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見到王榮祿先生,是2004年,正當第一屆廣東現代舞周,也是非典席捲眾生過後,在中國南方,現代舞真正意義上第一次大規模興起的舞蹈節。
那時候,一群年輕的舞者在廣州市少年宮的廣場上,隨著《波萊羅》(Bolero)舞曲,奔放起舞。而編舞,就是王榮祿,香港不加鎖舞踴館的藝術總監。陽光,謙和,瀟灑的帥帥先生,大家都親切的叫他:阿祿。
夢尋香江
舞不加鎖
為了更多的創作空間,1999年他離開了城市當代舞團,深感空間對藝術家的重要性,無論是在現實中寸土寸金的香港,還是在心理狀態的屬地,都如此。阿祿與他的夫人一起在2002年在香港成立了「不加鎖舞踴館」,舞團招募「駐團藝術家」並以此為運作方式,駐團的藝術家既是表演者,也是創作者,阿祿不僅進行獨立的創作,還為青年一代藝術家開放了一個空間和平臺,擴大了合作藝術家在香港創作的其他可能性。身能跨界
在舞團裡尤其在有長遠眼光的舞團裡做一名舞者,應該是一件幸福的事。而與之不同的是,當自己成立一個團隊繼續舞蹈,註定著帶上了不一樣的東西。「成立舞團跳舞,更多時候感受到的是一種使命感」,阿祿說,「藝術工作者,尤其是當代舞藝術家在創作視野上,需要通過不同的媒介交互與合作進行探索」。所以,阿祿與他的不加鎖開始了以舞蹈為本,結合多類型藝術元素跨界別的表演。舞團積極以Unlock Body Lab(不加鎖身體實驗室)開展一系列舞蹈與身體密切關係的研習,走進學校、社區以及與不同藝術家展開了「瘋狂合作」。
當代舞、舞蹈劇場、雜技、體操、功夫、嘻哈、阿卡貝拉、遊戲……能想到的,都被阿祿「玩了個遍」。《愛息》、《功和豆腐》、《蕭邦 vs CA幫》、《西門說》等等一大波作品受到各大藝術節及觀眾的好評。
從波萊羅到彩虹
回到文章的開頭,2004年第一次看到阿祿的作品是《波萊羅》。意想不到的是,10年後的2014年在韓國首爾,當我與他再次相遇的時候,還是《波萊羅》,但卻變成他帶著一群韓國的普通觀眾,在舞蹈節的舞臺上,專注並開心的以身體與物件一起展開的全新「波萊羅」。
其實,這是阿祿早在香港就一直開始進行身體實驗嘗試的理念之一:探索身體外顯的展現方式與內在的有機結合,將研習成果向社區推進。
在早前舞團就策劃於公共空間引導觀眾如何看現代舞,甚至參與舞蹈本身」,阿祿說,「隨著身體的老去和心態的老去這樣的社會議題在社區中越來越凸顯的時候,我試圖用以「非關舞蹈」的方式,用最少的資源來完成一個舞蹈。」 因此,在2013年日本福岡舞蹈節上他用這樣的概念將參與舞蹈節的觀眾組成了一支「新的波萊羅舞曲」作品——《#非關舞蹈03-波麗露》,意想不到的獲得觀眾的青睞,並接二連三的收到不同舞蹈節的邀請,將這一理念進行了有趣的延伸。
阿祿在跨界合作中,常常喜歡與「非舞蹈」類的藝術家進行合作,也是不加鎖「Unlock Body Lab」的一種探索方向。最近一次看到不加鎖的表演也是這樣一種巧妙的合作作品:2018年在北京舞蹈雙周另類平臺的這齣大受歡迎的《下一站彩虹》。這是不加鎖舞踴館與日本Namstrops的一次合作創作,當跨界的不加鎖遇上有著體育訓練背景的Namstrops(是Sportman的翻轉),真的的要翻轉觀眾對舞蹈的想像:當時與我同去觀看的設計師朋友對這支作品頗感興趣:ACG風格的音樂,來自生活中細節,大膽的運動方式,加上中國香港與日本文化跨越次元的碰撞。朋友說,原來現代舞還可以這麼有趣的玩、如此鮮活的舞啊。最後,給阿祿預告一下,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主辦、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統籌及策劃的「香港節2019 ─藝匯上海」,香港藝術發展局與上海國際舞蹈中心劇場共同呈獻的《一城三記—香港當代舞專場》中,阿祿帶領的不加鎖舞踴館兩支作品《#非關舞蹈03-波麗露》與《下一站彩虹》將再次與內地觀眾見面哦。
《#非關舞蹈03-波麗露》&《下一站彩虹》預告
上半場-不加鎖舞踴館《#非關舞蹈03-波麗露》編舞:王榮祿下半場-不加鎖舞踴館 X Namstrops《下一站彩虹》既然是一城三記,兩位編舞,
還有另外一位主角:李偉能。
下期再和大家說說小鴨與他的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