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亡詩,中諾詩歌的題材之一,分為狹義和廣義。
狹義的悼亡詩一般是丈夫追悼亡妻之作;廣義的悼亡詩的寫作對象可以是亡故親人或朋友,甚至是自己崇拜的古人。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有「詩仙」、「詩俠」、「酒仙」、「謫仙人」等稱呼,活躍於盛唐,為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
李白名聲在當時就已經很有名聲,而經過很多人的推薦,他終於如願以償,到了宮中,只可惜最終被賜金放還了。
李白一生是矛盾的,他想建功立業,但是卻沒有機會,一生追逐的東西,最終也沒有得到。
而且作為商人之子,他不得不通過婚姻去改換門第,卻備受妻子家人的白眼,最終離婚,之後又娶,仍然重複了之前的生活。
當晚年的他已經心灰意冷的時候,永王李璘派人三顧茅廬,李白的血再次熱了起來,入永王李璘幕僚,結果失敗後鋃鐺入獄。
所有人都想李白死,只有杜甫人微言輕的說: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
李白雖然這次被放了,卻心灰意冷到了極點,他望著一灘淺淺的水,了結了自己的一生。
詩仙,唐詩第一人,對於李白而言,根本不是他想要的。他想要的是一個屬於他的機會,他等到了這個機會,卻成為壓死他的最後一根稻草。
很少有人理解李白,實際上最理解他的卻是後輩——白居易。
在悼念李白的所有詩中,只有白居易寫的最好,全詩如下:
採石江邊李白墳,繞田無限草連雲。可憐荒壟窮泉骨,曾有驚天動地文。但是詩人多薄命,就中淪落不過君。
這首詩名字叫李白墓,寫於公元799年,李白死後不到四十年,當時白居易二十八歲。
採石江邊李白墳,繞田無限草連雲。李白的墳就在採石江邊,墳地周圍的野草向著天邊肆意蔓延。
詩的開頭兩句通過對李白墓周邊環境的描寫烘託出了一片蕭索悲涼的氣氛,白居易寫詩並不會用晦澀難懂的句子,但是寫出的意境卻是無人能及。
可憐荒壟窮泉骨,曾有驚天動地文。可悲的是這荒墳深穴中的枯骨,曾經寫過驚天動地的詩文。
和李白生前鬱郁不得志一樣,他死後的墓地同樣悽涼。李白是不朽的,他的驚天地泣鬼神的詩文永遠留在人間,看可是這一切,真的是他想要的嗎?
但是詩人多薄命,就中淪落不過君。傑出的詩人大都命運多舛,可誰的命運,像李白一般坎坷悲慘,一生沉淪呢?
文人相輕,文人也最懂文人,此時的白居易不知道未來如何,他寫李白也是在感慨自己:如果一生如同李白一樣薄命,會有人像自己同情李白一樣同情自己嗎?
白居易不知道。
全詩用通俗易懂的大白話,將李白坎坷的命運、死後墓地荒涼和描寫出來,令人感慨,讓人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