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運動總有「小傷小痛」 快記好科學鍛鍊知識點

2020-12-14 瀟湘名醫

冬季到來,北方天氣寒冷,不時降臨的雨雪也讓路面變得溼滑,讓習慣於運動鍛鍊的人群更容易發生運動損傷。瀋陽晚報、沈報全媒體記者了解到,近日來沈城因運動損傷到醫院就診的患者增加了約兩三成,運動後「小傷小痛」如果處理不當,反而容易加重損傷,延長恢復時間,甚至造成難以自愈的嚴重後果。本期第一健康就邀請到沈城多位運動醫學及健康科普專家,為大家講解冬季如何更加科學地進行運動鍛鍊,避免損傷。

25歲小夥打球反覆傷膝蓋

醫生提醒運動前務必做好「預熱」

小軍今年25歲,平日裡就很喜歡運動、打球。兩年前,他在一次打球時不慎摔倒,右膝關節當時就腫了起來,十分疼痛。到附近醫院檢查後,小軍進行了簡單治療,回家休養了一段時間,覺得不腫不疼了,於是重新開始運動。想不到不久前,他打球又不慎扭了一下,右膝關節頓時疼得受不了,舊傷加重,被家人緊急送入了醫院,一檢查,竟是右膝半月板撕裂,右膝關節前十字韌帶完全斷裂,不得不儘快接受手術治療。

專家提醒:瀋陽市骨科醫院渾南分院院長、運動醫學科主任郭大偉介紹,健身不當造成運動損傷的典型原因,就包括動作不規範、過度運動、負荷過大、準備活動做得不好等。因此無論年輕人或中老年人,運動之前務必要充分熱身,讓身體能夠適應接下來的大幅度運動。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戶外運動時務必注意保暖和熱身,運動場地要選擇平整、防滑的地面,避免在結冰、下雪的地面運動。運動後也應及時做一些拉伸,使韌帶肌肉和關節與關節之間的配合更加柔和,提高肌肉的伸展性和彈性,增加關節的運動幅度;放鬆運動後緊張的肌肉,最大限度地避免運動損傷。

常跑步的他滑了一跤沒在意

最後竟不得不手術治療

今年49歲的劉先生在瀋陽工作,平時習慣於跑步鍛鍊,但三個月前他在一次跑步時滑了一跤,感覺左側髖關節部位有些疼痛。一開始劉先生還沒在意,覺得只是運動中常見的小傷,休息幾天就能好了。但沒想到,疼痛日漸加劇,不但無法繼續跑步,連日常生活中稍加活動,髖部也會感覺不適,嚴重影響到生活和工作。無奈之下,劉先生到醫院做了檢查,被診斷為髖關節撞擊症候群、髖臼盂唇撕裂,不得不接受髖關節鏡手術。醫生表示,20-40歲之間運動較多的人遭遇這種情況的概率比較大,長時間的跑步對膝關節和髖關節都是一種「考驗」,如果稍有不慎,動作不科學或者路滑扭到、摔倒,就可能造成比較嚴重的損傷。

專家提醒:郭大偉表示,在日常診療中很多經常運動的人容易忽視「小傷小痛」,延誤治療。不少人甚至習慣於運動後受傷、腿疼時採取熱敷、熱水泡腳、按摩等方式來處理,這樣反而容易加重損傷。事實上,當出現關節肌肉疼痛時,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在48小時內先冷敷,使受損部位淤血腫脹得到緩解。如果運動受限的情況兩三天內得不到緩解,就應及時就醫,以免耽誤治療。此外,冬季跑步尤其要注意避免摔傷,多選擇清潔的跑道、防滑的跑鞋等「防摔選項」。

教你一招計算運動心率

選到適合自己的運動強度

瀋陽體育學院運動人體科學學院院長張新安介紹,近年來百姓參加體育鍛鍊造成運動損傷的情況逐漸增多,比如打網球、羽毛球等很容易出現跟腱斷裂,跑步、踢球則容易出現膝關節、髖關節的損傷,中老年人爬山、暴走等也容易損傷膝關節、踝關節,冬季滑雪容易造成骨折等等。要避免運動損傷,首先要做好運動前的預熱和運動後的整理活動,其次應該根據自己的年齡選一個合適的運動強度。此外,有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基礎性疾病的中老年人,在開展冬季鍛鍊之前最好到醫院找對應科室的專業醫師進行一個科學的評估,根據醫生的建議進行鍛鍊,不要盲目運動。

專家提醒:普通人該如何選擇合適的運動強度呢?張新安表示,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年齡推算法:用220減去年齡,就是預測的最大心率,運動時自己的心率達到這個最大心率數值的60%到75%左右,就是適合的運動強度。「體質較弱的人,60%即可,體質中等的可以到70%,體質更好人也就達到75%就足夠了。如果組織開展群體性的運動項目,則有必要請一些專業的運動員做防護指導,以避免出現運動損傷。」

冬季犯懶不愛動怎麼辦?

碎片時間鍛鍊法能幫到你

冬季是心腦血管意外發生率最高的季節,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老年人還是年輕人,心腦血管病發生率都明顯增高。瀋陽市衛生健康服務中心社教科副科長曹丹提醒,在冬季進行戶外運動時務必要掌握自己身體狀況,定期檢測血壓、心率等指標,如有感到身體不適千萬不要繼續運動。而且,冬季不要過早外出運動。冬季的早晨氣溫過低,低溫環境易對身體造成傷害,導致傷風感冒,引起關節疼痛、胃痛和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等。過早運動,空氣中汙染物還未完全消散,地面氧含量低,這些也不利於身體健康。因此,冬天最好是等太陽出來後,氣溫高一些、暖一些再外出進行鍛鍊。

專家提醒:很多人冬天「犯懶」不愛動,但北方的寒冷天氣要持續大約3-5個月的時間,不應該「貓冬」白白耗掉。曹丹表示,運動有助於增強體質、抗擊嚴寒,所以冬季一定要堅持鍛鍊運動。可以試試碎片時間鍛鍊法,隨時隨地進行運動,只要動起來就對身體有益。例如:利用做家務進行運動,用步行代替坐車,用走樓梯代替坐電梯,看電視時可以一邊活動一邊看等。「步行和走樓梯,在疫情期間我們很提倡,這種運動方式對預防新冠肺炎等傳染病的傳播也能起到積極作用,很值得一試。」曹丹說,冬季進行戶外運動時也建議儘量選擇有氧運動,儘量不選擇爆發性的無氧運動,也儘量不進行劇烈運動,避免大汗淋漓,以微微出汗為宜,以免發生傷風感冒和運動傷害事故。(記者 唐子勻)

【來源:瀋陽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運動總有"小傷小痛" 快記好科學鍛鍊知識點
    原標題:經常運動總有「小傷小痛」 不讓身體「罷工」 快記好科學鍛鍊知識點 冬季到來,北方天氣寒冷,不時降臨的雨雪也讓路面變得溼滑,讓習慣於運動鍛鍊的人群更容易發生運動損傷。記者了解到,近日來沈城因運動損傷到醫院就診的患者增加了約兩三成,運動後「小傷小痛」如果處理不當,反而容易加重損傷,延長恢復時間,甚至造成難以自愈的嚴重後果。
  • 經常運動總有「小傷小痛」 不讓身體「罷工」 快記好科學鍛鍊知識點
    原標題:經常運動總有「小傷小痛」 不讓身體「罷工」 快記好科學鍛鍊知識點冬季到來,北方天氣寒冷,不時降臨的雨雪也讓路面變得溼滑,讓習慣於運動鍛鍊的人群更容易發生運動損傷。瀋陽晚報、沈報全媒體記者了解到,近日來沈城因運動損傷到醫院就診的患者增加了約兩三成,運動後「小傷小痛」如果處理不當,反而容易加重損傷,延長恢復時間,甚至造成難以自愈的嚴重後果。本期第一健康就邀請到沈城多位運動醫學及健康科普專家,為大家講解冬季如何更加科學地進行運動鍛鍊,避免損傷。
  • 全民健身日,科學鍛鍊避免損傷
    今天是「全民健身日」,在運動起來的同時也要注意科學鍛鍊,避免將健身變成「傷身」。運動的過程中,積極預防運動損傷很重要,下面就介紹幾個預防運動損傷的小貼士。杜絕盲目運動在初期不能盲目採用大運動量、高強度的方式進行鍛鍊。
  • 根據心率做運動 居家科學「鍛鍊處方」
    (上遊新聞記者 梁呈蔚)一場新冠肺炎的來襲,讓許多人改變了生活方式,更多的選擇在家中進行鍛鍊。那麼如何居家科學運動才能有效增強免疫力呢?重慶西南醫院(西南醫院用規範寫法)關節外科彭陽、熊然醫生,為我們開出了專業、靠譜的運動處方。
  • 怎樣走路鍛鍊效果好
    俗話說:「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走路被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為世界上最好的運動,因此經常走路鍛鍊好處很多,已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可。走路看似簡單,人人都會,但裡面學問很多,掌握一些知識點、關鍵點,對身體健康非常有幫助。
  • 人到中年,怎樣鍛鍊才是科學合理、有益健康的?運動醫生全面解答
    二、對於已經有很好的運動基礎、鍛鍊愛好的人來說,在堅持和發展自身運動愛好的同時,應進一步提高自己對運動項目的了解、運動損傷的防護知識,適可而止很重要。 有一些人從年輕時候就養成的比較好的運動習慣和愛好,比如打羽毛球、桌球、定期跑步、爬山甚至是打籃球等。
  • 慢性病患者如何科學鍛鍊?請收好這份運動康復指南
    慢性病患者如何科學鍛鍊?健身房、公園、城市廣場隨處可見越來越多的運動愛好者,與此同時,因運動所導致的急性或慢性的身體損傷比例也大幅增加。尤其是患有慢性病或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不科學的方式鍛鍊,不僅達不到運動康復的目的,反而有損身體恢復,影響病情康復。那麼,如何科學選擇運動康復的方式?日常運動又該保持怎樣的強度呢?
  • 中老年人警惕:為什麼經常鍛鍊還總生病?
    運動本是為了強身健體,但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總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我經常鍛鍊還總生病?有以下3點原因:1. 運動量過大隨著手機越來越智能化,"曬步數"已經成為很多老年人的習慣,但步數並非越多越好,隨著年齡的增加,中老年人體力、耐力、身體素質方面已經無法與年輕時候相比,此時若非要堅持每天走一萬步,反而容易傷害膝關節,甚至是誘發關節炎等疾病。
  • 科學有效地運動鍛鍊才能促進身體健康
    運動鍛鍊要講究科學,只有堅持科學有效的原則,才能使運動鍛鍊對身體的益處達到最大,對身體的損害降到最低。人體機能水平的提高,各種運動素質的發展,運動技能的形成與鞏固,有賴於較長時期經常地鍛鍊。這樣,才能使有機體在解剖形態、生理機能、生化過程等方面產生一系列適應性的變化,不是一朝一夕或短期鍛鍊所能達到的,而是堅持長期鍛鍊成效積累的結果。如果"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間斷地進行,前一次的作用痕跡已經消失,下一次作用的積累就小,鍛鍊效果就不明顯。
  • 經常運動有什麼好處?老年人要不要經常運動?
    相比之下,老鼠的心率非常快,達到每分鐘450次。然而,老鼠的壽命通常只有一年。研究發現,心率與壽命有一定關係,心率與壽命呈負相關,即心率快,壽命短。總之,靜態是否有益於長壽還沒有得到相關研究的證實,但運動有益於健康是眾所周知的。經常運動有什麼好處?
  • 有些中老年人經常鍛鍊還總生病,為什麼?答案在這裡
    生命在於運動這是很多人經常說的話,運動對人體的好處很多,但是運動的方式方法不對也會影響人的健康,發生一些意外,特別是一些中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各器官也隨之衰老,就更容易出現一些健康問題,所以在運動的時候就需要特別小心。
  • 經常不鍛鍊,一鍛鍊就腿疼,原來是這麼回事!
    估計很多小夥伴都有這個苦惱吧!經常感嘆,不是我懶啊,我一鍛鍊就腿痛!別害怕,我們有辦法!不知道你做的是何種鍛鍊?腿痛部位是哪裡?是膝關節痛還是肌肉疼呢?我慢慢道來。沒病,乳酸堆積假如你是跑步後,或者腿部鍛鍊後,出現運動過的肌肉疼痛,那麼這是乳酸堆積引起的疼痛。不長啟用的肌肉,突然進行高強度的使用都會出現這個問題,這不是病,你可以通過運動前熱身,運動後拉伸,減少運動的量來減小這種疼痛,堅持鍛鍊一個階段疼痛就不會再出現。
  • 健康小課堂:坐骨神經痛吃什麼藥?坐骨神經痛的鍛鍊方法
    隨著社會的進步,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工作壓力越來越大,職場人士和在校學生都承受著較大的壓力,很多曾經的老年病,發病年齡逐漸減小,比如坐骨神經痛。今天的健康小課堂就來講一講坐骨神經痛吃什麼藥?坐骨神經痛的鍛鍊方法有哪些?
  • 科學進行有氧運動,你會嗎?有氧運動的三大誤區,你知道多少?
    上期如何科學的進行有氧運動,因為再好的鍛鍊項目,如果不科學的進行,就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甚至適得其反,弄巧成拙。以下就是關於有氧運動的科學知識和很多人認識上的三大誤區:1.有氧運動不是越多越好!儘管有氧運動能有效消耗體內脂肪,但是,如果運動超負荷的話,就會損傷肌肉。人體在進行有氧運動時,需要消耗體內的白氨酸,而白氨酸正是起著促進肌肉的生長的重要物質。
  • 天天鍛鍊好嗎?這些健身誤區,或在摧毀你的健康,科學健身很重要
    這些健身誤區,或在摧毀你的健康,科學健身很重要生活當中所有的東西都得需要你保養,比如說買車,到家之後就得進行養車耗費時間和金錢,但是對於我們來說不僅汽車需要保養,人體也是需要保養的,過度維護也是有一定問題的,人老了之後會四肢乏力,尤其是膝關節稍微不注意就會出現疼痛。
  • 老中青鍛鍊各有注意事項 科學跑步有9細節
    比如,跑步過度易導致小腿內側骨膜炎,還有一些孩子會感覺前腳掌或後腳跟痛,以為是「生長痛」,其實是過度運動導致的炎症。另外,扁平足的孩子也不適合過多進行跑步運動。還有些孩子在家長督促下練琴,進行長時間的重複手部動作,容易引起腱鞘炎。所以兒童、青少年要注意避免過度的活動刺激,最好別做太多重複動作,以多樣化的鍛鍊為宜。   中青年人切忌太猛烈。
  • 人到中年,怎樣鍛鍊才是科學合理、有益健康的?
    二、對於已經有很好的運動基礎、鍛鍊愛好的人來說,在堅持和發展自身運動愛好的同時,應進一步提高自己對運動項目的了解、運動損傷的防護知識,適可而止很重要。有一些人從年輕時候就養成的比較好的運動習慣和愛好,比如打羽毛球、桌球、定期跑步、爬山甚至是打籃球等。
  • 體育鍛鍊應該如何制定科學的運動處方?
    ,制定科學的鍛鍊計劃是不可缺少的環節。就像醫生在每個求診病人開藥時只有對症下藥,才能治癒病人的某種疾病一樣,對每一個希望通過體育鍛鍊達到一定目的的人來說,也要結合自身實際制定相應的體育鍛鍊計劃(又可稱之為運動處方),然後有計劃、有步驟、有針對性地鍛鍊,才能有效地增強體質。
  • 運動的人更加長壽?還是不運動的人更加長壽?科學有了答案
    生命的長短與運動有一定的關係,很多人都知道運動對身體是有好處的,並且也熱衷於運動,適量的運動可以讓人更加健康,讓人的壽命更長,但過度的運動會導致身體機能的過度消耗,會讓壽命縮短。人是高級動物,所以也要多加運動,運動可以增強我們身體抵抗力, 讓我們少於生病,而且更加的長壽,長期堅持鍛鍊的人,在運動時會比普通人的心率快,不運動的時候會比普通人的低,從而證實了經常鍛鍊的人會比不鍛鍊的人更容易長壽。
  • 經常鍛鍊身體有5大好處 走路運動要注意2點
    因為新觀疫情的原因,現在很多人都比較注重健康,每天大家都在積極的鍛鍊身體,有的人選擇跑步,有的人選擇遊泳等。鍛鍊身體的方法有很多,每個要選擇適合自己的鍛鍊方法。小編這每天的鍛鍊方法就是走夠1萬步,但有些人認為每天走1萬步,不僅不可以鍛鍊身體,反而會傷身,這是真的嗎?我們在走路運動有哪些注意事項?室內鍛鍊身體的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