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國研發投入再創新高 研發強度超歐盟15國

2021-01-10 央視網
2016中國研發投入再創新高 研發強度超歐盟15國

原標題:

  製圖:李姿閱

  本報北京12月10日電 (記者陸婭楠)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的《2016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顯示,2016年我國研發經費投入總量達到15676.7億元,比上年增長10.6%,增速提高1.7個百分點,再創歷史新高。12月7日對外發布的2016年中國創新指數測算結果顯示,2016年中國創新指數為181.2,比上年增長5.7%,呈現穩步提升態勢;技術市場成交合同金額首次突破萬億大關,研發投入強度超過歐盟15個初創國家2.08%的平均水平。一系列數據表明,我國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取得顯著成效,創新型國家建設持續推進。

  國家統計局社科文司高級統計師關曉靜介紹,這是自2012年以來研發經費增速持續4年下滑後的首次回升,也是研發經費在經歷了2014年、2015年連續兩年個位數增長後重新回到10%以上的增長速度。據了解,近年來我國研發經費投入強度一直呈穩定上升趨勢,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逐年縮小。2016年我國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到2.11%,比上年提高0.05個百分點,連續3年超過2%。

  研發投入不斷增長的同時,研發投入結構也在繼續優化。2016年,基礎研究佔比延續了上年回升態勢,達到5.2%,為近10年來的最高水平;高技術製造業研發經費為2915.7億元,比上年增長11%,比製造業平均水平高1.4個百分點,高技術製造業研發實力的不斷提高,對我國經濟實現提質增效轉型升級起到了重要的支撐和帶動作用。此外,2016年,企業對全社會研發經費增長的貢獻為83.8%,比上年提升12.7個百分點,企業對全社會研發經費增長的拉動作用進一步增強。

  我國研發投入持續走高,得益於政府引導和政策環境的不斷優化。2016年,國家財政科技支出達7760.7億元,比上年增長10.8%,增速為近4年來的最高水平。科技撥款佔財政撥款比重為4.13%,比上年提高0.15個百分點,改變了2011年以來連續下降的局面。一系列鼓勵全社會研發投入的政策取得良好效果,以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為例,2016年享受該項政策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比上年增長20%,這些企業減免的所得稅比上年增長8.9%。2016年,全國開展研發活動的規上工業企業比上年增長18.1%,投入的研發經費比上年增長9.3%,增速分別比上年提高2.6個和1.1個百分點。

相關焦點

  • 我國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創新高 讀懂背後含義
    如何讀懂2.12%背後的含義——我國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創新高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指標,它是在GDP增長6.9%的基礎上實現的,在分母較高增長的前提下實現的高增長,說明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在加速。」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研究員張燕生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2.12%,意味著什麼?橫向看,我國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連續4年超過2%,雖然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家2.40%的平均水平還有距離,但已經超過歐盟15國2.08%的平均水平。
  • 15座城市研發投入排名出爐!京滬深規模超千億,西安強度列第二
    可以預期的是,R&D經費投入越高的城市,在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產業轉型升級等方面有更大的潛力,從而給整個城市帶來更強的發展後勁。而頭部城市的創新引領,將可能帶動整個國家的創新能力更上一個臺階。 基於此,21世紀經濟研究院選取了4個一線城市和15個新一線城市,考察其2019年的研發投入情況。
  • 15座重點城市研發投入排名:北上廣深研發投入佔全國1/4
    國際上,通常採用研究與試驗發展(R&D)活動的規模和強度指標反映一國的科技實力和核心競爭力。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9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2019年全國共投入R&D經費(研發投入)22143.6億元,同比增長12.5%,與GDP的比值為2.23%。
  • 高研發投入帶來業績長牛 藍思科技將創新寫入企業基因
    在2020湖南製造業企業100強榜單中,這一批先進企業堅持把創新驅動作為發展的第一動力,不斷加大研發投入,以新產品、新技術引領市場。WIND數據統計顯示,湖南累計有115家A股上市公司,其中103家公司2019年合併報表的包含費用化和資本化在內的研發費用合計支出159.05億元,2019年研發投入合計超過1億元的上市公司有32家,超過2億元的有15家。
  • 松霖科技:第三季度淨利潤同比增長58.85% 研發費用投入再創新高
    原標題:松霖科技:第三季度淨利潤同比增長58.85% 研發費用投入再創新高    10月19日晚間,
  • 2017全球企業研發投入排行榜 中國企業華為第一
    來源:中國財經網日前,世界品牌實驗室發布消息稱,2017年度中國企業研發投入前15強中,華為以103.63億歐元的研發投入名列榜首,榜單顯示前5名企業佔據了中國總研發投入的28.6%,而華為一家公司則佔據了總投入的16.8%,其研發投入之巨足見一斑。
  • 湖南上市公司創新報告:中聯重科高研發投入帶來可觀回報
    時代財經選取合併報表的包含費用化和資本化在內的研發支出合計、研發支出總額佔營業收入比例、研發人員數量及佔比、結合2017-2019年營業總收入和淨利潤年複合增長率等指標,試圖多方位呈現湖南上市公司創新能力,希望從中找出了一批研發投入金額較大、佔比較高,業績增長較快的公司,作為新時期企業創新力的代表。
  • 三生國健擺脫單一產品依賴:研發投入大漲超四成 多款創新藥將陸續...
    值得關注的是,在公司業績下滑的背景下,公司研發投入不減反增,上半年研發投入同比增長超四成。 事實上,三生國健擁有全國規模最大、科技密集型程度高、總工作產能達到3.8萬升的哺乳動物細胞培養生產線。在擁有強大研發平臺及高強度研發投入的背景下,三生國健的多款創新藥正陸續上市,公司預計未來5年內,將陸續有4至5個創新抗體藥產品提交上市申請。
  • 2019年全球工業研發計分板:高技術領域的競爭格局與態勢
    美國公司研發投入也保持了較快的增長,增長率達10.3%,歐盟公司的研發投入增長率為4.7%,日本公司研發投入增長率為3.9%。從研發投入強度及績效來看:美國公司的平均研發投入強度為6.6%,居全球首位,日本公司的平均研發投入強度為3.5%,歐盟公司的平均研發投入強度為3.4%,中國公司的平均研發投入強度為2.7%。
  • 海康威視研發投入近55億分紅率超50% 創新業務打開局面將分拆螢石...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海康威視在科技研發上的持續大手筆投入轉換為技術和產品上的優勢,為公司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2019年度公司研發投入高達54.84億元,同比增長同比增長22.33%,佔營業收入的比例提升0.52個百分點至9.51%。
  • 華為成績單:研發投入全球第三
    01華為創新成績單:全球第三近日,歐盟委員會發布了2020年歐盟工業研發投入記分牌《2020 EU Industrai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coreboard》。中國上榜的前五是:華為(3)、阿里巴巴(26)和騰訊(46)、鴻海集團(57)和臺積電(58)。榜單最令人矚目的是華為:華為在2019年的研發投入達167.1億歐元,超越了三星和大眾;華為代表中國企業第一次攀升至全球研發投入三強,僅次於谷歌母公司Alphabet(231.6億歐元)和微軟公司(171.5億歐元),位列全球第三。
  • 2019各城市研發經費排名
    來源:DT財經數據來自《2019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製圖/劉曉博說財經北上深研發經費佔全國20%廣州蘇州排名超天津論研發經費的總量,北上深高居第一梯隊,廣州、蘇州、天津、杭州、西安、重慶、南京
  • 圖解華為2019年報:實體清單影響顯現研發投入創新高
    1、2019年營收按季度放緩,下半年受「實體清單」影響明顯從季度增速看,華為2019年的增長呈「前高后低」的態勢。在去年5月16日被美國政府列入「實體清單」前,華為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23.2%;但下半年華為的營收開始出現放緩,第四季度同比增長只有7.7%。
  • 北京財政槓桿提速創新藥研發,長效糖尿病新藥破外企壟斷
    在北京高精尖產業發展基金的支持下,北京東方百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治療2型糖尿病的一類生物新藥JY09已取得20多國的國際發明專利,打破外企壟斷;北京康樂衛士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研發人員正在打造對抗HPV病毒的利刃——15價人乳頭瘤病毒疫苗;北京旌準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通過歐盟CE認證,標誌著其獲得了進入歐盟體系國家的「
  • 投資9億融資53億,北京財政槓桿提速創新藥研發
    記者7月31日獲悉,截至6月底北京高精尖產業發展基金在新一代健康診療領域已投資18個項目近9億元,總融資超53億元。借市場「無形之手」放大財政資金實現槓桿效應,高精尖基金合作的新一代健康診療領域碩果頻出,多款創新藥即將迎來市場收穫期。
  • 無錫再添生物創新藥項目 研發投入超30億元人民幣
    4月23日中午,由無錫智康弘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無錫國聯集團、金源公司和華泰紫金共同投資的無錫智康弘義創新生物醫藥項目在無錫市正式籤約成立。該項目將落戶濱湖區,首期註冊資本為1億元人民幣,規劃在2025年前實施IPO,目標市值500億元,項目預測未來五年研發投入將超過30億元人民幣。據智康弘義董事長賈祥波介紹,該項目將專注於腫瘤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領域免疫治療的創新生物抗體藥的發現、開發、臨床試驗及商業化。
  • 「研發CRO榜」《2020中國研發CRO企業20強》隆重發布!
    【研發CRO榜】《2020中國研發CRO企業20強》隆重發布!來源:藥智網|百強榜2015年以來國內醫藥產業政策改革加速,特別是2017年我國加入ICH以後,國內藥企加速由仿製藥為主到仿創結合的轉型升級。國內外包服務的需求端正在加速擴大,國內製藥市場創新升級紅利正在逐步顯現。
  • 歐盟17國聯合研發2nm技術,美國半導體霸主地位恐不保!
    會後,這17個國家籤署了《歐洲處理器和半導體科技計劃聯合聲明》,宣布將在未來2-3年內投入145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2萬億元)的資金,以推動歐盟各國聯合研究及投資先進處理器和其他半導體技術。資料圖事實上,除了上述歐盟國家之外,近幾年中國半導體也在加速擺脫對美依賴。
  • 2016年來重慶已累計投入11億元補助重大新產品研發 惠及676家企業
    來自市財政局的數據顯示,今年重慶一共下達了重大新產品研發成本補助資金3.25億元,惠及217家企業的371件重大新產品,撬動企業增加研發投入55億元,帶動產品市場銷售額超630億元。「我們研發的智能化低功耗電機驅動晶片,今年獲得政府重大新產品研發成本補助55萬元。」重慶中科芯億達電子有限公司副總裁胥銳介紹說,中科芯億達專注工業及消費類集成電路晶片設計、開發、生產和銷售,政府的補助政策,為企業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提供了更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