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座城市研發投入排名出爐!京滬深規模超千億,西安強度列第二

2020-12-09 騰訊網

導讀:頭部城市的創新引領,將可能帶動整個國家的創新能力更上一個臺階。

來 源丨21世紀經濟報導(ID:jjbd21)、21世紀經濟研究院

記 者丨王帆

編 輯丨李博

圖 / 圖蟲

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科技創新的地位愈發突顯。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科技自立自強」是五年規劃建議歷史上首次提出的戰略布局,與此同時,它又是與中國對於科技創新的戰略方針和謀劃部署一脈相承的。

關於這一戰略布局,科技部部長王志剛解讀稱,當前中國科技實力正在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的提升,面向未來,我們要堅持科技創新與體制機制創新「雙輪驅動」,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科技攻關和應急攻關的體系化能力,統籌布局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構建系統、完備、高效的國家科技創新體系。

國際上,通常採用研究與試驗發展(R&D)活動的規模和強度指標反映一國的科技實力和核心競爭力。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9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2019年全國共投入R&D經費(研發投入)22143.6億元,同比增長12.5%,與GDP的比值為2.23%。

在大國內部,城市很大程度成為了參與全球競爭的基本單元,同時也是自主創新的主要力量。

可以預期的是,R&D經費投入越高的城市,在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產業轉型升級等方面有更大的潛力,從而給整個城市帶來更強的發展後勁。而頭部城市的創新引領,將可能帶動整個國家的創新能力更上一個臺階。

基於此,21世紀經濟研究院選取了4個一線城市和15個新一線城市,考察其2019年的研發投入情況。

由於武漢、長沙、瀋陽及青島2019年的相關數據暫缺,故最終進入統計的城市有15個,從2019年研發投入的絕對值來計,排名分別為:

北京、上海、深圳、廣州、蘇州、杭州、西安、重慶、南京、天津、成都、合肥、東莞、佛山和鄭州。

一線城市研發投入佔全國1/4

2019年,北上廣深的研發投入總和為5764億元,佔全國的比例高達26%,足以印證其在全國創新格局中的引領作用。

其中,北京是唯一一個研發投入超過2000億元的城市,遙遙領先。在統計體系中,R&D統計對象主要是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和規上企業三大科技活動主體。前兩者大量聚集於北京,因此北京承擔了較大的基礎研究重任。以2018年的情況來看,北京基礎研究經費佔全國的比重高達25.5%。

與此同時,北京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同樣位列全國城市第一。2018年,北京的企業研發經費投入佔全社會研發經費的比重為41.7%。

圖 / 圖蟲

上海2019年的研發投入為1524.6億元,排在第二。2016年,上海以張江地區為核心承載區,成為全國首個獲批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而作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核心的任務包括通過集中建設世界級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開展重大前沿科學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強化原始創新能力等。

2019年,上海科研人員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自然》、《細胞》發表論文共計87篇,約佔全國總數的28.4%。企業的表現同樣亮眼,2019年上海有13家企業登上科創板,數量居全國第一。

如果說北京、上海都是科研院所和企業「兩條腿走路」,那麼第三名深圳的特色更多是以企業為創新主體,龍頭企業尤其發揮了帶動作用。

以華為為例,2019年華為的研發支出達到1317億元,如果讓華為參與城市排名,可排在第四。當然,因為公司全球性的布局,華為的研發支出並不完全集中在其總部所在地深圳。

但深圳長期以來缺乏大院大所,導致基礎研究成為一塊短板,尤其是深圳的一些企業率先走到了創新「無人區」,更是有著「科技自立自強」的迫切需求。

近年來一個新的趨勢是,深圳正在加大對基礎研究的重視程度。今年11月1日,《深圳經濟特區科技創新條例》正式施行,深圳在全國率先以立法的形式,規定「市政府投入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資金應當不低於市級科技研發資金的30%」。

在四大一線城市中,廣州的研發投入為677.74億元,儘管在15個城市中位列第四,但與前三名卻拉開了較大差距。從研發投入佔GDP的比重來看,廣州僅為2.87%,在15座城市中排名較為靠後,甚至略低於廣東全省2.88%的水平。

一方面,作為商貿之都的廣州,仍待發展更多具有龍頭帶動作用的領軍型創新企業。另一方面,部分潛力較大的高新技術企業的規模效應還未釋放,對高新技術產業化推動力不足。這兩個方面,也是廣州未來科技創新的突破點。

尋找新一線科創潛力之城

從研發投入的絕對值來看,北上深之外,廣州、蘇州、杭州、西安、重慶、南京、天津和成都處於第二梯隊,研發投入均在400億元以上。其中,廣州和蘇州超過600億元,杭州超過500億元。

縱向對比來看,從2015年到2019年間,蘇州的研發經費從388.6億元增長到625.2億元,佔GDP的比重由2.68%增長到3.25%。

同期,杭州的研發經費從302.19億元增長到530.4億元,佔GDP的比重也由3.06%增長到3.45%。

短短4年的時間裡,蘇州和杭州的研發經費投入都增加了200多億元。相似的成績背後,對應的卻是兩座城市不同的創新底色。

今年上半年,蘇州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55萬億元,超過上海,成為中國第一大工業城市。杭州則在數字經濟崛起的浪潮中順流而上,現在更是致力於打造「中國數字經濟第一城」。

有升亦有降。天津2015年研發投入為510.2億元,但到了2019年,降至僅463億元。這當中或許有統計數據調整的因素,但也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近年來天津在經濟轉型期,科技新動能相對後勁乏力。

根據21世紀資本研究院今年8月初統計的數據,天津儲備IPO企業僅7家,且多以傳統製造企業居多,而杭州、蘇州、成都等市儲備企業均超過20家,南京、東莞、佛山等地也均有10家以上企業排隊。

在上述15座城市中,鄭州的研發投入絕對值排名墊底,低於廣東省的東莞和佛山。如果以研發投入佔GDP的比重來計,則是直轄市重慶墊底,僅為1.99%,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2016年,重慶曾印發《加大研發經費投入工作方案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達到625億元左右,佔GDP比重達到2.5%以上,力爭趕上全國平均水平。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投入485億元左右。按照目前的情況來看,重慶距離目標尚有較大差距。

圖為西安高新區(視覺中國)

從R&D佔GDP的比重來看,西安成為黑馬,這一比例達到5.2%,僅次於北京的6.31%,在新一線城市中更是「獨樹一幟」。

從構成來看,西安來自科研院所R&D經費一直佔比較高,這主要是由於西安擁有省部屬、軍工科研單位較多。根據西安披露的2017年的詳細情況,科研院所R&D經費為180.4億元,佔全市R&D經費的50.1%。此外,高等院校的R&D經費佔比為8.3%,規上企業的佔比則為41%。

2019年,西安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數3673家,不僅遠落後於一線城市,與杭州、成都、武漢、南京等也有一定差距。

近年來,西安屢屢提及打造「硬科技之都」,一方面,西安有著可以依託的科教資源,但另一方面,將實驗室的研究成果激活、轉化並非易事,這有賴於科技體制改革、市場化的環境、適宜民營經濟生存的土壤以及產業鏈、人才支撐等,這些都是西安將長期面臨的挑戰。

本期編輯 劉巷

相關焦點

  • 15座重點城市研發投入排名:北上廣深研發投入佔全國1/4
    基於此,21世紀經濟研究院選取了4個一線城市和15個新一線城市,考察其2019年的研發投入情況。  由於武漢、長沙、瀋陽及青島2019年的相關數據暫缺,故最終進入統計的城市有15個,從2019年研發投入的絕對值來計,排名分別為北京、上海、深圳、廣州、蘇州、杭州、西安、重慶、南京、天津、成都、合肥、東莞、佛山和鄭州。
  • 2019各城市研發經費排名
    來源:DT財經數據來自《2019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製圖/劉曉博說財經北上深研發經費佔全國20%廣州蘇州排名超天津論研發經費的總量,北上深高居第一梯隊,廣州、蘇州、天津、杭州、西安、重慶、南京
  • 科研投入西部第一,全國第八,這座北方城市再次驚豔
    2019年科研經費投入排名,西安排名北方第二,西部第一,中國第八,不得不說這個排名結果在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 從排名中我們可以看出,長三角城市比較靠前,珠三角城市、中部城市群、成渝等地科研投入也相對不弱。
  • 中國城市地鐵排名出爐!33城邁入地鐵時代,西安排名……
    截至2019年6月6日,在已開通地鐵的33座城市當中,有13座城市的地鐵運營裡程超過100km。其次,北京以617km的裡程數位列第二,廣州則以473km的裡程數位列第三。以運營線路條數而言,北京、上海、廣州分別以20條、15條、14條位列前三。值得注意的是,同為一線城市的深圳,雖然以286km的運營裡程上排行第四,但裡程數與北上廣的差距較大,而且武漢、成都、重慶等二線城市後來居上,運營裡程數與深圳的差距在逐漸減少。西安位居11,運營裡程123km。
  • 2016中國研發投入再創新高 研發強度超歐盟15國
    2016中國研發投入再創新高 研發強度超歐盟15國 原標題: 12月7日對外發布的2016年中國創新指數測算結果顯示,2016年中國創新指數為181.2,比上年增長5.7%,呈現穩步提升態勢;技術市場成交合同金額首次突破萬億大關,研發投入強度超過歐盟15個初創國家2.08%的平均水平。一系列數據表明,我國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取得顯著成效,創新型國家建設持續推進。
  • 京滬深三足鼎立 第二梯隊城市競爭白熱化
    京滬深:三足鼎立打造國際金融中心中國內地金融中心城市中,北京、上海、深圳已形成三足鼎立格局,王者地位穩固。由英國智庫Z/Yen集團和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共同編制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第28期)顯示,上海排名全球金融中心城市第三位,北京和深圳分列第七和第九名。
  • 我國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創新高 讀懂背後含義
    橫向看,我國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連續4年超過2%,雖然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家2.40%的平均水平還有距離,但已經超過歐盟15國2.08%的平均水平。2017年,中國國家創新能力排名已從2012年第20位升至第17位;中國國際科技論文總量比2012年增長70%,居世界第二。2013—2017年,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推進,全員勞動生產率年均提高6.8%,以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代表的新興動能茁壯成長。「中國現在的創新氛圍已遠超李約瑟當年的期待。」英國李約瑟研究所所長梅建軍表示。
  • 中國城市發展日報丨京滬高鐵速度快的普遍漲價;福州提出大目標
    【最熱點】京滬高鐵首批浮動票價出爐:5小時46分內的車價格都漲了
  • 2020中國內地省市金融競爭力排行榜:京滬深三足鼎立 第二梯隊城市...
    京滬深:三足鼎立 打造國際金融中心  中國內地金融中心城市中,北京、上海、深圳已形成三足鼎立格局,王者地位穩固。由英國智庫Z/Yen集團和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共同編制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第28期)顯示,上海排名全球金融中心城市第三位,北京和深圳分列第七和第九名。
  • 中國城市地鐵排名出爐!武漢排在第幾位?
    13城地鐵裡程超100公裡上海第一,北京第二截至2019年6月6日,在已開通地鐵的33座城市當中,有13座城市的地鐵運營裡程超過其次,北京以617km的裡程數位列第二,廣州則以473km的裡程數位列第三。以運營線路條數而言,北京、上海、廣州分別以20條、15條、14條位列前三。值得注意的是,同為一線城市的深圳,雖然以285km的運營裡程上排行第四,但裡程數與北上廣的差距較大,而且武漢、成都、重慶等二線城市後來居上,運營裡程數與深圳的差距在逐漸減少。
  • 京滬深三足鼎立,第二梯隊城市競爭白熱化
    京滬深:三足鼎立打造國際金融中心中國內地金融中心城市中,北京、上海、深圳已形成三足鼎立格局,王者地位穩固。由英國智庫Z/Yen集團和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共同編制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第28期)顯示,上海排名全球金融中心城市第三位,北京和深圳分列第七和第九名。京滬深已在建設國際金融中心、提升全球影響力方面取得長足進步。
  • 淨利下滑近8成、負債首超千億 「旺季漲價」能救京滬高鐵嗎?
    貝殼財經記者發現,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京滬高鐵負債合計首次超過千億,達到1002.75億元。受疫情影響的背景下,京滬高鐵開通9年來首推浮動票價制度,據記者粗略計算,按照目前二等座價格,在實行浮動票價後,北京南站開往上海虹橋站最高漲價45元/座,最低價格時降價55元/座。而商務座最高漲200元。
  • 2020浙江省百強企業榜單出爐!湖州2家企業營業收入超千億元
    2020浙江省百強企業榜單出爐!湖州2家企業營業收入超千億元 2020-10-21 15: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西安「一家獨大」!
    尤其北京和上海,投入強度分別高達6.31%和4%。作為國內科教大省,陝西研發經費投入強度排名超出投入規模排名,這也與我省近年來經濟轉型和建設創新型省份的目標相吻合。與周邊省份相比,陝西研發經費投入強度最大。2019年,湖北、四川和河南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分別為2.09%、1.87%和1.46%。
  • 特大城市排名前五:西安這個「巴菲特指標」,意味著什麼?
    截至2020年11月末,西安42家上市公司總市值達9349億,較2018年底增長5523億,增長159%,增幅超深圳、杭州、廣州、成都、武漢等城市,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排名第一。 那麼,這對於西安它意味著什麼? 指標:西安市值有多少?
  • 中國十大忙碌城市出爐:鄭州排名第二!
    中國十大忙碌城市出爐:鄭州排名第二!中國十大忙碌城市石家莊 鄭州 西安排名前三根據數據顯示,石家莊、鄭州、西安、呼和浩特、西寧、廣州、哈爾濱、烏魯木齊、南京和銀川是中國忙碌十大城市。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中,廣州進入全國前十。
  • 2020中國獨角獸企業熱力圖:這座新一線城市竟然排第四
    具體到城市層面,共有13座城市擁有至少一家TOP100的獨角獸企業。其中,北京、上海、深圳位列第一梯隊,獨角獸企業數量均超過10家,分別擁有39、20和15家獨角獸企業。杭州(8家)、廣州(5家)、成都(3家)、天津(3家)和重慶(2家)位列第二梯隊,這一組城市進入榜單的獨角獸企業數量在2到10家之間。第三梯隊的城市為西安、無錫、珠海、南京、貴陽,有且僅有一家獨角獸企業。
  • 《世界城市名冊2020》排名公布 西安躋身國際二線城市
    近日全球化與世界城市研究網絡(GaWC)對外發布的《世界城市名冊2020》裡,中國有27個城市入選,西安實現了跨級別躍升,從Gamma+升至Beta-,成為第二梯隊的世界城市。
  • 2019中國城市分級出爐,你老家屬於幾線城市
    近日《2019年最新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出爐對中國337個地級以上城市再次排名鄭州穩坐新一線陣營最新排名第10河南其他城市排名亦有不小波動快看看你家鄉排第幾?鄭州新一線排名第10,較上年下降一位今年的榜單中,鄭州在15座新一線城市中排名第十位,比2018年榜單降低一位。
  • 聯合國亞洲城市排名,重慶超京都,西安超仁川
    最近聯合國人居署發布了2019-2020亞洲城市TOP100,其中中國城市排名大幅提高,並且有許多城市都有著極其驚豔的表現,比如我們的首都北京就超越了韓國首都首爾,南京也超越了大家心目中的土豪之城杜拜,值得注意的還有武漢超過臺北,成都超過日本的橫濱和卡達的首都多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