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涇陽,位於中國地理中心,涇陽茯茶歷史悠久,通過絲綢之路,除銷往西域各地外,更遠銷至俄國、西番、波斯等四十餘國家。因其湯色橙紅透亮,清澈紅濃,茶香持久,口感香醇,回甘,綿滑。也有助於「消惺肉之膩,解青稞之熱」的功效,被譽為古絲綢之路上的「神秘之茶」、「生命之茶」。
茯磚茶的基本工藝流程
第一步:選購原料。做上等的茯茶,必須得選好原料,第一步要選清明前後最佳時間的茶葉。選定標準:茶葉必須曬乾以後,握在手上有扎手的感覺,但是用力握,展開手後茶葉蓬鬆。
第二步:做茯茶第二道工序就是過篩,過篩的作用是去掉其中的長茶(長茶影響杵茶,從而影響茯茶的發花),篩子下面的的茶葉不需要再處理。篩子上面的要進行下一步處理。
第三步:原料處理。將上一步收集的長茶倒在長方形木板上,用刀剁,剁到什麼樣子?就和上個環節,篩子底下的茶長短差不多即可。
第四步:第二次篩查。第二次篩茶,使用細眼篩子,再篩選一遍,篩好後,篩子上面的茶也就是適宜杵茶的茶葉。
第五步:第三次篩茶。用最細的篩子,把前兩回篩選的茶葉放在一起,把茶葉篩好後,倒在一起,就可以做成品,下面進入杵茶環節。
第六步:稱茶。稱夠六斤二兩,因為梆子胡的就是六斤二兩,六斤二兩幹茶。
第七步:炒茶。先試驗鍋的熱量,然後加入秘制的油水,接著將篩好的茶倒入鍋中。茯茶工藝流程:加入釉水倒入後舀碗釉水,釉水倒入均勻,在制炒過程中速度要事宜,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整個過程要翻來覆去的炒攪拌均勻,均勻後用手摸,一捏一放剛好鬆開,這就達到了杵茶的效果。
第八步:築茶成封做茯茶的工具,主要的就是梆子茯茶工藝流程:梆子還有封子,老前輩給我們傳下來的這封子(封子要糊嚴,要透氣、透熱量,還要收熱量),封子的大小剛好要裝下剛炒的六斤二兩茶葉。茯茶工藝流程:封子裝好以後把封子封好,封好擰緊。
第九步:存入庫房發花也叫晾曬,要恆溫(最低溫度不能低於20攝氏度,最高溫度不能超過30攝氏度)、恆光,還要通風。發花必須要有木架子(鐵架子、竹架子也可以),茯茶擺放必須散開,散開適宜發花,並且散開還必須得每天翻過擺放,反覆擺放十天。
第十步:乾燥將發花完成的茯茶按順序移至烘房內,碼放起來,待足幹後出,即為成品。
涇陽茯茶的秘訣在於金花
真正的茯茶具有獨到的發酵香——甜酒之香,這是茯茶初制渥堆工藝的標誌性香型。而茯磚茶中因別有金花(冠突散囊菌),因此這類黑茶具有典型的菌花香。
涇陽茯茶中的「金花」是一種有益菌,生物學家現定名為「冠突散囊菌」,是國家二級機密保護菌種,在自然界只有千年靈芝才有。如同奶酪中的乳酸菌。其消食健胃,殺腥解膩,降脂減肥,降壓降糖,生津禦寒的飲用功能為其他茶類所不及,特別是對主食肉類、缺少蔬菜、水果的人們,長期飲用茯茶既能補充人體所需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又能消食化滯、和胃潤腸、通便利尿、調節人體新陳代謝,對人體起著一定的保健和病例預防作用。
壓制好的茶磚要長出金花,得經過發花期和乾燥期兩個過程,前後共30天左右的時間,發花期的溫度要控制在20至24度,時間約20至30天,金花生長出來後,還要經過7至10天的乾燥期,溫度控制在30至40度,目的是將茶磚裡多餘的水分去除掉。
在顯微鏡下,像是一朵朵金色的小花朵。它在茯茶中的含量與茶葉滋味香氣密切相關,直接影響著茯茶的品質,因而消費者歷來根據茯茶中「金花」的質量和數量判斷茯茶品質的優劣。這也是人們評判獲茶品質特徵的一個標誌。所以就有「茶好金花開,花多茶質好」的說法。
金花菌具有極強的護茶作用。專家在研究中發現在某種條件,它在菌群中具有很強的「霸王性」,在高透壓與氟離子共存的情況下,它超過其他的微生物成為一種優勢菌,對於各種菌株具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別的細菌幾乎無法生存。可能正是因為這個特徵,使得涇陽茯茶能夠長時間存放,而且越放越香,久放質更佳。
涇陽茯茶茶藝
一、煮法
涇陽茯茶還可以放在壺裡煮著喝,特別是在有多個人一起喝茶時,可以準備一個鋁壺或者銅壺,把準備好的茯茶杯碎以後,直接放在壺中,加入適量的清水,然後放到火爐上加熱熬煮,等熬出的茶湯變色以後,倒入茶杯後即可飲用。歐式的喝法還可以在煮茯茶時還可以加入適量的酥油或者食鹽以及白糖,煮好以後的,茯茶質地比較黏稠,帶有濃鬱的奶香味,原來飲用這種茶以後不但能提神醒腦,還能為身體補充能量,可以快速緩解身體疲勞。
二、泡法
涇陽茯茶的衝泡方法並不複雜,在衝泡的時候,可以把茯茶從茯茶磚上用茶刀取下3到5克,直接放在準備好的茶杯或者茶壺中,然後衝入一百度的開水,開水數量不能過多,佔茶具容量1/3左右就可以,在30秒以內把衝入的開水倒掉,這樣可以讓茯茶溫潤,也能把它表面的浮塵洗掉。倒掉以後再衝入適量沸水,蓋好被子蓋以後燜二分鐘,再把茶湯倒出到品茗杯中,當溫度適宜以後可以直接飲用,每次倒出茶湯的2/3左右時,就要及時蓄水,一次放入的茯茶可以反覆衝泡3到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