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認識和把握我國基本國情

2021-01-08 央廣網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謀劃和推進黨和國家各項工作,必須深入分析和準確判斷當前我國的基本國情。科學認識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堅持從基本國情出發,是黨和國家制定正確路線方針政策的基礎,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關鍵。

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重大政治論斷,同時強調「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這些重要論述,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指明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所處的時代坐標,為我們認清基本國情、把握新時代賦予的新使命提供了根本遵循。

 我國發展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迎來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1921年,中國共產黨在中華民族存亡絕續的關鍵時刻脫穎而出,義無反顧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團結帶領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譜寫了氣吞山河的壯麗史詩。在97年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推進社會主義建設,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實現了中華民族由近代不斷衰落到根本扭轉命運、持續走向繁榮富強的偉大飛躍;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使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提出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統攬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進入世界前列,推動我國國際地位實現前所未有的提升,黨的面貌、國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軍隊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中華民族正以嶄新姿態屹立於世界的東方。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是中國發展新的裡程碑,也是我們全面認識和把握我國基本國情的歷史新坐標。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在這裡,習近平同志用「三個意味著」,從中華民族、科學社會主義、人類社會三個維度,深刻闡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標誌性意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不僅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史上、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而且在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人類社會發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義。我們要堅定信心、奮發有為,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展現出更加強大的生命力。

在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發生深刻變化,但是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既是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發展進步的必然結果,源於我們已經具有堅實的物質基礎,表明我國將由大國成為強國;又是我國社會主要矛盾運動的必然結果,基於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變化、歷史賦予我們的新使命。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關於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表述,深刻反映了我國發展的階段性變化和要求,與過去相比,既有重大變化又保持連續性,充滿著「變」與「不變」的辯證法。在這裡,「變」的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從「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到「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從著力解決「落後的社會生產」問題到著力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問題;「不變」的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依然是我們的「最大國情」與「最大實際」。正如習近平同志指出的:「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沒有改變我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判斷,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這是因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同一方向上發生的階段性質變,反映的是我國社會生產和社會需求發生的新變化。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穩定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總體上實現小康,不久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同時,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顯著提高,社會生產能力在很多方面進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問題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這已經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主動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是加快轉變發展方式、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迫切需要,是順應時代潮流、讓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生活的迫切需要。

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建立以後,始終有一個如何認清國情、正確判斷我國社會所處歷史方位的問題。像我國這樣一個脫胎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改造建立起來的社會主義社會,對它的基本國情應該怎樣認識和把握,我們黨一直進行著極其艱辛和卓有成效的探索。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在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歷史經驗和改革開放以來新的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我們黨作出了我國還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論斷。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包括兩層含義:一是我國社會已經是社會主義社會,二是我國的社會主義社會還處在初級階段。前者闡明的是我國當前的社會性質,我們必須堅持而不能離開社會主義;後者則闡明了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程度,特指不發達的社會主義階段。我們必須從這個實際出發,把社會主義社會的性質同它的發展程度有機統一起來,全面認識我國社會所處的歷史方位。今天,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並且近年來成為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引擎,但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仍處在中等收入階段,依然遠低於發達國家水平,並且發展還存在明顯的不平衡問題。從區域發展上看,有的地方快一些,有的地方慢一些,生產力布局還不平衡。從發展各領域來看,既有達到甚至引領世界先進水平的生產力,也有大量傳統的和相對落後的生產力;既存在產能過剩的情況,又存在有效供給不足的問題,特別是在群眾就業、教育、醫療、居住、養老等方面面臨不少難題,社會文明和生態文明建設領域還有不少明顯的「短板」。從發展成果的共享看,不同群體之間也有不平衡,社會上還存在不少困難群眾。因此,對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必須有清醒認識。

 在新時代,必須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出發,始終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堅定不移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

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全黨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牢牢堅持黨的基本路線這個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鬥。」這一重要論述,為我們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指明了方向。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仍然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關鍵。「知其事而不度其時則敗。」發展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進程,發展環境也不會一成不變。進入新時代,我們黨對發展的規律性認識產生了歷史性飛躍,形成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明確了「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確立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特別是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對發展的任務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但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內涵發生深刻變化,正在由原來加快發展速度的機遇轉變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機遇,正在由原來規模快速擴張的機遇轉變為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機遇。因此,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不是新一輪大幹快上,不能靠粗放型發展方式、靠強力刺激抬高速度實現「兩個翻番」,否則勢必走到老路上去,那將會帶來新的矛盾和問題。只有準確把握戰略機遇期內涵的深刻變化,自覺地用新發展理念引領新的實踐,才能全面把握機遇、沉著應對挑戰,不斷開創經濟發展新局面。

面對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要夯實實體經濟,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化創新驅動,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優化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空間布局。要抓好生態文明建設,讓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美麗城鎮和美麗鄉村交相輝映、美麗山川和美麗人居有機融合。要增強改革動力,形成產業結構優化、創新活力旺盛、區域布局協調、城鄉發展融合、生態環境優美、人民生活幸福的發展新格局。要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自覺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加大收入分配調節力度,努力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打贏脫貧攻堅戰,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穩步邁進。

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準確把握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斷變化的特點,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堅持艱苦奮鬥再創業,在繼續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更好解決我國社會出現的各種問題,更好實現各項事業全面發展,更好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確保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秋 石)

相關焦點

  • 王永友 寧友金: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三維向度
    從問題導向維度,以對我國基本國情的準確把握、對社會主要矛盾的清醒認識、對國際國內形勢的正確判斷,明確了當代中國發展的歷史方位,彰顯了客觀的現實邏輯。  一、問題導向:彰顯了「我們現在在哪裡」的客觀現實邏輯  習近平總書記基於對我國基本國情的準確把握、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清醒認識、對當前國際國內形勢的正確判斷,以重大現實問題為基本導向,科學地回答了當代中國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及當今世界「現在在哪裡」的歷史方位問題,彰顯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客觀現實邏輯。
  • 顧保國:準確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歷史定位
    顧保國:準確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歷史定位 2017年12月06日 09:56 來源:新華日報 作者:顧保國 字號 內容摘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標誌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歷史方位具有特定的內涵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基本問題》·連載(4) 堅持和...
    後來,中國共產黨明確提出了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奮鬥目標和戰略構想,帶領人民逐步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為推進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奠定了重要的物質技術基礎,也積累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寶貴經驗。在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過程中,中國共產黨立足世情、國情的新變化,不斷深化對社會主義發展與現代化建設有機統一規律的認識和把握。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基本問題》·連載(4)堅持和...
    人民出版社 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編者按:今年8月下旬,《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基本問題》一書由人民出版社和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正式出版。該書提綱挈領,以點帶面,深入闡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豐富內涵、核心要義和鮮明特色。人民網理論頻道節選其中篇章連載,以饗讀者。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基本問題》·連載(5)新時代...
    人民出版社 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編者按:今年8月下旬,《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基本問題》一書由人民出版社和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正式出版。該書提綱挈領,以點帶面,深入闡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豐富內涵、核心要義和鮮明特色。人民網理論頻道節選其中篇章連載,以饗讀者。
  • 牢牢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基本立場觀點方法
    原標題:牢牢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基本立場觀點方法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思想旗幟,是黨和國家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全黨的重大政治任務,是領導幹部的基本功、必修課、看家本領。
  •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認識習近平...
    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法治思想,吃透基本精神、把握核心要義、明確工作要求,切實把習近平法治思想貫徹落實到全面依法治國全過程,更好轉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生動實踐。堅定探索適合自身的法治道路人類社會發展的實踐證明,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穩定的治理。
  • 張新、胡鞍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依據的理論與實踐
    這次大會,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21世紀的中國將如何走向未來?將如何抵達現代化的勝利彼岸?面對這一「時代之問」,習近平同志代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了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報告,對此做出了堅定而全面的回答。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的原則、內容與方案
    [摘  要]全面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要堅持從整體性角度理解「三進」的總體架構和多維面向,釐清「三進」的基本原則、主要內容與具體方案,充分發揮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根本引領作用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豐富思想寶庫科學行動指南...
    在這樣一個時間節點,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人民出版社共同召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基本問題》(以下簡稱《基本問題》)一書的出版報告會,適逢其時,很有意義。這個報告會既是《基本問題》一書的出版報告會,又是結合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研討會。結合出版和學習《基本問題》一書,談幾點體會。
  • 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歷史地位
    黨的十九大在理論上的最大貢獻和創新,就是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極大的政治勇氣和理論創新精神,進行了劃時代的理論探索,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新局面。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三次歷史性飛躍。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基本問題》編寫工作情況
    原標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基本問題》編寫工作情況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基本問題》的編寫工作,是在中央領導同志和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的關心指導下進行的,是黨的十九大以後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校(院)委會和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院)長何毅亭同志直接組織、舉全校(院)之力實施的頭號工程,是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深入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貫徹工作的實際行動
  • ...思想的重大意義(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法治思想,吃透基本精神、把握核心要義、明確工作要求,切實把習近平法治思想貫徹落實到全面依法治國全過程,更好轉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生動實踐。堅定探索適合自身的法治道路人類社會發展的實踐證明,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穩定的治理。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歷史地位
    黨的十九大立足時代和全局的高度,著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長遠發展,將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概括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並把這一思想確立為我們黨的指導思想,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的又一次與時俱進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基本問題》·連載(2)中國特色...
    編者按:今年8月下旬,《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基本問題》一書由人民出版社和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正式出版。該書提綱挈領,以點帶面,深入闡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豐富內涵、核心要義和鮮明特色。人民網理論頻道節選其中篇章連載,以饗讀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一重大政治判斷,有著豐富深厚的思想內涵。
  • 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視域
    作者:華東師範大學紫江特聘教授、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宋進  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的統一,體現了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價值導向、工作導向。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中國話語體系的建構
    2020年10月24日,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基金會與廈門大學共同舉辦的第三屆中國話語高端論壇在廈門召開。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院)長何毅亭作了題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中國話語建構》的主旨報告,副校(院)長甄佔民主持開幕式。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基本問題》·連載(6)
    編者按:今年8月下旬,《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基本問題》一書由人民出版社和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正式出版。該書提綱挈領,以點帶面,深入闡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豐富內涵、核心要義和鮮明特色。人民網理論頻道節選其中篇章連載,以饗讀者。
  • 細照篤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三天來,市領導集中學習研討《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持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把本職工作擺進去,談思想、談認識、談體會、談問題、談計劃、談建議,沿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
  • 理論文章|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大力推進...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是推動我國經濟發展實踐的理論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最新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是在分析國內外發展大勢,著眼新的發展實踐的基礎上,在經濟發展目標、經濟發展動力、經濟發展布局、經濟發展保障等方面形成的系統理論成果,它在發展理論和實踐上實現了新的重大突破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