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鄧瓊瑤 創富邦作者
論實力,她丈夫早逝,還帶著兩個孩子四處打工,壓根沒什麼實力;論機會,她做的是麻辣醬,屬於傳統產業,發展前景不明朗;論學歷,她沒有上過學,更談不上讀大學甚至「留洋」。而她卻創造了非凡的業績。
創造這個「神話」的婦女,叫陶華碧,她讓「老乾媽麻辣醬」名聞四海。
從不打廣告,老乾媽為什麼火遍全世界?
一瓶辣醬改變命運
「老乾媽」創始人陶華碧,出生於貴州省湄潭縣一個偏僻的山村。
由於家裡貧窮,陶華碧從小到大沒讀過一天書。20歲那年,她嫁給了地質隊的一名隊員,但沒過幾年,丈夫不幸病逝了,扔下了她和兩個孩子。為了生存,她不得不去打工、擺地攤。
當別家賣涼粉只是加點胡椒、味精、醬油和小蔥當作料,陶華碧卻特意製作了麻辣醬,作為專門拌涼粉的作料,生意興隆。「濃香,微辣,適口鹹」,是中國人最喜歡的民間本味。
18年時間,這瓶小小的香辣醬,漂洋過海,北美、歐洲、東南亞、日本、韓國、中國香港、中國臺灣……隨處可見。不打廣告的老乾媽,近乎是神一樣的存在。
老乾媽之所以這麼牛,這跟陶華碧產品為王的理念是息息相關的。
老乾媽一共十幾種品類,每一品類都是陶華碧親力親為的心血。「我的辣椒調料都是100%的真料,每一個辣椒,每一塊牛肉都是指定供貨商提供的,絕對沒有一絲雜質。」她從不偷工減料,以次充好,用料、配料、工藝拿捏,添加了許多講究,保持產品風味虜獲顧客的舌尖。
一直以來,老乾媽都被外界稱包裝「土」,可就是因為這個「土」,陶華碧挖掘出了「土」對消費者的利益點:一分價錢一分貨。包裝便宜,那就意味著消費者花錢 買到的實惠更多,省下來的可都是真材實料的辣醬,老百姓居家過日子,不就是圖個實惠嗎?辣醬又不拿去送禮,自家吃根本用不著考慮好看不好看的問題,味道好 就行了。
當老乾媽逐漸走進千家萬戶,陶華碧的生意越做越大,但在產品的把控度上,陶華碧的做法不同於許多同品類廠家--不接受代理商的退貨。
事實上,老乾媽的退貨率相比其他品牌並不高,不接受退貨的政策對經銷商的影響也不大,老乾媽的銷量一直很好,壓貨的情況很少。老乾媽這骨子堅定的把控與自信,全然源於來自產品質量。
風雲際會的時代,渠道,終端,品牌,各自被梳理成市場營銷的主線。
但老乾媽一直行走在營銷的原點,致力於產品。商品(包括物質的產品和服務)是以產品本身為消費者提供服務的,一切營銷的手段及方法,都只是提供了一個讓商品到達消費者的渠道,而商品本身,才是消費者最初的希望。
火遍全球的秘密
外界說的最多的,是老乾媽從不打廣告。的確,老乾媽從不在廣告上花一分錢,但從一開始,老乾媽就自形成了一種別樣的銷售路子。
1994年,彼時的老乾媽還無人知曉。貴陽修建環城公路,昔日偏僻的龍洞堡成為貴陽南環線的主幹道,途經此處的貨車司機日漸增多,他們成了陶華碧「實惠飯 店」的主要客源。而陶華碧的商業智慧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得到了發揮,她向司機免費贈送自家製作的豆豉辣醬、香辣菜等小吃和調味品,大受歡迎。
車貨司機們的口頭傳播顯然是最佳廣告形式。短短時間,「龍洞堡老乾媽辣椒」的名號在貴陽不脛而走,很多人甚至就是為了嘗一嘗她的辣椒醬,專程從市區開車來公幹院大門外的「實惠飯店」購買陶華碧的辣椒醬。
找對了渠道,就相當於一種自我推廣。從在創業之初以貴陽地區為中心小範圍作市場,到老乾媽辣醬口味走出貴陽得到了普遍認可時,老乾媽開始進軍全國市場。
在2007年9月榮獲「中國馳名商標」,「老乾媽」品牌逐漸走向成熟。當老乾媽在大陸市場站住腳後,又逐漸向香港、臺灣、日本等國內外地區進行市場拓展,到目前為止已經擁有40多個國家的海外市場。
老乾媽每一天都會生產出大約130萬瓶辣椒醬,由始終等候在廠區的卡車拉走進入銷售渠道,然後迅速被發往中國各地的大小超市,以及遍布五大洲的30多個國 家和地區。娃哈哈貴州分公司一位渠道經理說:「有華人的地方,就有『老乾媽』,它最大的意義是提高了華人對辣椒的接受度和依存度,改變了華人的口味。」
鋪貨,是新產品上市「臨門一腳」,雖原始,但卻是老乾媽推廣產品的絕招。
時間長,鋪貨廣,從而形成了高度的品牌曝光,直接促成了即時的現實銷售。
另一方面,為了實現文化輸出,我國在世界各地建立孔子學院,教人四書五經,或傳播中華武術,這些抽象的概念遠比不上飲食文化的輸出。這就好比,中國人了解美國,也是從KFC和麥當勞開始的,而並不是通過美國大選。
全世界有華人的地方就有老乾媽,這是民間為老乾媽創造的廣告語。多年來一枝獨秀,持續的終端傳達,形成了消費者的固定印象:「老乾媽」就是辣椒醬的代表,是消費者的記憶性首選品牌。
每年花費3000萬打假
隨著老乾媽品牌影響越來越大,消費者已經將「老乾媽」的品牌與品類認知緊緊聯繫在一起,也就在這個時候,與老乾媽陷入商標糾紛的企業也越來越多。
最轟動的例子是湖南華越公司的「劉湘球老乾媽」。華越公司申請的「劉湘球老乾媽及圖」商標幾乎在「老乾媽」公司向國家商標局申請「陶華碧老乾媽及圖」商標的同時,雙方均得到國家商標局的認可。一時間,多地貨架上同時出現兩位有著紅底黃字瓶貼、身著白色圍裙的「老乾媽」。
之後,經過一場曠日持久的拉鋸,這場官司以老乾媽勝訴告終,公司在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領取到了「陶華碧老乾媽及圖」商標註冊證書。
陶華碧的秘書劉濤介紹,老乾媽公司近年來每年都要安排兩三千萬用來「打假」的專項資金。
此外,老乾媽公司對商標保護也加強了措施。目前,該公司全部註冊商標達114個,包括「老於媽」、「媽幹老」等商標,這都是為了防止一些公司打擦邊球,對老乾媽品牌有所影響。
神秘「女神」不是傳說
老乾媽如此受關注,在一定程度上,依賴於陶華碧本身。
農村婦女,目不識丁,女性創業,不融資,不上市,大企業……這些關鍵詞融合在了陶華碧一個人身上,形成了一個奇特又新穎的勵志故事。
人們總是會對出乎意料的事物感到好奇。從5塊錢做到36億,陶華碧將傳統製造業的發展演繹成了一段傳奇。
細究陶華碧,其實不難發現她在生意領域的過人特質:喜歡鑽研,記憶力和心算能力驚人,不畏艱難執著於想做的事,對現金有近乎偏執的重視,每一次的擴張慎之又慎,絕不涉足不熟悉的行業。
陶華碧不懂財務,管理方式也令人稱奇。「老乾媽」沒有董事會、副董事長、副總經理,只有5個部門,陶華碧下面就是謝邦銀和王武,一個管業務,一個管行政。一份規章制度,只有一些諸如「不能偷懶」之類的句子,在長達16年的時間裡,卻如美國憲法般沒改過一個字。
先來看一組數據:1998年產值 5014 萬元,2013年產值37.2億元,15年產值增長了74倍。1998年上繳稅收329萬,2013年上繳稅收5.1億元,15年間增長155倍。老乾媽堅守現金為王、現貨現款原則,絕不玩提前確認收入、賒銷那一套,其增長都是真金白銀實打實的增長。
老乾媽陶華碧告訴我們,有一種方式,可以把事情做成:踏踏實實做企業,一分稅錢不偷,一點把柄不留,底氣十足地跟他們幹架!
與作者交流,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創富邦(chuangfubang2013)記錄您的創業故事、解剖一手企業案例、分享企業品牌建設密碼。供稿、建議、合作,添加(QQ:76300450)
舉報