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京報
原標題:郴州兒童醫院「大頭娃娃」案浮出,「舒兒呔」賠償未到位
針對近日震驚家長圈的湖南郴州永興縣「大頭娃娃」假特醫奶粉事件,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已責成湖南省市場監管局進行徹查,此事涉及的是「倍氨敏」固體飲料產品。而新京報記者最新了解到,早在2019年郴州市就發生過另一起「大頭娃娃」假奶粉事件,且目前已有了處理結果。據患兒家長反映,該事件「因郴州市兒童醫院醫生向患兒推銷奶粉所致」,涉事產品為一款名為「舒兒呔」的固體飲料。
據湖南郴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衛健委最新回應,郴州市兒童醫院「大頭娃娃」假奶粉事件定性為虛假宣傳,涉事醫生被停職1年,涉事企業將聯合醫院按一賠三的方式向受害者家屬賠償。
5月14日,有多名患兒家長向新京報記者證實,他們尚未拿到賠償,相關職能部門也尚未組織新的體檢。家長們的首要訴求是對孩子重新進行體檢,並由專家論證體檢結果與涉事假特醫奶粉——「舒兒呔」固體飲料之間的關聯。
郴州市市場監管局對此回應新京報記者稱,監管部門此前已對涉事經銷商出具了處罰告知書,但由於「牽扯人員多、比較複雜」,目前賠償和體檢還在協商過程中。由於涉事廠家山東梵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不在管轄範圍,因此對於廠家有無參與虛假宣傳還要等調查組結果。
涉事醫生被停職1年
今年3月30日,有十幾位家長在「問政湖南」上發表《郴州「大頭娃娃」父母們聯名請求政府處理郴州假奶粉事件》的「聯名信」,稱2019年郴州發生一起「大頭娃娃」奶粉事件,「全因郴州兒童醫院醫生向患兒推銷奶粉所致」,涉事產品是一款標稱山東梵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郴州益信康食品貿易有限公司總代理的一款名為「舒兒呔」的固體飲料。
據患兒家長李玉(化名)回憶,2018年10月,他帶著3個月大的兒子小凱(化名)到郴州市兒童醫院小兒消化科看病。在排除腸梗阻問題後,醫生陳雪梅確診小凱患有牛奶過敏,並告知李玉孩子不能吃普通奶粉,只能吃胺基酸奶粉(通常為針對過敏患兒食用的一種特醫奶粉)。
「確診後,陳雪梅醫生給了我一張單子,在胺基酸奶粉舒兒呔幾個字下面畫了一條線,並說這個奶粉效果比較好,一年內不要更換。她還說院內便民藥房有賣,醫院對面的媽仔谷母嬰店也有賣,但很多家長反映母嬰店要比院內便宜10塊錢,因此建議我們到母嬰店去買。」李玉說,「到了媽仔谷母嬰店後,我們拿著單子給店員,對方看了單子後面的醫生筆記,就說你們是兒童醫院推薦來的,還說這個產品(舒兒呔)賣得好,味道也好,並聲稱產品是奶粉。」
患兒家長李玉(化名)向新京報記者提供的其他家長保留的醫生處方箋。
李玉說,這款「舒兒呔」產品中途更換過一次包裝,在換裝前,產品包裝正面並沒有「固體飲料」字樣。再加上是專業醫生推薦,因此包括他在內的很多家長並沒有對產品資質產生懷疑。這一點也得到了其他家長的證實。
然而在小凱食用「舒兒呔」2個多月後,李玉發現孩子的過敏症狀稍有緩解,但卻出現了很多異常行為,如面無血色、喜歡用頭撞牆、頭髮少、顱骨比較大、沒有力氣、到一歲多仍不會走路,這些特徵在家族裡其他孩子身上從未發生。
2019年9月,李玉帶著小凱到郴州市兒童醫院檢查身體,結果顯示小凱的智力發育水平相當於13個月的智齡,而當時小凱已經有14個月大了。小凱20個月大的時候,李玉再次帶他到醫院體檢,結果顯示孩子智齡只相當於17個月,語言發育落後,智力發育遲緩。
患兒小凱(化名)的智力測試結果。家長供圖
另據上述「聯名信」中的家長反映,郴州兒童醫院醫生長期聯合醫院院內便民藥房(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在網上公開道歉回覆中聲稱為私人藥房)和位於該院對面的媽仔谷母嬰店,將「舒兒呔固體飲料」作為「特殊醫學用途配方粉」銷售給前來該院就診的牛奶過敏體質患兒,並藉以醫生權威,使患兒長期將此款固體飲料作為唯一續命食物來源。致使患兒營養不良,部分患兒身高、智力、行動能力明顯落後普通兒童,嚴重的還存在不同程度的臟器損傷。
針對「聯名信」中反映的問題,郴州市市場監管局於今年4月16日回復稱,經調查核實,「舒兒呔」系列固體飲料郴州總代理商為郴州益信康食品貿易有限公司,該公司印製處方箋和宣傳單,明顯誤導患兒家屬,使其認為該產品是專供嬰幼兒食用的特殊食品「嬰幼兒配方乳粉」或者「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患兒家屬帶患兒到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童醫院看病時,該院個別醫生使用益信康公司印製的上述處方箋和宣傳單,並推介患兒家屬到便民藥房或者母嬰店購買「舒兒呔」系列固體飲料,給有過敏等症狀患兒食用。
據湖南郴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衛健委5月13日最新回應,郴州市兒童醫院「大頭娃娃」假奶粉事件中的涉事醫生被停職一年,事件定性為虛假宣傳,涉事企業將聯合醫院按一賠三的方式向受害者家屬賠償。
家長尚未拿到賠償
李玉告訴新京報記者,郴州市市場監管局、衛健委的上述處理結果早在2019年底就已下發,但無論同意賠償協議的家長還是未同意的家長,至今均未拿到這筆「一賠三」賠償。對於未賠償理由,李玉得到的消息是涉事經銷商郴州益信康食品貿易有限公司老闆身患重病,加上賠償金額巨大,一直在籌錢。
目前,李玉購買「舒兒呔」產品累計花銷達2萬餘元,在退貨並按照「一賠三」賠付後,廠家僅對李玉一人的賠償款就達8萬餘元。而在「舒兒呔」家長維權群裡,跟李玉有同樣遭遇的家長多達70餘名。
李玉說,早在2019年7月,央視(實為人民日報)就曾對山東梵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另一款固體飲料冒充特醫奶粉事件進行過曝光。看到報導後,有部分購買「舒兒呔」產品的家長去相關部門投訴,但沒有結果。2019年10月,李玉知道產品存在問題後便去有關部門投訴,進而認識了其他受害患兒家長。
2019年12月,郴州市衛健委安排湘南學院附屬醫院對患兒進行了體檢,但據李玉回憶,這次體檢是家長自費的,且當時醫院只檢查了常規項目,並未對孩子發育遲緩等其他異常進行檢查。「我當時問醫院為什麼不檢查其他項目,醫院稱是上面的安排。」
圍繞該事件,2020年3月30日,郴州市市場監管局以消協名義牽頭組織了一次座談會,參會方包括市市場監管局、消協、衛健委、湘南醫院人員以及20多名患兒家長代表。在這次座談會上,李玉等家長代表提出重新對孩子進行體檢,且體檢結果要經過專家論證,如實反映與「舒兒呔」產品的關聯性。
「市衛健委的那名代表說,會把我們的訴求反映給領導,會組織體檢。消協代表說會再跟商家協商,提高賠償標準。市市場監管局還說會對類似問題進行全市拉網式排查,但直到現在也沒有結果。如果那次會議之後進行了拉網式排查,也就不會出現這兩天的永興縣大頭娃娃事件了。」李玉說。
「目前沒有人跟我們聯繫,沒有道歉,沒有賠償,也沒有組織新的體檢,都是我自己帶孩子去體檢。」另一名患兒家長張啟明(化名)向新京報記者稱。
5月14日,郴州市市場監管局辦公室人員針對上述問題回復新京報記者稱,「舒兒呔」固體飲料的主要問題在於以特醫食品的名義進行虛假宣傳,該局已對涉事經銷商出具了處罰告知。患兒家長們要求再次體檢,但由於「人員多,比較複雜」,目前體檢和賠償還在協調過程中。對於去年年底就協商下來的賠償方案,涉事經銷商為何遲遲不履行,該工作人員表示「不清楚,要問專案組」。
「舒兒呔」已啟動召回
對於「舒兒呔」產品品牌方山東梵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否存在責任,郴州市市場監管局方面5月14日回應新京報記者稱,由於該公司不在轄區範圍,因此該局僅對涉事經銷商郴州益信康食品貿易有限公司進行了處罰。至於梵和公司有沒有問題,需要等調查專案組統一回復,目前調查結果因疫情影響還沒有出來,但梵和公司已對「舒兒呔」產品進行了召回。
據多名患兒家長向新京報記者證實,「舒兒呔」產品中途更換過一次產品包裝。換裝前,其產品包裝正面僅有「胺基酸營養配方粉」幾個字,沒有「固體飲料」標誌,且有「為蛋白質過敏人群提供營養支持」的文字提示。此外,該固體飲料在鐵罐包裝形式、規格(400g)及售價(338元/罐)上,均與正規特醫奶粉相仿。
圖3涉事產品「舒兒呔」。家長供圖
業內人士判斷,這種產品包裝存在一定的誤導,涉嫌違反食品安全法及預包裝食品相關規定。截至發稿,新京報記者根據公開電話尚無法聯繫上山東梵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郴州益信康食品貿易有限公司。5月14日,新京報記者就相關問題試圖聯繫棲霞市市場監管局,該局讓記者聯繫執法大隊,但電話無人接聽。
事實上,在郴州市「舒兒呔」大頭娃娃事件發生前的2019年7月,山東梵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旗下「雅樂迪」固體飲料就被人民日報曝光存在冒充特醫奶粉的問題。報導稱,山東梵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位於山東煙臺棲霞市,當地監管部門當時回應稱,梵和公司不具備生產配方粉的資質。鑑於其部分產品質量不合格以及產品包裝虛假宣傳,依據相關法律,市場監管部門已對其進行了行政處罰,沒收12種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以及標籤不合格預包裝食品包裝罐,並處罰款45.6萬元。
2019年7月30日,山東梵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對其生產的「舒兒呔」「腹安寶」「敏安寶」等13款相關批次產品啟動三級召回,理由是產品標籤不符合食品安全法規定。
山東梵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召回公告。 企業官網截圖
2019年8月2日,山東梵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對2018年4月30日—2019年7月25日期間生產的「舒兒呔」產品進行召回,理由是產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法相關規定。緊接著在2019年8月6日,該公司再次對包括「舒兒呔」在內的13款產品下發召回文件,理由是「還有相關不合格批次產品在市場上擅自銷售,希望各級經銷商積極配合」 。
天眼查顯示,山東梵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6年,法定代表人及控股股東為王衛星,註冊資本1000萬元,主要從事預包裝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及原料、乳製品、固體飲料等的生產銷售,但並不具備嬰幼兒配方奶粉和特殊醫學配方食品的生產資質。
2018年8月5日、2018年7月9日、2019年7月9日,山東梵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先後受到棲霞市市場監管局處罰。此外,該公司還與多家公司捲入產品責任糾紛。2020年1月,該公司因拖欠他人貨款而不履行法定義務,而被最高法列為失信被執行人,王衛星也因此被限制高消費。
新京報記者 郭鐵 圖片 受訪者供圖
相關報導:【事件始末】 郴州再現「大頭娃娃」,疑固體飲料冒特醫奶粉,調查啟動 湖南出現「大頭娃娃」 患病孩子都喝了這種「特殊奶粉」 郴州再曝假奶粉事件:虛假宣傳致受害嬰兒頭骨畸形 「大頭娃娃」涉事公司介入調查 「倍氨敏」去年已停產 永興縣市監局:暫未發現醫生參與「大頭娃娃」假奶粉事件 湖南「大頭娃娃」涉事產品標籤檢測合格 已安排患兒體檢 郴州「假奶粉」涉事醫生停職一年 後續治療費用未賠償 湖南省政府回應假奶粉事件:將根據調查結果依法從嚴從重處罰 【涉事方回應】 湖南永興回應「蛋白固體飲料冒充嬰兒奶粉」事件:無醫生參與 郴州醫院回應推銷假奶粉:涉事醫生已被開除 「永興大頭娃娃」涉事蛋白粉公司回應:產品合格沒誇大宣傳 實地探訪「倍氨敏」固體飲料涉事公司 回應稱第三方檢測合格 【監管介入】 市場監管總局:徹查湖南省郴州市永興奶粉事件 固體飲料致大頭娃娃?市監總局:責成有關部門對涉事商家進行徹查 湖南永興「大頭娃娃」事件家長商家各執一詞 官方已介入 【行業亂象】 「大頭娃娃」事件生產商年銷售達1400萬元 起底幕後老闆神秘身份 大頭娃娃事件背後的特醫奶粉江湖:仍有企業頂風作案 行業人士揭秘特醫奶粉:僅幾家能生產 毛利率高 「大頭娃娃」暴露特醫奶粉知識盲區 選正規產品記住這些 湖南「大頭娃娃」事件持續發酵 家長買奶粉該如何避坑? 【媒體評論】 央視熱評:又見「大頭娃娃」?折斷祖國「花朵」就是犯罪 新京報:「大頭娃娃」重現 該全流程嚴肅問責 評論:「大頭娃娃」重現 別放過作惡鏈的每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