這裡便是成都東進戰略最為核心的位置了,「太壯觀了!」「如此好的生態本底,又有天府國際機場的加持,成渝雙城經濟圈的未來不可限量。」「如果說老城區是成都悠久歷史文化的體現,我感覺這裡就是成都未來。」採訪團的記者們一邊拿出相機不斷按下快門,一邊感嘆著。
護好生態基底 做城市的天然綠色屏障
今年1月1日,佔地955畝的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的丹景臺景區正式對市民開放,時隔半年,當記者再次走進丹景臺建築主體內部,映入眼帘的是景區規劃展館,通過3D雷射投射,採訪團詳細的了解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的規劃,此外,內部還設置了沉浸式影院、植物科普館、咖啡館等多功能設施。「我感覺這裡更像一座生態博物館,通過科技的手段讓人們能充分了解到綠水青山對於城市發展的重要性。」光明日報的記者安勝藍興奮地說。
走出主體建築,高矮錯落的各類植物、平坦開闊的生態綠道以及不同風貌的建築圍繞在四周,步行其間,體會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我們通過新增鄉土適生樹種和引進國際領先的『低成本生態景觀』設計手法,對景區進行了生態修復和景觀營造,森林覆蓋率由35%提升至85.7%,極大地豐富了該區域林層結構和生物多樣性。」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管委會負責人對項目整體規劃充滿期望,「丹景臺只是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一部分,而我們總共是要打造1275平方公裡的城市綠心,建成後森林覆蓋率將達到70.5%以上,讓全市人均增加10平方米淨森林;提升8.4億立方米的蓄水能力;每年固碳31萬噸,釋放氧氣23萬噸。」
擴大產業發展 做致富奔康的新引擎
「我現在就特別能理解總書記為什麼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了。」面對媒體團的採訪,成都東部新區丹景街道辦黨工委書記周建江說。丹景街道曾經是簡陽市丹景鄉,處於龍泉山脈中段,東接三岔湖,西接雙流和仁壽縣,以前交通不暢,老百姓增收的渠道很少。隨著成都「東進」戰略的深入實施,尤其是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的建設推進,這裡吸引了大批遊客。周建江介紹:「從年初開放到現在,已經有幾十萬人次的遊客到訪,我們這裡的老百姓也做起了鄉村旅遊、度假觀光、自行車租賃等產業,日子越過越好,現在資源都向我們這裡匯集,你看我們這裡道路四通八達,城鎮日新月異,產業蓬勃發展,這些都是綠水青山帶來的發展效應。」
作為成都向東發展的平臺,東部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再加上與重慶的比鄰地理位置,建好龍泉山,對於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意義不言而喻。「目前產業會環繞整個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進行布局,涵蓋生態環境服務、現代產業服務、交通服務、旅遊業服務、文體服務等為一體的綜合性產業體系。」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管委會綜合部部長鄧雲木對記者介紹道。
【來源:四川觀察】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